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26贴子:2,976,082
  • 13回复贴,共1

随机逗教,莫忘本心-老子函谷传道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文见拙贴:道可道,名可名-道德经第一章
再续前文,以供娱乐。茶余饭后,尚能见道德一二,也是乐中取正。不忘本心。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24 08:39回复
    时,北海大魔王知老子西行函谷,遣弟子数众,化作人样,疾速而至。混迹市井,侍机而动。
    老子于堂前,席地而坐。与民无异。起大悲心,生大慈意。为民讲道,传法于后世。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24 08:43
    回复
      中有一子恭礼而言:天地有情,万民敬仰。圣人有义,百姓效仿。今却战乱不辍。何以故?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本无形,生育天地,清浊动静,自然耳,
      道本无情,运行日月。日月穿梭,运作不息。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生生不息,万化定焉。
      天地亦无情。视万物如一。无有高下贵贱与强弱。上至候王,下至万民,枯木蝼蚁一如既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24 08:55
      回复
        有两魔军,化作妇孺。将手中魔器变作皮袋,犹如橐籥。站立一侧,搔首弄姿,蛊惑人心。引众侧目而视,心神不宁。
        老子开慧言,识魔相。心如明灯。如如不动。继续讲到:
        民以上为天,君上仁义。民乐其中。
        民以居为地。不厌狭居。不远徙。安其居,乐其俗。天地可敬,日月可明。作刍祀天,物虽小,礼为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24 09:24
        回复
          老子又说到,刍虽有狗形,无有狂吠守护之用,天地如何生恩于它?
          至仁至亲,不生爱染为圣道者之为。故圣者视人,如天地视刍。不彰显仁爱。
          老子指着魔妇之皮袋说到,天地之间,犹如此橐籥。虚而无心。
          以手指妇说到,汝若动,吾便感而应。
          汝若不动,一皮袋耳。
          魔妇大惊,掩面而逃。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24 10:41
          回复
            老顽童点评到:橐籥虚而不屈,动则出气,圣人也是如此,心不被爱染。但有应则感,非是枯木磐石。感而动,动则应。这才是圣人之道。吾师曰,观无欲之妙,有欲之皦亦然。
            天地一炁如橐如籥。两两相须。鼓风而运气。缺一不可。动则气出。但有声出,便生妄情。
            修道者,坐于床上,抱一守中,塞兑垂帘。养气凝神。外感不入。内情不生。静久生动,观皦观妙,这才是真境。吐纳闭气,存思符咒,旁门绕道。途远路遥。何日归本复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2-24 10:57
            回复
              魔军汇于巷尾,窃窃言,此老叟神清气爽,心又不乱,我等奈之若何?
              一魔军言到,吾化作智者,与其谤道。羞臊于它。看我伎俩。说完,化作一商客,奔道场而来。
              老子为民讲道,魔军化智者,与老子相辩。
              智者曰:当今天下,大道尽废,君不君,臣不臣,兄弟相争,吾以严法,镇之。天下可保,汝有何法?
              老子曰,子莫作是说。止。
              上古时期,民风淳朴。用以结绳记事。后代之人,立法制典,唯恐不信,又以符契,斗尺作具。
              然多有伪咋。智慧出,有大伪。反而民愈乱也。
              天下为公,无有自私。六亲不和,有孝慈。
              天下太平,上下和睦。国家混乱,忠臣自现。
              旷乎大道尽废。仁义彰显。上自能以朴镇之,何劳刑法?
              智者汗颜,退坐一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2-24 19:12
              回复
                一老翁,肘下横一锄,几次欲言又止。老子问曰:老者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么,
                老者脸红着说到:我是一耕田者,闻听先生从周城过来,那边今年的收成如何呀!我一个农民,能听先生讲道已经就很知足了,哪还敢问什么话呀!
                老子呵呵笑着说到:你我平等,哪有高下之分呢。
                要说周城的天气么,和这里也差不多,如果能通过我说的话,对老者您有所帮助,那我就没白说。
                老人说到:有帮助,有帮助。
                老子看着众人说到,我所讲的,大家也不要过于执著的认为就是绝对的,如果能把道理弄清楚了那我说的话就像船一样,过了河就可以丢弃掉。不必非要记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好比狂风暴雨,风大了,把东西都给刮跑了,晒的谷子颗粒都留不下。雨大了把田地都给淹没了。一年的收成都白瞎了。
                老翁频频点头。
                老子接着说到,学道也是这样。一旦过于执著于言教,而不是悟道,那也和狂风暴雨一样。过则迷,必定会失道而停滞不前。
                故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和雨本来应该有利于收成。一旦狂而急,反而害物,不利于收成。天地都是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急于求成,执著我的言教,那反而不利于学道,悟道,证道。
                所以,学道之人,不要执着于言教,而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学会变通。
                用心去体会,领悟,证道,则道无处不在。与道合。
                将所学之道用之于人,物,事,理,忘其功,顺其事,安于人。厚德载物。则与道同用。
                一旦迷信于言教,则迷失于道啊?得,失完全取决于你的所为。
                同样的道理,如果对道信有不足,又生疑惑。有执着于自己去悟。不信则不应,不应则不感,感应不至,如何证悟?凡事都不可偏执。偏执则滞。这也是道啊!
                老子以飘风骤雨以喻修证偏执。过与不及都是修道路上的障碍。
                众人拍手称是。欢喜奉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2-25 20:53
                回复
                  前言,希言自然以少说言教,明契道忘言之理。
                  又喻,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讲求道急于多取,反而有害,应遵循循序渐进,的选择,
                  最后又说,道,德,失完全取决于自己,而心不坚定,多生疑惑,又是不及,很难证悟,
                  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通过前人的言教,结合自身的修证,坚定不移的学习,才能成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2-25 21:00
                  回复
                    当时是时,函谷关里关外,万人空巷,店铺歇业,过往客商皆聚集于尹驿馆外。更有路人闻听老子于驿讲道,奔跑相告,唯恐不及。
                    守城丙丁相约轮流值守,以听圣言。
                    阶下一老妇,怀抱陶器,神情敬仰而白言到。
                    老先生讲道太好了。可是这道究竟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用呢?怎么用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2-26 08:15
                    回复
                      老子指着她身旁棚内一车说到:你看那车轱辘。是由三十根辅条与轮毂构成,没有车轱辘车不能行。可是没有车厢或者车厢不是空的,就没有用。
                      你怀中的陶器,用泥巴捏出来,烧制而成,中间空的,才能装东西,才有用。
                      道也是如此。都是因为我们要用,而生。若不用,那道虽然还是道,我们却不知道它。车和陶器正是因为我们因用而生的。这就是道啊!
                      老妇闻听。更生敬意。老子圣人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2-26 08:37
                      回复
                        尹喜见老子从晨至午,讲道近两个时辰,略显疲惫。便与众官绅商议。饭后再讲。吩咐兵丁,准备饭菜,并当日舍粥。凡过往民众均可领食一份。更有相亲踊跃报名,出力出资做汤做茶。
                        饭后,尹喜开校场。中舍一台。众人维坐四周。等老子讲道。
                        话说。碧落浮黎。元始天尊率众大仙人,静默入定。
                        忽万道霞光,从下届射向金厥玉府。有一大仙人。名妙行真人,出定惊曰:臣久居上元,历万劫未见此瑞光四射。肯请道君为吾解说,愿究其源。
                        元始天尊沉默良久,展玉目,观仙众,言到,昔有一圣人号太上老君。降迹行教。
                        自五太之始,至殷周之运。作馆藏史,今广宣道德。度化众生,随方演教。故,心放大光明,照撤三界。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化古今,包万亿梵炁,握阴阳,掌雷霆之枢机。今将著道德五千言,留世间以续我道统。故放瑞光于下届。
                        元始天尊言毕,以大悲心,摄酆都罗山,绝顶之上,虚无北界,北帝灵君坐下天蓬将军至座前。
                        而时,天尊言到。吾遣汝率将众,护老君讲道,不得有误。
                        天蓬领旨,亲率天丁力士,三五大将军,七政八灵,太上浩凶,长颅巨兽,威剑神王,兵众一万两千。下界护法。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2-26 14:06
                        回复
                          老子坐高台上,运丹田炁,自督脉升泥丸,河车逆行。从子至午,顺任脉降南昌,归于炁海。自午至子。真炁周流全身。一点灵光化作玄珠。放大毫光,虚室生白。五气朝元,三华聚顶。下至酆都城内,上至三元玉府,阴阳调和。
                          老子隐圣显凡,再言圣道。
                          道本清净虚无且自然。因冲炁合而为用。
                          吾言冲炁者,为道动之相。妙本清净,因动故冲。玄元一炁冲故为道用,而生万物。万物蒙道之功,道却不邀其功,谦虚不盈。
                          道之深远,为万物之宗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2-26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