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人吧 关注:6贴子:1,298
  • 12回复贴,共1

对唐武宗王贤妃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4-29 06:29回复
    看过旧唐书,新唐书大诗人张祜等各项史料,武宗王贤妃不但扑朔迷离还融梗了好几个人的影子,旧唐书记载陪葬端陵的是德妃王氏,新唐书所说是贤妃王氏。那么被武宗在九月末十月初赐死的王氏和她是否是一个人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4-29 06:33
    回复
      (开成五年)三月,诏宫人刘氏、王氏并为妃。敕朔望入阁对刑法官,是日非便,宜停。——《旧唐书武宗本纪》
      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其年八月,葬于端陵,德妃王氏祔焉。——《旧唐书武宗本纪》
      武宗王贤妃。事阙——《旧唐书•后妃列传下》
       ○封婕妤王氏为淑妃刘氏为贤妃制
        门下:礼重内朝,国有彝制,德既备於宫壶,位宜峻其等威。婕妤王氏刘氏,并体坤顺之德,循姆师之训,齐庄之礼,淑慎有仪,扬懿轨於中闱,表柔明於《内则》。惠流宸禁,芳霭椒涂,慕辞辇之志,宏逮下之德。宜极宠数,以彰徽猷,必能重正阃仪,助修阴教,无愧於女宗之诫,国风之《诗》。王氏可淑妃,刘氏可贤妃。仍并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通过以上三则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旧唐书武宗一共有三个王妃,即王淑妃,王德妃和王贤妃。
      这个陪葬的王德妃在新唐书后妃列传上被写为王贤妃陪葬端陵。我正想问新唐书编辑团队是如何确定是王贤妃陪葬端陵?你有去过端陵吗?不要跟我说是《长安志》记载王贤妃,长安志要晚成书于宋仁宗嘉佑五年的新唐书。
      依据河之舟吧主与徐贤妃吧友的分析,本人在这两家的分析上总结出两个观点。
      一、孟才人=王淑妃=王贤妃,,立后未果的王才人=娇妒忤旨的王淑妃
      二、孟才人,王才人(德妃),王淑妃,王贤妃是独立角色,刘贤妃病逝或者被迁升至贵妃位分。王才人没被封后武宗给升到德妃位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4-29 07:02
      回复
        大诗人李商隐写的《华岳下题西王母庙》讥讽武宗求仙问药,暗示王妃死在武宗前面。
        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随落日行。
        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
        后面两句翻译是“莫怨盛姬匆匆归去,周穆王自己命也不长。”
        再看《孟才人叹一首并序》:武宗皇帝疾笃,迁便殿,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以恳,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殆。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及上崩,将徒其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爰命其榇,榇及至乃举。嗟夫!人以诚死,上以诚明,虽古之义激无以过也。进士高璩登第年宴,传于禁伶。明年秋,贡士文多以为之目,大中三年遇高于由拳,哀话于余,即为兴。诗曰: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一云:偶因清唱奏歌频,选入宫中十二春。绝后一声何满子,九源须吊孟才人。
        《资治通鉴•考异》蔡京王貴妃傳曰:「帝疾亟,才人久視帝而歸燕息處,濃粧絜服如常日,乃取所翫用物散與內家淨盡;持帝所授巾至帝前,已見升遐,容易自縊,而仆於御座下,以縊為名而得卒。」
        这两篇中的孟才人和王才人应该是李商隐诗与李德裕文武两朝献替记说的暴薨王淑妃,参考孟秀荣的墓志铭记载孟秀荣会昌五年九月就因为王妃连累遭到武宗贬谪,可以看出这个孟才人应该是王淑妃的化身,抖音紫苏老师分析过“孟才人殉情往往是王淑妃暴毙被赐死那般残酷”。
        本人也倾向别的吧友分析王淑妃的死是因为和宦官联手想拥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宦官集团想拥立宫中地位最高的嫔妃儿子做皇帝。助夫夺皇位的是王淑妃,因为她是宦党所以一开始就能封妃,宦官被武宗收拾的差不多了,武宗本想封她为后,认为王淑妃没有靠山了不会耍什么花招,被李德裕劝阻,应该不是因为新唐书简单说的“无子”,笔者推测她有儿子,昌王李嵯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宦官看好王淑妃的儿子,就是要找个年龄小的,听话好控制。
        下面分析王淑妃怎么死的,从上面张祜写的孟才人叹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蔡京王贵妃传)》来看,她唱了一声何满子是向武宗抱怨自己这么多年跟他过的多么不幸福,突然倒地不起是因为她提前服下了毒药,她忤旨多次可以看出她性格刚烈,宁死不屈,有她自己的死法,提前服下了毒药。《资治通鉴考异•王贵妃传》说她仆於御座下,仆是动词,说的是她倒毙在皇帝宝座之下,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失分,蓺殪仆。”
        可以证明是倒在地上,也就是说王妃是倒地而死。这就坏了,王贵妃传既然说武宗先死,都赐她白绫了她怎么还倒地而死呢?可见这纯粹是把王淑妃(孟才人)被赐死的梗和王德妃殉葬的梗合并在一起了。笔者在这层楼也说了武宗赐她白绫,她是提前吃毒药,唱歌倒地而死的。
        至于本人为什么会认为王淑妃就是王贤妃,因为王淑妃在死的三年前惹怒武宗,有可能被武宗改了妃嫔位置,把淑妃贬谪为贤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4-29 08:58
        回复
          下面说一说我的第二个分析观点,
          孟才人,王淑妃,王贤妃,王德妃(王贵妃,一开始封为才人)是不同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29 09:00
          回复
            按照李德裕献替记说王妃“日夕而殒”以及李商隐的诗句“莫恨名姬中夜没”的关键字“日夕”和“中夜”来看,笔者又怀疑有两个嫔妃死在了武宗之前,死亡的时间点不一样。一个死在会昌五年九月到十月,一个在武宗病重时死的。
            日夕指傍晚,黄昏之后。六点到八点的时间段。
            中夜是半夜十二点'
            在古早作品就有日夕是傍晚的意思,例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写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东晋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写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有明朝宗臣的《报刘一丈书》记载的:“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等等很多人的诗词,都说明了日夕就是傍晚的意思。
            中夜是半夜的记载早在《尚书·周书·冏命》,“中夜以兴,虽收放心,闲之维艰,怵惕惟厉,思免厥愆。”,三国曹植的作品《美女行》载“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30 23:55
            回复
              王淑妃会昌五年九月被赐死,而张祜写的孟才人叹一首并序才人死在病危的武宗前面,剧谈录又把王淑妃进宫二十年写了孟才人进宫二十春,把孟才人写成武宗死后才去世的,皇上去世后她才死,显然有蔡京王贵妃传的影子。
              旧唐书武宗本纪说过德妃王氏祔葬,本人此次推测还是跟第一个推断略微一样,推测殉葬的王才人生前晋封德妃,宣宗赞扬妇德,把她追封为贵妃去跟武宗合葬,也许是旨意传达后,立墓碑的人把贵妃变成了贤妃二字。
              至于那位旧唐书王贤妃,应该和其他嫔妃一样老死在宫中,或者出家陪伴青灯古佛了,也或者是守陵。毕竟有史料记载武宗和嫔妃葬一起后,又有名才人随陵而至。
              《唐语林•辑佚》
              武宗王才人有宠。帝身长大,才人亦类。帝每从禽作乐,才人必从。常令才人与帝同装束。苑中射猎,帝与才人南北走马,左右有奏事者,往往误奏于才人前,帝以为乐。帝好道术,召天下方士殆尽。五年秋,王才人谓宣徽使曰:“圣人日日对药炉,服神丹,言我取不死。今身上变差事,道士称换骨皆如此,某独为忧也。”宣徽使固求变见状,才人忍泪不敢语。外人虽未知帝得疾,但讶稀畋猎也。明年正月,不御紫宸殿、不开延英门向百日,中外始公言帝病。顷刻无才人见,卧起益酸痛,饮食益辛苦。一日,帝熟顾才人曰:“吾气息奄微,情虑杳杳,将不久矣!顾以别汝。”对曰:“陛下春秋鼎盛,又尝服不死药,圣寿必无疆,何忽出不祥语?”帝曰:“吾於汝且同外庭臣耶?恶用作形迹意!脱不如汝所对,而千秋万岁,何以报我?”才人欲恸,恐惊帝,乃曰:“帝若忽厌四海,妾当同日死。”帝哽咽闭目不喘息者少顷,忽曰:“诚如汝言,当何为?”曰:“妾止於缢。”帝引手取巾授才人曰:“以此!以此!”帝遂向壁不语。后数日,帝疾亟。才人久侍帝,归寝,浓妆洁服如常日。乃尽取服玩与内家,持帝所授巾至前,见帝已崩,自缢而绝。宣宗即位,赠贵妃,命与端陵同日时掩。其圹在端陵柏城内西南。
              又有名才人随灵驾行慢城内,每夕望端陵焚钱帛衣物,风吹火燔所止。(《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才人》引《唐语林》)
              那个所谓的守陵才人或许跟旧唐书王贤妃是一个人。只不过,她跟王德妃都姓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09 07:00
              回复
                下面还有一种推断可以侧面印证她们是不同的四个人,那就是进宫时间线和年龄。
                历史新唐书虚构的内容——武宗王贤妃年龄比武宗大和邯郸人身份百分百不存在
                本人根据张祜的宫词二首,旧唐书新唐书,还有一些唐末笔记,唐朝皇帝的册封嫔妃的诏书以及推断武宗有孩子的年岁,推断出武宗嫔妃有那么一两个比唐武宗大的,考到他宠爱的知名三位嫔妃(王淑妃,王才人和孟才人)与他非姐弟恋尔。本人分析张祜写孟才人是明面,只在孟才人叹一首并序,他写的宫词二首可能注入了王淑妃的元素。
                先说为武宗诞下皇子公主的嫔妃和武宗嫔妃人数,武宗的儿女加起来一共十二个,按照当时唐制王爷的老婆人数,是王妃一名,孺人两名,媵十名,我们都知道从顺宗宪宗开始,唐朝集体不立后,直到唐昭宗时期才正式立后了,武宗没有原配,那就按照孺人和媵女的位分,他当王爷的时候一共十二个老婆才对。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原文
                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正六品。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三品及国公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视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降此已往皆为妾。
                为他生下杞王李峻和益王李岘的应该比他大那么两三岁,比王淑妃入府早一些才对,武宗早就不是童子鸡了。11,12岁的女生不可能做的,因为插不进去。男性的那个玩意发育早,可是女生的排卵期月经很少有在11~12岁,到,月经初潮多数是在13到18期间。。。要跟十一到十三岁男生做有妊娠反应,年龄除非比男方大,当然,也得看男方发育早晚。[裂开][裂开][裂开]按照宫词二首还有孟才人叹一首并序来看,假如把宫词二首的深宫二十年的最后一年带入武宗赐死王淑妃的845年,用845-20=825年,825年是唐敬宗的宝历元年,唐敬宗在宝历二年选歌姬,其中就包含武宗王淑妃,从826年算到845年才是二十年。
                杜阳杂编载“
                宝历二年,淛东国贡舞女二人:一曰飞鸾,二曰轻凤。修眉夥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不汗体。所食多荔枝榧实、金屑龙脑之类。衣軿罗之衣,戴轻金之冠,表异国所贡也。軿罗衣无缝而成,其纹巧织,人未之识焉。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状,仍饰以五彩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二三分。上更琢玉芙蓉以为二女歌舞台,每歌声一发,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其上。及观于庭际,舞态艳逸,更非人间所有。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盖恐风曰所侵故也。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上降曰,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时有妓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絃五条,令五女各居一条之上,衣五色衣,执戟持戈,舞《破阵乐》曲,俯仰来去,赴节如飞。是时观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画牀子上,令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执五彩小帜,牀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齐举,为之踏浑脱,歌呼抑扬,若履平地。上赐物甚厚。文宗即位,恶其太险伤神,遂不复作。”
                幽州是隋唐河北一带,也就是说,新唐书所谓邯郸歌女王贤妃的原型王淑妃在这其中,八九岁就出来混江湖卖艺闯荡了。814年出生的唐武宗在宝历二年826年的时候才13岁。,那么唐武宗比王淑妃大四五岁,新唐书所载王氏十三岁穆宗年进宫百分百不存在,如果说八九岁就被唐敬宗或者十岁时被刚继位的唐文宗赐给十三到十四的李瀍当丫头玩伴,倒是有可能的,再如果按照新唐书说的十三岁嫁给颖王,若是把穆宗年进宫那几个字去掉,变成十三岁被文宗赐给颖王,颖王殿下那个时候十七到十八岁了,武宗是临近成年的时候娶了她。在那一年或者几年时间段里,王淑妃有那个可能背地给自己找宦党做靠山,或者说她进宫是认亲的,是宦党在外面的私生女/亲戚,在卖艺的头领石火胡手底下学艺,石火胡跟宦党有些交情,把她带进来跟她亲爹/亲戚团聚了。
                再看孟才人和王才人,本人倾向是833到834年入宫的,这个时间段孟才人被赐给了颖王。833年魏谟中了进士,我们来看唐文宗想收房同姓女孩被魏谟反对的话语。先放关于魏谟的一大部分史料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列传
                魏謩,字申之,钜鹿人。五代祖文贞公征,贞观朝名相。曾祖殷,汝阳令。祖明,亦为县令。父冯,献陵台令。謩,太和七年登进士第。杨汝士牧同州,辟为防御判官,得秘书省校书郎。汝士入朝,荐为右拾遗。文宗以謩魏徵之裔,颇奇待之。
                  前邕管经略使董昌龄枉杀录事参军衡方厚,坐贬溆州司户。至是量移硖州刺史,抃上疏论之曰:"王者施涣汗之恩以赦有罪,唯故意杀人无赦。昌龄比者录以微效,授之方隅,不能祗慎宠光,恣其狂暴,无辜专杀,事迹显彰。妻孥衔冤,万里披诉。及按鞫伏罪,贷以微生,中外议论,以为屈法。今若授之牧守,以理疲人,则杀人者拔擢,而冤苦者何伸?交紊宪章,有乘至理。"疏奏,乃改为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训诛,有女没人掖廷。抃谏曰:
                  臣闻治国家者,先资于德义;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9-09 07:03
                回复
                  御史中丞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训诛,有女没人掖廷。抃谏曰:
                    臣闻治国家者,先资于德义;德义不修,家邦必坏。故王者以德服人,以义使人。服使之术,要在修身;修身之道,在于孜孜。夫一失百亏之戒,存乎久要之源。前志曰:"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斯则惧於渐也!臣又闻,君如日焉,显晦之微,人皆瞻仰;照临之大,何以掩藏?前代设敢谏之鼓,立诽谤之木,贵闻其过也。陛下即位以来,诞敷文德,不悦声色,出后宫之怨妇,配在外之鳏夫。洎今十年,未尝采择。自数月已来,天睠稍回,留神妓乐,教坊百人、二百人,选试未已;庄宅司收市,亹癖有闻。昨又宣取李孝本之女入内。宗姓不异,宠幸何名?此事深累慎修,有亏一篑。陛下九重之内,不得闻知。凡此之流,大生物议,实伤理道之本,未免尘秽之嫌。夫欲人不知,莫若勿为。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伏希陛下照鉴不惑;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教坊停息,宗女遣还,则大正人伦之风,深弘王者之体。
                    疏奏,帝即日出孝本女,迁抃右补阙。诏曰:"昔乃先祖贞观中谏书十上,指事直言,无所避讳。每览国史,未尝不沉吟伸卷,嘉尚久之。尔为拾遗,其风不坠,屡献章疏,必道其所以。至于备洒扫于诸王,非自广其声妓也;恤髫龀之宗女,固无嫌于征取也。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尔能词旨深切,是博我之意多也。噫!人能匪躬謇谔,似其先祖;吾岂不能虚怀延纳,仰希贞观之理欤?而抃居官日浅,未当叙进,吾岂限以常典,以待直臣!可右补阙。"帝谓宰臣曰:"昔太宗皇帝得魏徵,裨补阙失,弼成圣政。我得魏抃,于疑似之间,必能极谏。不敢希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矣。"
                    教坊副使云朝霞善吹笛,新声变律,深惬上旨。自左骁卫将军宣授兼扬府司马。宰臣奏曰:"扬府司马品高,郎官刺史迭处,不可授伶官。"上意欲授之,因宰臣对,亟称朝霞之善。抃闻之,累疏陈论,乃改授润州司马。荆南监军使吕令琮从人,擅入江陵县,毁骂县令韩忠,观察使韦长申状与枢密使诉之。抃上疏曰:"伏以州县侵屈,只合上闻。中外关连,须存旧制。韦长任膺廉使,体合精详,公事都不奏闻,私情擅为逾越。况事无巨细,不可将迎。县令官业有乖,便宜理罪;监军职司侵越,即合闻天。或以虑烦圣听,何不但申门下?今则首紊常典,理合纠绳。伏望圣慈,速加惩戒!"疏奏不出,时论惜之。
                  当中魏谟劝唐文宗“陛下即位以来,诞敷文德,不悦声色,出后宫之怨妇,配在外之鳏夫。洎今十年,未尝采择。自数月已来,天睠稍回,留神妓乐,教坊百人、二百人,选试未已;庄宅司收市,亹癖有闻。”
                  你注意看开头魏谟大和七年(833年)中进士,再看孟才人叹的“传唱…十二春”时间线,也就是说,孟才人大概率也是文宗赐给唐武宗的,大和七年是833年。这个时候武宗20岁,武宗病逝是33岁,33减掉12岁=21岁,也就是说武宗是在20岁或21岁的时候娶了孟才人。
                  至于王才人,我们可以看她册封的诏书,也就是唐大诏令集后妃系列卷末没有标注时间线的王才人册封诏书(如下)
                  “敕 王氏性禀惠和,行推柔顺,自备宫闱之选,颇彰令淑之才;组紃献茧馆之功,图史服椒庭之训;既嘉懿范 ,爰锡宠章,宜修九御之教,以正三星之位,可才人。”
                  这个没标注时间线的诏书,跟武宗册封王淑妃刘贤妃的诏书百分之百不是同时册封的,也就是说,杜阳杂编又侧面印证会昌元年就有王才人的信息。王才人被册封有可能是在开成五年四月以后到会昌元年时间段。看册封诏书,应该是女工方面做的不错,在唐六典和五代时期李君房的《献茧赋》侧面印证了嫔妃才人是掌理女工任务的,
                  唐六典卷十二·内官宫官内侍省原文
                  “才人七人,正四品。(《周官》八十一女御之位也。周人因二十七世妇增以三二十七,列八十一女御之位。旧制沿革,略同于上注。隋氏依《周官》,制宝林、御女、采女等。皇朝初因之。今上改制才人之位,以备其职焉。) 才人掌序燕寝,理丝臬,以献岁功焉。”
                  李君房《献茧赋》(唐五代时期)
                  冠六宫六职者,公桑而已矣。既卒蚕于世妇,乃奠茧于天子。稽诸祭典实可重,考诸女工斯为美。信率土而在兹,亦奉先而是以。当其令布明堂,时更青阳。蚕事既卒,女工式臧。然后衣礼服,出棘墙。奉兹珍茧,盈彼懿筐。累累乎如将荐(jiàn,堆积)卵,皎皎乎有类凝霜。既依于后,亦献于王。所以伸(突出)课绩(kèjì,考核政绩)之劳止,展威仪之孔将。遂缲(qiāo缝纫法)三盆,修六服。或黼(fǔ)或黻(fú,黼黻,指礼服上的美纹),或朱或绿。期有事于王公,庶无劳于杼柚(zhùzhú,指织布机)。侯其祎(yī,美好)而,实足尚之。享庙之容克备,展敬之礼允厘。斯盖夫人之畏慎,王者之肃祗(zhī,敬)。不然者,赋有纴(rèn,纺)织之筐,贡有畎(quǎn)岱之丝。海人奉冰蚕至止,园客将丝绪(xù)来兹。冠冕之服可成,祭祀之仪可辑(jí)。可以重其珍美,可以扬其裼袭(tìxí,穿着礼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9-09 07:04
                  回复
                    可以扬其裼袭(tìxí,穿着礼服)。何必桑坛而世妇斯复,茧馆而夫人乃入,俾(bǐ,使)来者既殚,恒日不暇给。盖欲输于勤苦,表我敬恭。厚礼奉于先祖,躬勤劝乃农功。使三宫之有序,斯百代之攸(yōu)崇(积聚,多用于贺人寿诞。攸,助词,无义。崇,聚)。是以献茧之道,治国之要。将取媲于三推(sān tuī,帝王亲耕之礼。天子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明至诚于九庙(jiǔmiào,指帝王的宗庙)。
                    但凡是精通唐朝后妃位分的都知道世妇二十七人,包含了婕妤,美人,才人的三个名分,每个名分的位置是九人,其中才人就在唐六典中干这个职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9-09 07:07
                    回复
                      辟谣
                      旧唐书武宗本纪载“(开成五年)三月,诏封宫人刘氏王氏为妃”
                      曾有武宗圈的人说王淑妃和刘贤妃是宫女出身,此言论大错特错!唐大诏令集封四夫人妃位的诏书时间线是开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旧唐书说三月封妃,可见从武宗登基到王刘二人封妃诏书写好之前,王刘二人已是婕妤位份,既然被称宫人,可见宫人这个词汇包含性很广,
                      史料五代王定保所写的《唐遮言》和安乐公主的墓志铭等史料已印证它并不单单指宫女,也指嫔妃,女官和公主。
                      《唐遮言》“ 柳公权,武宗朝在内庭,上常怒一宫嫔久之,既而复召,谓公权曰:“朕怪此人,然若得学士一篇,当释然矣。”目御前有蜀笺数十幅,因命授之。公权 略不伫思而成一绝曰:“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上大悦,赐锦彩二十疋。令宫人拜谢之。 ”
                      《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宫人讳裹儿,字某某,姓李氏。中宗孝和皇帝之第某女也”
                      从唐遮言柳公权段开头的“宫嫔”到结尾的“宫人”,对嫔妃用宫人二字,还有安乐公主李裹儿的墓志对墓主的称呼也用了宫人称呼。
                      再看以下关于称呼女官为宫人的墓志铭,
                      唐故掌闱麻氏墓志铭
                      宫人麻氏,丹阳建康人也。往因充选人宫,仕为掌闱。
                      (唐六典关于后宫女官制度记载掌闱
                      “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
                      《大唐故宫人司制何氏墓志》
                      宫人何氏,太原文水人也。以甲族选入中宫,奉职掖庭,位颁司制。
                      《唐六典》“
                      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
                      掌制二人,正八品。”
                      把宫人这个上指嫔妃公主下指女官宫女的词汇一锤定音为小宫女出身是不正确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0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