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26贴子:2,976,082
  • 24回复贴,共1

与道合真-小白道解阴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1 10:06回复
    阴符经在道家看来,全经所讲的正是我们常说的人道和天道的关系。正如老子所言,正言若反。文中大量的内容和老子,以及易经遥相呼应,却是从相反的角度聊,特别有意思。正所谓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咱们既然看到了,那就拿出来把玩一下。玩啥咱们就得像那么回事,咱们就一步一步的聊,看看这部经和老子以及易经究竟有啥关联。都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阴符经又被道家称之为性命,我师父告诉我,性为阴,命为符。我一直不太理解。于是师父就让我看阴符经。
    这部经通常前面会加上黄帝二字。说是黄帝打蚩尤的时候作的。但是我怎么看,都不像上古之人聊天的风格,唐宋时期的痕迹特别的明显。
    有的说是黄庭坚作的,也有人说是唐朝李筌记几阁作记几阁注疏的。还有人说是北魏寇谦之弄出来的。人家邵康节说这部书是战国时候写的,那就和老子差不多同一时期了。程伊川先生说是周末或者商末时期的。而王谟在做阴符经跋时,称此经是先秦时候的作品。人家都不是胡乱说话的,都拿出来证据,比如王先生依据史记苏秦列传所说的周书阴符,以及战国策所言太公阴符。不管怎么说吧,这本书绝不是像那些什么推背图或者烧饼歌之类的,后人不断的瞎改,瞎填的东西。既然这么多大咖都关注过,这就说明这本书值得我们玩。


    IP属地:辽宁2楼2024-03-11 13:33
    回复
      朱熹曾有阴符经考异,他就认为李筌在石室中得到这本经,是寇谦之藏的,说是黄帝弄的。而且说,这本书,要是不深谙道者,不能作也,这就说明,这本书肯定是道家的内行弄的。三篇以道,法,术,三个篇目,三百多个字,以无为宗,天地文理为数,言人返璞归真之道从后天反先天。这种道家思想。
      正是阴符经和道德经,深深的影像了后代道家的思想传播,更是给道士们提供了修道,证道的途径。乃至于后世的诸多道家大成者们,都把这部经与道德经视为珍宝。吾祖张伯端更是在悟真篇中,大量的引用了道德经和阴符经的章句作为修行要旨。北宗王喆也是如此。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论此书说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经”著录道家。这就好比在道藏中也有释藏的经书。都在各自引用,稍加改动一下,就成了自己的学说的。
      不管他们说的对错,还是那句话,那都是大哲们以及吃这碗饭的人干的事,他们负责考证,我们负责玩。


      IP属地:辽宁3楼2024-03-11 13:48
      回复
        前几天有个人给我发了个图片,说是唐褚遂良的笔墨。我一看,挺好的字画,后面盖了那么多的印,估计这都是收录者们留的,看来人都是喜欢留下名字,更喜欢经济价值,至于内容,估计也没几个太在意的。
        阴符经通过比较新颖的角度,以及大量的诡异的术语,讲述的天地生杀之谋局,鬼神盗贼之不测,强兵战胜之时机,以及生克与伏藏之奥妙等等,演绎了天地之造化,人心之性情。通过天道与人道的描述,讲述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IP属地:辽宁4楼2024-03-11 13:58
        回复
          在首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这个五贼,在道家的解释非常简单,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被称之为五贼。而以“天机经”学派者们认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是帝王权变之道。
          我更倾向于五行说。既然是道家,咱们当然知道五行对于我们修行者来说的意义了。中国的三和五特别有讲究,其意义也是极其深远,尤其道家对于三和五数,更是崇拜的不得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五行之说关键在于一个字,炁。五炁是最为关键的。五炁在身中藏在心肝脾肺肾这五个器官里,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五脏属阴。分别代表精神魂魄意。
          在玄珠歌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道无言,闭息内观。天罡运转,七曜芒寒,五星相联,还绕泥丸。
          水火交射,金木相尅,金水相生,木火相得。土为意神,随炁生尅。
          这里五星相连,还有五星的生克制化,以及各自代表着神,都引申出来了,虽然不是逐个说的,但是修行者都得会举一反三。否则,就在文字相上下功夫,死规矩,那还学个啥玩楞吧你说。


          IP属地:辽宁5楼2024-03-11 14:14
          收起回复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1 22:32
            回复
              五賊金木水火土,順則永墮輪迴,逆則歸根復命而成真人。殺機死門即是生之門。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3-12 17:19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3-29 01:05
                回复
                  道长您好,我对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一直没有方式入门,看了你那篇给新人的帖子后,我也懂得了要先让自身多接触道教相关文化,缘分到了也就入门了,看到你这里有电子版的道家典籍,请问下可以发我一份吗?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11 09:14
                  收起回复
                    可否请教一下飞斗盖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13 01:00
                    收起回复
                      看了您的好几个帖子,真的很佩服您的见解 同时也羡慕您的心性,希望我几十年后也能成为像您这样的智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06 17:02
                      回复
                        请道长,接着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6-12 09:42
                        回复
                          感谢道友,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们对我帖子的支持与浏览。
                          也欢迎有不同见解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不会就只喷没自己见解的人,做任何回复。凡是我删除的回复者,请自重。你可以先骂我,但是一定提出自己对老子或者本帖阴符经的内容做出自己的解读。继续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指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6-13 11:39
                          回复
                            贼来自老庄的贼与盗,源于道德经的善恶观,老子认为善恶一体,仅是由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所以不言美丑,言物性讲无为。事物在不辨时为隐,又具有返转性,即产生五行相克相生,而反转即是阴阳之变,五性生五行。见贼者,即是明物性的转化道理。国贼者即重臣尔,奸者忠也,于利者而言善恶。五源于五德,即衍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6-15 11:28
                            收起回复
                              看到有这么多网友喜欢阴符经。我在做这个帖子更加感到诚惶诚恐。
                              这不仅仅是对我自己的学习感悟的分享,同时也是一种鞭策。
                              师兄问我道德经怎么删除了。我才知道又被系统删除了。删就删了吧!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那就顺其自然吧。也许这个帖子聊到了极致也会被删除。不重要。不过是聊天而已。
                              看到楼上网友聊的挺好,那就在这个帖子下,继续聊老子,聊阴符。
                              曾记得和大师兄聊阴符,大师兄说,阴符经去黄帝二字其味便失去了很多。故而,保留黄帝阴符经这个名字,更恰当些。也更能彰显其道家的经典与文化。
                              我手中的正统道藏有道教注解阴符经达二十二种之多。好坏很难区分。没办法。人们都喜欢它。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6-15 16: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