今天你洗澡了吧 关注:1贴子:56
  • 0回复贴,共1
三、两种悲剧分别来源于希腊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部作用
罗密欧与朱丽叶成长的文化环境可追溯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个人主义是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属性。
国学大师钱穆就曾指出,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即为个人主义。
在西方哲学史上,普罗塔哥、伊壁鸠鲁等人就极力宣扬个人主义,把个人看作是一切事情的中心,这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做了铺垫。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的彻底解放,人格尊严、个人地位的神圣不可侵犯,莎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也就随处可见。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朱二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把个人的愿望及尊严看得至高无上,不被其他社会因素所干扰和阻断,这种生命自觉就来源于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反,从梁祝所读经书就能看出,二者所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强调“仁”的重要,克己复礼,把人完全看作社会性的存在,严格抑制个人自由表达。
董仲舒、宋明理学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社会伦理的牢固地位,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道德范式及基本准则,使个性光彩消磨殆尽。这些文化因素在梁祝身上均可找到,比如做事循规蹈矩,对伦理古训一味服从,不敢突破道德的藩篱追寻自己的幸福。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威力是巨大的,人时常遭遇命运无情的捉弄,但这并不妨碍人为了理想、信念去抗争。即使最终失败,人的光辉是永不会消灭的。这样的悲剧意识形成了一种推动力,使希腊人善于表现像普罗米修斯这类的“殉难者”。
在罗朱两人身上,莎翁糅合了这一文化元素,塑造了一对挑战厄运、不畏艰险的恋人,激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伟大与崇高之感,正是在观众内心无比悲痛时涌现出的一种由衷的赞美。
然而,古代中国的命运观却有很大差异,“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规劝人们遵循社会的安排。梁祝二人不过是当时读书人的一个缩影,即使想要斗争,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守势。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梁祝悲剧的崇高感:尽管二人缺乏西方文化里宣扬的自主意志,但他们追求道德的圆满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两部作品中的结局也能够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中找到根源。
罗朱二人的爱情悲剧受希腊自然观的影响很深。希腊人认为,人和自然彼此对立,斗争是唯一的出路。因而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到生存环境的艰险,在冲突中展现顽强不屈的性格,因此一种悲剧的结局才足以显现出其斗争的悲壮。
西方评论家认为,唯有在主人公最终失败死去时,才能彰显他们的崇高感。
以莎翁为代表的文艺复兴作家继承了这一衣钵,罗朱的悲剧结局也就在所难免。从美学角度看,西方美学注重模仿的真实性,强调“客观的再现”,对于作者主观的情感只能巧妙地隐藏在故事中。
因此,这幕戏剧的结局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这也的确是冲突自然的结果,没有加入主观的干预。
梁祝的爱情悲剧就有迥然不同的结局。传统文化强调人神协调、中庸有度,因此不习惯表现强烈的冲突。在悲剧的处理上,他们注意“点到为止”,当死亡不可避免时,也会借用作者的妙笔使结局相对圆满。
从作品的社会功能来看,我国的儒家文化更为突出教导性,因此在悲剧结尾处总会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回报,尽管可能现世不能得到,也会在来世或者虚幻中得以体现。梁祝这对恋人最终化为蝴蝶,比翼齐飞,填补了读者精神上的缺失。


IP属地:广东1楼2021-12-27 17: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