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斗虫吧 关注:439贴子:54,856

{存疑科普}致昆虫界的蟹蛛——Erosa亚属的17种螳瘤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提到瘤蝽科这个神奇的物种类群,总是忍不住想起当年。
说起来早在2016年时,我便发表过一篇关于瘤蝽科的科普贴,但当时的我对昆虫涉足尚浅,科普不但全面性和系统性十分糟糕,帖中的知识也存在很大的错误。虽当时“初生牛犊不惧虎”的勇气固有可嘉之处,然每每回想起那时“半瓶水乱晃而作响”以至于犯出“菱瘤蝽属于螳瘤蝽”的错误而难免面色羞红,恨不得将此“黑历史”扔入记忆的垃圾箱,从此巨大的羞耻中脱身而去。
也就在最近,当我在闲暇时间阅览国外一些昆虫网站时,无意翻阅到有关瘤蝽科——螳瘤蝽的些许资料。往事潮水般涌上心头,内心一时间可谓五味杂称。于是便兴趣使然地来将这份我认为十分可贵的资料展现给各位吧友,让位吧友见笑一番。


IP属地:安徽1楼2022-12-02 20:34回复
    先来讲一讲该贴为什么叫做“存疑科普”,因为我对于螳瘤蝽这一物种类群的分类并没有完全搞明白——是的你没有看错,没有完全搞明白。比如镇楼图中这位(Phymata crassipes),我尚还不知其出自螳瘤蝽中的哪一支亚属。
    在大方面,具体要说我对于螳瘤蝽或者说整个瘤蝽科的疑问,首先在于瘤蝽科(Phymatini)这个族群。据我原来所知,瘤蝽科早在2013年甚至更早便已经从猎蝽科中分出并单独建科。然而我在翻阅国内外有关网站时却发现在近年的一些网站中螳瘤蝽却被又被重新归类进了猎蝽科,我特地留意了这些个网站发布的时间,可以肯定它们确实是不久前或者前不久更新过的,甚至我这次寻找资料主要依据的一个在今年刚刚更新过的昆虫网站中,螳瘤蝽很明确地被归类进了猎蝽科,这便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其次在于螳瘤蝽,我之前认为螳瘤蝽都属于Cnizocoris属,于是该属也应该被称作“螳瘤蝽属”。然而在我翻阅资料时却发现有多种螳瘤蝽都属于一个拉丁学名为Phymata的属,我尚未弄清这是因为螳瘤蝽并非只有一属还是因为分类变更的缘故。
    最后在于Phymata属内部的分类。目前就我所知,Phymata属在美洲有两个著名的“species group clade”,一个叫做 “Latreille”,另一个叫做“erosa”。其中似乎涉及到了许多分类的变更问题,比如本来其中几种被归到其中一种的亚种里后来却又独立了出去这样的问题,我未能理清,于是不确定将本帖子的主角称作“erosa亚属是否合适”。
    理论上科普应当对相关知识有绝对的了解度,不应鲁莽行事。然我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实在有限,故此贴只能算作一个“半成品”,还望有了解相关知识的吧友们可以对错误与不解之处做出补充和更正。


    IP属地:安徽2楼2022-12-02 21:03
    回复
      再来讲一讲螳瘤蝽。
      其实早在当年,吧友们便发现了该物种类群所具备的“以小博大”的能力。
      螳瘤蝽是一类将第一对足特化为镰刀状捕捉足的小型蝽类。被称为“Jagged Ambush Bugs(伏击虫)”,与大多数猎蝽那样的主动出击捕食猎物的掠食者不同,螳瘤蝽所扮演的是“伏击型的猎人”。它们往往着一身能够将自身融入环境的保护色,将自身隐藏在花中或叶间静静等待猎物的出现。等猎物出现后便用捕捉足牢牢控制住然后将半翅目家族标志性的刺吸型口器刺入猎物体内并向其中注射有麻醉作用的消化液短时间内便让猎物失去抵抗能力。
      螳瘤蝽体型十分渺小,体长多在1cm左右。然而却常常杀死体型比自己大数倍的猎物,与蛛形纲的著名小型伏击型猎手——蟹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IP属地:安徽3楼2022-12-02 21:18
      收起回复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erosa家族,只是螳瘤蝽这一家族中小小的一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螳瘤蝽——优秀的小型伏击猎手的一张放大结构图。)(演示种类为P. granulosa,雄性)


        IP属地:安徽4楼2022-12-02 21:25
        回复
          Phymata americana
          是北美最常见的螳瘤蝽之一。雄性体长8.15–9.15 mm,雌性体长9.59-10.73 mm,通常存在于开阔的草原和灌木丛中,潜伏于菊科植物的花中。分布广泛,所分布区域横跨加拿大南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大平原,向西至落基山脉,进入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沙漠和灌木丛。虽然该物种主要发现于落基山脉以东,但远至亚利桑那州西部也有少量分布。图中展示了该种东西部不同亚种之间的个体差异。


          IP属地:安徽5楼2022-12-02 21:42
          回复
            Phymata arctostaphylae
            雄性体长7.70-8.61 毫米,雌性体长8.96-10.14 毫米。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中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会潜伏在杜鹃科和菊科植物中,该种长相较为奇特却相对很少见。


            Phymata fasciata
            雄性体长7.61-9.07 毫米,雌性体长8.62-9.60 毫米。北美东部最常见的螳瘤蝽,遍布美国东南部、新英格兰、大平原南部,最西至亚利桑那州,南至墨西哥。P. fasciata分布范围的北界大致对应于北纬 40 度线。该物种在五大湖地区几乎不存在,目测在加拿大无分布。



            IP属地:安徽6楼2022-12-02 21:53
            回复
              Phymata borica
              雄性体长6.93-7.69毫米,雌性体长8.19–8.62毫米。原产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地区,遍布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和犹他州南部。主要潜伏于菊科、含羞草和锦葵科植物中。

              Phymata granulosa
              雄性体长7.89-9.52 毫米,雌性体长8.89-10.11 毫米。分布于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包括尤卡坦半岛)并深入中美洲。潜伏于豆科植物中。



              IP属地:安徽7楼2022-12-02 22:02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12-03 11:36
                收起回复
                  这个目前人工繁育过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2-03 15:00
                  收起回复
                    Phymata luteomarginata
                    雄性体长6.30-7.45 毫米,雌性体长6.99-8.97 毫米。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莫哈韦沙漠和大盆地沙漠。在内华达山脉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会潜伏在蓼科,锦葵科和 蔷薇科植物上。

                    Phymata metcalfi
                    雄性体长7.16-8.49 毫米,雌性体长7.47-9.25 毫米。所潜伏植物种类广泛中,包括夹竹桃科、菊科、唇形科、锦葵科、蓼科和蔷薇科。分布于南加州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Phymata mexicana
                    雄性体长8.14-9.80 毫米,雌性体长9.12-9.80 毫米。分布于墨西哥中部至巴拿马,潜伏于菊科和豆科植物上。

                    Phymata mystica
                    雄性体长7.73-8.72 毫米,雌性体长8.63–9.67 毫米。 主要在佛罗里达州发现,也分布于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南至佛罗里达群岛。在 Bidens L.(菊科)、 Solidago L.(菊科)、 Melilotus Mill 上发现。(豆科)和 Ceanothus L.(鼠李科)。


                    IP属地:安徽10楼2022-12-03 17:25
                    回复
                      Phymata obscura
                      雄性体长7.57-8.88 毫米,雌性体长9.52-10.31 毫米。分部稀少,仅分布于于北部大盆地和帕卢斯地区。潜伏在菊科、续断科、唇形科、蔷薇科和玄参科的花上。

                      Phymata pacifica
                      雄性体长6.40-6.76 毫米,雌性体长7.18-8.77 毫米。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在加利福尼亚沿海和巴哈半岛的沿海鼠尾草灌木丛和丛林群落中很常见。会捕食许多种“访花节肢动物”,捕食范围广泛。分子证据表明, P. pacifica 经常捕食甲虫、寄生蜂和苍蝇、蟹蛛和甚至灌木丛中的其他掠食性昆虫,可谓“灌木恶霸”。


                      IP属地:安徽11楼2022-12-03 22:49
                      回复
                        Phymata paraborica
                        雄性体长6.59-7.15 毫米,雌性体长6.89–7.94 毫米。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横向山脉。该种与 P. pacifica同域 分布,可以在相同的寄主植物(即 E. fasciculatum)上找到。 Phymata paraborica sp。十一月 具有更弥散的肉芽斑块,前胸前叶的外侧边缘更平坦,外侧切迹更浅,侧角为钝角或右侧角(与 P. pacifica的锐角侧角相比)并且总体上比 P. pacifica更暗。

                        Phymata pennsylvanica
                        雄性体长7.73-8.67 毫米,雌性体长8.97-9.55 毫米。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在夏季非常常见。它的范围从加拿大南部穿过新英格兰和阿巴拉契亚向南进入佛罗里达州,向西跨越欧扎克高原。。该种经常看到雄性保护雌性的现象。该物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但可能在菊科植物中最常见。


                        IP属地:安徽12楼2022-12-04 23:10
                        回复
                          Phymata rossi
                          雄性体长6.59-8.0 毫米,雌性体长8.21-8.82 毫米。在萝藦属L.、 Helianthus L.、 Sphaeralcea A. St.-Hil.、 Ligustrum L.、 Purshia DC 上发现。ex Poir.,豆科的几个属包括 Cassia L.、 Melilotus Mill.、 Mimosa L. 和 Prosopis L.,以及 Quercus L(壳斗科)上发现。主要分布在亚利桑那州,但在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德克萨斯和犹他州也发现了该物种。

                          Phymata saileri
                          雄性体长约8.01 毫米,雌性体长约8.08 毫米。分布于亚利桑那州。是奇瓦瓦沙漠特有种类,潜伏在盛开的金合欢树上。


                          IP属地:安徽13楼2022-12-04 23:17
                          回复
                            Phymata salicis
                            雄性体长7.77-8.15 毫米,雌性体长8.01–9.00 毫米。分布于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河岸栖息地。仅限于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栖息在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沿岸,潜伏于Salix L.(杨柳科)和几种与河岸相关的菊科植物中。

                            Phymata stanfordi
                            雄性体长7.03-8.13 毫米,雌性体长7.74-8。84 毫米。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和北部的沿海山脉以及萨克拉门托山谷。潜伏于菊科植物中。


                            IP属地:安徽14楼2022-12-04 23:22
                            回复
                              本人评:
                              螳瘤蝽因第一对足演化为了像螳螂相仿的镰刀型捕捉足而得名,然而与螳螂不同的是,螳瘤蝽的第一对附肢退化掉了用于步行的爪,而能用来行走的剩下的后两对足为了让螳瘤蝽达到最好的隐蔽能力也变得十分短小,这使得它的步行能力严重退化。与其他陆生掠食性蝽类或者说其他猎蝽类相比,螳瘤蝽成为了最纯粹的伏击型猎手之一(图二为P属某种螳瘤蝽被某种游猎的猎蝽捕食)。螳瘤蝽的诞生,也可以看作昆虫家族作为节肢动物中最繁荣的门类对于蛛形纲家族传统生态位的入侵。与和他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蟹蛛相比,身为昆虫的它只需将前肢特化便可获得良好的抓获猎物的能力而不需要像附肢演化潜能相对弱的蟹蛛那样让前几对附肢变长来提高抓获能力。而由此螳瘤蝽便可以将附肢缩短藏匿于半翅目昆虫方形的体壳下达到更好的隐蔽效果,同时半翅目外骨骼能够演化出各种各样复杂的结构也大大加强了螳瘤蝽的隐蔽于花叶中的能力,而能够飞行的翅可以弥补四肢短小造成的转移能力下降的问题。可谓将作为昆虫类相对蛛形类的潜能和优势发挥得淋淋尽致。同时猎蝽类具有的刺吸型口器和能够麻醉猎物的消化液又使得螳瘤蝽具备捕食大型猎物的能力同时大大提高捕食效率(可以捕食机敏的大个头蝇类这一点可以看出)。半翅目坚硬的外骨骼又使得螳瘤蝽能更好地应对天敌的捕食。虽然现在螳瘤蝽物种的多样性远不及蟹蛛这位小型伏击型节肢类掠食者的元老,且大概还未能产生体型达到2cm以上的较大型物种,但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IP属地:安徽15楼2022-12-04 23: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