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吧 关注:23,633贴子:618,193
  • 10回复贴,共1

【历史】荣宪公主前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0-08-10 16:36回复
    大板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中心。这里住着掌管旗权的至高无上的扎萨克,衙门府住着处理全旗政务的管旗章京。他们拥有朝廷恩赐的封建土地,旗内的山川草原人丁户口都归王爷所有。这里还住着皇室下嫁的“体托天家”“出降蕃服”的公主。盟旗王公四时八节都来到这里参拜。陪房匠人们为满足王爷台吉们的所需,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作坊。跑草地的“拨子”们也来草原经商,吸引着旗内外蒙古民众来这里交易,因此这里成为四通八达的商品集散地,自然而然成了经济活动中心。旗内信喇嘛教的蒙古人都要到荟福寺朝拜佛祖,当然便是信仰中心。据有关史料记载,益和板兴不但在巴林,就是在东蒙古也是十分有名望的。这一切同荣宪公主下嫁巴林关系极大。
    


    3楼2010-08-10 16:37
    回复
      荣宪公主初嫁巴林时,受封和硕荣宪公主,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1790年),才被封为固伦荣宪公主。不过荣宪公主被封为固伦公主并非因额娘晋为皇后,而是得到朝廷优旨褒奖。公主下嫁巴林时额附乌尔衮二十二岁,当时的巴林右旗扎萨克是乌尔衮的阿布鄂齐尔。公主下嫁的第三年鄂齐尔王爷去世,在谁承袭扎萨克的这一件事上旗之上下有过争论。鄂齐尔有三子,长那木德格,在鄂齐尔去世那年已三十一岁,次子是乌尔衮,三子名字叫桑利达。按照正统承袭应是长子,但是乌尔衮身为额附,理应由他来担当,且乌尔衮有战功,才貌双全智勇过人,人们都希望容纳感乌尔衮袭爵任巴林右旗第三世扎萨克。据说公主在这一点上明智克己,极力劝说台吉和旗民,并在上报朝廷承袭的文书上划掉了乌尔衮的名字,换上那木德格的名字。这一举动一时为之称颂。此事在她的御赐碑文上有记,“奉苹藻以流徽,无惭妇道;协珩璜而著美,克尽母仪。”虽然此言属于礼仪之文,但可略见一般。
      


      4楼2010-08-10 16:37
      回复
        固伦荣宪公主的额附乌尔衮一生骁勇,惯于征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参加了有名的攻打噶尔丹的战役。公主成亲以后,仍多次送额附带兵出战。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乌尔衮率巴林兵到乌珠穆沁作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乌尔衮嗣封王爵后,统领昭乌达盟蒙古十一旗军多次出征。康熙五十年(1711年),乌尔衮王爷奉命率部往阿尔岱山一带驻防,遏止蒙古厄鲁特旗策旺阿拉不担入侵。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出任昭乌达盟长,以副将军身份统督内属国二十三旗戍务,率军征讨策旺阿拉不担连续六年。固伦荣宪公主为带挈能够社稷着想,每次都亲自送额附出战。出征之时,桑利达亦随行,这样旗内的政务都落在荣宪公主身上。
        


        8楼2010-08-10 16:39
        回复
          公主遗体保存极好,1972年出土时,虽埋葬240多年,皮肤仍有弹性,宛如生人一般,发长二尺,垂于脑后,满头珠宝翠簪。腕套金镯指戴戒指,身穿十层衣服,足蹬大红缎满帮绣花靴子。这些都是珍贵的出土文物。如下有:
              珍珠团龙袍服:黄绿色缎面,上面用珍珠绣制八个团龙,团龙排列有序,须爪毕露,栩栩如生。袍之围领和袖边上,都用小粒珍珠缝制。整个袍服共用大小如一的珍珠一万两千粒。这件团龙袍收藏在赤峰市博物馆,多次被选送到国内外展出。
              八凤金冠与金簪:八凤金冠金顶圈上镌雕金凤凰八只,金龙五条。金簪有金花兰簪,金菊花簪,梅花金簪,麻姑金簪,盘肠玉饰金叶簪,红珊瑚五蝠金簪。这些金簪有的嵌宝石,有的嵌钻石,更有名贵者嵌猫眼石等。
              朝珠手镯戒指耳环:大粒朝珠一串共一百零八颗,黄金镯四只,金镶钻石戒指二只,上嵌钻石六粒,金耳环四只,龙形嵌珠金坠十只。
          


          10楼2010-08-10 16:40
          回复
            这些珍贵文物为博物馆收藏,如今为无价之宝。  
                 坐落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的清朝荣宪公主墓规模宏伟,墓室内陪葬物品丰富。荣宪公主墓建成后一直无人惊扰,到了“文革”时期,一伙造反派以“破四旧”的名义对荣宪公主墓进行了毁灭性破坏,保存完好的荣宪公主尸体也被曝尸荒野。所幸的是,被哄抢的绝大部分陪葬物品最终被考古人员追回。
                 康熙皇帝次女下嫁巴林草原  
                 康熙皇帝在位时,为讨伐一个反叛的蒙古部落,曾经率军亲征到达巴林草原,在西拉沐伦河边打败了反叛的蒙古部落。那次讨伐中,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多罗郡王吴尔衮与清朝军队并肩作战,给康熙皇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清朝军队得胜回师之后,面对北方边境的压力,英明的康熙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在京北建围场,以更多地巡视塞外;另一件就是承祖母联姻蒙古、安抚边疆的谕示,与蒙古王公和亲。
                 荣宪公主是康熙皇帝的次女(也有是三女儿的说法)。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19岁的荣宪公主下嫁巴林草原,与英俊勇敢的吴尔衮结为夫妻。在此之前,吴尔衮家族的五代人中,有三代与清朝皇室通婚。吴尔衮的爷爷巴林郡王色布腾所娶的妻子,就是清朝固伦淑慧公主。
            


            11楼2010-08-10 16:41
            回复
              如今,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境内的荟福寺,是荣宪公主和丈夫多罗郡王吴尔衮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主持兴建的。荟福寺蒙古语又叫豪特劳敖坭勒图苏模,是巴林右旗13大寺庙仅存之一。该寺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东西宽50.80米,南北长140.80米,由寺前广场、前殿、后殿组成,现存建筑160余间;一进院有前殿、 东西配殿、大雄宝殿(正殿);二进院内还有东西配殿,后大殿等。 除因动乱年代洒神殿、钟鼓楼被焚毁外,该寺基本上保留着历史的原貌。
                   据说,康熙皇帝为成就其“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理念,曾经4次巡幸如今的大板镇,并且在大板镇南巴彦汉山中猎得猛虎,供奉于荟福寺,因此该寺又有“虎庙”之称。如今的荟福寺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荣宪公主留在巴林草原上的一个永恒记忆。
                   在康熙皇帝的诸公主中,荣宪公主因为“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而备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初封和硕荣宪公主,后又进封固伦荣宪公主。荣宪公主在巴林草原上生活了37个春秋,与蒙古族友好相处。在赤峰市境内,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佳话。史书上说,荣宪公主下嫁蒙古王公,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一样,都曾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的炊烟代替了连天烽火,沟通和密切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加速了文化交流。
              


              12楼2010-08-10 16:42
              回复
                一座规模宏伟的公主陵墓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荣宪公主死在了巴林草原,终年56岁。在此之前,荣宪公主的丈夫多罗郡王吴尔衮已经去世。荣宪公主的儿子霖布为其父母亲修建了规模宏伟的陵墓。该陵墓位于巴林右旗白音尔灯十家子村东北侧的巴彦陶拜山南麓,查干木伦河北岸的山坡上,地势开阔,水草丰美。从风水学上说,这里是个风水宝地。
                     据考证,荣宪公主墓的建筑规模宏伟,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宽45米、南北长105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周围有砖砌围墙,其布局格式与喀喇沁旗锦山镇境内的灵悦寺、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境内的庆宁寺、巴林右旗大板镇境内的荟福寺等现存的清朝建筑大体相同。南墙正中有一大门,与北门相对处曾经有一个方形碑亭。碑亭两侧为东、西配殿,宽15米,东3间为陵丁室和炊事房,西3间为祭品陈放和祭陵官员室。中部为前、后大殿,陵墓在大殿的后面。公主墓的南、北、东侧,有6个小型砖室墓,地表均有宝顶状封顶,直径为2.5至3米,墓室内均有紫色骨灰罐,也被破坏,未见志石。据当地护陵人介绍,这是公主近族和主要陪房人之墓。另外,在公主陵墓围墙外的东、西两侧还有许多小墓,据传是陵丁墓。有考古人员说:“荣宪公主墓的规模不亚于任何清朝皇室陵墓。”
                


                13楼2010-08-10 16:42
                回复
                  躺在棺内的荣宪公主尸体面部朝上,头南脚北,头戴金制凤冠,身穿多层服饰,最外面的是一件光彩夺目的珍珠团龙袍。后经测量,荣宪公主身长156厘米,发辫漆黑,辫子长75厘米,两股大辫垂至臀部,辫梢似有扎缠。辫式与近代北方妇女的发辫大体相同。
                       荣宪公主的棺前还有一个白瓷小罐,内装白色液体。棺材南侧有一骨灰罐,放在一个方形座上,罐内装有骨灰和残损衣物。该骨灰罐上用金字书写:“额驸马副将军多罗郡王”。可惜的是,该骨灰罐也已经遭到损坏。棺材东侧还有一个紫色的小骨灰罐,考古人员推测是公主之子霖布的骨灰。
                       项老说:“我得知情况后赶到现场时,整个墓葬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看到那个混乱不堪、一片狼藉的场面,让人想哭都没有眼泪了。”
                       公主尸体被用来游街  
                       项老告诉记者,造反派们将荣宪公主身上贵重的衣服、首饰粗暴地取下来后,又把尸体从墓室里抬了出来,扔在了外面的荒地上。在墓室里200多年没有腐烂的尸体经阳光暴晒后,迅速变成了干硬的木乃伊。接下来,墓室里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等陪葬品也被哄抢一空。  
                       据记载,在清朝,公主下嫁时有初定礼、成婚礼、回门礼3个步骤。其中,在举行了成婚礼后,朝廷的礼部要为公主准备好日常所用的首饰、金银、缎匹、器皿、箱柜等物品。婚后九天为回门礼,又称“九日归宁谢恩礼”,此时公主都会得到很多赏赐。每个公主在出嫁后,每年领取固定俸禄,还有生息银,以及皇帝、皇后在重大庆典上的特别赏赐等。等到公主死后,朝廷还要给一定数量的金银财宝。因此,荣宪公主生前的生活极其奢华,死后的陪葬品也极为丰富。
                  


                  15楼2010-08-10 16:44
                  回复
                    项老说,造反派们毁坏了墓葬之后,可能是觉得荣宪公主的尸体还有一点用处,便将尸体抬到了当地的卫生院。可是,当地的卫生院根本没有保护这具珍贵尸体的能力。当时,当地有一名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对造反派们的行为表示不满,这名负责人因此受到了批斗。更加荒唐的是,造反派们为了惩罚这名“保护四旧”的负责人,竟然让他背着荣宪公主的尸体游街。再后来,荣宪公主的尸体又被扔到了荒郊野外,任由飞禽野狗争食。
                         公主死后有喷门现象  
                         项老还告诉记者,荣宪公主的墓室遭到破坏后,他进入墓室内考察时发现,墓室为长方形,室内地面长8米、宽6米、高4米,四壁全用规整的长方形白色条石垒砌,并且用白灰勾缝。墓顶用的也是白色条石,墓室的封闭极其严密。也正是因为墓室封闭的严密性,才保证了荣宪公主的尸体200多年不腐烂。
                    


                    16楼2010-08-10 16:44
                    回复
                      想知道荣宪公主的孩子琳布什么时候出生的,百度搜不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10-09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