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实事评论吧 关注:1,121贴子:8,168
  • 0回复贴,共1

夏季户外作业防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暑的
发生原理
正常的温度调节机理
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 动态平衡,维持体温于37度左右。
在劳动等情况下,体内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使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中暑的发生原理
当气温超过体表温度(一般为32-35度),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时(比如高温车间、电焊),人体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等途径发生困难,甚至反而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时人体只能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
出汗对
人体的意义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只有当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下,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出汗是人体散热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当外界或体内温度增高时,通过汗腺的分泌增强,即能使体表蒸发出一部分水分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过程明显增强,整个机体的产热最多可比安静时高出10一15倍。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势必要通过大量地排汗来散热。所以,运动时大量出汗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特别在夏天,运动时汗量更多,这是极为正常的。
汗液的成分:
其中99%左右是水,剩余的 主要是盐。还有极少量的钾、硫、尿素、尿酸、乳酸和肌酐等代谢产物。可见,出汗不仅能散热,还有排泄代谢产物的机能。所以,运动时间越长,这些物质产生得也就越多。如果运动前喝水少,或者没喝水,则汗中的水分含量就要减少,相对这些物质含量就要增多,进而引起代谢紊乱 。
由此可见:汗液对于温度调节是多么重要
当空气中温度高、通风不良时,汗液蒸发散热减少,就会造成热在体内蓄积,特别是在失水、营养不良、体质衰弱和某些泛发性皮肤病、过度出汗后导致汗腺功能衰竭,更易使热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暑。
因此盛夏时要增强自身体质,及时饮食补充能量 !!
通过尿液颜色判断是否缺水
中暑的分类
及症状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中暑的
预防
1. 出行躲避烈日,做好防晒措施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现象。
2. 科学合理的饮食
夏天多食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切忌节食。
3. 保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刻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1楼2022-06-20 12: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