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崛起吧 关注:17,872贴子:1,381,402
  • 10回复贴,共1

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流体力学专家杨基明逝世,享年62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杨基明教授1959年10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获本校流体力学博士学位。1992-1995年赴日本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工作。返校后任教至今。
杨基明教授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流体力学专家。他长期从事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高速气流中的燃烧与爆轰、仿生力学、流体力学实验设备与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历任近代力学系副主任、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曾任国家重大专项气动专家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长。曾任中日大学群合作项目能源与交通领域首席专家,第27-32届国际激波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方面介绍:杨基明教授曾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IP属地:安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12-27 17:14回复
    唉,可惜了,否则,可以是两院院士。


    IP属地:安徽2楼2021-12-27 17:32
    回复
      《中国科学报》1998年10月25日
      在祖国的土地上干点事——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基明教授
      研究生们的选修课“高超声速实验原理和方法”正在紧张地进行。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在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课。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生怕少听了一句。讨论了,师生们同样是用英语对话。学生们反映,这样上课与听外籍教师的课没有两样。这位青年教师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刚刚破格提拔的教授杨基明。像他这样在课堂上实施全英语式的教学的教授目前还为数不多。
      “哑巴英语”在国内是普遍现象,即使在高等学府的课堂上。一次,系里组织一个国际会议,为推动学生们与国际同行交流,事先竟花时间预演了三次,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杨基明想,临时烧香不是办法,必须着眼于平时训练,研究生们必须培养这种能力。从今年开始,他试用了全英语教学,学生们极感兴趣。大家的口语、听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他的课没有一个迟到。当然,较之用中文讲课,他花在备课中的心血和汗水,就更多了。可他说:“为了未来,教师必须这样付出。”
      杨基明的这种精神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1992年他读博士学位时,就凭借扎实的理论根底和实验动手能力,研制成了一种新型的激波管-激波风洞组合设备,并在此设备上成功地进行了在波前有气流的条件下的激波反射、绕射和折射研究,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这种“国内首创性”工作,得到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赞赏,他的毕业论文被定为“优秀论文”,并因此荣获了郭沫若奖学金。1996年,他应邀到台湾成功大学访问时,再显身手,为该校研制了同类设备,为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尽了一份力。
      1992年秋,作为访问学者,杨基明到日本东北大学进行激波方面的研究。短短的三年,他就在日本同行中树立了“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国学者”的形象。当时,科研人员常为激波管重复性差而大伤脑筋。杨基明深入调研后,调动了自已的多年积累,几经周折,研制成功了新型的无膜激波管,做到了在150多次重复实验下,所得数据偏摆均在正负0.15%之内,使之成为该领域中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重复性最好的设备。杨基明率先在上面完成了一系列激波反射和干扰的实验研究。这台设备的更大的优越性还在于;它与激光全息干涉流场技术相结合,既逼真地反映了激波运动的动态过程,又显示出高速摄影无法反映的流场细节,同时还可以组合出高速摄影无法拍摄到的科研上极有价值的动态图像。这样实际上就为同行专家们提供了一种极精确、先进的实验手段。所以国际激波领域的权威们特推荐杨基明到第20届国际激波学术讨论会上作邀请报告。杨基明回国后,又把这一重要成果带回了国内。他在系里筹建了一个无膜激波管实验室,用于多相介质激波干扰的研究。这个实验室从布局到管理都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现在已初具规模。
      杨基明曾到六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或讲学,他的出色成果和流利的英语、日语赢得了各国同行的钦佩。挽留他的单位很多,可他仍然回到母校任教。他的想法是:“要在祖国的土地干点事”,“要为中国人争口气”。在系里他抓教学、科研,抓实验室管理,不断推出新措施推动工作前进。他承担了《流体力学》《力学基础实验》《流体工程实验》等多门课程,同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基金等各类课题6项,还在中日大学群合作项目中担任能源和交通领域的中方首席专家。


      IP属地:安徽3楼2021-12-27 18:10
      回复
        这么年轻,可惜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27 18:15
        回复
          唉,又失去一位安庆籍人才,杨教授一路走好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1-12-27 18:21
          回复
            年纪很轻啊,可惜!


            IP属地:宁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2-27 18:46
            回复
              安庆藉院士都是恢复高考后上的大学。出生时间基本上60-69之间。改革开放前要是重视安庆,安庆藉院士足够把安徽藉院士排名顶到前列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2-27 18:47
              回复
                是不是五横的?哪里杨姓多。邓稼先式的人物。


                IP属地:安徽8楼2021-12-27 18:51
                回复
                  可惜了、一路走好


                  IP属地:江苏9楼2021-12-28 16:57
                  回复
                    好年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1-07 15:08
                    回复
                      估计是怀宁月山那边上的,善基两个辈的人一大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1-08 0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