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篮球吧 关注:1,640贴子:9,476
  • 1回复贴,共1

孙保生:中国男篮的问题与根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孙保生,资深篮球专家、《北京晚报》资深记者。报道中国篮球已逾40年,曾任中国篮球新闻委员会委员,首位中国篮球新闻奖特殊贡献奖得主。
世界杯预选赛第四窗口期的比赛,北京时间8月25日就要开打了,经过一个月的欧洲拉练,中国男篮能一扫亚洲杯上的颓废吗?
7月20日,男篮亚洲杯1/4决赛,中国男篮69-72不敌黎巴嫩,全场失误22次,其中被黎巴嫩队抢断14次,而就是这14次抢断中国男篮送给了对手22分之多!罚球是31罚19中,起码多丢了6分左右!这球你赢的下来吗?在这项赛制改制后,曾经的亚洲霸主中国男篮已经连续两届没能打进4强。
诚然,在亚洲杯上,中国男篮确实受疫情之害不浅,人员不整,阵容搭配不合理,致使实力大打折扣。但是,疫情之下,哪个参赛队不是面临同样的考验与挑战?如果我们不受伤病困扰,如果我们能派出最强阵容……然而,竞技场上就是以胜败论英雄,就是这么冷酷无情,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只有结果!教练和队员们确实勇敢地挑战了自我,也尽了最大努力,但实力使然,限制不了对手,完成不了逆袭,只能咽下“自己打败自己”的苦果。在两个比赛中暴露的问题,都是老问题,需要中国篮球界认真反思,群策群力找出解决措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倘若我们过度强调客观因素,就必然掩盖问题,无法止住颓势。


IP属地:河南1楼2022-08-29 15:39回复
    A, 中国男篮的问题在哪儿
    中国男篮重返世界大赛始于亚洲赛场,从1974年的伊朗德黑兰亚运会的中国男女篮双获第三名,到此后多年称霸,靠的是什么?
    一,以小打大 自废武功
    近日我与从上世纪70年代就征战了亚洲比赛的几代运动员进行了交流,他们一致的说法是:“在世界篮坛我们是以小打大,在亚洲我们是以大打小。”这个指导思想是几代篮球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与欧美队较量,我们在身高、体重、力量上处于劣势,必须发挥我们的快、灵、准的优势。在亚洲我们在身高处于优势,故而要以大打小。这个高,不仅指场上中锋的第一高度,而是包括场上阵容的平均高度,因而阵容是“两大三小。”三小中除控球后卫虽身高稍矮,但其速度快、弹跳好,支配球能力强,俨然是场上的指挥员,如吴忻水、马连保、宫鲁鸣、孙凤武等,黄频捷在那个年代属高后卫。那时打大前锋、前锋的徐政文、张卫平、郭永林、匡鲁彬等身高都在1.90米以上,他们不仅在第二、三高度上优于对手,且各有特长,共同的长处是得分手段多样,篮子准,篮板球凶狠。这批队员完成了亚锦赛的首个五连冠霸业。第二个五连冠霸业中,这两个位置的巩晓彬、马健、郑武、孙军、胡卫东等的身高已在2米上下!他们不仅基本功扎实,战术素养高,且各有绝活。蒋兴权先生曾在实现世锦赛八强历史性突破时说过,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我们的锋线队员身高在2米左右,具备了世界先进球队的身体条件与素质及能力。前辈们认为,即使现在增加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也必须坚持“以大打小、两大三小”。
    反观现在的中国男篮,却以“一大四小”阵容为常态,第一高度主力中锋自是周琦,王哲林替补,2米的顾全打大前锋,三个后卫在赵睿、胡明轩、孙铭徽、徐杰等人中轮换,赵继伟、郭艾伦因伤病没打亚洲杯。当然,如果赵继伟、郭艾伦能打亚洲杯,情况会好些。从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碰到与我们实力相当或实力强于我们的对手时,外线防守的质量是较差的,没有连续性,控制面积有限,失位、漏防的现象此起彼伏,给中锋造成极大的压力。进攻呢?鲜有通过个人能力给队友创造出得分机会的。只要打不开局面,他们就单干上了,盲目地往里突,要不就是远投。
    锋线力量薄弱,第二、三高度丢失,是这次中国男篮组队的最大败笔!胡金秋、阿不都沙拉木不能来,就不能再发现其他球员吗?放着我们应有的优势不用,这不是自废武功,以短比长吗?周琦是大有长进,但红花尚需绿叶配,再好的中锋也得有内外结合,过分依赖周琦一个点,缺乏其他攻击点的呼应,能不输球吗?
    二 勇猛有余,智慧不足
    细看这些能上场打球的外线球员,他们大多数正处于成长阶段,缺乏战术意识,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尤其是在打硬仗、打恶仗的关键时刻犯低级错误。像对黎巴嫩队一役的最后关头,居然出现传失和走步。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基本功不扎实,没有形成绝活儿,基本上都属于冲击性的,缺乏应变能力;其次,缺乏大局观,视野不开阔,不具备梳理乱局的能力;再次敢对抗敢突破的勇气可嘉,但不能不看对方的防守而盲目乱突,像这样不合理的乱突丢失了多少球权?
    黎巴嫩队的后卫阿拉基砍下32分,全场零失误,对比我们的后卫怎么说?6人总共才得29分,上场时间最长的胡明轩仅得3分。失误呢?黎巴嫩队全场仅8次,而孙铭徽一人就失误7次。得分能力不足,传球能力弱,梳理乱局能力欠缺,不能见招拆招,作为中国男篮的发动机,岂能不拖累全队?
    三 训练不严 难修正果
    作为投手,投篮能力必须过硬,尤其是在激烈对抗中要果断出手。投篮出手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哪种投篮方式,视比赛情况而定。过硬的投篮功夫是苦练出来的,是在比赛中磨练出来的。曾被誉为神投手的郭永林、张勇军等,哪个不是苦练和琢磨而来的?我们现在的训练条件比过去强上千万倍,再加上那么多的先进的辅助设施和外教指点,唯有苦练才能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动作不变形。
    对阵黎巴嫩罚丢12球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说到传球失误问题,在篮球运动的所有个人技术中,传球看似简单,实则是最有难度掌握的,特别是在强对抗的移动防守中。5名场上队员的联系纽带就是传球,战术配合能否打成,就靠传球,可以说传球是一门艺术。传好球,靠平时训练,还要靠在比赛中合理运用,中国篮球历史上不乏传球高手,钱澄海、张锡山、李春祥、陈银宝、宫鲁鸣等都曾各领风骚,他们传球方式多样,尤以隐蔽式妙传而著称。他们视野开阔,往往能在余光的瞬间观察中,看到队友跑出了空当,及时送出妙传,可谓人到球到。准确的传球功夫是他们艰苦训练,动脑琢磨的结果。而我们现在国家队员经常是不看防守,随手一传,能不失误吗?配合是否默契,同样是靠平时训练积累,能在比赛中相互做到心领神会,才能打出出人意料的巧妙配合。
    作为控球后卫(过去叫组织后卫),必须做到智勇双全,明了彼我优劣,敏锐观察场上 局势,牢牢把握好节奏。在本队处于被动时,迅速准确找到突破口,串连起同伴,变被动为主动。
    四 打法落后 不进则退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男篮的后卫太黏球了,不管对方是否紧逼,都是一通儿花式运球,10多秒就过去了,留给全队打配合的时间就很有限了。而当这名队员运球时,其他四人看着,一旦停球,必然陷入看着打、站着打、摆着打的死局之中。这种情况恰恰中了对手的圈套,你攻中锋他包夹,你远投他回收篮下,你突破他还是回收,不是造成你失误就是抢到篮板后发动快速反击,打你个溃不成军。与澳大利亚队次战的第四节,不就是这样吗?
    紧逼、快攻、中投,曾是中国男篮取胜的三大法宝,如今却只见个人突破和挡拆,连个中锋策应都鲜见。个人能力不足,就难以保证配合质量,打法落后单调,防守再上不去强度,你又怎么能控制对手?一句话,我们现在确实是技不如人。尽管想拼,但没有实力做基础,你又怎么拼得过人家?
    周琦这一年确大有长进,中国男篮是否进入周琦时代姑且不论,但光靠他一个人是撑不起下滑中的中国男篮的。抓住周琦崛起之势,提高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乃当务之急。当下中国男篮不仅存在打法落后单调的问题,在思想作风、意识品质方面同样存在明显不足,重振中国男篮雄风不会一蹴而就。


    IP属地:河南2楼2022-08-29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