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复配技术吧 关注:108贴子:581
  • 6回复贴,共1

外加剂案例对话!“冯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咱俩在《二道羧酸混凝土常见症状》中提到混凝土掺聚羧酸之后特别容易泌水,其实萘系和其它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也常出现泌水。”“对,大砼爱哭,这是混凝土掺了外加剂的痼疾之一呀!”“PCE混凝土最爱流泪。PCE母液多掺一点就泌水,少掺一点不是‘打不开’就是坍落度损失大。”“大砼‘哭了’,先用的招儿就是降掺量。”“经常是才刚降一点点,混凝土坍落度就很小,感觉就是‘打不开’了。”“那就只能给他吃些药了。”“喔,吃点什么药?”“喝些碱水溶液,也就是把碱先溶成水溶液再加到PCE母液中。另外,当使用羟基羧酸盐比如葡萄糖酸钠什么的就容易泌水,出现了泌水你就得用糊精替代部分甚至全部葡萄糖酸钠。”“举个实例让我明白明白。”“去年苏北一个铁路工地用PCE减水剂配制混凝土,掺量1%,可是立时泌水、板结也很严重。用水泥净浆做减掺量试验,一点点直减到只掺0.8%还不见效,换成按实际混凝土中胶凝材配比做净浆试验,掺量再往下稍降一点就克服了泌水板结现象,继续通过了混凝土试验并用到现场。”“嗯。”“前年也是个高铁工地,水泥有点怪,加PCE母液500kg的泵送剂要掺到1.4%才能使混凝土坍落度达到要求,后来加了近40kg的NaOH液体,母液只用420kg,掺量恢复到1.1%,坍落度不但达标,连坍损也一并全解决。实在说其他高效减水剂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可没PCE表现得那么邪乎。”“那你也说个实例吧。”“云南一工地初秋季节用萘系减水剂配C50级混凝土。掺量2.5%,缓凝到18h表面还软,泌水重且混凝土发粘,但减掺量后仍泌、缓凝。检查配方是600kg萘系母液(浓度40%)加葡钠40kg(浓度30%)及少量引气剂;改为萘母液380加葡钠26和糊精若干,引气剂不动,25L混凝土试验结果混凝土基本不粘了,1h坍损仅10mm,没有泌水,18h不到混凝土已达到终凝,表面用铁钉仅能划出白道。可也有不少情形是费好大力气治‘泌’,这会儿不泌待会儿出水,昨天治好了明天又玩儿完,单调整外加剂治标治不了本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12 22:40回复
    “碰上这种情况,要先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再适当配套调外加剂才会既治了本又治标。”“我想起来,你在‘二道…常见症状’那篇谈话里分析过不少调配合比的方案,这回就举个例子解释怎么又治本又治标呗。”“北方某铁路工地,用的水泥、砂石在当地都属竖大拇指级别的,可就是配出的混凝土运到了工地不加水就又粘包裹性又差,干脆没法泵送,在搅拌站只要提高一点掺量,泌水马上显露,包裹性也更差了,可是到了工地仍然不能泵送。补充一句,用的是PCE减水剂。”“喔,‘张飞刮胡子—碰上硬碴’了”。“你的口头语也行啊!”“说正题吧。”“外加剂己经调了一溜够,可就是出不来效果,不然就是好好坏坏反复无常。最后是主要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解决的,配合外加剂稍加调整。”“那你说说怎么调的?”“原配比中胶凝材量449kg,其中水泥290kg,其余是矿粉和粉煤灰,水灰比0.338,砂率44%,因是C40级强度,只用小粒径石子和中粒径石子,比例3:7。后将砂率调为48%,小、中石子调为2:8,水灰比稍调高至0.35~0.36;泵送剂中稍加糊精和海波15kg。结果配出的混凝土既令商混公司主任舒展了多日的皱眉,又使工地上的泵工、‘钢筋阵’中的振捣工都痛快地喘了一口气(因为灰好用了施工进度赶上去了),混凝土和易性完全满足要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0-12 22:41
    回复
      “混凝土坍落度小,感觉粘而且流动性很差,这也是预拌混凝土经常碰到的问题。我们常以为提高减水剂母液(原液)用量就能解决,可往往得超常加大量才行。这问题怎么解决?”“嗯,是有不止一个人向我提起这事儿。首先检查砂中含泥是不是太多,骨料含泥多最容易造成坍落度小。还有用水量也可能欠点,每方混凝土多5~10kg能摆平这毛病。”“排除这两个最容易想到的因素,还有哪些常碰到的原因?”“有时是高效减水剂用量不足,包括高效减水剂质量差的原因:就萘系来说往往是粉剂中杂质含量太高,使有效成分不够;就PCE母液来说可能是合成工艺中缺少链转移剂,也许是聚合温度高了,或者其它因素造成这PCE产品与水泥不适应闹的。”“会不会是缓凝剂用得不合适?”“嗯,葡萄糖酸钠与PCE减水剂搭配效果就很一般,有试验表明它在PCE泵送剂中掺量超过30kg/吨,就会随着用量增加流动性反而下降(泵送剂掺量为1%)。也有时候感觉加多一点混凝土就黏。”“有没有可能外加剂成分不均匀?”“这种情况极少出现,而且往往伴随特别的原因。例如外加剂储仓内的泵位置过于靠下,泵口部分被仓底的外加剂沉淀堵塞;搅拌机上的液体外加剂管道、阀门、罐内有结晶等。不过外加剂浓度不匀造成的后果主要是混凝土强度不稳定。嗳,如果因为水泥或者掺合料……”“对,一立方混凝土水泥量超400kg或者胶凝材料量超450kg,就容易发黏。”“所以对策就是胶材量超450就应使用降低粘度的调节剂,胶材量低于340就宜加入增稠剂或调粘度小料”。“你说得详细点。”“通吃高性能和传统高效减水剂的增稠组分是糊精、羟丙基纤维素、温仑胶等。流变剂(分散剂)没听闻有通吃的,PCE剂用的多是聚醚类的物质,但必须是环氧乙烷含量高的才好用。有的在华外资公司销售这类‘核心小料’确实有一定‘疗效’,且推广工作也有效。”“明白了!”“不过还有一个常见原因导致混凝土坍落度小,就是水泥中可溶碱含量过低或者可溶碱与可溶硫酸盐比例不当。“这说法倒不曾听说,那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知道呢?”“当碰上不适应的事儿,上手就先测一下水泥pH值,要是低于或等于12就加些碱,要是高于12就把碱和硫酸盐同时加,注意别等量加。”“先加1、2kg?”“先加5到10kg试试。”“你举个例子行吧。”“河北某工地用的PCE泵送剂,出现混凝土粘的问题,‘打不开’怎么办,调水量,调高母液量,多加些能泌水的缓凝剂……。第3天只加了不到5kg的液碱,成功了!混凝土流动性特好。”“泵送剂掺量多少?”“2%稍多一些。”“这例子我懂了。你再说说外加剂浓度不均匀的情况极少碰到,你碰到什么了?”“液体泵送剂你想让它不匀都不易啊,除非里面有大量的早强成分,比如硫酸钠、偏硅酸钠什么的。一旦产生‘不均匀’多半都由匪夷所思、出乎意料的原因造成。有一次是遇到外加剂在计量罐(搅拌机上方)里结晶太多的原因造成的。”“这么说还有另一次?”“说来更为奇特。卸入储仓的泵送剂每批都是经试验室检测合格的,但无规律地出现混凝土发干,似乎外加剂掺量不足的现象。当然三方面(包括水泥厂)都不认可是自己的过错。过了不少日子,有心计的外加剂销售员终于发现:外加剂储仓是由搅拌楼下的大水罐隔出一部分改成的,但是隔仓板上有个缺口,水罐储水过满时水就流进外加剂仓里面去,冲淡了外加剂。”“这和技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0-12 22:42
      回复
        “天儿这么热,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也越来越难控制呀!”“咱俩讨论这‘坍损’有小十年了吧?你是不是觉得一回比一回深入和系统化?”“因为外加剂复配技术和PCE合成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嘛!”“这回系统点说,一次侃不完就分两回聊呗!”“要依我的认识,坍损快的原因有三:外加剂、混凝土和水泥方面的因素。”“其实水泥的原因是主要的,不过解决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时候,外加剂是‘弱势群体’,而且改变也较容易,所以经常是变动外加剂。再说了,混凝土的行家往往不是外加剂的里手,出了问题就想到——这外加剂是怎么搞的?!”“不是有句老话儿说‘怯木匠——就一锯(句)’(比喻一下锯就歪)嘛。你说‘怎么搞的’后面其实还有半句没喷出来呐,‘再调不好我就换外加剂厂家啦’!”“言归正传,咱们还是先分析水泥的原因吧!”“好!水泥影响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的原因其实不复杂。1.水泥熟料矿物组分里铝酸三钙(C3A)量偏高,或者硅酸三钙(C3S)高,两者水化都特别快,外表看就是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当水泥里硫酸盐组分太少时表现的就更剧烈。2.水泥中第二大组分——混合材有几种多细孔,容易吸附减水剂。3.水泥用的助磨剂可能与减水剂不适应。4.使用新出磨不久的水泥,温度高。5.水泥的第三大组分石膏种类有影响,要是氟石膏或者不溶性硬石膏,碰上糖类缓凝剂就算针尖对麦芒了。现在更普遍的是用脱硫石膏(属电厂副产品)。”“还不复杂呐?自从水泥生产用上了脱硫石膏,就甩不掉坍落度损失快的阴影。”“嗯,不假,那好比‘貓抓糍粑——脱不了爪’哎!”“哈,那是四川俚语。可为什么甩不脱呢?”“噢,糍粑那多粘哪,貓脚上那利爪旁边肉垫……”“哎,我说石膏呐。其实很多时候谁也搞不清哪个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比如混凝土从搅拌开始就有坍损,过去40分钟了还损失呢,你说就一定是水泥问题?说不准是掺合料吸水率高在当中搅局呢,也许是砂含泥多了点呢?”“我常用已知含泥量的砂做对比试验,不要只把缓凝啦母液呀换来换去的。”“嗯,你这思路就宽多了,我很赞成。我觉得从坍损的快慢能大致估计出主要原因:1.坍落度瞬间丧失叫假凝,主要是石膏原因,针对措施是加元明粉(又称无水硫酸钠)一类物质,也有可能是水泥与水温差太大;2.坍落度损失很快且严重,多半是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或铁铝酸四钙含量高了,要优先用有针对性的缓凝剂。或者是砂含泥量超过规定,也或是石子、劣质砂、矿物掺合料吸水率高,总之是有东西把减水剂‘喝光’了。有时候水泥助磨剂与所用减水剂有‘交互作用’也是这种表现,得拿另一种水泥来试试,注意水泥不能是同一厂生产的;3.坍落度损失比较快且持续33~40分钟以上,很可能水泥中硅酸三钙偏高,再有就是水泥中可溶硫酸盐和可溶碱太少;那就一个字‘加’呗,有了初步判断就有了初步解决方案,咱俩以前聊过了很多解决方法不是吗?”“好,好,你根据坍损快慢判断形成原因有说服力。这么着,你举几个实例再说明白点。”“说‘明’了不行,还得‘白’点儿?!话说去年初,我在基层参加技术培训,最后一天是各参加培训企业实际操作,谁有问题就把材料运来现场拌混凝土调试。”“拌水泥砂浆不是工作量小些,多解决几家问题吗?”“只拌混凝土那天,不弄隔靴搔痒的事儿。有个搅拌站用PCE母液180kg加葡萄糖酸钠10kg,在混凝土中掺量2.2%,出机时还泌水、粘底呢,可坍落度损失也随即开始,运到现场混凝土就发干,坍落度损失严重……”“他缓凝才加10kg/吨,太少了吧!”“那时才四月上旬,气温还没上来呢。了解混凝土配比,水泥用量250kg,用水量170,也可以啦。于是建议将葡钠改成5kg,另外5kg换成糊精加入,再加15kg元明粉和少许纯碱。结果是泌水大大减少,混凝土也不再粘底,60分钟坍落度基本没有损失。使用同牌号水泥的另一家搅拌站,经试拌调整为葡钠5kg,再加海波15kg,同样解决了保塑难题。而且两个搅拌站的外加剂掺量都降到1.9%~2.0%就够。他们回去就应用在大生产中了。”“这个实例太有用了。唉,记得之前我俩还谈过不用硫酸盐调适应性的实例。”“噢,你说的是几年前冀南的那个例子。当时天气己经到盛夏,那种水泥拌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挺大,而且损失还快,可是葡钠却己经用到最大限度每吨外加剂中35kg了,经过试验把葡钠降到25kg,其余的用8kg~10kg三聚磷酸钠代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然后用得到的水泥熟料分析单进行计算,此水泥的C3A为10.5%,而C4AF含量是12.1%,证明当时选用三聚磷酸钠作为辅助缓凝成分是正确的。”“你为什么说葡钠最大用量是35kg呢?”“葡钠用量达到胶凝材料量0.07%,也就是外加剂掺量为2%时葡钠用量达到每吨外加剂中含有35kg,它的保塑效果达到最大,继续增大掺量只会增大混凝土泌水,而且3天和7天强度都偏低(气温低时强度低于空白混凝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0-12 22:43
        回复
          “现在咱们分析分析外加剂为主因引发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我看至少也得占所有坍损快原因的三成。”“由于水泥不可能经常变化,得以稳定为主,所以前面说的水泥原因其实多半还得通过外加剂来调整,那么一来,混凝土坍落度产生严重损失时主要还是靠调外加剂。”“没错,那你分析一下因外加剂引起的坍损。”“首先,由于高效减水剂的量没加够,离饱和掺量差太远;其次,减水组分之间复配不合适,相互之间有冲突,比方说你把狗关到羊圈里了;三是,缓凝组分选用不当或者用量少了,特别是没有针对水泥中的矿物组分选对缓凝剂,或者是缓凝组分之间有交互作用(相互冲突)。举个掺量不够的例子吧,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葡萄糖酸钠最多可用到每吨外加剂中34kg,可你只加26kg,同时也没用别的缓凝或保塑剂做伴侶(当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是2%)。”“你这比喻欠妥,把聚羧酸(PCE)与萘系减水剂复配,或者水泥助磨剂与外加剂之间有冲突,那是把灰太狼和喜洋洋锁一间屋了,不是狗羊关系。缓凝组分之间有交互作用好比草驴和叫驴不应当拴一个槽上,也不……”“嗨—,你还分得挺清楚。不过你比喻的分寸拿捏得还挺准。再说说外加剂为主要原因中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就是PCE合成时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结果水泥净浆流动度特别大,可损失也很大很快,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到不易控制和调整。”“那怎么解套儿啊?”“复配一种减水率低到几乎为零的高保塑PCE。这种保塑剂掺量控制不合适就会使混凝土在过几十分钟后坍落度返大。”“你也举几个实例再……”“咱俩上半部聊的虽是水泥作责任主体,可所有实例全是调外加剂的方案,这儿就省省吐沫得了。噢,有个灰太狼与喜羊羊锁一屋的典型案例值得一说,几年前南京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供外加剂的某工地混凝土出事了,最后两罐混凝土坍落度特小,还没一次抹压就干了,十几小时后混凝土还可以用手一抓一把,湿粉似的。我当时怀疑外加剂混错了,让他耐心与搅拌站了解,最后搞清楚是那两辆罐车原先装脂肪—萘减水剂的混凝土,来不及洗车就调过来运羧酸混凝土,总算洗了外加剂供应商的不白之冤。”“调整水泥的方案我听说在安徽和河南某地就发生过,北京琉璃河水泥集团也有过调整,当然那是一年中调少数几次,不像外加剂调起来那么容易快捷。”“咱们分析混凝土这板块吧!”“要说坍落度损失过快嘛,一是和混凝土材料最有关联就是用了脏砂——含泥量大、细粉也特多的那类,机制砂里‘脏砂’情况也挺多的。机制砂粒形大多不好,所以要是引发坍损快还比较难调整;二是有种劣质砂、石吸水性强,比如风化严重的山不少或者山石外皮充当中粗砂,我遇到过有的地区碎石吸水也厉害;三是劣质掺合料,比方碰上只有‘统灰’(最次等的粉煤灰)给你用,那就认倒霉吧,泵送剂掺量就像‘窜天猴(一种爆竹)——直线上升’。也就是这些了。”“嗯?!”“别瞪眼别瞪眼,我再想想。哎,在混凝土配合比上,有时乍看没大问题,可发生了坍损大现象时,微调配合比同时外加剂也配合调整能顺利解决,往往是砂粒形差或是两头儿多当中少(指中砂少)的情况下。也有时说不出明理,动动配合比就行。”“你看亮绝招了吧,不瞪眼还真就挤不出来。”“可要说砂含泥量大,就得找外加剂解决。我们也不乐意用赃砂呀,能换早换了,这不是没条件吗?雨季刚过去,现在进场的砂都特脏。”“又来了,你当外加剂厂是老保姆呐?泥多把砂用水洗洗不就齐活了?”“说了跟没说一样,有条件洗还找你?”“凭心而论,砂含泥量超过规范的限度也有几招治,可一来招数不多,二是含泥量不能太——大,含泥达到10%左右,外加剂增加的成本绝对比从远处拉好砂来的成本高得多。”“用高含泥砂拌混凝土就是造豆腐渣工程!”“说道说道这几招吧!先说,提高些高效减水剂掺量就行(稳妥的是不要同时提缓凝组分量),行话叫提高‘点数’;再说,把外加剂水溶液的浓度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换句话说外加剂厂多加水,搅均匀后再送货。往混凝土里掺也得增大一倍左右,至于售价再协商嘛;三说,在PCE复配液中加入‘抗泥’或‘阻泥’型羧酸母液,不过效果明显的减水率就会降低甚至到零。还有,各地的粘土类型、微观结构不同,结果各地市场上售的‘抗泥剂’,换个地方多半就不适应,极少见到广谱的。也不是没有,只是一听说这砂含泥超过7%,他扭头就‘拜拜’;四说,用泥土分离剂或聚乙二醇之类的‘牺牲剂’复配到PCE母液中,此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但炎夏环境用葡钠作‘牺牲’的确有成功案例;五说,换高效减水剂品种,改成脂肪族减水剂复配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或萘系减水剂,因为它们对泥土不太敏感。”“其实,要是搅拌站里有几种砂,混凝土用砂也宜复配,用‘干净’砂换掉部分脏砂,把总含泥降下来再用外加剂处理就容易了。那什么,刚总结的五条你也举几个实例吧!“晋中某商混公司所用砂含泥量6%左右,就是用每吨泵送剂加脂肪族60kg、PCE母液100kg和少量葡钠等缓凝组分,掺量调高到3%解决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0-12 22:44
          回复
            我发现有很多时候咱们已经研讨过的新拌混凝土多种毛病是搭拌而来的,同时出现。”“嗯,我后来给他起了个名字:和易性差综合症。”“综合症这词儿不赖。表现上大体是新拌混凝土包裹性不好,可是流动性还差和易性也不太好,感觉就是黏。”“大多数情况是还黏得厉害,还有哪,碰上邪乎的,坍落度损失还挺快。”“没错,比黏再‘黏’一点,混凝土坍落度不就变小了嘛!可加点水效果不明显,多加一点又泌水了。要是改为增加一点点PCE母液,结果立马儿就泌水,混凝土拌合物还有点粘底,包裹性也更差。”“嗯,混凝土开始离析了。这就是说你原先调的减水剂母液量合适,所以再增一点就超量。”“这么说吧,一旦混凝土显出了这种状态——你感觉就好像是‘喝咖啡就卤煮(北京地方特色小吃)——甭提是什么滋味’了。而且这种现象出现得还越来越经常,越来越普遍,你怎么解决?”“有难度!我琢磨从四个方面试试:试减小含泥量;增加引气剂以提高含气量;调砂率改进骨料堆积密度;再就是用改性剂调粘度。”“咱俩还真想到一块儿了,差不多我都试了个遍。先说含泥量这档子事儿,如果砂石泥含量真的高,你可以对症下药,可有的时候含泥量在正常范围内也出现‘综合症’。于是我就加点引气剂,有时加量己经翻几番了,可效果仍然不明显。”“就没有灵的时候!”“有啊,灵了就赶紧采取这个措施呗。可这种情形也是‘秃子头上长毛——不多’。我还试过调整砂率。”“你往高调砂率还是往低调?”“全试过,效果十分的不明显。”“哎,你也可以试试调大小石子的比例,我有一个案例是调低了小石子比例,结果很理想。因为砂里的小石子俗称‘沙漏儿’的,往往在天然河砂中很多,把它们算在小石子总量里,而把原先的石子量减少一些,等于调整了大小石子粒径分布,实际上砂率也等于降低了一点。”“你大致调了多少?”“大致减了10%,原来小、大石子的比例是3:7,改成2:8左右。这招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那次是河砂,干净而且偏粗,其中小卵石看似不多实际不少。到了儿增减多少得试着来,‘摸着石头子儿过河’嘛。”“石头还摸不着呐,你还想摸石头子儿?”“咱俩这是打混凝土呐,所以得摸石头子儿。哎!我提的第4招儿你用过吗?”“噢,用改性剂调混凝土粘度啊?!我用过好几种呐。综合症不严重时,这办法还可以,当然改性剂效果也差别很大,严重时就成‘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了。”“和我碰上的情况一样。”“嗯,你说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这招儿还是得重视,而且调的幅度还可以大胆些。我的经验是水泥用量或者胶凝材总量也可以动动,多数情形是降低水泥用量而胶凝材料总量不动。”“这办法有时管用,尤其在水泥用量还有压减余地的国内技术欠发达地区还挺有用。可是到了C30级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才180kg/m3的地区,这招儿就不能用。”“那也‘过发达’了吧?,水泥用那么少,怎么保证混凝土耐久性不出事儿?”“聚酯型PCE患综合症的情形少些,不像国内现在的主流品种聚醚型PCE那么敏感。我倒不是说要退回仍旧大量用聚酯型的过去,而是说要更注重改进当下的合成工艺,改善合成产品的基本性能。大多数生产者都追求高减水率,对兼容保塑与减水不屑一顾……”“说句题外话,为了少花钱,相当多的减水剂厂用的合成配方工艺都是聚醚生产者白送的,送的配方做出来产品减水率不如别人的高,减水剂厂还会进你家的大单体吗?再说聚醚厂也没有精力去研发治疗‘和易性差综合症’的良方不是?!”“在研究如何医治PCE混凝土泌水泌浆、坍落度小等等毛病时,我曾经摸索过提高水泥中可溶硫酸盐含量方案,后来发现把它应用在治疗‘和易性差综合症’上也管用。”“这应该算是条新思路。”“不过是以前思路的延伸罢了,算不上怎么新。”“说得明白些行不行?”“在南方一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他们C30(水下)混凝土配比是:P.O42.5普通水泥340kg、矿粉47、砂903(含泥量2%)、小+中+大石子为102/560/356/用水162kg,新拌混凝土露石多,包裹性差,泌浆严重粘底,还滞后泌水,不过坍落度损失并不大。泵送剂中的PCE原液(40%浓度)用量包括保坍剂在内是450kg,混凝土中掺量0.8%,再多掺情况更严重。我先是减小原液用量到340kg,在每吨泵送剂里加70kg硫酸钠,其他小料基本保持。在混凝土中掺量略增加为0.85%~0.9%,混凝土用水量调为167kg,拌合物不再粘底泌浆、也消除了滞后泌水现象,1h的坍落度没有损失,仍然保持220mm,包裹性得到改善但还不完全满意。于是又稍改动了配合比,减少40kg小石子,结果奇迹般地使包裹性完全变好,混凝土流动性也更大了。”“这么说是双管齐下,调了外加剂又稍稍动了配合比。”“感觉只调一边要达到十分满意有困难,不如两就乎好。”“这配方正式投产了?”“现场材料质量常有变化,外加剂配方也得跟着调整,但大格局没变。比如PCE母液就会有所增减,但不会回到400多的状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0-12 22:46
            回复
              “一家商品混凝土公司的铁哥们儿微信里向我吐槽,说他们那块儿搅拌楼开机不一会儿就闻到特熏人的马尿味,有时呛得人又是鼻涕又是眼泪的,怪味消了以后,混凝土里大气泡挺多,泡破了以后还有那股味儿。这是怎么回子事儿?”“你回答他了?”“啊,我对他说,这全是用了‘双脱灰’闹的!”“指的是粉煤灰的一个新品种吧?听着是个新名词。”“出来没几年,‘双脱灰’就是指用煤粉作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工艺的粉煤灰。特点是与水接触后会产生大量氢氧化铵,随即变成氨气。”“呛人的原来是氨味。为除氮,撒到燃烧室里尿素反应后,多余的尿素在水泥浆的强碱性环境中分解放出了氨。”“有办法除吗?接着他又问我讨要办法。”“我觉着不易除去,你有高招吗?”“还没琢磨出来。现在也就是多在搅拌机里转一会儿,原先搅40几秒现搅到70秒,好让泡泡多破掉些,好在据我观察氨泡个儿比较大,只要混凝土不是太粘的话,多搅拌会儿泡就能大部分破裂。还有就是浇注层摊薄些,层厚了小泡就难全升到表层上。”“虽然有些微小泡里有氨,也无妨大局。可要是大泡总留在混凝土里也不是好事吧?!”“对呀,低气温环境里较小的泡上升动力不足,接近初凝时未能破灭的泡会在混凝土表层形成一个个小凸包,内部泡在上升时若被钢筋挡住,容易连成‘带状泡疹’,更影响质量。”“嗯,这泡看来还必得除不可。建议你还可以用加消泡剂这种高级的物理除泡法。非要把粉煤灰里的残留尿素用化学方法除掉,即使可操作但成本高,不合算。”“嗯,可如果不是双脱灰的新拌混凝土泡多,那可就不容易消去了。”“嗳,那也可以用化学或物理的措施除泡呀!”“噢?!你倒说说看。”“化学原因引起的泡多,主要用化学方法除,物理原因造成的泡就用物理措施除,责任得分清,‘否则侬总归拎弗清爽’。”“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您呐—,算你哏儿还不成嘛!记得我有个朋友,京津冀圈里的同行小孙,有回来电话说,他供外加剂的一个商混公司总是反映混凝土泡太多,忙了两三个月,各种助剂都试遍了,问我还有什么好消泡剂。”“怎么个情况?”“他说是普通商品混凝土,泡比较小,表面泡密,内部也挺多,泵后的混凝土触感发暄且流动性差,可是泡更多了,包裹性仍不大好还容易泌水。问题是己经显著影响强度了。”“那看主要是化学原因还是物理原因,这次是‘谁家的孩子?’不过听你的说法好像外加剂因素多些。”“我也是这么想的,先假定主要按化学原因治。首先是提高PCE母液百分点,不管事儿,换成另一型号PCE也依旧;跟着试消泡剂,国产的1101-2型在别的场合效果不错,这儿作用可不明显,再试544X型,小泡消了不少可较大的泡依旧,再后试国外产品Rheoplus421,1吨外加剂中用到0.3kg,混凝土和易性就显著变差,掺0.2kg呐效果又不显,那时还不知道有控泡剂;于是严格执行‘先消、后引’工艺,结果也一般。看来化学治疗是没门儿。”“咳,拉了半天还是糊涂车子!你能把混凝土配合比说说吗?”“他告我是水泥160kg、矿粉99kg、粉灰110kg、用水180kg、海河沙各半总量是740kg、石子1070kg、外加剂8kg左右,总是有变化。”“啊啊,‘没准星的秤——站不住点儿’(不知把秤砣定哪合适)。试试物理方法呢?我看水泥似乎少了,加20再试。另外用不经清洗的海砂就好起泡而且还泌水。”“水泥加到180kg/m3,粉煤灰也换了1/2,因为原来的有些像‘双脱灰’,有轻的怪味;由于海砂偏粗所以砂率也降了2%。”“后来怎么样?”“有效啊!但没能完全解决。我突然醒悟,这里一定是既有外加剂调配欠妥,也存在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的问题,所以得物理化学双管齐下。否则这回还真是‘拎弗清爽’了。”“不,这回还真可能拎清爽了。”“嗯,原先小孙虽然母液才用了155kg,但是以T-PEG为封端剂的母液加得最多,而它的引气性也最大,而且还有葡钠、糊精、降粘剂什么的,还同时加有2份引气剂和1份消泡剂。经过几次反复试验,改用H-PEG封端剂为主的母液150kg,这样引气性,尤其是所含的大泡明显少了。将消泡剂用到0.8kg,而后再加1/4量的优质引气剂(只引入微细泡且与PCE相容),降粘剂换成保水增稠剂,因为在母液中加大保塑剂的量所以去掉了容易泌水的葡钠和糊精。减少好几种小料、使成本降低了不说,关键是里外泡都明显减少,28天强度也达到要求。哎,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呀!”“这让我想起个很有哲理的故事来。”“说来让我长长见识!”“老师问他的学生们:有个人要烧壸开水,烧到半截发现柴禾快用完了,他该怎么办?一个学生说快去接着拾柴,另一个说去借,第三一个说去买。老师说:为何不把壸里的水掉一些呢,那样解决问题最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0-12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