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公主吧 关注:76贴子:678
  • 4回复贴,共1

【考证】韦后婉儿与武三思关系辨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韦后婉儿与武三思关系辨析窥见李显李旦帝系之争
《资治通鉴》:神龙元年乙巳,二月甲子(2月1号),立妃韦氏为皇后,赦天下。
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三思通焉,故党于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禁中,上遂与三思图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丙寅(2月3号),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
  左散骑常侍谯王重福,上之庶子也;其妃,张易之之甥。韦后恶之,谮于上曰:“重润之死,重福为之也。”由是贬濮州员外刺史,又改均州刺史,常令州司防守之。
新旧唐书写武三思通过婉儿韦后裙带关系拜相,由于是纪传体,乍一看貌似没有问题。然而资治通鉴乃是编年体,司马光撰写时,将这几件事按时间顺序排列下来,就会发现很离谱。武三思拜相以及李重福被贬仅在韦后封后后两天。也就是说这俩天内,武三思先和婉儿私通,然后得幸韦后。韦后跟武三思私通完立马找李显,说李重福坏话,并且替武三思说好话。然后第二天,李显就封了武三思并且贬了李重福。
这一段记载是完全不符合逻辑以及事实的。李显自被武则天召回当太子,武三思一直担任他的太子宾客,并且安乐于武皇年间就嫁给了武崇训。武三思作为李显多年下属、亲家以及表兄弟,他任用武三思需要通过婉儿以及韦后的引荐吗?此外,李显复位之后,经常微服去武三思府邸,并且遭到臣子指责。可以看出,李显本人和武三思关系就十分要好。
李显韦后婉儿武三思是四角合作关系,其目的是打压政变五王,以及朝中抵制女性参政(韦后临朝,公主开设官属)的势力。而李旦一脉为了维护李显所谓的光复李唐的中兴之主形象,不得不将李显与武三思的结盟关系曲解为一场四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之间的香艳狗血八卦。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资治通鉴》
神龙政变五王大部分是李旦的人,李显其实是被动参与这场政变。李显本人对武则天十分孝顺,并且李显承母禅,所以他为了自己即位正确性,也会维护武则天的正统,并且抬高母权,为武周王朝盖棺定论:“周唐革命,盖为从权”。武三思拜相靠裙带关系也是靠的他姑姑武则天而不是所谓的情妇。李显是承认武则天太上皇地位的,然而李旦一脉不认,所以后世史书对此时武则天的记载都是太后。李显打压政变五王的根本原因在于,五王否认武则天正统,试图将武周打为谋逆王朝,这动摇了李显承母禅的正统性。并且,政变五王自恃功高,打压异己,极力抵制李显培植的韦武二家外戚势力,最可怕的是他们是李旦的人。究其根本,此乃李显李旦两脉的帝位之争。而史书记载,却将五王之死,通通甩锅给韦后和武三思。其目的就是为了割裂李显与武家关系,掩埋政变五王“五贼贪功”的真相。
李旦本人承李重茂禅让,他无法推翻高宗武皇共同所立太子李显的正统性,这就意味着他得咬牙认下一部分李显对武则天的定论,但是他可以将武家打成乱臣贼子,并且贬低母权,将李显对武则天以及母权的维护曲解为受韦武腐朽势力的操控。
李显本人明确表示不再言中兴,他并不愿意否认武则天以及武周。然而李旦给他的庙号是中宗。李旦本人也不愿意,但他兄终弟及,不得不维护李显中兴之主形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2-13 14:47回复
    太上皇睿宗被塑造成恭俭退让、柔弱无能的谦谦君子。 《旧唐书·睿宗纪》开篇即云其 “谦恭孝友”,更称睿宗 “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然而睿宗在武后长安中即拜右羽林卫大将军。在诛二张的政变中,首谋张柬之入相系曾为相王府长史的姚元之推荐,五王之一的袁恕己是相王府司马。政变当日,睿宗又亲 “领南牙兵,以备非常,收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二张之党,积极配合北衙禁军入宫诛张的行动,所谓 “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是诛杀二张政变中的重要力量。事定之后, “安国相王”的封号显示了睿宗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实力。而他在景云年间与玄宗的政治角力亦充分说明,对于权力斗争,睿宗并不陌生。承天门几欲坠楼自尽的行为,更表明所谓谦退君子只是史官刻意塑造的太上皇形象。事实上,唐代的另两位太上皇———高祖与玄宗在传位之际也都声明国家政事劳顿,而自己心慕闲旷,因此主动让位于太子,这可以说是唐代官方对传位一事的惯例性解释。高祖与玄宗是否真心让位,无劳分辨,但是同样刻意塑造的睿宗形象却深入人心,这不能不归功于近40年辉煌的玄宗时代对于历史真相的清洗。
    ——《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13 17:01
    回复
      五王与李旦的关系:
      1、袁恕己,沧州东光人也。长安中,历迁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敬晖等 将诛张易之兄弟,恕己预其谋议,又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旧唐书列传四十一》
      2、张柬之通过姚崇举荐拜相
      后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时夏官尚书 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则天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崇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 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则天登时召见,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未几,迁凤阁侍郎,仍知政事。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中宗即位,以功 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食实封五百户,未几,迁中书令,监 修国史。月余,进封汉阳郡王,加授特进,令罢知政事。——《旧唐书列传四十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2-13 17:06
      回复
        姚崇为相王府长史并与五王共同谋划神龙Z变:
          时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俄迁凤阁侍郎, 依旧知政事。
          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 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其月,又令元之兼知夏官尚书事、同凤阁鸾台三品。 元之上言:“臣事相王,知兵马不便。臣非惜死,恐不益相王。”则天深然其言, 改为春官尚书。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 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 使充灵武道大总管。
          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谋诛易之兄弟,适会元之自军还都,遂预谋,以 功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
        ——《旧唐书列传四十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13 17:12
        回复
          好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5-05 2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