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613贴子:322,991
  • 6回复贴,共1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和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创作背景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大唐盛世,很多人津津乐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这两首诗句,实则如果探讨这两首诗歌和大唐创作背景,则令人尴尬,用来形容大唐盛世更是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是王维创作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两句,安史之乱正在进行,人们刚经历“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的悲惨。756年秋,唐肃宗在灵武被部下黄袍加身后,随后一两年内,在回纥兵助阵下和郭子仪等名将的浴血奋战下,反攻收复两京。王维由于在安史之乱刚开始没来得及撤,所以投降了安禄山当了汉奸,这次唐肃宗带朝廷兵马又杀回来了,王维有原罪、害怕被清洗,惴惴不安,通过各种场合不断拍唐肃宗马屁请求原谅,《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就是拍马之作。不得不说,还真拍到马屁上了。唐肃宗听了屁颠屁颠高兴,就赦免了他。该诗创作的公元758年,唐肃宗正焦头烂额,刚刚有点起色的朝廷又趴下去了,朝内张皇后李辅国乱政,在蜀地糊里糊涂变成太上皇的老爹李隆基心里那个不爽正回长安盘算着名分怎么算。更大的隐患在外边,这一年唐肃宗派遣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共集结步骑兵二十余万人,向邺城安庆绪大举进发,由于黜陟宦官李辅国专权,结果被在邺城被史思明击溃,丢兵卸甲,形势急转直下,同时郭子仪被拉太监拉出来当替罪羊导致军心将心不稳。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别说领土一半以上都掌握在叛军手中,万国想来有着叛军阻隔也来不了,就是唐朝的遗老遗少也都很多持观望态度,生怕唐玄宗复辟了,到时候就站错队伍了就惨了。所以王维的诗这时候不啻是给得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唐肃宗雪中送炭、脸上贴金,犹如称赞丁春秋“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一般吹嘘,但李亨确实很受用,因为吹到点子上了,一则挑明从舆论上支持唐肃宗是建功立德、人心拥护的皇帝,寓意就算天下大定后也不用将皇位再还给老爹,二则吹嘘了大明宫,将这一座以前的大唐行宫明确为宸居所在,不用再为居住不在正宫而烦恼。 顺便说一下,在唐肃宗之前大明宫是唐朝的离宫、行宫。大明宫建设的目的刚开始就是长安城外的离宫,美其名曰为唐高祖养老而建,太宗有私心,想将老爹撵出长安城腾出宫城、不碍手碍脚,这样方便自己执政,另玄武门之变后,高宗太宗父子也有了芥蒂,以前皇家离宫九成宫由于距离太远,又不放心,所以唐太宗特意挑选在长安城外附近建设一个宫殿供李渊居住并监视起来,所以选了长安郊外龙首原上建宫殿,有沟壑和外部隔绝,但宫殿还没有建成李渊去世,建设宫城搁置了。唐太宗贞观期间一直住在太极宫,外出休假也是住在九成宫。唐高宗前期主要居住办公在正宫太极宫,由于太极宫夏天燥湿,高宗又有高血压,所以又修缮了宫城附近的大明宫,位置高风溜溜的夏天舒服,当成离宫偶偶尔住一阵,但也没有在九成宫度假时间长,唐高宗中后期长期居住在洛阳紫薇城、上阳宫直至去世。武则天皇帝时期在洛阳紫薇城、上阳宫执政居住。唐中宗、睿宗在洛阳居住在紫薇城上阳宫,在长安期间居住在太极宫,唐隆政变在此发生。唐明皇李隆基在长安期间主要居住在兴庆宫,在洛阳居住在上阳宫。所以在盛唐百年期间,大明宫作为皇居场所时间累计不足数年,仅作为离宫使用,甚至远不如上阳宫、九成宫。顺便说一下有一部电视剧叫《大明宫词》,事实上是将上阳宫的事情嫁接到大明宫上,太平公主出生在洛阳,长大在洛阳,除了结婚回了夫家老家万年县一趟外,和夫婿薛绍结婚后家在洛阳正平坊,他们的四个孩子也出生在洛阳,薛绍也因为得罪武则天死于洛阳狱中。等到唐肃宗时候,回到长安城后唐肃宗回到长安时由于情急,住在了大明宫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大明宫处于长安城外东北龙首原上,易守难攻,战争形势下回到长安城反倒不安全,同时由于在长安城外,遇到风吹草动又好撤退,这是最重要的;二是如果去了太极宫、兴庆宫,这是老爹以前居住的宫殿,私自称帝就算了,连老爹的房屋都霸占,怕落下个不孝顺的名号;三则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角落,属于艮位,利于家里男三子居住。所以唐肃宗到长安后居住在大明宫,陷入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又考虑安全想赖着不走没理由的窘境。因为在如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就算颐和园再美也不能代替紫禁城,皇帝始终不进长安城、不回宫终究不是回事,容易引起长安城人心躁动。所以,王维的诗歌完美的提唐肃宗解了套,从这时候起,大明宫也正式成了中晚唐百余年的正宫殿,皇帝执政起居的主场所,在风雨飘摇的中晚唐,大明宫有点像汉魏洛阳城外的金庸城,皇帝在大明宫居住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所以将大明宫和盛唐联系起来,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而“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这首诗,是唐德宗时期崔立之所做《南至隔仗望含元殿香炉》中的两句。就唐德宗而言,如果我是他听到这首词,内心可能有一万句***。李括是唐朝皇帝中比较悲催的一位,继位近30年,一直被各种势力按在地上摩擦,外边藩镇割据不搭理他,内部太监掌握神策军。本来还想励精图治,但奈何形式所限,引起“二帝四王”治乱,又由于骚操作引起泾原兵变,仓皇出逃至乾县,并被叛军包围一月馀,若非运气好,唐朝差点就此完结。干不过藩镇,不得已下罪己诏,向强藩镇示弱和解,自此脸面扫地,烂摆过日子。所谓千官望长安,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李希烈强藩没有一个搭理他,一言不合就怼他,各个诸侯是望长安,只是是妄想去长安取代他;所谓万国拜含元更可笑,他被困在关中一域,进不能进、出不能出,不惹藩镇的时候也没人搭理他,说以吃饭成了问题,好不容易求东求西筹粮食,当听闻江南的运粮队抵达陕州时,唐德宗身为堂堂天子,竟激动地抱着太子大喊“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但如果说唐德宗时期真有万国拜含元这件事情,也确实发生过,但不是拜唐德宗,而是泾原兵变,朱泚被拥立称帝后,各路阿猫阿狗、绿林豪杰向其朝贺,津津一堂、热热闹闹,反倒平时冷清的含元殿热闹起来了。 所以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这两首诗句反映的不是盛唐景象,而是有一种自我嗨嗨的无奈和唏嘘。


IP属地:河南1楼2023-07-07 16:59回复
    仔细看了一下有笔误,邺城之战黜𨺗官为鱼朝恩。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07 19:21
    回复
      作者写的很详细。赞👍!我也很不理解,某些现代人老是拿着安史之乱期间或者安史之乱之后写的诗句或者文章来宣传,说是盛唐,其实,那安史之乱祸害的全国只剩原来一半的人口了,当时社会挺乱的,风雨飘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7-07 22:55
      回复
        “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均朝宗於万国。”唐·李治
        “四方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唐·李白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张九龄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唐.储光曦
        “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唐·韦应物
        “万国交会之区,四海朝宗之所。”《洛阳大福先寺碑文》
        “东岳封回宴洛京……灯火还同不夜城。”唐·苏颋
        文明的西安人至今找不出一句盛唐时期长安万国来朝的记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07 23:46
        回复
          本来就是一首马屁诗,诗中出了一句描写大明宫上朝时的金句,不用过分解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7-08 01:09
          回复
            作者写得不错,我以前提醒过某些人用这些诗句宣传安史之乱祸害后的唐朝不合适,结果西边有些不清楚历史的就来骂,还说我嫉妒他们,这些都什么脑回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26 11:01
            回复
              那边地域阴气大,天天嘴带坟儿,说啥都是白搭,我一问西边那十三朝都哪里记载的,不是骂我,就是开始扯话题,要不就是让我去找央视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9-26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