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4,088贴子:9,982,171

宝钗解析——可悲的封建淑女(索隐派请绕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起宝钗,争议很多,无非就是黑白争论,喜的人说她是最佳伴侣,黑的人说她是奸险小人,论红楼角色,大概她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下这位封建淑女。
老样子,开贴前先说明,索隐派请绕行,我的帖子不讨论任何索隐派的观点。
同样的,事先说明,我并非宝钗的粉或者黑,我们讨论分析一个人物,必须要客观公正,符合逻辑,而不是带着主观色彩去分析。
不管是什么样的小说,都是来源于现实,那么这里我就要事先提醒大家一点,读小说遇见争议角色,除了要读懂文字之外,现实日常的逻辑性也同样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跟抗日神剧没区别,而网上很多人恰恰就是忽略了逻辑性这一点,才导致人物分析五花八门,在这里我希望大家重点牢记我说的逻辑性这个词,这对分析宝钗大有帮助。


IP属地:山东1楼2024-01-21 13:34回复
    一、“钗黑”的由来。
    可能会有人质疑我,还说你客观?从这句话就证明你是“钗粉”。抱歉,我不接受我是“钗粉”这种说法,之所以这样说,除了我认为宝钗并非反派之外,也是因为网上黑宝钗的人太过不理智,甚至到了魔怔的程度。红楼中没有角色是完美的,不可能没有任何缺点,但如果我们不能客观分析,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分析,那么注定是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
    宝钗为何会被“钗黑”视为反派?其实很早开始,宝钗并未有网上所解读的那么多黑点,那些所谓的反派证据,也是后来才出现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红楼这本书,你读一遍肯定是读不透彻的,肯定要多读几遍,那么读得越多,越能明白,红楼中的宝玉黛玉是绝对主角,而宝玉黛玉对应的就是“木石前盟”,那么与“木石前盟”对立的就是“金玉良缘”了,所以,很多人因为这一点,就会下意识地把“金玉良缘”中的宝钗看成天然的反派。那么既然认为宝钗是反派,那再分析宝钗就会天然戴上有色眼镜,这就跟“疑邻偷斧”一样,你心中有了怀疑,那就怎么看对方都像小偷。那么真相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IP属地:山东2楼2024-01-21 13:42
    回复
      二、“金玉良缘”是否是宝钗主导的?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在这种事情上是没有决定权的,这就决定了宝钗不可能成为主导。那么“金玉良缘”是谁设计的呢?综合我以前发过的几个帖子,我的观点是:王家!
      薛家最初进京,除了薛蟠的命案之外,还有跟皇家的生意以及送宝钗待选,这里我们要确定两点:
      1. 薛蟠的命案,贾雨村是以“冤魂索命”结案的,注意,是结案,也就是说,明面上,薛蟠并非罪犯,而且他更没进过牢房,不存在因为家里有犯人而不能让宝钗参选的这个条件,这一点,也是很多“钗黑”的所谓证据,就是说,他们认为薛家本来就是存心直奔贾家来的,其实不是,宝钗是有参选资格的。
      2. 既然上面我认为宝钗有参选资格,那么宝钗最终落选,就不是因为薛蟠命案的原因。这里就要提醒大家一点,古代宫廷选秀最忌讳的是什么——疾病,这一点甚至重要性在秀女的名声和清白之上。宝钗落选的真正原因就是她的病,第七回,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什么,不过只喘嗽些,吃一丸也就罢了。”。大家是不是觉得咳嗽气喘没什么大不了的?大错特错!这是宫廷选秀最忌讳的,因为这是气疾,而提起气疾,就涉及到古代的绝症肺痨,或者叫肺结核!选秀中只要是有跟气疾相关的症状的,百分百会落选,不存在其他可能。所以宝钗落选并非是因为薛家没有参选资格,而是因为宝钗的病。
      3. 薛家为何住进贾家?这一点其实书中交代的挺清楚,就是因为王子腾外放,不在京城。老实说这个理由牵强吗?有点,但并非没道理。但是,王家却是很可能早就布局好了。王家这个家族,祖上只是县伯,这不是世袭爵位,所以王家并非贵族,这个所谓的爵位,连公侯伯子男中最低的男爵都不如,所以王家的地位是远不如贾家的,但是王家却是一直在布局,趴在贾家身上吸血,甚至想踩着贾家往上爬,让贾家成为王家的附庸。我们来分析下:
      宁国府贾敬原配:王氏(王家嫡出大小姐,王夫人的亲姐姐),这一点从贾珍和凤姐的对话中很容易确定
      荣国府当家太太:王夫人(王家嫡出二小姐)
      荣国府管事奶奶兼大房当家奶奶:王熙凤(王家嫡出孙女)
      大家看出什么来了吗?宁国府的原当家太太王氏,帮王子腾拿到了最重要的京城兵权“京营节度使”(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荣国府内宅大权完全掌握在王家女手中,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宝玉的婚姻,因为凤姐是从大房借调到二房管家,因为李纨是寡妇,为防止被人嚼口舌,也是王夫人的小心思,把管家权给了凤姐,但是宝玉终究会结婚,等宝玉结婚后,荣国府的管家大权就要交给“宝二奶奶”,而王家没有合适的女孩再嫁进贾家了,那么王家就曲线救国,打算让宝钗这个“王家女”嫁进贾家,这样整个贾府的管家大权就再也逃不出王家的掌控了。大家想想,王家的心思歹毒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为什么红楼中贾母不大喜欢王家,而且反对“金玉良缘”?你要是贾母,看到贾家内宅被渗透到这程度,你怕不怕?所以,在“金玉良缘”这件事上,薛姨妈不管是提前跟王家商议好了,还是她并不知情,其实并不重要,但王家的谋划是绝对撇不清的。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薛家住进贾家这件事,是不是细思极恐?出阁的女儿守寡后,回娘家住是正理,哪有住亲戚家的道理?但王家借口王子腾外放,没人管束薛蟠,这个借口倒是不能说错,因为古代女子是没有权力管教爷们的,也就是说,哪怕儿子不孝,你当母亲的也不能直接上手,而是要告诉丈夫管教,如果没丈夫,那就请族中长辈或者儿子的老师惩罚。那么当舅舅王子腾不在,薛家住进贾家,让姨夫贾政管束薛蟠,这一点是合理的(当然贾政也没管过薛蟠),贾家也说不出啥来,但是等王子腾回来了,你薛家还赖在贾家不走,这就说不过去了。当然,此时的王家和薛家恐怕也早已达成共识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证明,“金玉良缘”并非宝钗主导,这口锅不应该宝钗来背。更何况,书中第28回明写: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大家看看这一段,这可不是宝钗说的,这是红楼作者的客观明写,那请问,我们还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宝钗吗?


      IP属地:山东3楼2024-01-21 14:18
      收起回复
        三、关于宝钗所谓黑点的解读:
        滴翠亭的事我们下面单独说,先说别的。
        1. 宝钗帮湘云张罗诗社:
        这是“钗黑”解读宝钗黑点的一个重要的所谓证据。在“钗黑”看来,贾母就是因为这件事而不喜欢湘云,那好,我们客观解读一下:
        第一、“钗黑”解读这件事,首先就说,起个诗社压根用不了多少钱,宝钗故意大操大办,难道湘云出不起钱?不好意思,湘云还真不富裕。书中第32回,宝钗对袭人说湘云“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在线的人,差不多儿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慌?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而第37回,宝钗对湘云说“你家里你又做不得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看见了吗?湘云是真的不富裕,而宝钗完全就是出于好意,想让湘云省下那点钱自己用。更何况,宝钗并没有给湘云出钱,同样是第37回,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们地里出的好螃蟹,前儿送了几个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普同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呢?”。看见了吧?这些东西都是薛家自家铺子里现成的,连螃蟹都是伙计送的,不拿出来给湘云做东道,薛家自己也吃不完,肯定是要散给仆人的,那么给湘云做东道有何不可?怎么就大操大办了?“钗黑”们拿螃蟹的价钱说事儿,可问题是人家没花钱啊,难道薛家还指望这点螃蟹卖出去赚那俩小钱?这一段恰恰体现了宝钗体贴热心的性格,当然,说是起诗社,但同样邀请了贾母,这一点的确是想借机跟贾家拉关系的意思,但这有何不可?在帮助湘云的前提下,自己也能得好处,何来居心不良?
        第二、“钗黑”们说,贾母因为这件事,认为湘云被当枪使了,从此冷落湘云,这点就更可笑了。
        我们来看看,还是第37回:宝玉听了,转身便往贾母处来,立逼着叫人接去。贾母因说:“今儿天晚了,明日一早去。”宝玉只得罢了,回来闷闷的。次日一早,便又往贾母处来催逼人接去。直到午后,湘云才来了。而此事发生在湘云打算做东道起诗社之前。看见了吗?贾母疏远湘云是早就开始的,而不是从螃蟹宴之后才开始的。导致湘云失宠的并非宝钗,恰恰相反,是黛玉,或者说,是贾母自己。贾母恐怕最初是想将湘云嫁给宝玉的,再加上湘云年幼失去父母,所以小时候经常接湘云来住;但黛玉来了之后,贾母认定了孙媳的人选,从那时开始,就基本不主动去接湘云了,而这也正是湘云在红楼中似乎更亲近宝钗的原因。湘云并非笨蛋,她不可能想不明白黛玉导致自己失宠,只是她想来性情恢弘,并不太在意罢了,而湘云和黛玉真正关系亲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仔细看书就能明白,是从湘云订亲之后开始的,何来湘云因为贾母冷落而看透宝钗虚伪这种说法?说白了这就是因为“钗黑”们提前戴上了有色眼镜,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客观分析。
        第三、宝钗解开衣扣拿出金锁给宝玉看是不守妇道。
        我们来看这一段,第8回: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央及道:“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錾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我们来看这一段,首先,是宝钗主动给宝玉看的吗?不是。书中明写宝钗是被缠不过才拿出来的,当然,这被“钗黑”们解读成欲擒故纵。其次,宝钗解开了排扣,“钗黑”们说宝钗不检点,那么我想请问,你怎么知道宝钗不是背对着宝玉解开排扣的?更何况大冬天的,你会跟夏天那样穿得清凉吗?宝钗连膀子都没露,哪来的不检点?这一点我尤其觉得可笑,“钗黑”们说起宝玉黛玉就是赞美他们蔑视封建礼教,到了宝钗这里就又把“封建礼教不允许这么做”搬出来了,双标不?
        第四、宝钗从早到晚待在怡红院,为了争金玉良缘不知羞耻。
        我们来看这段,第26回:谁知晴雯和碧痕二人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偷着在院内报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看见了吧?宝钗什么时候从早到晚待在怡红院?晴雯可没这么说,而且晴雯明显说的气话,人在说气话的时候往往不严谨。那么就算我们按照“钗黑”的说法去看,宝钗晚上去了怡红院就是不检点?人家可是当着怡红院一群丫鬟的,这可不是私会对吧?再说了,黛玉不也是这个时间来的吗?怎么到了黛玉这里就没问题?而换了宝钗就成不检点了?还能更双标点不?
        第五、宝钗坐在宝玉身边绣鸳鸯。
        我们来看这段,第36回,先写道“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去说话儿,以解午倦。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然后写道“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就走了。”,后面还写道“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那个所在。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作。”。“钗黑”们说,宝钗在宝玉睡着的时候进屋,还坐下来绣鸳鸯,这是很不检点的。那么好,我们来分析下,首先,宝玉睡觉光着身子的吗?况且宝钗提前知道宝玉睡了?哪来的不检点?其次,袭人明显是找个借口上厕所了,而书中作者客观写明了宝钗不留心坐在袭人方才的位置,这肯定不是坐在床上吧?这就不检点了?更何况,后面还写道“不想黛玉因遇见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去了。那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窗纱,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刷子。”。那么请问,黛玉和湘云也是在宝玉睡着时候来的,也看见宝玉睡觉了,她们检不检点?怎么分析小说就这么双标呢?
        第六、宝玉挨打后,宝钗来送药。
        “钗黑”们说,宝玉正在处理伤处,光着屁股呢,这时候宝钗就来了,不检点。这一点我就相当无语了,第34回书中明写“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我想请问,已经盖上东西了,这叫光屁股?“钗黑”们是当怡红院的丫鬟都是死人?宝钗送药肯定要趁早吧?难道要等你们处理完了才来吗?而且人家是当着怡红院所有丫鬟的面来的,怎么就不检点了?封建礼教是需要了就拿出来批判宝钗,不需要就丢一边歌颂宝黛的?
        第七、宝钗协助探春管理大观园时抢功劳,收买人心。
        我们来看这段,探春搞出了封建版的承包制,好不好?自然是好的,但这是她想出来的吗?不是。她是参照的赖家的模式搞的,但探春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赖家跟贾家的情况是不同的。赖家是自己说了算,但贾家呢?连凤姐管家都不敢按自己的意思来,你可知头顶上有多少婆婆?光那些老嬷嬷和管事媳妇,探春都得给她们面子,怎么可以直接照搬赖家的经验?而探春的不足正好被宝钗的建议弥补了,第56回,宝钗说过“你们只顾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呢。他们也沾带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大家明白了吗?探春的方法好,但恰恰忽略了人心,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挣钱是会让人眼红的,差事就那么些,必然有人得不到,那得不到的这些人如果不安抚,她们会不会生事?而宝钗的做法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再看看这一回的题目“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红楼作者到底是赞扬宝钗还是贬低宝钗还不明白吗?至于还有“钗黑”把探春和宝钗的对话拿出来说什么探春反击之类的,我实在懒得辩论,书中都有作者的客观明写,故意视而不见的我也懒得跟他们争论,毕竟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八、查抄大观园故意不抄蘅芜苑是看透了宝钗虚伪而故意逼走宝钗。
        这一条我实在是懒得分析,但还是简单说一下:首先,前80回结束之前,宝钗也只是跟王夫人提了一句打算搬出去,但实际上并未搬出去,别拿80回后的内容跟我辩论,80回后的内容我压根不认可,那是狗尾续貂。其次,凤姐或许存了趁机抹黑薛家以便赶走他们的心思,但凤姐说的话并非没道理,毕竟是贾家自己抄检,的确没有查抄亲戚屋子的道理,否则那就跟当面轰人没区别了,等于是亲戚间直接撕破脸了,所以这不足为证。我们分析小说不能过度解读。


        IP属地:山东4楼2024-01-21 15:23
        回复
          第一时间看不太懂,慢慢消化学习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21 15:36
          收起回复
            四、滴翠亭事件。
            这算是“钗黑”们所提出的宝钗最大的黑点了,我曾经单独发帖分析过这一段,这次我还是单独列出来分析一番,因为这一段算是最典型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1. 第27回明写“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首先我们确认一点,宝钗是无意间听到有人说话才细听,而不是看到小红和坠儿走进亭子而主动过去偷听,对吧?曾经我就反驳过“钗黑”,如果你听到别人说话,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听一下对方说什么,这是人的好奇心,没错吧?结果有“钗黑”说什么他们听到别人说话就会走开。我有点无语,请问这是正常人的反应?这是明确知道对方要谈论重要事情而自己不方便知道才有的反应吧?这也是社恐患者或者逃犯才有的反应吧?或者说就算逃犯恐怕都不会是这反应,“钗黑”们分析小说能遵循点正常的逻辑性不?
            2. 宝钗是嫁祸吗?
            我们来看看宝钗的心理活动,这可是红楼作者明写的“宝钗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红楼作者写的够明白不?这是嫁祸的心思?要知道这可不是宝钗在被审讯时的说辞,而是她心中真实所想,你们管这叫嫁祸?
            再来看看宝钗对小红的说辞,书中明写“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我想请大家按照逻辑性来好好想想这段说辞。如果你想嫁祸,你会怎么说?直接说看见黛玉在听着什么不就得了?废这么多话干吗?对不对?多简单的方法。可宝钗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带入小红的视角,如果你是小红,你会从这里得到什么信息?第一,黛玉是在这边玩水,而不是偷听。没错吧?谁家偷听还能玩水?你当黛玉是特务呢?第二,黛玉看到宝钗就跑开了,说明黛玉压根没注意到她们说什么。没错吧?谁家偷听还能眼观六路?真当黛玉是特务吗?所以我们就明了了,宝钗是故意这样说,就是为了传递给小红两个信息:第一,我是从那边跑来的,你们在亭子里干吗我不知道;第二,黛玉在这里玩水,看到我过来就跑了,她没有偷听你们谈话。大家好好想想,从逻辑上分析是不是这样?
            然后就又“钗黑”会问了,你说你是对的,那为什么小红没相信?好,那我们分析下小红的心理,小红的确是说了“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看样子宝钗的话并非我上面分析的那样,但实际上,这是正常反应,这就是小红做贼心虚,这很符合逻辑,任何人做了什么心虚的事,都会本能地疑神疑鬼,那么又如何证明我的分析是正确的呢?那就是看后文小红的反应了。大家好好看看此事之后小红的表现,有一点担惊受怕的样子吗?这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事后小红见风平浪静,也就相信了宝钗的话,认为黛玉没有听到什么,这就是宝钗那番说辞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最让我感到可笑的是,好多“钗黑”依然强词夺理,说什么这是替黛玉种下了祸根。拜托,小红只是个三等丫鬟好不好?她敢对主子做什么?真要有那本事,她为啥不去对付训斥她的晴雯和秋纹?那么既然 小红发现她的秘密没有暴露,那就算小红还是以为黛玉听到了,那也一定是感激黛玉的守口如瓶吧?这样的话,哪来的仇恨啊?而且此事过后,贾家要是倒台起码要在一年后,如果到那时候小红的秘密依然没暴露,她又哪来的那么大的仇一定要对付黛玉?这不是可笑吗?
            红楼作者写这段,除了交代小红跟贾芸的感情线之外,就是要体现宝钗的机变和周到,偏偏就是有“钗黑”要强行解读成宝钗嫁祸。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宝钗为啥要拿黛玉做幌子,很简单,大观园里只有她和黛玉是客,客人是不会管贾家丫鬟的事情的,而此事如果让贾家任何一个主子得知,小红必然不落好,所以宝钗只能选择黛玉才会最大限度地按小红的心,因为书中明写小红说的话“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看见了吧?小红怕的不是宝钗和黛玉知道,而是怕她们走露出去,这就是小红为啥不担心被宝钗和黛玉问责的理由。
            所以啊,戴着有色眼镜看小说,天生就会有失公允,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IP属地:山东6楼2024-01-21 15:48
            回复
              五、宝钗跟邢岫烟的对话。
              这一段被人说成是宝钗的虚伪,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 宝钗说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这一段被人说成是宝钗挑拨离间,那我们来看看宝钗的真正意思。宝钗是在内涵凤姐吗?不是。这其实是暗指邢夫人,邢夫人老实说对家中姐妹们挺好,特别是对黛玉,绝对没辜负“舅母”这个称呼,但她也有缺点,除了事事顺着贾赦之外,就是为人太吝啬,宝钗其实说的是邢夫人,她以为邢夫人没管邢岫烟,毕竟邢夫人对他兄弟也不怎么关照,但是古代晚辈是不允许议论长辈的,所以宝钗以半开玩笑的语气提到了凤姐,而众所周知,凤姐跟邢夫人的关系可不怎么好,这一点从绣春囊事件就能看出来,凤姐毕竟是王夫人的侄女,而本来该大房管家的荣国府,因为贾赦的一些原因却被发配东路院,失去了管家权,就冲这一点,邢夫人也不可能跟王夫人和睦,那自然连带着对凤姐不满,当然,凤姐也看不上她这个婆婆,那么凤姐如果借机为难邢岫烟,也是可能的,当然,我还是认为宝钗是在开玩笑,但就算不开玩笑,她的猜测也不能说没道理。
              2. “钗黑”们说宝钗标榜自己遵守封建礼教,从而讥讽邢岫烟戴玉佩。这一点依然是过度解读。宝钗是封建淑女,她是以封建礼教为信条,从装束到屋里布置都克己到苛刻的地步,她对邢岫烟说的话也是站在封建礼教的信条上来阐明自己的价值观,这对宝钗和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道正理,这一点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上难以理解,但站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里却是非常正确的,她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体谅到了探春的苦心,这谈何虚伪?
              3. “钗黑”们嘲笑宝钗不接济邢岫烟还说风凉话。这一点我是最无语的。在宝钗半路遇见邢岫烟之前,书中明写“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叫邢夫人知道,也恐怕是多心闲话之故”,这叫没接济?更何况还帮邢岫烟赎回了衣服,我就纳闷了,为了黑一个人需要丧心病狂到歪曲小说吗?


              IP属地:山东7楼2024-01-21 16:04
              回复
                六、宝钗和黛玉的金兰契以及燕窝。
                这里“钗黑”们提到以下几点:
                1. 宝钗劝黛玉别看那些书,自己反而都看过。我奇怪这一点有啥好黑的?年幼时好奇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就算成年人也有好奇心吧?正是因为看了这些书被家长打骂才会意识到这些书不好对吧?而且挨了打之后就不再看了,这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说挨了打之后还继续偷偷看,那才叫虚伪吧?
                2. 宝钗当着黛玉面跟薛姨妈撒娇来刺激黛玉。这一点我就真无语了,宝玉没当着黛玉面跟贾母撒娇?没跟王夫人撒娇?这就不刺激黛玉了是吧?更何况黛玉最后还同样冲薛姨妈撒娇,而且还认了干妈,这又怎么说?
                3. 薛家母女不安好心,合起来坑骗黛玉,让她放下戒心认干妈。老实说,恰恰相反,薛家母女还真不是坑骗黛玉,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紫鹃试玉”之后,此时贾家上下都明白了宝玉的心意,而且这一回的题目是“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这不是什么反讽,而是薛家在认清现实之后,已经有了退出的意思。大家可以想想,书中是如何评价黛玉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真当黛玉是***?恰恰相反,像她这样敏感的人,天然会对人有戒心,她能主动认干妈,是真的感觉到薛家母女的心思的,还是那句话,别拿80回后的内容当证据,那连狗尾续貂都谈不上。
                4. 宝钗的燕窝。这里让我感到搞笑的是,居然还能有阴谋论,什么加了冰片的燕窝有毒之类的,抱歉,我查过中医药的书,没这种说法。而且还有什么薛家故意晚上送来,一个一个门地去敲,闹得贾家阖府都知,这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我头回听说晚上送东西比白天更显眼的。


                IP属地:山东8楼2024-01-21 16:20
                回复
                  分析了这么多,肯定会有“钗黑”喷我是“钗粉”,我还是那句话,我并非什么粉什么黑,发这篇帖子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果只想看看小说,那无所谓;如果想分析书中人物,必须要理性,要遵循正确的逻辑性和客观性,红楼是一部奇书,不该被糟蹋,带着主观偏见去看待这本小说,是可悲的。


                  IP属地:山东9楼2024-01-21 16:22
                  回复
                    七、凤姐和宝钗的关系很疏远。
                    在这一点上,实在是黑不到宝钗。凤姐只是跟宝钗维持表面的客气,俩人在书中的交流实在少到可怜,这跟她们的血缘关系很不相称,这是可以理解的。
                    凤姐为啥坚决支持“木石前盟”,哪怕是她姑妈王夫人力挺“金玉良缘”?很简单,我前面说过了,如果宝玉结了婚,管家权是要交给“宝二奶奶”的,那么这里可就有说法了。
                    如果黛玉成了“宝二奶奶”,那么以黛玉的心性和身子骨,她自然是管不了家的,势必要分出很大一部分权力给凤姐,请她帮忙一起管理;而如果宝钗成了“宝二奶奶”呢?那凤姐就只能把权力交给宝钗,去当她的大房奶奶。对于凤姐这样喜欢权力的人,她会怎么选择不需要我多说了吧?这里面肯定有凤姐喜欢黛玉的因素,但对她这样的人来说,权力肯定是更重要的。既然这样,她又如何会跟宝钗亲近呢?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1-21 17:17
                    回复
                      基本就是这么多了,至于宝钗的结局,在我曾经的帖子里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1-21 19:52
                      回复
                        你这是自欺欺人成真理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21 20:24
                        收起回复
                          现在还有这么蠢的人,还在涂抹滴翠亭事件。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21 22:32
                          收起回复
                            家里族里不死绝,就羞辱先人族人的
                            比宝钗更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22 06:59
                            收起回复
                              楼上的是个变态,还不如纯通古斯野猪呢。


                              IP属地:山西15楼2024-01-22 11: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