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型吧 关注:11,356贴子:425,269

回复:博物馆第三弹:来牛津大学自然博物馆看恐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了,46楼引用的五种沧龙复原图中,尾部复原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尾部类似于今天的海鳗或海蛇,另外一些则具有新月形的尾翼(形似鲨鱼);前者对应了从一侧到另一侧波动整个身体的游泳方式,后者则提示依靠尾部的摆动稳定身体,以减少水中的阻力并高速冲刺。
我们可以在早期沧龙复原画(如Charles Knight先生的画作)中看到沧龙背部存在一列类似蜥蜴背部尖刺或野猪鬃毛的结构存在。这种复原猜想最初来自于Samuel Wendell Williston对于1898年发现于堪萨斯州的板踝龙化石的解读。Williston可能是将气管软骨环在化石形成中造成的压痕,理解为真皮突起(因为不懂古生物复原的空间重构方式,所以这个地方我拿不太准,希望朋友们可以批评指正~)。虽然1899年Osborn正确地解读了霸王龙脊椎附近类似的结构,Williston也在1902年诚挚地公开更正,但此间,背部真皮突起假说已经塑造了很多沧龙的艺术形象。
直至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沧龙这种鲜明的艺术特征,比如电影《侏罗纪世界》中的沧龙。
图一、图二:两种沧龙尾部复原,根据尾部复原的不同游动体态亦略有差异。图一(Sergey Krasovskiy,2012),图二(Fabio Alejandro,2022)。
图三:Williston最初解读的标本(KUVP 1001),一具板踝龙化石(属于沧龙科下的扁掌龙亚科),图中标记了引起误读的部分(Mike Everhart)
图四-图八:Charles Knight等艺术家对于沧龙的经典复原图,后三个为Charles Knight绘制。
图九、图十:在1898年发表的论文中,Williston曾这样描述沧龙背部的真皮突起:“thongs along the legs of buckskin trowsers”。我后来查了查图片,这个比喻确实很形象......分别放上了
菲律宾斑帆蜥和皮裤。











IP属地:北京49楼2023-10-27 23:38
收起回复
    我又查了查资料,也学习了恐龙吧大家的讨论。关于体长和体重的问题,霍夫曼大致体长上限大致在12-13米左右或16-17米左右。体重上限在取最大体长上限时对应在16吨左右。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3-10-28 01:59
    收起回复
      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沧龙的皮肤颜色~对于模型爱好者来说,一款模型的涂装往往是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Johan Lindgren等发表于Nature的论文指出,根据沧龙皮肤化石中检测到的黑色素分子,推断其肤色为背部接近黑色,腹部则相对较浅(原理是扫描电镜下观察化石具有微小卵圆形结构,与蜥蜴及鸟类不同颜色的色素分子微体对比后初步得出是黑色素,再用带电粒子轰击后分析粒子特性,确认是黑素色分子。最后排除周围岩石含有黑色素这一可能)。
      深色的皮肤有利于个体尽可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光波,而后转化为热能以对抗严寒、提高生长速率。此外,沧龙的皮肤颜色具有反阴影(countershading)效果。虽然从物理学角度对这种效果的理解还不完全透彻,我们至少可知:在垂直的阳光照射下,深色的背部吸收而非反射阳光,从而及大地减少了阴影的形成,这使得沧龙在游弋时更像一个二维物体而非三维物体。这种效果可以影响周围生物对沧龙存在的感知以及相对距离的判断。作为白垩纪晚期海洋的顶级掠食者,沧龙并不需要刻意保护自己(不同于棱背龟);或许反阴影效果是为了在强有力的尾部推动沧龙高速冲击猎物时,提供一些的伪装。
      此外,皮肤内的黑色素可能具有对抗紫外线辐射,从生物力学方面加强表皮覆盖等作用。也许有朋友会问,那么与其反阴影,通体深色岂非更好?事实上,该研究同时指出很多鱼龙可能就是通体深色。对于自然的奥秘,我们永远处在探索的路途上~
      图一:反阴影效果原理图,中间的圆柱体应该处于周围具有各个方向光源的照射(此时无法形成阴影,逐渐不像三维),而第三个圆柱体则仅接受背部光源照射,可见背部吸光后物体完全呈现出二维特征。
      图二:相似肤色的棱背龟和鱼龙(引自Science杂志)。
      图三:Sideshow沧龙雕像,肤色接近反阴影涂装,我很喜欢这只沧龙~




      IP属地:北京51楼2023-10-28 04:55
      回复
        再多提一句Sideshow沧龙雕像~上面那篇论文发表于2014年2月27日,Sideshow官网的沧龙雕像预定开始时间也是2014年2月27日,一切都是那么妙不可言~






        IP属地:北京53楼2023-10-28 05:08
        回复
          我们再说回沧龙的分类上的“蛇蜥之争”,19世纪随着沧龙完整的头骨被发现,科学家开始争论其和蛇、蜥蜴的亲缘关系。于是我们的老熟人Cope和Marsh再次登场,Cope支持蛇说,Marsh则主张将沧龙类单独归科;为此Marsh还于1880年创造了一个词——Mosasauria(沧龙类),这个词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Marsh思路的影响力,随着1923年Charles Lewis Camp确认“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这一概念而达到顶峰。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借助分子化学和分子遗传学工具,沧龙与蛇、蜥的亲缘关系始终在摇摆。截止目前蜥形纲暂时占据上风。
          牛津大学自然博物馆似乎是支持蛇说的,因为在沧龙展柜里同时陈列着最早的蛇类化石,提示我们沧龙可能是蛇类的祖先(见下图)。


          IP属地:北京54楼2023-10-28 06:44
          回复
            馆藏的扁掌龙头骨(Plioplatecarpus),为该属的始扁掌龙。扁掌龙属属于沧龙科。Louis Dollo发现于1882年。图二为复原图(Bogdanov,2006)。



            IP属地:北京55楼2023-10-28 06:59
            回复
              馆藏的原蟒硬椎龙(Clidastes propython,Clidastes为希腊里的“牢固”),沧龙亚科硬椎龙属,Cope于1869年命名,得名原因是其游动时颈椎小关节相互交锁,可以为头部提供稳定力。
              复原图为Bogdanov绘制



              IP属地:北京56楼2023-10-28 07:23
              回复
                带有沧龙咬痕的菊石~


                IP属地:北京57楼2023-10-28 07:25
                回复
                  最后再来展示一下沧龙艺术形象的变迁:
                  图一:1854年的水晶宫形象,参考了Richard Owen对复原的理解,形如蜥蜴
                  图二:1940年迪士尼动画《幻想曲》中沧龙捕食无齿翼龙
                  图三:2007年《远古入侵》中的沧龙,相当魔幻的复原
                  图四:2010年《雷克斯海3D:史前世界》中的沧龙
                  图五:2015年《侏罗纪世界》
                  图六:2018年《侏罗纪世界:陨落过度》
                  图七:2022年《史前星球》







                  IP属地:北京58楼2023-10-28 08:09
                  收起回复
                    沧龙部分结束~真实的沧龙并没有数十吨的体重和数十米的体长,没有恐怖的背刺和血盆大口;和我们心中制霸海洋、出没于掀起惊涛骇浪的远古巨兽形象相比,它甚至有点儿娇小、憨厚、微胖。但真实的它们,在一次次厮杀和突袭中凭借着对环境坚韧地适应,成为了中生代白垩纪末期海洋的顶级掠食者。或许这才是这种生灵本真的魅力,真实而震撼人心。
                    补张史前星球~楼上忘发了



                    IP属地:北京59楼2023-10-28 08:40
                    回复
                      CCMGE 10/2469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3-10-28 20:57
                      收起回复
                        幼年倾齿龙标本
                        ERMNH HFV 197
                        保留了鳍状肢和尾鳍的软组织印痕
                        形态类似今天的鲨鱼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3-10-28 21:07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3-10-28 21:11
                          收起回复
                            新的一周继续更新~发现一些之前遗漏的图片
                            似鸵龙(Struthiomimus),Lawrence Lambe于1901年发现。似鸵龙是似鸟龙科最负盛名的恐龙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与埃德蒙顿龙相似,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似鸵龙也不是该属的模式种——高似鸵龙(Struthiomimus altus),而是Struthiomimus sedens。Struthiomimus sedens相比高似鸵龙体型更大,Marsh曾于1892年将其纳入似鸟龙属的一种,后来关于其属于似鸵龙还是似鸟龙曾一度引起争议。
                            如下图所示,似鸵龙前肢修长,前臂不可移动,三个手指的长度大致相同,爪子略弯曲,相对活动性很有限。似鸵龙与似鸟龙的细微差异龙在于上喙边缘呈凹形,前肢更强壮,手部相对于肱骨的长度比其他拟鸟科动物更长,爪子亦更长。
                            似鸵龙很可能是第一种以水平站姿复原的兽脚类恐龙,或许Osborn于1916年的复原时,发现尾部着地的姿态很有可能使这种恐龙的某些关节脱臼,故而采取了尾部高高扬起的复原。独特的站姿加上无齿的喙部,不仅深刻地影响后继古生物学家对兽脚类恐龙站立姿势的思考,也刷新了人们对兽脚类恐龙形象的传统认知。
                            图一、二:博物馆的Struthiomimus sedens化石,应该是BHI 1266
                            图三:两种似鸵龙体型对比
                            图四:早期的似鸵龙复原(Irwin S. Christman),确实看着很高,怪不得叫高似鸵龙......
                            图五:似鸵龙羽毛复原
                            图六:暴龙捕食似鸵龙(注意图中时间,羽毛暴龙也颇有时代特征)






                            IP属地:北京63楼2023-10-31 09:29
                            回复
                              提到鸟类,其实渡渡鸟才是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里保存了全世界唯一一具渡渡鸟的软组织。图三是恐龙研究的开山鼻祖——理查德·欧文的珍贵照片。




                              IP属地:北京64楼2023-10-31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