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 关注:114,281贴子:763,266
  • 8回复贴,共1

小说:《文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一次丢书所想到的。一出喜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7-01 16:46回复
    文先生是镇上唯一的有修养的人。如今多是些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之辈,像他这样的,才真叫世上罕有。
    这话出自他自己之口。
    出了拐子街,第二棵槐树下面的街口,是文先生演说的场地了。
    他总是一点也不厌烦,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家学渊源,每每提到的是文同文与可——据称他是他的先祖,而他倒是他根正苗红的族裔,第几代却未知。人们大抵都见怪不怪了,因为对他那套说辞“胸有成竹”。
    从文同,则又到了苏轼。倒仿佛那不是他先祖的堂亲,而是与他更亲。
    有厌烦的人,或为戏弄,不知从何处寻得了破解之道。便说苏轼的祖宗,当初是遭过了杜甫的祖宗的骂的,然而杜甫既然是圣人,便是“遭过圣人的祖宗的骂的”——这样说来,他原是“遭过圣人的祖宗的骂的人”的后人。他听闻这样的话,羞愧得面红耳赤,过了几日,只是在堂前供上杜甫画像,完完全全地拜起来了。这样的转变来得很是机敏。
    文先生有着三进的书斋,晴日里,爱好把他的古籍善本在院场里晒上一晒。不单是要太阳看见。岔子就出在了那一天。
    晚间清点书目的时候,文先生发现他的书无端失落了几摞。若说丢的是别的,他未定这样轻易发现,偏偏弄丢的是他主修的一门杜工部全集。他把他的文山书海翻了个底朝天,直到那些黄页、破页的书卷一再见到他,怕不都“心折骨惊”为止,也没能找到。
    直到有一日他在大街上撞见一个年轻人,手里翻着印有他藏书章的一卷。
    文先生抓住他,怒不可遏,质问他:为何要做偷窃的事。这人却煞是委屈,道:若说是个爱书的,怎么把书发往旧货摊?
    文先生便向旧书摊主问责,摊主说,原是那拣废纸的老婆子贱卖给他的。书是好书,那老婆子并不省得。
    老婆子便是住在与他同一条巷的窝棚里的那一个。她是个能睁眼说鬼话的,一口咬定是当没人要的旧报收拣的,断没有偷窃的意思。若他真把她逼得急了,好么,要也只有老命一条。他叫她气得没有法子,只知道指着鼻梁“你……你!”个不停,没有下文。她又说了许多拆烂污的泼皮话,叫他无颜以对。
    回家后他忿忿不已,思量了半晌,安慰自己道:我犯不上去做那等自跌身价的事。想不出和下作人对答的下作话,那倒足可见我的涵养——全矣。
    第二天的天色不好,但文先生决定这是个讨公道的好日子。他不惮再去同那老婆子碰上一碰,不信他输给她的。于情,是他失物的冤屈;于理,是她偿还的道理。实在不成,他总有法子,拖她到街道办事处“吃茶”去。
    他想得简单,未曾想那一日舆论的风声已经大大地不同了。
    众人编排他,或者有意作弄,故意当着他的面,夸赞道:文先生的雅量真是非同凡响。老太太贱卖了他的古卷,他毫不怪罪——这也难怪,杜圣已有这样的先例。(注:杜甫《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这足可见他读圣贤书,与民同心,从来都是身体力行。
    闻说这番话,文先生纵有一肚子的苦水,也只有打破牙齿和血吞。“丢”字与“偷”字,他哪一个也说不出口,只因有个“杜圣”在。他不能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那老太婆,老不死的东西,趁夜搬了他的一箱古卷去,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当日里不同她吵,不过是怕她倚老讹诈,难道他真有那样的雅量,放过不追究了?何况他早已发誓,叫那老帮子没有好果吃。
    如今他们这一折,却好一似空中抽云梯,反着正着,都是叫他下不来台了。哪一个也不得怨,他倒有些恨起杜甫来了——却无一个吴郎似的人物来给他撑腰。呜呼哀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7-01 16:46
    回复
      他不动声色,任由后来的谣传愈演愈烈,竟然成了他看老妇人家境赤贫,心下动容,自愿把那一箱古籍交到她手里去了,只愿能叫她换得几分生计。擅叙述的人,将那家徒四壁、无儿无食的情形,描摹得绘声绘色,着实可怜——使人确信他的发心*(“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是事出有端。他倒成了一个匡扶救济的善人——自家蚀了本的。
      这好名声叫他浑不自在,活像是老一辈的人头上丢了辫子、年轻人,则添了辫子。
      出门在外,谨慎更谨慎,仔细掂量着一言一行的得失。连吃羊肉馆,他也要斟酌二三,生怕别人又搬出“不忍觳觫”的那一套,来指摘他的仁心。美名平白无故落在他头上了,他不想要,也得受着,否则,便是另一个“虚伪”的恶名来顶替——平日里,他那“平常的名”再也寻不回了!
      躺在床上,静悄悄地,他想,到底最初是怎样开始佯戏的呢?怪他拉不下脸面,有骨气些,任他们说去,只管闯进她的窝棚,任她撒泼卖浑去,只管抱那一箱子书出来!
      他想起古时候的人,据说伪善伪了一辈子——有人本着“论迹不论心”的道理,算他作半个君子;也有的,反倒骂得更厉害。他缓缓地嗳出一口气来,如同嗳出一口血。他没有那样“血性”,只有嗳气。
      他闭了眼,勉强睡着,连梦里都规规矩矩的——生怕一个小鬼在旁跳出来,对他指指点点。他真梦见一个怪物,一个乌漆抹黑的怪物,不知怎么,心里认定了那是杜甫。看看自己,明明才是古人衣冠。“那么,我是杜甫?”他想,“然而,我是那个怪物。”
      书房里他也不愿呆,每一卷圣贤书背后似乎都附着的一个死鬼,在他耳边叮叮宁宁地说些劳什子:“君子之为君子也……”“君子之自行也……”“大学之道……”
      他走出了书房。寂静。耳朵里的说话声音终于消失了干净。他自己晓得他不过是一个藏有许多圣贤之书的人,并不因此就成为一个圣人。圣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要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强充着圣人,那大概是要他死。非死不可。把他驾到一个“圣人”的刑架上,烤得“吱吱”作响,一出众人合谋的大戏。
      那之后他收了杜工部画像,闭门不出有一段日子。仿佛这件事就此过去。直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给他寄来一箱古籍。本着礼貌,他打开看看,叫了一声“唉呀”,随即晕倒过去:一套精装的《杜诗镜铨》。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7-01 16:47
      回复
        以下是对这篇小说的修改意见:
        1. 在第一段中,可以更具体地描述文先生的修养和与其他人的对比,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独特性格。
        2. 在文先生演说的场景中,可以描写一些听众的反应或者他们对文先生的评价,以增加场景的生动感。
        3. 在描述文先生的家学渊源时,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例如他的家族历史、家族成员的成就等,以使其更加真实和有说服力。
        4. 在描述文先生对杜甫的崇拜时,可以加入一些对杜甫作品的具体评价,以展示文先生对杜甫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5. 在描述文先生失去书籍后,可以更详细地描写他的搜寻过程和内心的焦虑,以增加紧张感和读者的共鸣。
        6. 在描写文先生与老婆子的对话时,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他们之间的争执和情绪冲突,以使场景更加有张力。
        7. 在文先生决定讨回公道的时候,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他的计划和行动,以展示他的决心和智慧。
        8. 在文先生被人误解为善人的时候,可以描写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展示他对名誉和真实性的思考。
        9. 在文先生最终收到老朋友寄来的古籍时,可以更加详细地描述他的反应和情绪,以展示他对过去的反思和成长。
        10. 在整个故事中,可以更加注重对文先生内心世界的描写,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7-02 02:45
        收起回复
          我只有一个修改意见,就是没必刻意弄点旧词汇的像个旧时代的作品,以前的文人那样说话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就是那么说话的,现在的人就用现代语会更直观。不可否认这小篇幅语句清晰、故事表达完善,可以看的出作者的学识修养、文字功底都很深厚,这篇作品这个人物性格也恰好表现出了作者性格的桀傲,说直白点有种卖弄文墨的观感,以上均属个人观点。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02 08: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