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吧 关注:1,026贴子:13,343
  • 1回复贴,共1

“时间银行”对养老模式的启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银行”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67年,日本一位家庭主妇在其著作中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时间银行”来实现互助养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学者卡恩提出用劳动时间积分的方式来获取非传统货币形式的回报, 并将此方式成为“时间美元”。“时间银行”可以被理解为传统的“以物易物”的社会交换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纵观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家庭养老依旧且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但随着中国大多数城市家庭发展为“四二一”家庭结构,老龄化不断加深,志愿服务与新型养老模式相结合的“时间银行”的应运而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时间银行”是一种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养老服务应用,服务内容共计48项,每个项目标注了相应的“价格”,其价值正是“时间币”。需要服务的市民可通过线上按需下单,志愿者将点对点上门服务,志愿服务时长会转换成“时间币”,可供后续兑换服务。
“时间银行”让志愿者服务更有温度。研究指出,"时间银行"项目在城市老年志愿服务实践探索过程中为实现老年人继续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志愿服务为退休老年人提供了实现价值的渠道,为老年人想要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建立了平台。除开老年志愿者群体,“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形式也能激发青年人的志愿热情。志愿服务的对象大都是生活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家人也可能正在使用这项兑换服务,或是几年之后自己也是这类被服务群体的一员,让志愿服务的价值体现更加具体化,让志愿者更容易站在被服务群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真正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需。让志愿服务不再只是简单的流于形式,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更加具有人情味。
“时间银行”促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养老。目前多数试点的城市主要是政府主导,由政府牵头。相关政府部门成立“时间银行”管理中心,将“时间银行”统一指导,规范管理。政府的参与有效地缓解了“时间银行”资金匮乏的局面,提供资金保障,为互助式养老保驾护航。同时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的参与能更大地激发市场活力,让养老服务不再只是政府的职责,家庭养老不再只是养老的唯一模式。
“时间银行”的本质就是仿照银行的形式,把好人好事的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时间,存入自己的账户。但是由于上述行为属于道德范畴,无法很好的量化,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缺乏精细的评估,导致“时间银行”以及相应“时间币”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时间银行”依然有它特殊的社会意义。道德是需要激励的,一个热心公益的人未必想从公益中得到什么。但是,如果社会给予他们反馈则是一种向善的正向激励。 “时间银行”的推出不只是一种新型互助养老的模式,更多代表着一种对公益的社会承认,对社会治理的创新尝试和积极态度。


1楼2022-12-01 09:05回复
    你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23 0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