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吧 关注:58贴子:2,516
  • 77回复贴,共1

复原工作研究人员普遍的错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复原工作研究人员普遍的错误
《张衡传》记载着:“……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施关发机,机发吐丸……”等等。从文字层面看,意思是说:如果有地振动,仪器的尊体(与地面相连接的主体)就振动,振动的尊体就带动龙振动,龙振动就引发机关发动,机关发动就导致弹丸落下,落下的弹丸就打击蟾蜍发出响声。根据这种思路去研究,充分发挥各人的想象力,可以得出一系列的方案,但是,无论这一系列的方案如何,都是仪器的精度要求与当时工艺水平不相吻合。也就是说,如果用当时的工艺制造的仪器,就达不到“曾一龙吐丸而地不觉动”的精度水平。如果能达到“曾一龙吐丸而地不觉动”的精度水平,就必须要使用更先进的现代工艺。
这一类问题的根源,都是缺少了信号放大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人不仅没有用到这一环节,甚至信号放大的想法都没有。


IP属地:广东1楼2023-03-09 08:35回复
    信号放大你是说对了,就是这个环节,看看王振振铎的有没?冯锐的有没?没有,所以根本不会成功,吧中有最初级放大萌芽,但是远远不够,究竟要放大多少倍,这才是复原入门话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09 22:46
    回复
      张衡的原版放大倍数不低,王振铎的,冯锐的均是零放大所以根本不行,徒有其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3-09 22:48
      回复
        那个一天天的开贴一张伞饼图的更是毛都没摸到一匹却以他伞图为衡量标准到处打压别人更是可笑至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09 22:51
        收起回复
          这就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3-09 22:52
          回复
            说的不错。
            大部分人都没有考虑信号放大问题。
            也就是说,99%的人进行复原,都没有外部能量的注入,仅凭地震传播的能量,引发地动仪所有部件进行联动。
            悬垂摆、倒立柱,柱碰道也好,道碰柱也好,整体表现不出来能量。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地震传播过来,给它点能量,才能运作。但是这些人根本没有考虑,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这是有很大损耗的。这就是王版、冯版,不运动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很微弱的地震传播过来,传播的能量,基本损耗在克服摩擦力上了。如同一个沙袋,轻轻碰它,它根本不会动,一个道理。
            所以地动仪一定是有能量存储的。
            能量的存储,有电能、势能、化学能、光能、原子能等,在东汉,能用的只有势能。
            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就材料制造来说,东汉能利用的只有重力势能。
            要存储能量,这里就需要一个机关。
            这个机关必须得能够传递机械动作,但是还得保持能量不流失。
            这个机关,就是“機”。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装备,简单、可靠、有效。

            只需要稍微,改造就可以使用。

            这不算“巧”妙吗?


            我曾经说:地动仪的本质就是一个机械传感器。一个可以探测微弱震动,并进行指示方向的机械式传感器。


            它虽然是古代的发明,但是它也是符合现代传感器的基本条件。


            地动仪:

            这个辅助势能进行统一管理、制约,安装在一个部件上,不就能实现控制周围输出端了吗?
            这个中间的、能实行管理制约的部件,不就实现了“都”的职能吗?
            这个部件叫“都柱”,可以吗?


            这解释客观公正、合情合理。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3-03-10 09:21
            收起回复
              我的设计方案里就有放大,说穿了,就是杠杆、齿轮……,我在有关帖子里说的“四两拨千斤”,就是“触发+势能释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3-10 14:16
              收起回复
                第一错误是:路线错误,
                第二错误是:环节错误。
                请不要只看第二错误,第一错误更加重要。


                IP属地:广东8楼2023-03-13 09:37
                收起回复
                  张衡是术士,凡是当时社会上所有的技术,他本人都能掌握。
                  范晔是文人,并不懂法术。所以,对张衡的仪器并不能全部理解。张衡本人也不会让外人看到地动仪的真实面目。这是人性。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3-22 15:23
                  收起回复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蓝本”的问题。
                    就是根据什么“内容”进行复原。
                    有人回答说:根据候风地动仪啊。那么,候风地动仪在哪里?
                    在《张衡传》里。
                    这个答案也对也错。
                    对的地方是,只有这个记载,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地动仪;
                    错的地方是,一千多年都无人能复原出来真正的候风地动仪。
                    问题何在?
                    问题在于:张衡本人为了保密而不但没有记载并公之于世,而且还有意隐藏其秘密。
                    《张衡传》的作者范晔本人都没有真正知道候风地动仪的原理技术。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而作的文章。
                    造成:这件事情社会科学方面是完美地记载下来了,但是,(自然科学方面)仪器的原理技术还没有记载不来。


                    IP属地:广东13楼2023-05-22 16: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