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象乾坤吧 关注:899贴子:5,380
  • 15回复贴,共1

《执象乾坤》原心 第一讲 ——象师讲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开始讲《原心》原是推究之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06 11:07回复
    原心即是观心心是性情统称,性是本体,情是发用,欲是流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06 11:08
    回复
      群被封了吗?还有没群啊,早上起来一看哦豁没得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07 15:09
      收起回复
        中庸: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
        天命就是天使我有,也就是天生
        楚简五行:命自天降,性自命出
        天,命,性,情,欲
        乾为天,震为生,《天雷无妄》讲的就是天命之谓性
        性是致诚的,所以无妄


        IP属地:山东4楼2023-02-08 11:41
        回复
          乾为天,震为人,震之一阳得之于天,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如同讲“命自天降,性自命出”
          震为人,人之内为心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就是浑然天理,粹然至善
          序言:证悟有八境,原心、纪气、应物、临事、对境、践迹、知道、造命。
          这八境的理论基石,依然出于儒家


          IP属地:山东5楼2023-02-08 11:42
          回复
            天命之谓性,性之见端之谓情,心统性情。
            见端就是发用
            我们平常讲的心包括性与情,一体一用
            讲道心时,专指性,也就是天命
            性,心所从来,知之体也。
            情,心所向往,意之用也。
            心无体,以感知天地万物为体
            心以知为体
            情就是意,是以心接物产生的方向
            物是心之所,知是心之能
            能所是佛家的范畴
            能是功用,所是功能的作用处
            说白了就是功能要发挥在哪些地方
            性,人之阳气,无不善也。
            情,人之阴气,或有欲也。


            IP属地:山东6楼2023-02-08 11:42
            回复
              性为阳,情为阴,阴生于阳,万物皆先有存在,后有非存在,也就是先有阳,后有阴
              情分真伪,真情即性,伪意即欲
              所以称或有欲,而不是必有欲
              日日存养,事事省察,时时拂拭,摄用归体,使情不远性,以性御情
              以性御情,就是系辞讲的“利贞”
              良知即性,意动即情。
              犹言知为心之体,意为心之用


              IP属地:山东7楼2023-02-08 11:42
              回复
                性即本觉,寂然不动。情是知觉,感而遂通。
                一心一念,如如不动,即是本觉
                有感而心动,即是知觉
                佛学范畴
                体一用二,体静用动,性无善恶,情有真伪。
                体一用二,一体多用,二是泛指
                体一必静,用动则必有进退
                性无善恶,因为性一,无对待,无分别
                有善有恶就是情了
                真伪犹言善恶
                避免用字重复


                IP属地:山东8楼2023-02-08 11:42
                回复
                  诚意即真情,明心见性。欺伪即私欲,障蔽心体。
                  真情即性,性为心之阳,阳主气,气清通,无障蔽
                  佛家五蕴又称五阴,即是取阴主形,有障蔽之义
                  欺伪即私欲,心之阴,阴主形,故有障蔽
                  不能明心见性


                  IP属地:山东9楼2023-02-08 11:43
                  回复
                    人唯有一心,迷时似有,觉时还无,迷时在凡,觉时入圣,发散见情,收敛知性,逆来成智,顺去是识。
                    迷惑之时,有人心,有私欲
                    觉时心一境性
                    迷惑时在凡尘,觉悟时入圣境
                    迷惑在欲中,觉悟归于性
                    本体发用流行,称为发散
                    摄用归体称为收敛
                    发散则见情见欲
                    收敛则尽心知性
                    心体发用流行即是顺去之识
                    摄用归体,明心见性,则是逆而成智
                    转识成智是佛家修炼的目标之一


                    IP属地:山东10楼2023-02-08 11:43
                    回复
                      妄心所以能觉者,以性体无时而不照也。
                      迷惑之心即是妄心
                      迷与觉本在一念之间
                      情掩性则迷,性照情则觉
                      这是总论心之本体、发用和流行之间的关系
                      从儒学和佛学两个维度阐发
                      心体平等,寂然不动,无善无恶,所谓性也
                      王阳明早年一直讲至善无恶心之体
                      天泉论道后,改为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是心学理论的质的飞跃


                      IP属地:山东11楼2023-02-08 11:44
                      回复
                        及其发用,感而遂通,万事起焉,善恶分焉,所谓情也
                        有善有恶意之动
                        无善无恶,所谓诚也,先天之体,未发之中,自性清净,本来无染。
                        先天之体是道家和易家的概念
                        未发之中是佛家的道体
                        自性清净,本来无染,是佛家的真如自性
                        至善无恶,所谓诚之也,后天返先天,已发之和,究竟涅槃,摄用归体。
                        后天返先天是道家的摄用归体
                        已发之和是儒家的摄用归体
                        究竟涅槃是佛家的摄用归体
                        究竟涅槃是离染清净


                        IP属地:山东12楼2023-02-08 11:44
                        回复
                          自性清净是从无染浊,离垢清净是始有染浊,终归清净
                          自性清净即七情六欲未发之中
                          离垢清净是已发之和
                          中者,天下之大体。本者,体也
                          和者,天下之达道。达者,用也
                          达就是通达之义,也是用
                          用九用六,帛本称通九通六,即在于此
                          古今大儒对“达道”的理解都是不究竟的


                          IP属地:山东13楼2023-02-08 11:44
                          回复
                            《般若经》云:“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是故至善无恶,非谓恶已尽去,唯恶不流行,远欲精微耳。
                            般若经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空、无、一”是相同的内涵的不同表达
                            道家经典《鹖冠子》讲:空即是一
                            执象乾坤 20:57:02
                            佛以空立教,道以无立教,儒以一立教,都是同出异名而已
                            学者不当有太强的分别心
                            至善无恶,非谓恶已尽去,唯恶不流行,远欲精微耳。摄用归体之体,情返于性,非人心绝对无恶,而是恶没有作用处


                            IP属地:山东14楼2023-02-08 11:45
                            回复
                              究竟涅槃,非谓因已尽报,唯因不攀缘,离垢清净耳。
                              这个是佛学的常识
                              究竟涅槃之后,因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外缘可以攀附,所以就不能结果
                              因+缘=果
                              恶因+善缘,恶因也是无法结果的
                              所以佛家主张广结善缘,就是用善缘逐渐化解恶因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佛曰明心见性,无非摄用归体,因其所指而异其名焉,一而已矣。
                              这是对第二章的总结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为了让大家深刻理解
                              以后每天都少讲一点


                              IP属地:山东15楼2023-02-08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