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过桥米线吧 关注:3,466贴子:18,063
  • 2回复贴,共1

过桥米线的传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那么些年,贲古地区气候异常,春夏旱,秋冬雨,当地人民生活十分艰难,民不聊生,有一年,贲古几个村的里正在一起聚会商量想办法解决困难,有一个里正发牢骚说要是能把秋冬下的雨保留到春夏使用就好了,这句话得到了几个村的里正一致赞成,回去后就找各自村子里的人商量,最后有钱出钱没钱出人在附近一条河上修坝拦水。
当时的管辖这一地区的知州大人听说了民间有人自发组织修坝这一壮举,非常感动,,带着手下一帮官员去修坝现场看望修坝民众,也捐了一些银两用于修坝。
到了吃饭时间,知州大人也不可能回去吃,就着和村民一起吃,里正对知州说,工地离村子远,天气又冷,在村里煮好饭带过来不方便,也不好保管,早饭一般都是吃米线。只见一群村妇打好一碗碗汤,并且每碗汤都要舀一勺油倒进去,一村妇和知州大人说,我们这些人干体力活的油荤吃得比较重,大人别见怪,等工地上的男人来后,每人都是把村妇们事先切好的肉片和鱼片放到汤碗里烫熟,再放进韭菜等绿菜,然后又打一碗热汤来,把米线放进热汤里烫热,然后挑进前一碗烫肉的热汤中,开吃起来,知州大人学着吃了一口,感觉汤鲜肉嫩,非常好吃,脱口赞道,你们这种吃饭真好吃,不知道这种吃米线有何叫法,旁边一村妇心说我们这种吃法是天气冷,山高路远逼出来的,能有什么叫法,后见米线搭在两碗汤中间形成一座米线桥,冲口说这种吃法叫过桥米线。
等水坝修好好,因为水坝需要有人维护修缮,当地迁了一些人到水坝定居,由于先有水坝后有人居住,人们就把这个村叫坝堵寨,而过桥米线的吃法也保留了下来,被当地人叫做“坝堵寨过桥米线”。许多年后外族人入侵,因为某些义士的牵连,外族人来到贲古地区烧杀抢夺,大肆杀戮,在一林庄黄姓庄主的收留下,少部分人得以存活了下来。
许多年后,当汉人打败外族人后,贲古地区才又逐渐慢慢发展壮大繁荣起来,过桥米线在当地又开始卖了起来,又过去些年,有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逃难来到了贲古,在吃过坝堵寨过桥米线后大肆称赞过桥米线太好吃了,,然后又说米线好吃,就是这名字中的坝堵寨粗俗了些,冒了一句朕赐名“巴都寨”,在场的人不以为意,但都觉得“巴都寨”比“坝堵寨”文雅好听,遂后来“坝堵寨过桥米线”就变成了“巴都寨过桥米线”,一直留存到解放后。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11 00:17回复
    过桥米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末民初之时已经有十多家过桥米线名店,首推个旧“仁清园”、“光美园”、“忠發园”、“中心酒楼”,1913年“仁清园”分家,黄三上昆明创建了“仁和园”,其次还有“荣禄园”、“清真园”、“中华园”等,其中“光美园”和“仁清园”的三碗汤过桥米线尤其出名,清末民初一些章回小说曾有记载,有一篇关于马帮的故事中曾这样提过:一广西客商到马帮洽谈合作,马帮帮主对其说,本想明天带你到贲古的光美园去吃三碗汤过桥米线,光美园的三碗汤过桥米线为之红河一绝,奈何洋人飞扬跋扈,惹是生非,还是去临安府吃过桥米线要舒心一些,虽不然贲古的,但也还不错。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个旧的过桥米线名店相继被拆,“光美园”和“中心酒楼”最后存在多年后在20世纪初被拆除。曾经有人想着这些名店被拆除不存在了,再去注册光美园等商标继续经营,可工商局说“光美园”还在,中心酒楼遗址还在,其它的名称也因为一些原因不可注册。后来有人发现,再蒙自市天马路中段某森林公园旁一幢三层楼房二楼一个不足十平方的房间里放着“光美园”的招牌,又过去了十多年,光美园只能在某些个旧老人的聊天中隐有出现,而“巴都寨过桥米线”传说已经从个旧人的心里话语里消失,三碗汤过桥米线也再不会出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11 00:17
    回复
      巴都寨水米线在过桥米线传说中曾有“过水柔滑,垂三不断”的美称。
      “过水柔滑,垂三不断”这句话的来历为:在古时候,因为材料的限制,一般建房最高也就只能建到三层,例如个旧光美园、仁清园和中心酒楼。过桥米线要过桥就必须有好的筋骨,而在以前不可能有现代的检测技术,那怎么验证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呢?一般店家要展示自己的米线好、优质,就把米线用冷开水过后,从三楼阳台上把米线挂起来一直垂到一楼地面,以此来让人甄选,一眼就可以看到米线的优劣。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11 0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