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实力吧 关注:1,797贴子:225,923
  • 1回复贴,共1

【作者的权力】从福楼拜痛哭爱玛之死谈剧情需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毕飞宇在《写作课》这本书里说:“在美学上,说空话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席勒化’,把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莎士比亚化’。”
举个例子说明:水浒传当中的林冲这个人物,如果施耐庵只是拍案而起、满腔热忱地“安排”林冲“走”上梁山,我们说,这就叫“席勒化”,“席勒化”有一个标志,就是这样的作家都可以去阻止步。相反,由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雪、风、石头、逃亡的失败,再到柴进指路,林冲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这才叫“莎士比亚化”。在“莎士比亚化”的进程当中,作家有时候都说不上话。
文学创作就是这样,作家的能力越小,他的权力就越大,反过来,他的能力越强,他的权力就越小。
福楼拜创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当他写到主人公包法利夫人死亡的时候,自己也悲痛得情难自禁,坐在地板上呜咽哭泣。朋友去看望他,问他为何如此悲伤,他说:“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问:“谁?谁死了?包法利夫人是谁?”当得知包法利夫人是其小说中人物时,朋友劝他不如让包法利夫人活下去,可福楼拜说:“不,她不得不死,她必须死。”
因此好的作品是让人物自己说话,作者的权力很小。而如果你在席勒化,则是作者在不断说话,说出来的话,通常是一些头脑层面的评判,作者看似权力很大,实际上创作能力很弱。只有让人物自己说话,才是艺术而非讲述,才能带给读者感同身受的体会和共鸣。
因此我们在讨论作品的时候,经常说,那你去问车田啊,这是剧情需要啊,其实是没有走进艺术的真实。当人物被创造出来,他就活在作品所创作出的虚拟语境之中,他的生死和言行就不应去问作者,他做出的一切推动剧情发生的事情就应自负盈亏。当然,除非车田创作的本身就是粪作,那么又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呢?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9-22 06:26回复
    赞同部分观点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04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