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吧 关注:1,889贴子:171,372
  • 9回复贴,共1

“特行”不是“独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裴松之《三国志》补注“作木牛流马法”记载:“木牛者....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3-02-10 20:05回复
    “群行”就是正常行军大批木牛编队,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汉代二十里折合现代8.3公里,成人正常步行速度是每小时4-4.5公里。如果是畜力车,什么样的牛马拉车一日才能走出等于人步行2小时这样的效果?唯一解释就是使用人力推车因为要保持战力而不适合走的太快。如果是人力推车,因负重而行按人正常步行速度的一半每小时2公里计算,每天行军4小时,每日行军8公里,与记载中的“日行二十里”刚好能够吻合。其他时间为埋锅造饭、搭建营帐、整顿休息。另外还不排除在艰辛难行处铺设修整道路--也就是小说中常提到的古代行军打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情况。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3-02-10 20:06
    收起回复
      “特行”不等于“独行”,虽然“特”引申义中有“单独”的辞条释义,但把“特行“解释成”独行“并不准确,属于望文生义。
      特,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读作tè,最早见于春秋金文 。特为形声字,由"牛"和"寺"构成,"寺"字有官署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官署养的牛,本义即指体形庞大的公牛;后引申为雄性兽类之泛称;又由大义引申出独特、特殊义,由独特义引申出特立、杰出、单独等义。
      “独”字始见于战国,及至汉代使用已经极为普及和成熟,《小雅·正月》传曰:独,单也。《孟子》曰:老而无子曰独。周礼大司宼注曰:无子孙曰独。《中庸》、《大学》皆曰:愼其独。《说文》:6321 獨: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聲。羊為羣,犬為獨也。
      汉代时如果想表达木牛单辆行进,必然会使用不会产生歧义的“独”字而不可能使用本义就不贴切且容易产生异议的“特”字!
      所以“特行”绝对不是“单独行进”之意,而是“特殊行进”之意,也就是不同于常规日常行军大量木牛编队的慢速行进(群行,日行二十里)的特殊快速行进(急行军,日行数十里,不仅远快于“群行”,而且速度可以根据军事行动要求调整,所以没说具体能走多块,而只是说了个模糊里数“数十”)。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3-02-10 20:13
      收起回复
        可能是觉得古人行军“日行二十里”太慢,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给篡改成了“日行三十里”,现已无从查考。如有始作俑者敢于战出来,可以谈谈是如何考证“日行二十里”有误的也便于吧友学习参考!
        吧中有个说法:“有考察队,勘察褒斜栈道,发现栈道上没有按二十里一个“驿站”的规律,而是大约三十里才有一个“驿站”。难道是根据驿站的间隔拍脑袋拍出来的“日行三十里”?
        我从没去考察过,对于驿站间隔里程没有话语权。但我还是想问一下:
        1、您考察的是哪条路上的驿站,是祁山道上当年木牛走过的那条路么?
        2、古代行军打仗是在驿站补给、吃饭、休息或者安营扎寨的么?
        3、如果对于第二条疑问您给出的是肯定回答,那驿站有多大能容纳下成千上万人的军队?驿站有多少物资能补给?还有至少几千辆的“木牛”和粮食停放到哪里?
        4、大约三十里一个“驿站”的间隔,是现在的三十里还是汉代的三十里?
        5、如果是现在的三十里,那这个里程在汉代约36里,那也不是“日行三十里”啊,四舍五入后应该是“日行四十里”才对啊!
        如果始作俑者不敢站出来,支持“日行三十里”的也可以,谁能站出来给吧友们解释一下以上问题?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3-02-10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