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56,459贴子:2,822,750

回复:你们再来批评一下,这个也有尚不明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3-05 14:03
回复
    再贴一个【仿制药】注册申报流程阶段说明
    (一)产品项目调研
    1.调研药品在市场的地位,药品是否属于高价值、临床必须、罕见病用药、老年/妇女/儿童常用药等,全球市场与国内市场销售情况、临床使用情况、国内外上市情况等。
    2.查询相关数据网站及各国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申报信息、参比信息;也可根据大数据数据库进行查询资源共享,主要查询国内生产、申报已批准、正在申报情况,为产品立项作依据。
    3.收集原料药(仿制药)USP、EP、BP、JP、中国药典官方标准等,翻译外国药典标准,并进行标准对比。
    4.相关专利库、文献资源库等进行查询调研,主要查找工艺、分析方法。
    5.整理简单的质量标准草案,为工艺筛选及小试研究用,具体项目有理化性质、鉴别、检查(杂质)、含量等。重点体现在杂质检查、纯度。
    (二)立项报告撰写
    报告内容:确定原料药申报类别,重点确定产品开发目标,整个项目计划实施(详细列表)、申报所需成本(人、物、环),人员等等。
    (三)工艺筛选及优化
    1.查询专利、文献文章,进行筛选并对比评估(安全、环保、成本),最少评估对比筛选3~5条工艺路线;或购买工艺专利进行优化转化。筛选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使用一类溶剂、毒性较大的试剂、高污染高风险物料及危险系数较高的设备。
    2.方案设计:根据筛选或购买的工艺专利进行设计方案,单因素、正交、有因等设计;筛选考察关键工艺参数(比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方式等)。
    (四)物品准备
    1.准备原辅料(固体、液体)质量标准:性状、鉴别、理化性质、检查、含量或纯度。
    2.关键起始物料质量标准草案(或直接采用厂家提供的质量标准),一般包含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或纯度。
    3.物料采购:色谱柱(优先采用推荐柱子)、对照品(官方或定制)、物料(生产用、质量检测用)、原辅料(包括关键物料)、参比制剂(采购原研)。
    4.杂质对照品:根据选定的工艺路线、起始物料,结合工艺筛选及优化各批次产品杂质检测情况,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杂质情况,列表待研究杂质,或外购,或自制。如果外购需要提供杂质对照品四大光谱和报告单,如果自制,需要进行结构确认和含量确定。
    5.检验工作:一般物料检验,重点进行关键起始物料的检验,进行质量对比,选用最终确定的关键起始物料(确定合格供应商)。
    (五)小试研究
    1.一定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小试研究,对工艺路线进行验证、并优化及转化。
    2.小试研究小试样,重点关注有关物质、水分检测、杂质传递,进行汇总对比。
    3.预加速实验(3个月)、影响因素试验,数据汇总;为后续质量研究做依据。
    4.制定各关键步骤中间体标准,控制指标水分、杂质控制、纯度。
    (六)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与建立
    1.分析方法开发与优化:需要开发方法内容有,关键物料、中间体、成品;需要开发优化的分析方法有,有关物质、异构体、残留溶剂、含量测定等。
    2.对多批关键物料、中间体、成品进行研究,确定质量标准中各质量指标限度制定依据,起始物料、中间体要关注杂质传递及清除情况。
    3.原研API与相关剂型参比制剂质量剖析,着重关注杂质情况。
    4.进行方法学验证:如上述项目。
    5.各国药典标准对比研究:重点-质量从严。
    备注:中间至少3个月时间进行上述方法学验证。
    (七)中试放大
    1.可进行至少2批次放大生产,1批次进行放大研究确认工艺参数以及设备匹配性验证,1批次进行验证质量属性,以及质量是否可控。
    2.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验证、质量标准研究。
    3.根据中试放大报告进行制定工艺规程初稿、产品质量标准。
    4.关注重点:生产设备匹配性验证、产品质量属性验证、工艺与质量标准修订。
    5.同步进行清洁验证的初步摸索,包括清洁方法学验证
    (八)工艺验证
    1.进行3批次验证工艺:重点工艺/质量重现性、可控性、稳定性等。
    2.质量研究及分析方法验证
    3.结构确证:碳谱、氢谱、质谱、红外、紫外等。
    4.同步进行清洁验证
    5.如果质量标准起草和方法学验证不在同一个单位,需要进行方法转移和确认。
    (九)稳定性考察研究
    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0天、5天、10天、15天、30天)、水解、氧化。
    2.加速试验::0、1、2、3、6月
    3.中间条件试验:0、1、2、3、6、9、12月
    4.长期试验:0、1、2、3、6、9、12、18、24、36月
    5.重点:根据稳定性考察数据进行拟订产品有效期、包装储存、运输等。
    (十)注册申报:6个月稳定性数据提交(加速、中间、长期6月)
    (十一)注册检验: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报告、检验用物品(工艺3批样品、对照品/标准物质、参比制剂、色谱柱等),重点是注册检验类型。
    (十二)发补研究
    根据前期质量研究漏洞进行补充研究(比如常见的关键起始物料往前研究至少2步),不同的品种以及不同的工艺会有不同研究区别。


    IP属地:重庆17楼2023-03-05 18: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