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 关注:114,013贴子:762,759
  • 1回复贴,共1

读《月光下》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这种感想文章,虽费时费力,但竟有折腾的快乐。在进行过程中,一点不觉得时间流去多么可惜,甚至希望时间可以更久地流下去,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桩享受的事。
《月光下》的叙述者刘亚在回忆中构建了一个姨甥情谊波动的弧光。彼此被动的双方在时间的洪流中因为心智的成长,而消除了误解,“这一刻,我辨认出胸口突然涌上来的热流是什么,是庆幸,庆幸在我能理解更复杂的人世时,还有机会跟她相见。”将“友谊变迁”的题材写到新高度。期间也夹杂了乡村生活、都市生活、城乡变化、现代人与过去人变化等严肃次题。
全篇的高光时刻出现在这个场面。刘亚告知小姨,姥爷不行了,让她快点回去。小姨摇晃着站起来,又坐下去,说,等我把这壶水烧开了就去。年幼的刘亚感觉到不知道哪里裂开一个口子,涌出她不能理解和辨别的东西。已然成熟的叙述者刘亚此时也没有过多解释。只在叙述这件事之前,预告了一句,“很多年过去了,她无意于站在她的角度把那件事重述一遍,以完成自我辩解,但一年又一年的,那根刺早就融化在我自己也正在经受的生活中。”以及在若干年之后,补上一句,“庆幸在我能理解更复杂的人世时,还有机会跟她相见。”
把原因留给读者思考。
然而作者是非常精于思考的。
“现代人吃完饭喜欢再找一个地方喝东西,坐进被设计的空间里,也坐进被设计的生活里。”
“我忘了他俩还年轻,散漫游乐之后,脸上也有一闪而过的不甘和茫然。”
“珠三角和长三角流动的中老年女性,善解社会和家庭之烦忧,亦专于藏匿和退场,她们无比重要却能随时隐形,就这样凭着勤劳与智慧过活了下去。”
“单位大楼、综合体、地铁车厢,各个空间飘浮着的,是谁都不在乎谁、互相不感兴趣的眼神,空气里满满的,是自恋和防御。”
这样的洞见在文中屡见不鲜,为何在最重要的场景,叙述者却沉默不语了呢?
因为沉默里才有最大的力量。让读者主动参与,获得阅读思考的乐趣。
在众多的分析中,我最喜欢聂梦在《阅读蔡东的一个角度:过程正义与“自由人时刻”》中的解读。她将这称作自由人时刻的走神,在小姨面对父亲即将过世的变故时,她不急着赶去看最后一面,而是在等待一壶水烧开的时间里,无声地宣泄被生活折磨所致的麻木、疲惫与不满。多么深刻、多么浪漫、多么心碎。读原文时,我并未想到这么深,我甚至幼稚地以为,小姨是不是天生反骨,故意赌气才这么做。
如果不是看了聂梦的解读,我不会像现在一样,对这个时刻有如此深刻的观察。我相信蔡东在写作这个场景时,早就做了无数次的深度思考。
最终她却用沉默来处理。此刻我更感受到这沉默的力量。
我也隐约明白了一件事,小说停止的地方,是评论家出场的地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16 02:29回复
    火钳刘明,二楼是我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16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