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牛吧 关注:4,540贴子:28,645

大山坚天牛( Callipogon relictus):北境虫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昆虫吧貌似没啥人看,在甲虫部落吧有人看,但是这里才是这个贴子最应该来的地方自己写的,这几个月又查阅了文献做了一些修改,勿打
(网图)

大山坚天牛(Callipogon relictus)是锯天牛亚科坚天牛属的一种(亦称大山锯天牛或大山栗天牛),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朝鲜、韩国北部和俄罗斯远东一带的落叶阔叶林中。
大山坚天牛是我国最重的昆虫、古北界最大的甲虫,也是世界范围内极少数的分布在亚寒带气候区的大型昆虫。其幼虫可重达50克以上,而成虫体长则可超过110毫米。


IP属地:北京1楼2022-02-08 17:55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2-08 18:18
    收起回复
      ⭐⭐⭐不同于一般天牛,大山锯天牛幼虫不蛀食活树,只以朽木为食⭐⭐⭐
      (由于不吃活树,所以寄主的说法也不甚准确,但是似乎没更好的称呼所以先这么叫吧……)
      其食性很广,已知的寄主植物较多,韩国人发表的文献中提到主要寄主有8种(排名不分先后):
      1.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2.春榆(Ulmus davidiana);
      3.大叶白蜡(即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
      4.黄花柳(Salix caprea);
      5.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6.疏花鹅耳枥(Carpinus laxiflora);
      7.槲栎 (Quercus aliela);
      8.紫椴(Tilia amurensis);
      (下为蒙古栎)

      然而,在大山坚天牛另外的分布地——中国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它们的寄主不止于此。
      在远东地区和黑龙江北部,其寄主还包括:
      1.枫桦 (Betula costata);
      2.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
      3.甜杨(Pholidota suaveolens);
      (下为枫桦)

      而在黑龙江中部及其以南直至太行山脉地区(不含长白山),其主要寄主还有:
      1.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2.辽东栎(Quercus liaodungensis);
      3.色木槭(Acer pictum);
      4.裂叶榆(Ulmus laciniata);
      (下为水曲柳)

      食性非常之广,基本能吃的都吃了……


      IP属地:北京5楼2022-02-08 19:07
      回复
        大山锯天牛幼虫期共分10龄,分别称为I~X龄。X龄时体长可达150mm,重50克以上。
        视寄主种类、腐朽程度和温度不同,幼虫发育通常需2~6年。

        幼虫形态:
        虫体粗大圆筒形,体毛极短,略带红色,体壁乳白色。
        其头颅近方形,较扁,后半部呈黄色;两头盖侧叶几完全合拢,后端中央仅微凹;额短于头盖侧叶的合缝,额线细而明显,呈“s”形,伸入触角孔,但不达前缘;额前缘黑褐色,额脊明显,中部稍斜,无齿状突,近两端处具纵条脊纹;口上片前缘脊薄而明显,侧方形成宽三角形的突出,具密纵皱脊;口上毛6支;唇基较宽,梯形,微凸,淡黄色;上唇半圆形,背方有2支长毛,前缘及侧缘密生带红色的短毛,端半部橙色或棕褐色,背面深色的感器凹陷十分有2支长毛,前缘及侧缘密生带红色的短毛,端半部橙色或棕褐色,背面深色的感器凹陷十分清晰,颊暗褐色。
        口后线棕褐色明显,后半部直,伸达后头线;外咽片较宽,但狭于口后片。主侧单眼3对,小而分开。触角2节,细长,深缩入大型的连接膜中,触角环明显覆盖连接膜, 背面粗糙,第1触角圆柱形,近端部有几支较长的刚毛,第2节黄褐色,端部略尖,主感器很小,圆形或椭圆形;上颚边缘显著有条状脊纹,端部3条很长的龙骨状脊和1个短弧形脊,基半部常有横脊纹,侧方有很多短毛,磨面光滑;下唇亚颏很大,高度骨化,具刚毛2支,负唇7须节多毛;下颚叶粗短,柱形,密生粗短刚毛,下颚须各节顺次渐短,端节尖;下唇舌大,密被 短毛,下唇须短,端节突尖。前胸背板前缘后横列许多极短细毛,其后有1条橙黄色横斑,背中线前端稍下陷,亚侧线明显,狭三角形,其后有1条狭而稍斜的陷痕,侧沟之间背板表面具明显细皱纹;前胸腹板中前腹片前端分界不明显,后区有宽凹陷;足稍长于下颚须,转节明显,胫跗节稍长于腿节,侧面较深色且多毛,前跗节细尖。端部褐色。腹部步泡突光滑无瘤突。气门宽卵形,后缘有很多小缘室;第1至6腹节侧板有侧盘;第9腹节显长于第8节:肛门3裂。


        IP属地:北京6楼2022-02-08 19:09
        回复
          大山锯天牛成虫每年6~8月发生,寿命约2个月,与其它很多甲虫一样以树汁为食。
          (大山锯是吃东西的,不是跟泰坦似的饿死鬼
          成虫形态:体色深棕红至棕褐色,头部、前胸以及触角色泽深暗,有时成黑褐色。头顶两旁有极细短黄毛,前额中央凹陷,其中生有较粗松的黄毛,上颚分布粗深刻点,其内沿成齿状缺刻,并有短毛。触角约伸展至鞘翅中部,上面有细小刻点,以第3、4节分布较密,第3至第5节下面略有小齿突,柄节粗壮,第3节等于第4、5节之长度,第4节几于柄节等长。前胸背板宽阔,中央颇高凸,两侧边缘有大小不匀的尖锐锯齿,前角1齿颇阔大,其尖端弯向后方,后角齿亦较尖长,略向后,表面光洁,呈现极微细革纹,布稀小刻点,有6个黄色粉毛斑点,以中央两个较大。小盾片密被黄色粉毛。鞘翅略宽于前胸节,两边稍微翻起,端部稍形狭窄,前部中央高凸,表面颇光洁,呈微细革纹并被有细短灰黄毛,后缘圆形,内缘角尖细。腹面中央极光亮,刻点稀少,两旁被密毛,刻点亦很细密。足部爪节几等于其余3节之长度。雄虫头部被毛较多,上颚极粗大,尖端及上面有分叉。触角粗长,约伸展至鞘翅端部,第3节至末端各节上面粗糙似颗粒状,下面密生细齿突。前胸背板表面没有雌虫光亮,6个粉毛斑点微呈凹窝,两边近于平行,锯齿除前角外均极细小。鞘翅基部几与前胸背板等宽。腹面各胸腹板表面与前胸背板相同,刻点极端细密,仅后胸腹板剩有1三角形光亮区域。尾节后缘内凹。
          (下为大个体雄虫)

          (下为小个体雄虫)

          (下为雌虫)

          野外雄性个体平均体长83.91mm,雌性平均体长75.70mm。
          总体来说,大山锯天牛的雌雄是比较好分辨的:
          雄虫大颚较光滑,末端和上缘各有一分叉;前胸背板较宽(基本与鞘翅平齐),侧缘锯齿较小,背板表面粗糙,中央隆起不明显;
          雌虫大颚粗糙,不分叉;前胸背板较窄,侧缘锯齿较大,背板表面较光滑,中央隆起明显。


          IP属地:北京7楼2022-02-08 19:13
          回复
            写得不错,加油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2-08 23:04
            收起回复
              大山坚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奇异:
              白天很少运动,在阔叶乔木高处(10~20米)枝杈上休息或在树皮裂缝处吸食树汁;夜晚活跃得多,但多是在树干上爬行或打斗,仅在傍晚、黎明时分较短时间内飞行以寻找配偶。

              飞行距离通常不远,多在100米范围内,但也偶有远至500米以上的。
              (下图为放生的大山坚天牛从10米高杆顶部起飞)

              与其它大型甲虫相似,大山锯天牛飞行时有巨响,颇似摩托车。
              由于体型过大,大山坚天牛在垂直爬行时经常用腹部末端抵住树干防止掉落。


              IP属地:北京10楼2022-02-09 09:44
              收起回复
                大山坚天牛的前世今生:
                大山坚天牛是坚天牛(Callipogon)属中现存最基干的成员,本属约起源于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东亚地区,几乎都是巨型朽木天牛。非常神奇的是,今天除了大山坚天牛以外的所有现生坚天牛都分布在中美洲地带。它们的奇特分布事实上记录了地球千万年来的沧桑巨变。
                约5500万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TEM,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发生。这是一次全球变暖事件,当时的平均气温比今天高15度,中高纬度区域森林繁荣扩张,连接亚洲和美洲的白令陆桥为大片森林所覆盖,给了天牛扩散的绝佳机会,坚天牛属越过陆桥进入美洲并向南扩散至中美洲地区。当极热事件结束、气候转冷、白令陆桥森林消失,坚天牛属就被分隔开来。大山坚天牛是天牛家族扩散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并在苦寒之地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近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庞大的昆虫被作为传说怪谈在探险家和当地人之间口口相传。
                这种情况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标本被发现而逐渐淡化,最终在它于1899年被俄国昆虫学家Андрей Петрович Семенов-Тянь-Шанский先生(音译安德烈·西蒙诺夫-泰安-桑斯基,1866~1942)正式描述发表后结束。

                西蒙诺夫先生将其命名为“relictus”,意为“遗迹,遗存”。我有理由相信他从眼前的昆虫和它大洋对岸的亲戚身上猜到了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


                IP属地:北京11楼2022-02-09 10:33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2-09 20:12
                  收起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2-11 09:02
                    收起回复
                      写的还不错,点个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2-12 09:58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2-12 11:05
                        收起回复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和苏联分别将大山坚天牛列为保护动物,并开始推进大山坚天牛的栖息地保护和人工繁殖项目,分别涌现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低迷的经济复育项目推进缓慢,而韩国则一路高歌猛进,将大山坚天牛的养殖提升到了规模化的程度。勇于尝试的韩国人在大量野外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货架产品,摸索出采用市面上常见尺寸的人造朽木(甲虫产卵木)实现大山坚天牛稳定产卵的办法,还使用与人工养殖锹甲基本一样的”菌瓶饲养法“(吃得生所以同大锹,喂平菇谢谢)极大压缩了生长周期并将天牛的体质和体型都提升到了野外完全无法比拟的层次。此法对于能够熟练使用菌瓶的甲虫爱好者没有技术难点。

                          目前韩国已用上述方法繁殖饲养了3代、野放了近1000只大山坚天牛。
                          而中国,暂时没有与大山坚天牛有关的保护措施。 光污染、原生林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在威胁着它们。


                          IP属地:北京17楼2022-02-16 20:28
                          回复
                            希望北京依然还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2-03-04 22:39
                            收起回复
                              野外情况下大山坚天牛的繁殖:
                              出蛰伏后1周左右大山锯天牛通常就可以交配,雄性应该是通过气味寻找雌性,但本种雄虫几乎不具有趋光性,因而其寻找配偶和交配的过程在野外极少被目击到。交配过程已有文字记录,但原文我没有能够找到。
                              交配完成后,雌虫继续正常生活一段(未找到详细时长)时间后下树来到森林底层产卵。雌虫多选择直径在30~50cm、长度数米或以上、其上生有真菌的粗大朽木,直立或者倒伏的均可,并在其上产卵。

                              (韩国境内大山锯天牛生活的朽木,直径达到36cm)
                              卵通常产在树皮缝隙中或树干的裂缝里,产卵总量通常在30~60枚。母虫通常会在一棵树中产完所有的卵,但分批在不同地点产下的情况也不是没有,随缘。
                              卵大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长约1cm。


                              IP属地:北京21楼2022-03-26 11: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