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吧 关注:2,681贴子:25,056

30米内刺刀见红,盘点抗战时期的刺刀与刺刀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战中,苏美英法德等主要列强的交战中,肉搏战已经极为罕见。以近战最为激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来说,苏德两军在近距离也极少有刺刀肉搏的现象,多是用冲锋枪,手榴弹,步枪甚至手枪近战。在这个战场,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和德军MP38/40冲锋枪大显神威。但在抗战中,因为各种原因,中日两军的的肉搏战屡见不鲜,刺刀对刺刀的战斗则更是随处可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01 13:02回复
    刺刀的产生
    对于刺刀的定义为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
    刺刀最早诞生在中国,明朝时期,明军大量装备火铳作为制式火器,一度达到步兵单位一个营的三分之一。
    这种火铳属于早期的火器,长度较小,发射速度很慢,威力也不大,更惨的是在一次发射到另一次发射期间往往需要等待数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使用火铳的明军是处于没有保护和无武器状态的,可能被任何一个敌军杀死。
    为了让火铳手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据史书记载,中国明朝时(1451年)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从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这一点来说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国。
    但,显然火铳长度不过半米左右,加上一个矛头也不过半米多,这么短的长度无论对敌人的长矛大刀,还是短刀斧头,都没有什么胜算。所以说,火铳的矛头只有相当微弱的自卫意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代刺刀的诞生,供认是在火枪时代的17世纪。当时欧洲已经进入火绳枪时代末期和燧发枪时代初期,火枪的威力和射程都有所增加。但火枪的射速却仍然相当缓慢!以火绳枪为例,一旦发射完毕,火枪手需要疏通枪膛,装填火药和发射药,从枪口装填子弹,重新调整火绳,然后瞄准射击。明军在后期也根据日军的火绳枪仿造了大量的所谓鸟枪(日本火神枪是仿造葡萄牙人的火枪),实战效果不错,但射速仍然很慢。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使用工序,居然多达10道。
    而欧洲的发射步骤更为繁琐,1607年阿姆斯特丹的雅各布·德· 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 个步骤。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01 13:03
    回复
      一般来说,火绳枪新兵射速在3到5分钟左右一发,最优秀的老枪手,也只能达到1分钟1到2发。
      这么慢的射速导致了火绳枪手同明军火铳手一样,在这段装填的时间内毫无保护,极容易受到打击。
      为了弥补这一问题,欧洲的军人采用两个简单有效地方法。一是采用三列发射,也就是火枪手分为三列,二列装弹,一列发射,轮流开枪。因为火绳枪射速大约是1分钟1发,这样一来每隔20秒就有一次齐射,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进攻。
      使用这种作战方法的普鲁士军队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下,纵横欧洲无敌手,却被沙俄军队杀的一塌糊涂。
      因为沙俄有大量近卫骑兵和哥萨克骑兵,他们猛烈的冲击,让火枪手无所适从。由于火神枪准确度差,对于高速骑兵不可能全部将他们打死。一旦少量骑兵冲入火枪手中,哪怕只有几个骑兵,近距离没有任何武器的火枪手也是无力抵抗,只能狼狈逃窜
      没有办法,只得又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为火绳枪和燧发枪部队配备相当数量的长矛手,由长矛手来保护火枪手。
      初期火神枪射速非常慢,长矛手的数量也很多,驻荷兰的西班牙军团的火枪手和长矛手的比例是2:5,火枪手还不到长矛手的一半。
      随着火枪技术的发展,射速和精度的提高,近距离能够突入火枪阵营的敌人越来越少,长矛手也越来越少。
      驻荷兰的西班牙军团的火枪手和长矛手的比例,到30年以后的1601年就变成了3:1。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01 13:04
      回复
        到了燧发枪时代,火枪和火炮的威力已经大为增加,而且这些武器变得相当可靠,而且射程较远。这样一来,近距离的格斗越来越少,显然单独存在的长矛手意义就不大了。
        在拿波伦政府欧洲时期,除了骑兵以外,步兵近距离的肉搏战已经不多,所以这个时代,长矛手已经逐步退出了火枪阵营。
        这时候就出现一个悖论,肉搏战少了,不代表不存在肉搏,很多时候火枪手还是有可能在近距离遭遇威胁的。现在没有长矛手的保护,火枪手的装弹又很慢,那要怎么办呢?只能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
        于是,刺刀自然就很快出现了。
        刺刀其实很简单,在诞生初期仅仅是一个理念,把长矛安装到火枪上,让火枪手能够自卫。
        世界上第一把刺刀的诞生是法国小城巴荣纳(Bayonne),所以欧美把刺刀叫作 “Bayone”。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塞入式刺刀,双刃直刀,长约1英尺,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1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诞生的时间有各种说法,但一般认为是17世纪早期。
        刺刀出现以后,长矛手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642年,法国元帅的皮塞居在率军进攻比利时的伊普尔时,他的火枪部队普遍配备刺刀,法军中长矛手已经不存在了。
        --------------火枪手都要长矛手保护,但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代,所有的步枪都上刺刀了。但肉搏战并不多,哪怕两军近在咫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6-01 13:05
        回复
          早期的刺刀直接插入枪管,不但刺刀固定不稳固,稍有不慎刺刀就会脱落。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用了刺刀,步枪就不能射击,显然这是不符合战场实际需要的。
          在17世纪,随着欧洲和美洲发生了几场大规模战争,刺刀技术也有所发展。
          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于17世纪晚期的1688年,又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在火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 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
          这种刺刀更为实用,也不影响射击,更可以很长,很快淘汰了老式塞入式刺刀。
          1703年11月 15日,在德国西部的斯拜尔巴赫河会战中,法国步兵首次上刺刀冲锋,战胜了普鲁士军队。
          这以后,刺刀广泛装备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长矛从步兵装备中被淘汰。
          拿破仑时期的作战大概是这样的,敌我双方首先用大炮对轰,对敌人造成杀伤,同时摧毁敌军士气,然后以骑兵进行冲击,目的是冲乱敌军的阵型,然后大量的步兵排成一道道散兵线,在军官的指挥下前进。
          敌我双方前进到距离对方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停下,然后激烈的互相射击,装弹,再射击。
          显然,这种战术在今天看起来很可笑,但就是真实的历史。
          偶尔两军也会继续前进,用刺刀肉搏。
          但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实战中的肉搏极少。因为互相射击相对比较安全,而肉搏战极为血腥而且混乱,谁胜谁负能很难说,往往可能占优势一方最终还打输了。
          所以当时各国军队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拼刺刀。
          法军军医回忆,往往遇到100个枪伤的伤员才能遇到1个被刺伤的伤员,事后一问,还是自己刺刀误伤的。
          随后200年内,刺刀技术也经过多次变革,逐渐成熟。
          但随着火炮,机枪,连发步枪技术的飞速发展,肉搏战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1862年,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他把6到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弹约400发,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
          拿破仑死后约半个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中的美国人,开始大量使用手摇的加特林机枪,并且在战场发挥巨大的作用,人海密集冲锋的意义由此大为减弱。手持冷兵器的部队面对加特林机枪冲锋,必然遭受惨重损失。
          著名的电影《最后的武士》里面,日军政府军就是用这种机枪,将骑马冲锋的日本武士全部击毙,自己毫发无伤。
          南北战争中,虽然火枪技术仍然没有突破性的变化,士兵每分钟射速不过2发而已,但肉搏战仍然很少。
          当时的刺刀的长度已经有所要求,而且完全制式化,统一制作。
          不过实战中肉搏战仍然很少,死于刺刀的士兵相当罕见。美国当时的将军们甚至感慨:看来刺刀的时候结束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6-01 13:07
          回复
            1884年马克西姆发明了著名的水冷式重机枪以后,这种射速高达600发,可以持续射击几个小时的机枪更减弱了肉搏战的可能性。
            马克沁机枪首次参战是在1893年,一支仅有50余人的英国殖民警察部队于非洲罗得西亚用4挺机枪,击败了100倍数量的5000名非洲祖鲁战士的进攻,当场击毙了其中3000多人。
            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的刺刀基本定型,技术上不再有重大的突破。
            当时的刺刀主要以弹簧为助力的固定卡榫,由于近战越来越少,刺刀的长度大为缩减, 演变成短刀(Knife Bayonet)形状, 刀刃在0.5米以下, 甚至全长不到0.4米也有, 这种样式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日。
            一战中,武器的进步更大,但又因为战壕战的特点,肉搏战居然变得比较常见。
            进攻一方突入敌方战壕以后,由于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有没有其他可靠武器。在某些情况下,敌我双方就不得不用刺刀拼刺几下。
            即使这样,肉搏战再也不是主流了,到了战争后期,出现了诸如轻机枪,冲锋枪,散弹枪在内的很多近战武器,甚至手枪也大量装备了。以美军为例,军队装备的M1911手枪就高达45万只,这些手枪远比刺刀要有效的多,一个弹夹就可以击毙数名近距离的敌人。
            到了二战爆发,世界各国的步兵火力更是今非昔比,美军步兵班装备了可以连射八发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不装弹的情况下,一个步枪手至少可以击毙5,6个拿刺刀的敌人。
            德军更是装备了STG44自动步枪,不装弹的情况下,可以连续发射30发,还可以连续扫射。
            至于苏美英法德日的步兵班中,都有1挺甚至2挺轻机枪,他的威力更大,足以消灭绝大部分威胁。
            更惨的是,苏军,德军,美军,英军等等,全部在部队中装备了冲锋枪。其中以苏军的波波沙最为代表性,这种使用71发弹鼓,射速高达900发每分钟的近战利器,如果使用得法,面对对方人海战术,一次横扫就可以毙伤几十人。
            而且波波沙的使用距离一般也就是100米到0米内,显然,波波沙的实战效果比刺刀强悍百倍,只有傻瓜才会面对对方冲锋枪手去拼刺刀。
            至于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普森,英军的斯登冲锋枪,甚至数量装备都是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把,这些完全可以代替刺刀进行肉搏战。
            所以,二战中的拼刺作战非常少,近战肉搏极少还有用刺刀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6-01 13:08
            回复
              中日战场对刺刀的需求
              整个二战如此,却有例外。这个战场中,刺刀发挥了很大作用,当然,这就是中国战场。
              中国战场的特殊性在于,中日两军在很近距离都没有什么有效的武器,只能将刺刀作为主力武器使用。
              当时近距离作战最有效的武器,显然就是冲锋枪,至于手枪,散弹枪等等都是起到无足轻重的作用。
              但当时中日两军,在抗战绝大部分时期,都没有装备大量冲锋枪、
              国军没有装备冲锋枪很容易理解,自己国家军工落后,只有阎锡山的兵工厂每个月能造几百把冲锋枪,其他兵工厂都造不出来。
              买的话,由于步枪,机枪,火炮,甚至坦克飞机才是主力装备,都远比冲锋枪重要,所以显然仅有的外汇要买这些东西,不可能去买冲锋枪。
              而日军并没有在军队大面积装备冲锋枪就奇怪了。
              日本显然又这个研发能力,但他们的制式冲锋枪百式冲锋枪,开始装备的时间居然是1940年,到了1943年仅仅装备1万多把。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连惨败,这才补充装备了1万多把,到战场结束,整个日军一共才装备了3万支,而同一时期的美军至少装备了150万支汤普森冲锋枪,还有几十万支M3冲锋枪。
              为什么日军不大量装备冲锋枪呢,主要是日军陆军高层的观念问题。
              日军自明治维新建军以来,在陆军中突出两项基本技能,一个是武器的精确射击,一个是所谓刺刀见红的肉搏战,并且将这两项作为武士刀精神的体现。
              日军的步枪精度高,射程远,枪身长,刺刀更长,甚至不惜为突出这些性能牺牲诸如稳定性,威力等性能。在全世界步枪中,日军步枪打的最远,射击最准,最适合拼刺,但威力最小,稳定性也一般。
              在二战之前,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一战对德军的青岛战役,在对待这一系列比自己弱得多的对手上,日军都获得全胜。
              任何人,一旦胜利往往就会骄傲,日军认为自己的这套理论完全没有问题,是完全符合实战需要的。
              实际上,这套理论在一战之前都是正确的,但一战后期的战役已经基本粉碎了这个理论,只是日本人自己没有全面介入一战,所以并不了解而已。
              一战结束以后,日军又在九一八之后中国战场接连胜利。面对落后自己半个世纪的国军,日军伤亡不多,却获得了东北四省,华北北部,上海地区的控制权(大过日本本土数倍),所以陆军更为傲慢,认为日本皇军是无敌的,也是最精锐的。
              所以到了二战期间,日军陆军高层对于冲锋枪子弹的超高消耗量十分反感,因此并不热衷这种单兵武器。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又何必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的观念上。
              日本陆军当时的各种步兵武器,不仅射程远,而且清一色的可以安装刺刀,甚至连轻机枪和冲锋枪也不例外。
              给冲锋枪装备刺刀可谓全世界独一家(仅有英国人的斯登冲锋枪后来曾经装过刺刀,但也没有大量实战过)。
              日军高层甚至认为:冲锋枪就是可以让单人运用的小型轻机枪:可以在远处先进行单发精准射击,近距离再以全自动射击。
              显然,这种定位是莫名其妙的,也是错误的。
              因为冲锋枪的定位应该是在200米内发挥威力的近战武器,要求射速高,火力猛,装弹大。
              而日军高层的定位,实际上是后来对自动步枪的定位。
              自动步枪如果可以在远处单发精准射击,就必须要求枪管较长,使用步枪子弹,这样一来,第一整枪很重,弹药也重,单兵携带难度大,第二,因为需要远距离射击,子弹威力大,装药量大,导致连续射击时候枪口跳动明显,后坐力大,换句话说,近距离火力就大为减弱。
              为了这种定位,百式冲锋枪安装了脚架以及可以设计了可以瞄准到1500米外的表尺,其实冲锋枪有效距离为200甚至100米内;除了脚架以外,日军近距离接战准则中必须使用刺刀进行白刃战以节省弹药,百式冲锋枪就与同时期其他的日本步兵用机枪一样安装上刺刀座。
              实际上,1909年日本修改《步兵操典》时,明确将“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01 13:12
              回复
                固有的思维,导致日军近战火力是二战中,各列强中最弱的,在100米到30米距离上,日军的火力不能和列强有效对抗。
                加上日军的军工设计能力有限,他们的百式冲锋枪为仿造德国MP-18冲锋枪,比较精密,造价很高,是三八式步枪的3倍有余,如果加上子弹的消耗,一把百式冲锋枪抵得上5把三八式步枪。
                最终,百式冲锋枪始终无法取代刺刀的地位。
                所以,日军士兵在近战中主要的武器,仍然是刺刀。
                显然,日军使用刺刀作战,并不是不能制造冲锋枪,而是高层作战理念的问题。
                反观国军,他们强调刺刀作战,才是真正的走投无路,没有办法之举。
                当时国军中远距离火力极弱,根据日军二战期间估计,一个连往往只有1挺轻机枪的川军黔军等军阀部队,中远距离火力仅为日军的5分之一甚至10分之一,这里还不算重武器火力,只是轻武器。
                就算是装备最好的德械中央军,如果加上重武器,中远距离火力最强的中央军德械师,也不到日军火力的一半。
                日军在中远距离,除去大口径山炮野炮和坦克,飞机以外,更有重机枪,轻机枪,步兵炮,掷弹筒等等,装备齐全,数量足,弹药更是充足。
                国军重机枪几乎没有,轻机枪数量很有限,掷弹筒是抗战中后期才装备的,至于步兵炮根本没有,就算步枪来说,三分之一的国军步兵还在用清末仿造的老套筒汉阳造,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在这种距离和日军对抗,无异于自我毁灭,这也是抗战初期,国军和日军伤亡比大体在2:1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国军想要获胜,往往就只能在近距离和日军对抗。为什么呢,因为近距离日军也没有速射武器,两军都是拼刺刀,武器上面大体一致了,不至于太吃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6-01 13:13
                回复
                  中日两军的刺刀
                  说起中日的刺刀,倒是很有意思。
                  当时西方的刺刀基本多是匕首式样或者长剑式样。
                  这两种刺刀相对多功能,在拼刺的时候除了刺杀还可以劈砍,有的刺刀功能多样,除了肉搏以外,还可以作为卸下来匕首使用

                  不过,日军对这次都不满意。
                  在明治维新引进法国式刺刀以后,经过实战,认为这种刺刀实战效果不佳。
                  在日军对付传统武士叛乱的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的武士们拿着长矛和武士刀,杀的日军政府军的刺刀部队血流成河。
                  日军痛定思痛,认为作为刺刀来说,劈砍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只需要刺就可以了。
                  刺刀一定要长而锋利,不容易折断,还要放血快,一旦刺中就给敌人造成致命杀伤。
                  所以,日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先后发明了几种刺刀,并且最终研发了最终版本刺刀,也就是三零式刺刀(配备日军三零式步枪使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01 13:13
                  回复
                    --------------不但步兵,宪兵也有刺刀,日军宣扬刺刀是士兵的灵魂,所以白刃战自然也是勇气的象征。不过实际上白刃战并不多,因为日军有火力的优势,能不拼刺刀就不会拼的,因为日本人也不想送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01 13:14
                    回复
                      这种刺刀造型特殊,它是日本传统倭刀式样,可以看做缩短长度的日本倭刀,单面开刃,一面是刀刃一面是刀背,刀身略有弧度,刃口和刀尖都极为锋利,长度也很长,韧性很好,是二战中最好的刺刀之一。
                      全刺刀由刀柄、刀身、护手、卡环及连接机构组成,另外还有刀鞘、挂件等辅助配备。
                      其刀身为下单刃,两侧铣有宽血槽,刺刀护手的上端为枪口卡环,下端为向前方伸出的护手钩。
                      卡环内径比枪口外径稍大,可与刺刀座配合固定刺刀,护手钩在拼刺时可起到钩挂对方兵器的作用。
                      连接机构位于刀柄末端上侧,为一T形长槽,与枪管下方的刺刀座接合,槽内右侧有弹簧控制的刺刀驻榫。
                      上刺刀时与刺刀座上的缺口相配合,可将刺刀牢牢地固定在步枪上。需要卸下时,只要压下柄尾左侧的圆形按钮使驻榫缩回,即可将刺刀向前方取下,相当方便。
                      该式刺刀配有铁制刀鞘,其端口部焊有一个用于加固鞘口边缘的部件,称为“鲤口”,刀鞘尾端的“水滴”刀胆可增加刀鞘的强度,并在刺刀训练时减少冲击力。
                      三零式刺刀长度高达500厘米,加上三八式步枪的长度,整个枪加上刺刀长达1米65,甚至超过二战日军平均身高1米56,算得上惊人,更是二战最长的刺刀组合。
                      美国人讥笑三八式步枪加刺刀是:一个能够发射子弹的中世纪长矛!
                      三零式刺刀制作精良,选取优质钢材,部件加工精细,坚固耐用,深为日军官兵喜爱。
                      唯一的弱点是有日本本国资源缺乏的限制,三零式刺刀全部是低碳钢,相对容易生锈,需要定期保养。
                      只要保养的得法,刺刀长期使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甚至直到生产的30多年的文革时期,流氓打架还经常使用三零式刺刀,而这时的刺刀仍然相当坚固耐用。
                      日军在二战结束之前,只有三零式刺刀这一种刺刀,前后生产量高达650万把,称得上叹为观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6-01 13:16
                      回复
                        国军的主要三种刺刀
                        汉阳式刺刀
                        这种刺刀主要是清末仿造德国委员会1888步枪的汉阳造步枪的附带产品,因为历史的原因,分为两种。
                        一种是短式刺刀,这是直接仿造德国毛瑟刺刀的,完全欧洲式样。
                        该刺刀长度很短,实用性不强,根本无法和三零式刺刀对抗,为国军官兵所厌恶。
                        一种则是根据实战经验,对短式刺刀进行改革,研发的仿造日式的长刺刀。
                        这种刺刀和日本三零式刺刀类似,也是单刃,区别在于长度稍短一些。
                        因为汉阳造步枪是长步枪,枪的长度同三八式基本一致,加上刺刀以后,比三八式加刺刀只是稍短一些。
                        虽然短,但其实短的很有限,不过几厘米而已。这在实战中基本可以忽略,由此汉阳造步枪加上刺刀,勉强可以三八式步枪加刺刀正面对抗了。
                        汉阳造步枪从清末开始仿造,到朝鲜战争才退出历史舞台,前后使用了半个多世纪,汉阳造刺刀也是国军装备最多的刺刀。
                        中正式刺刀
                        随着我国在抗战前仿造德国毛瑟1924步枪研发了中正式步枪,也研制了相应的刺刀。
                        中正式刺刀为欧洲式样刺刀,同日式刺刀有很大不同,同汉阳造短刺刀倒是类似。区别是,设计之初就考虑和三八式步枪对抗的问题,中正式刺刀长度远比欧洲刺刀要长。
                        遗憾的是,中正式仿造的毛瑟1924步枪,并不是三八式这样的长步枪。
                        德国毛瑟公司在二战前经过仔细分析认为,现代化步枪的长度已经没有必要保持一战之前那样。因为一战时期,步枪还是远距离射击的支柱火力之一,但进入二战以后,真正远距离的目标应该由机枪,步兵炮,迫击炮来消灭。
                        步枪只需要在400米到600米距离发挥作用就足够了。
                        既然是这样,步枪枪管可以缩短(来复线短,射程就近一些),那么毛瑟1924步枪的仿制品中正式步枪长度就大为减少,只有1米1,而汉阳造和三八式都在1米25到1米28以上,长出足足15厘米以上。
                        当然,这缩短的15厘米对于步枪兵来说是很好的,短步枪更易于携带,重量也减轻,也利于狭窄空间内的使用,
                        可是,对于拼刺来说,15厘米的差距,是非常可观的了。
                        普通身材人体厚度不过20厘米,换句话说,拼刺的时候,三八式几乎刺穿了你的身体,你的刺刀还没有刺中敌人呢。
                        鉴于步枪较短,中正式步枪设计者为了弥补缺陷,只能加长刺刀的长度。
                        最终中正式刺刀长度高达57厘米,相比三零式刺刀还长了5厘米。
                        如果再长一则制造困难程度大大增加,二则也容易折断,更导致全枪的射击重心大幅度变化,显然这已经是极限了。
                        遗憾的是这样中正式加上刺刀的全长,仍然比三八式步枪加刺刀全长短了10厘米左右。
                        短了这10厘米,让中正式加上刺刀比三八式加上刺刀逊了一筹,正面对抗有一定难度。
                        更惨的是,由于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设计有很大不同,对于刺刀的固定方式和刀格长度也不同,所以两种刺刀是不能通用的。
                        除了以上这两种刺刀以外,由于国军装备步枪种类很多,每种步枪配备刺刀也不同,导致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在抗战中,经常使用的还有元年式步枪(仿造毛瑟1907步枪)的毛瑟M1895刺刀,莫辛纳干的四棱刺刀,捷克步枪的Vz-22刺刀,东北沈阳兵工厂的辽十三式刺刀等等,却都不如三八式步枪加三零式刺刀厉害。
                        显然,大家可以看到,国军的刺刀性能上相比日军刺刀,是差了一截的,仅有汉阳造步枪加刺刀大体差不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6-02 07:09
                        回复
                          八嘎国,面条国这俩盟友工业底子薄,热兵器不行,只能侧重拼刺刀!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6-02 09:32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6-02 09:32
                            回复
                              自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6-02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