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环吧 关注:258贴子:3,630
  • 0回复贴,共1

羲氏姐妹略考(补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羲氏姐妹略考》是@剧院售票员 在2010年所作的一篇分析文章,后来多半是在2019年百度隐藏老帖的时候被清理掉了。前几日意外地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截图,把它重新发出来试试。
羲氏姐妹略考
在《轮环》当中,羲珂和羲夜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她们在兰篇和碧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事实上却贯穿了这两个篇章的首尾。直到最终的红篇中,两位千年祭司方才联袂登场,与主角一道,将这出爱与死的悲剧推向极致。
羲氏姐妹并不像兰碧两篇中的其他同伴那样易于分析,作者赋于她们的意义要远较光、彩、宵、虚等人为深。因此解释的困难实在不小。对于作品中那些深奥的隐喻,即便能用最直白无隐的语言将其转述出来,也很难让人悟解到其中的真义,甚至,反倒连解释本身也成了一种新的隐喻,于是又需要某种“再解释”,如此种种,以至无穷……其实,对于一部作品的最佳解释莫过于作品本身,而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本人,都难以在二次叙述中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关键并不在于智力的理解,而在于亲身的体会。
可是,难道我不还是在作解释吗?是啊,看来我真是个口是心非的人呐。好在我的解释并不太繁琐,如文章的题目所言,只是一个简略的考证。对于那些神性过于强大的、太阳般的存在,我不得不退避三舍、浅尝辄止。因为我终究只是一介凡人,当然,想必各位也是。那么,闲话到此为止,下面进入正题。
按照出场顺序,我们先从羲珂讲起。
羲珂的名字“Hecate”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冥府女神赫卡忒。
赫卡忒的存在要远早于奥林匹亚父系诸神,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地中海母系社会。因此,“Hecate”作为母神祭司的名字,还是相当合适的。
赫卡忒女神精于各种魔法。在著名的神话故事“阿耳戈英雄传”中,女主角美狄亚就是侍奉赫卡忒的巫女,她多次借用赫卡忒的力量帮助男主角伊阿宋通过重重考验,最终获取金羊毛。玩过红篇的朋友应该记得,羲珂所有的技能都是魔法,她不会任何武技。
据载,赫卡忒常于黑夜出没在十字路口,为行人指明方向,或将他们引入歧途。而在山海夜市的十字路口,羲珂找到了主角,请她作出选择:是继续虚假自我的幻梦,还是从梦中醒来。
古希腊的赫卡忒造像大多是三面或三头的造型。有现代学者认为,这是象征了“创生—维持一毁灭”的“三位一体”。而羲珂的“三位一体”也是极其显而易见的。兰篇、碧篇的全部和红篇前半部分的故事都是由羲珂讲述的,是她所作的预言。而这其实是同一个故事的三个不同的版本:兰篇和碧篇都出自《梦夜祭社考》,也就是所谓的“伪典”,而真正的原典—也就是红篇的前半部分—名叫《沧海转生谈》。三个篇章的不同主题又分别对应了羲珂的三个不同的自我:兰篇偏重现实,所以对应羲珂的理性面—hecate;碧篇趋于理想化,因此对应羲珂的感性面—HECATE;而红篇行中庸之道,是故对应羲珂折中的内在意识。这三种并存的趋势或可能性构成了羲珂在“横向”方面的三位一体。另一方面,羲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预言,也就是驻足于现在,“通过预测未来,从而改变过去”。因此,过去一现在一将来这三个时间位相又构成了羲珂的“纵向”三位一体。
关于羲珂的考证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讲讲羲夜。
作为羲珂的孪生姐妹,羲夜的西文名似乎和羲珂没有任何共性,从中甚至看不出她们是同出一族。据红篇所述,“Elysie”这个西文名是羲夜的学生Margaretie帮羲夜起的,“Ely”是夜晚的意译,“Sie”是羲氏的音译。但是,就作者的意图而言,起这个西文名更多是为了表明羲夜与混沌乐园的密切关系:Elysie转自“Elysion”或“Elysium”,也就是希腊神话中死者的极乐世界“爱丽舍”,据荷马史诗《奥德赛》记载:“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那里没有暴风雪,没有严冬和淫雨,时时吹拂着柔和的西风,轻声哨叫,大洋神奥克阿诺斯遣它给人们带来清爽。”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切缺点。羲夜的职业是“传道者”,即传混沌之道,引导人们踏上轮回的祭坛,从而进入“无我”的极乐神园之中。
关于羲珂的考证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讲讲羲夜。
作为羲珂的孪生姐妹,羲夜的西文名似乎和羲珂没有任何共性,从中甚至看不出她们是同出一族。据红篇所述,“Elysie”这个西文名层羲夜的学生Margaretie帮羲夜起的,“Ely”是夜晚的意译,“Sie”是羲氏的音译。但是,就作者的意图而言,起这个西文名更多是为了表明羲夜与混沌乐园的密切关系:Elysie转自“Elysion”或“Elysium”,也就是希腊神话中死者的极乐世界“爱丽舍”,据荷马史诗《奥德赛》记载:“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那里没有暴风雪,没有严冬和淫雨,时时吹拂着柔和的西风,轻声哨叫,大洋神奥克阿诺斯遣它给人们带来清爽。”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切缺点。羲夜的职业是“传道者”,即传混沌之道,引导人们踏上轮回的祭坛,从而进入“无我”的极乐神园之中。
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作者有意无意间参考了关于老子的一些资料。从人物的理念上来看,羲夜与老子非常相近,比如:两者都提倡对母神的崇拜,都是传混沌之道的传道者,都支持用人祭祀,而且在战斗上都奉行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原则(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反比战术”),等等。
而从历史传说来看,羲夜的事迹亦多有取自老子之处。
其一,羲夜的头发是白色的,而据道教典籍,老子也是“生而白发”;
其二,两者同源于昆仑。据《史记》载,老子最后西出函谷关,随后不知所终,这是否也是一种“叶落归根”呢?当时中国地理上的西方就是所谓的昆仑山,也就是西王母的居所。而在《轮环》的设定中,羲氏一族本就是发源于昆仑的母神专职祭司氏族。记得在兰篇中,夜有我方唯一的全体开神技“亘古梦祈”,其借助的就是西王母之力;
其三,两者都有所谓“西行化胡”的事迹。晋代的道士为了调和佛道两家的矛盾,于是以老子出关的传说为基础添油加醋,杜撰出了“老子托生为释迦牟尼以教化西方胡人”的故事,也就是著名的伪典《老子化胡经》。而在《轮环》中,羲夜将轮回转生之术和母神祭仪传授给了西方魔女Margaretie。虽然羲夜教化胡人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而老子则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但是,这两个故事的原型却是一致的:讲的都是一个最厉害的中国人将中国最厉害的知识传授给了西方人,然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终于利用这种知识超越了中国;
其四,两者都是女性。据《庄子》记载,老子很可能是女人,而非通常所以为的男人。关于这点,具体可参见我的文章《戏论老子生平》。
综上所述,羲夜和老子极有可能根本就是同一个人。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老子是羲夜在“历史上”的原型,但在另一方面更可以说,羲夜是老子在“理念上”的原型。
但是,春秋时代的老子和五代十国以降的羲夜毕竟也不无差别。老子给人的印象总是一派谦下温和、宽厚隐忍,而羲夜的形象则是相当的强势剽悍,差不多已经是弱肉强食秩序的代言人了。但据羲夜自己所说:她在每次轮回转生时都喜欢尝试不同的人生,而在《沧海转生谈》的时代,她选择了用刀剑来追求强力。所以,春秋时代的羲夜是个不用剑的温柔女生,倒也或未可知。总之,只需直观到不同外表下的同一理念即可。
这篇小小的文章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许多东西都不便在这里言明,比如:羲珂是三位一体的象征,作为其双生姐妹的羲夜又何尝不是呢?那么,这两种三一有何区别和关联?潮音为何只有先杀此二人,然后才能最终与汐音相会?如此等等。对于此中奥义,除非自己能有直接的领悟,否则外人的任何解说都只能是苍白而不知所云的。
最后,希望诸位同好能以神作《Ouroboros》的出世为契机,对世界,对人生,以及对自己的心灵多少作一些有诚意的探索。
By剧院售票员
西元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IP属地:山东1楼2024-01-27 21: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