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中专生的人生,从15岁开始—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考轰轰烈烈结束,中考随之而来。
学历内卷,甚至有“50%的人考不上高中”的说法。
这既是悬在中国家长头上的利剑,也成了初中老师的专用威胁。
根据教育bu统计,2021年普高生2600万,而职中生则有1300万。
2:1。
这个比例随着新政策的变动,将会发展为均衡的1:1。
被应试教育淘汰后,这些年轻的孩子何去何从。
集合了不好好学习、混混、没出息、未来一片灰暗等负面词汇的中职生,到底是怎么样的?
14岁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废物。
成绩在不及格的边缘徘徊,座位在最后一排的垃圾桶旁边。
老师一开始还会惩罚我,后面当我是空气,偶尔在班会上阴阳怪气。
“有些人,未来只配端盘子。”
好学生聚在一起,从来不正眼瞧我们这帮差生。
在我还不会写“歧视”俩字时,就已经知道了其中意味。
父母早就放弃管我,打听了省会城市里比较好的职中,在我中考结束的第二天,让我去读幼教。
“这样,你以后也能有个正式工作。”
我抱着摆烂的心态,被安排到离家千里的职中。
却在这里,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差生聚在一起没有任何歧视,老师不会唯成绩论人,永远都在鼓励我们。
课程减少了我不擅长的抛物线和电路,而是好玩的钢琴、绘画、书法、舞蹈、教育学、手工。
每门课都很有意思,我连带着对数学也感兴趣起来。
第一年期末,破天荒考了年级第一,拿到500元奖学金。
当时在讲台上,晕晕乎乎地接受掌声,尝到了当学霸的滋味。
差生的身份,似乎离我越来越远。
学长学姐们,毕业之后去了公立幼儿园,红榜在门口贴了三个月。
回来开动员大会,学姐说:
“你们每个人,都配拥有一个双休、寒暑假、五险一金的正式工作。”
同龄朋友还在学文化课的时候,我们在准备普通话考试,了解教师资格证。
同龄朋友思考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我们在各个幼儿园实习。
我没有选择3+2,想靠自己的努力考本科大学。
很难,但是班主任告诉我,只要愿意努力,肯定有希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我想起初中的时候,班会上讲自己的梦想。
学霸说要进科学研究所,要成为大作家,而我脑海里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想象。
我当时能看到的,是流水线的车厂女工,是餐厅里忙碌到十点的服务员,是美甲店涂着厚重睫毛的美甲师。
可是现在,我无比相信自己也配拥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我来自农村。
爸妈花钱把我从农村小学,调到城里的初中,跟不上人家的成绩,年年吊车尾。
被嘲笑是常态,校园霸凌也时常发生。
晚自习课上,前桌的男孩,大声惊呼“你居然喝不起蜜雪冰城哎。”
三五成群的女生,也会对着我的过时凉鞋,指指点点。
穷是原罪,我12岁就知道了。
我爸妈恨我骂我,花了那么多钱,还是去了破职中。
但是在这个学校,我才知道自己不是异类。
班里的同学,父母都差不多,有的是种地的,有的是工人,有的在饭店做保洁。
没几个学生穿耐克,手机也不是iphone,一周只会喝一次蜜雪冰城,用的台灯才12块钱。
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没有因为我妈的打扮,露出鄙夷的神情。
反而很认真说:你小孩很聪明,只要英语上多努努力,肯定特别棒。
有人愿意和我做闺蜜,有男孩愿意追求我。
图片
外界眼里,我们是没有出息的只知道混社会的精神小妹。
但我们,真的没有。
护理专业是王牌专业,学得好以后能进大医院或者正规的社区服务中心,没人想浪费好机会。
班里的女孩都很努力,学到晚上十二点是常态。
要说卷,可比我初中卷多了。
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全班都当了防疫志愿者,还被颁了奖项,上了市里的新闻。
我爸妈用手机录了视频,发在家族群,好多姑姑阿姨发了竖大拇指的表情包。
我还是很穷。
用1000块的手机,吃5块钱的米线。
可我知道,我们都一样,也配拥有朋友,也配快乐。
你可能不知道,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好,职中毕业的人,也很受人尊敬。
我们老师说了,我们国家的职中教育也会慢慢正规起来。
有一天,我也会穿着白大褂,成为有用的、被尊敬的人。
我当了六年职中老师,遇到过很多“没出息”的学生。
他们入学时大都15岁上下,乖张也好,叛逆也罢,心底全是缺乏安全感的小孩。
你去学校看一眼新生,几乎没几个会挺直背走路。
班里的学生家境都一般,甚至偏差,也印证着教育越来越精英化和阶级化。
学生辍学时有发生,最多的时候一学期离开五个。
我印象最深的是个离异家庭的女孩,乖巧安静,脑袋也灵光。
辍学原因写着:爸爸不给自己和弟弟生活费,要早点赚钱照顾弟弟。
我们打了十来个电话,她爸都很粗暴地挂断,还说女孩子学什么习,迟早要嫁人的。
后来听说15岁的她,学了一个月理发,跟着师傅去了别的城市。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7-02 12: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