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吧 关注:6,607贴子:159,616
  • 1回复贴,共1

论明朝户籍制度对阶层流动性影响和残明文中墩堡制度实际作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墩堡在文中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的分配和调动了社会资源。不至于让普通百姓饥寒交迫。
再说户籍制度。
在统计了明朝77科南直隶进士的户类统计中,民籍68.24%,军籍22.01%,匠籍5.19%,官籍2.11%,灶籍1.18%,儒籍0.45%,医籍0.45%,商籍0.03%,厨籍0.03%。所以在网友口中作为农奴的军籍进士占比还是很高的,比如张居正就是军籍由此可见,并非户籍制度存在问题而是分配方式错了。
而对于户籍制度的较为客观的评价可参考西南大学马志超《明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流动研究》
明代户籍制度一直在尽力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在于户籍制度的制定者、践行者、参与者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这从明代附籍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落实中可以看出。面对流民问题,中央制定了附籍政策,并视流民的规模、区位做了相应的调整。地方政府在执行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并非一味的执行中央附籍政策,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流民作为附籍政策的参与者利用附籍政策为自己谋取了科举和经济利益。总之,明代的户籍制度是一个弹性十足、富有张力的制度,大体能与明代的社会经济相适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27 21:07回复
    有没有一种可能,军籍进士通常来自军官家庭,他们其实是农奴主?


    IP属地:辽宁2楼2023-12-27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