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吧 关注:1,336贴子:4,820
  • 4回复贴,共1

儒家是怎样被歪曲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否定,甚至污蔑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历史文化,甚至到了敝帚自珍的变态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百年之前的尿盆马桶,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彰显文明,炫耀历史并值得巡游展览的珍贵文物。更不要说具有民族归属性质的人文理念和哲学思想了,那更是赖以自豪的文化资本。
  
     你可以环顾四周,看看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爱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哪一个民族不敬重自己的圣人先哲?
  
     儒文化,传承了上千年,深刻影响了古今中外的诸多民族。他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衡量标准,也是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
  
     在受其影响的日韩新港澳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人们从来没有对儒文化的权威和地位有过丝毫的怀疑,相反顶礼膜拜倍加推崇。
  
     但是中国还有这么一类奇怪的群体,他们看不到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看不到全球社会是永远进步的,他们不懂得强根固本扬弃继承,却喜欢把本民族的百年衰落,栽赃给祖先的千年文明。
  
     为什么在中原大地的儒学源头,要把经济落后和道德沦丧的罪责强加给自己的文化本身?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什么?反映出的,是这类人的自卑无能栽赃嫁祸,和自私狭隘怨天尤人,他们只会埋怨祖宗。
  
     照他们的逻辑,不论何时,儒文化一定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可是,儒文化既没有阻碍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出现,也没有阻碍今天受儒文化影响地区的繁荣兴盛;那凭什么凡是出现了国家衰落,儒家文化就必须担当罪魁祸首?儒文化既可以强大到遏制社会的发展,也可以弱小到对盛世繁荣毫无阻力?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明白了,他们认为儒文化的作用力太大了,还是太小了呢?
  
     有的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等于儒文化,中国曾经的盛世,跟儒家没有关系。
  
     没错,儒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但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我们一提到中国文化,就可以大致认为是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1 相比较诸子百家,儒文化才是中国传承文化的主流。 儒学是形成中国人行为方式的理念核心,被全民接受,完整继承,并且被不断弘扬完善。
  
     我从来不否认先秦诸子的积极意义和各种进步理念。
  
     但是,除了儒家,还没有哪一个先秦学说能够长盛不衰,世代流传。尽管在百家争鸣的年代,墨家曾经占据了半壁江山,道家曾红极一时,纵横家们也曾风光无限。。。。。
  
     然而,从汉代开始,墨家逐步式微失传,道家被曲解得支离破碎,法家成了统治者维护独裁的工具,纵横家和兵家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止步不前。。。。。从这个时候开始,儒家自然就成为传承中华人文理念和社会哲学的中流砥柱。
  
     怎么证明儒家是主流?我们来把儒家和诸子做一个比较。
  
     首先,只有儒家的典籍得到传播发扬,只有儒家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正像上一节所说,其他的诸子百家,由于各种原因,典籍失传,传人消散,即使不销声匿迹也是停步不前。



1楼2010-07-29 13:04回复

      
         其次,儒家的文化浸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的正义感,我们的是非观,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和行为准则,早已经深深打上了儒家烙印。比如同样是正义,同情,仁爱,甚至憎恶,我们都有不同于非洲部落,欧美宗教式的人文表现。
      
         被儒文化影响地区的人民,言谈行为,思维模式非常接近:我们看港台日韩新加坡的老百姓,他们的思维言行都似曾相识。可以说,一个大陆人融入儒文化的社会,只存在语言和贫富的障碍;但如果你想融入欧美社会,需要克服的,就必须是思维模式的根本问题了。也只有身处欧美国家,炎黄子孙的认同感才最为强烈。
      
         也许,有时候我们在文化认知上总是作茧自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儒文化,不仅是对商周文明的承载,更是实用人文和社会哲学的结合。
      
         比如说,易经·春秋·诗经的内容,并不是儒家发明的,但却被儒家编撰整理传承;再比如,仁义不是儒家的专利,但却通过一系列儒家经典的论证,经历无数英雄义士的弘扬,成为仁人志士或凡夫俗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姑且不谈儒家文化的优劣与否,至少在汉代以后,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和文化典籍,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儒学。
      
         从四书五经到四库全书,从古诗唱词到史籍传记,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四大名著野史传奇。。。。。。无不映射着儒家理念和义理精华,并且以儒家信条作为价值核心。如果我们要否定儒家思想,那么,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英雄和义举,都必须被重新定义和书写,我们的传统观念和善恶喜好,也要经历一次彻底洗牌。
      
         我们不排除古往今来的一些人寻仙学道,炼丹修行;也有的人参禅拜佛,普度众生;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都是以儒文化所感染的文化典籍和仁义榜样做基础的。而且,道家和佛家为了达到施行天下的目的,不得不借鉴和引用儒家内容,以增强对大众的吸引力。
      
         也就是说,汉代之后,几乎所有的文臣武丞,三教九流,英雄好汉,义士豪侠,受到的,都是儒学的启蒙教育;形成的,都是以儒为核心的思维理念。
      
         有人立即反唇相讥:儒文化的教导下,汉奸也出了不少啊?
      
         说到汉奸,的确,古今中国出现过无数的汉奸。但如同国外也出现过无数法奸,意奸,荷奸,俄奸一样,汉奸和儒文化有什么关系? 汉奸们服从的,都是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生存本能。有哪一个汉奸说过,儒家有背叛投降的信条,我是遵从儒家信条才当汉奸的?
      
         再说了,不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可能成为汉奸吗?
      
         儒家气节,即使极端到不饮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所表现出来的,也是铮铮铁骨和凛凛正气;更何况儒家强调的是,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有哪一个儒生说过下跪才叫真君子?那些叛国投敌的汉奸,比如吴三桂洪承畴汪精卫等等,不仅心怀愧疚惶惶不可终日,还要受到世俗的唾骂。原因就是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人特点的是非观念。
      
         如果我们脱离了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那些汉奸,必然样样得意自认高明,并可能被老百姓美化成识时务的俊杰。----------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回顾历史,越是没有自身文化,或者文明断代的国家,越容易屈服,越容易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越容易屈服于生存本能,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最终被异族同化。
    


    2楼2010-07-29 13:04
    回复

        
           其实,兼爱能不能普及,墨子心里也没有底,要不然,他也不会搬出妖魔鬼怪的迷信来吓唬世人要克制私心,互敬互爱了。
        
           理念的基点站不住脚,那么分支也就没有根了。
        
           比如说,墨子实现兼爱的主要手段是非攻。可是,你能说清楚墨子的非攻是阻碍了天下的统一,还是维持了天下的安定?换句话说,是快刀斩乱麻痛快还是钝刀子割肉痛快?非攻的实际意义能有多少?非攻,是消灭了战争还是进化了战争?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统治阶级的贪婪和私欲,即使巧夺天工奔波劳累巧舌如簧,最终结果,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应付拖延。
        
           所以,墨子追求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每一个人都大公无私的基础上的,世界上哪怕还存在一个人自私自利,哪怕还存在一个国家贪婪暴虐,那么纠纷和争斗就不会停息,人与人之间的共有之爱就无法实现,兼爱也就无从谈起。
        
           墨子和孔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人性无私的基础上;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人性本能的基础上。这样看来,两种学说,刨除了外表的华丽和设计的美好,哪一种更加实际,哪一种更加适用于人类社会呢?
        
           最终,墨家不仅被统治阶级所抛弃,也被社会大众所抛弃。令人遗憾的是,墨家的式微,导致墨家传人消散,那些曾经闪烁着墨家无数智慧光芒的物理成就也随之烟消云逝。
        
           B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道家在实践上的谬误。
        
           老子的道家思想,从根本上来说,脱胎于上古流传的易经。
        
           老子通过博览群书和观察万物,对于阴阳对立,矛盾演变,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他破天荒地提出“道”这个概念,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地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易经哲学的延伸和析解。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深刻浩渺,是我最为崇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可以从历史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文学,美学,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来认识。
        
           可以说,一百个人读道德经,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
        
           哲学家看到了思想,文学家看到了文化,画家音乐家看到了艺术,甚至武学家看到了功夫。。。。。。然而,也正是道德经的博大和深奥,才造成了后世俗众对道家的曲解和误读。
        
           不过,说到道家理论的曲解和谬误,首先要从老子说起:
        
           道德经的理论无懈可击,但是,老子对于自身的理论进行释读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些偏差,也是直接造成后世曲解和误读的源头。
        
           老子试图通过具体的客观阐释,来实现“道”的实践运用。然而,正如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所说:“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说明白,那就不是道了”。 那么他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道”,当然就不可避免地画蛇添足首尾不顾
        
           另外,老子受到自身的历史局限,掣肘于科学文化的有限积累,不可能对于自身理论有完美的阐释和运用。
        
           比如,
        
           老子在理论上认为,万事万物的生成存在和发展,都是阴阳对立的结果,并且阴阳相互转化,对立统一。也就是说,高低是相互对立存在的,长短相互对立存在的,盛衰是对立存在的等等。。。。。。
      


      4楼2010-07-29 13:04
      回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是封建制度的特有产物。即使有的人见风使舵,故意杜撰出等级理论的依据,也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辅助作用。--------封建制度的本质,就决定了等级制度的必然出现。
          
             4 被儒文化影响,会导致懦弱迂腐吗?
          
             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就想起了文弱酸腐的书生,想起了引颈受戮的软骨头,想起了阿Q,。。。。这些都是儒文化造成的吗?
          
             如果是儒文化造成的,那么,早在儒家兴盛的汉代,中国早该穷途末路油尽灯枯了。可是,事实相反,以儒文化为代表的汉民族,不断强大扩张,不断兼并其他民族和文化,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繁荣盛世。有哪一个国家的文明能像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
          
             有人说儒文化制造了庞大的废物群体------酸腐书生。。。。。。。姑且不说书生里面,有没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和大义凛然的英雄,就说那些扶弱济贫行侠仗义的侠客,那些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沙场将士,哪一个不受到儒文化的熏陶?
          
             在恢弘宽广兼收并蓄的唐代,也是开科取士的,那时的书生,是豪情万丈的李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风流潇洒的杜牧,是才情并茂的王维。。。。。这些人,哪一个有人们印象中的迂腐穷酸?为什么他们有不同于明清的气质和情操呢?因为,唐朝的科举,考的是写诗,明清的科举,考的是八股文。考试内容的不同,就决定了书生们钻研方向的不同,也决定了书生们才情气质,道德情操的不同。你能想象李白杜甫会像孔乙己一样,潜心研究“回”字有几种写法?说到底,腐儒,仍然是封建统治者自私独裁,压制人性,维护统治的产物!
          
             有人把外敌入侵时,中国人的隐忍懦弱,当做儒文化毒害人民的证据。可是,在满清入关,大举南下的时候,明朝抵抗最为激烈的地区,恰恰是儒文化熏染最浓重的地区。那些秉承“发肤为父母所生不得损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儒家信条的汉民,不畏强暴殊死抵抗,更有很多人,为了避免“剃发易服”而身首异处。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等等的惨烈,就是汉人铁血不屈的明证------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没有真正的中国人了。
          
             如果,中国人的个性从张扬外向,过渡到温和内敛,中间取一个转折点的话,应该从佛教的兴盛开始。唐代之前的小乘教法,只是主张个人的修行,并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整体影响,所以传播层次并不深远。但是,在唐朝之后,由于僧侣的不断交流,大乘教法逐渐占据了佛教传播的主导,主张普度众生,惠及大众,这样一来,佛教所提倡的慈悲忍让宽容消极,在统治者的支持下,逐渐浸透了整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浇灭了百姓的豪情和血气。中国人性格变化这一点,从古代外国人游历中国的笔记中可现端倪:汉唐不用说了,我们通过史料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开放和霸气,到了宋朝,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的印象是高傲儒雅,再到了明朝,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善良温和,可是到了清朝,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怯懦猥琐了。。。。。。所以,中国人的铁骨血气,是从佛教兴盛开始,逐步消散的。佛教,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销蚀,是不容忽视的。
          
             我并不是对佛教本身有所偏见,对于佛教,我只想说一句:能够彻悟得道的,古今中外能有几人?
          
             还有很多人,把近现代中国人的软弱,归结为儒家的“中庸”,认为中庸就是消极。这也是对儒家的歪曲和误解。
        


        8楼2010-07-29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