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17贴子:39,525
  • 12回复贴,共1

阿保机的籍贯是可考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保机的籍贯是可考的,证明现行本的《辽史》是被人篡改的。


IP属地:广东1楼2024-04-09 10:02回复
    看看《辽史》是怎样记载的: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
    选自《辽史》太祖上。


    IP属地:广东2楼2024-04-09 10:15
    收起回复
      按着《辽史》提供的这个地址,我们翻遍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找不到任何一个“霞濑县”的文献。还可以扩展到唐和五代时期的其他文献,也找不到任何“霞濑县”的史料文字。这就是问题,而且是很严肃的历史问题。


      IP属地:广东3楼2024-04-09 10:20
      回复
        对阿保机籍贯的史料,现行的《辽史》百纳本编者,加了一条注释,我们看看这条注释的内容:
        霞濑益石烈,张元济校勘记(以下称张校)引百官志一“石烈,县也”,百官志二,弥里乡也。谓石烈下不应缀乡字。按国语解又以石烈为乡,弥里为乡之小者。石烈乡,乡字亦复赘。检下文太祖七年六月辖赖县,营卫志下有“六院部”辖懒石烈,均此名异译,乡字衍文。


        IP属地:广东4楼2024-04-09 10:39
        回复
          顺着这条史料线索,我们无法找到阿保机的籍贯。


          IP属地:广东5楼2024-04-09 10:42
          回复
            很寂寞,在这个吧里,可以对话的吧友都很少。


            IP属地:广东6楼2024-04-09 18:18
            回复
              显然这个《辽史》里的霞濑县,是后人根据愿意胡编的,明显是对阿保机生活原籍的篡改和污蔑,他们不仅污蔑阿保机,甚至连阿保机的生活地域也不放过,如果仔细分析《辽史》的出版流行过程,肯定的说,这是南人所为。是一种对辽朝的敌对情绪,敌对势力。


              IP属地:广东7楼2024-04-10 08:17
              回复
                谁可能会做这个不地道的事呢?我们把目光投向南监本。


                IP属地:广东8楼2024-04-10 08:19
                回复
                  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有以下记载:契丹阿保机在开平中屡次遣使聘梁,梁亦遣人报聘。今世传李琪《金门集》有赐契丹昭,乃为阿布机,当时书昭不应有误,而自五代以来,见于他书者皆为阿保机,虽今契丹之人,自谓之阿保机,亦不应有失。又有赵志忠者,本华人也,自幼陷虏,为人明敏,在虏中举进士,能述虏中君臣世次,云:阿保机,虏人实谓之阿宝谨。未知孰是。按:赵志忠亦作至忠,初名英。宋庆历元年(辽重熙十年1041年)归宋。《通鉴考异》卷28,引赵志忠《虏庭杂记》云:太祖讳“亿”,番名阿保谨。生而神志,八部落主爱其雄勇,遂退其旧主遥辇氏归本部,立太祖为王。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七云:唐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契丹书头及《五代史》谓之啊保机”,胡三省《通鉴注》引《虏庭杂记》作阿保基,《归田录》云:李琪《金门集》有昭,作阿保机,而赵志忠又言实阿保谨。盖还音字,或还者不审,又或传久而音自变。今按:亿即机、基、谨同音异译。阿保即“阿钵”,为称号,亦作阿布、阿拨、阿不、阿卜、阿补等,散在《新旧唐书》,《册府元龟》及辽金各史者。据不完全统计,凡数十见。交互参验,则知不仅萧翰号阿钵,其父亦号阿钵。不仅阿保机之阿保为称号,其叔辖底,其弟剌葛,首附宫籍之欲稳等,均有阿钵之号。
                  诸人包括皇族(耶律)后族(萧)及其他部族。阿保机之前有松漠都督阿不固(见世表。新、旧唐书的契丹传作阿卜固)等,阿保机之后有太宗之子阿鉢撒葛里等,《册府元龟》卷972有“契丹遣使都督起阿鉢等进方物”。阿保主要为尊号,亦作普通称号。驸马卫国王有二子,长曰:达妲阿鉢,次曰:徒鲁斯阿鉢。阿钵在中世文中意为叔。清初,达斡尔内迁时,凡三达蘭(达林)五阿巴,阿巴有尊长之意。又围场《孟定恭布特哈志略》曰:耶律系蒙语磊落光明之意。阿保係鄂博之传音,即土堆之谓。机係额齐之平音并简,即头也。


                  IP属地:广东9楼2024-04-10 16:42
                  收起回复
                    先看一首诗:元代文豪掲傒斯写的“松林夜雨”
                    苍苍松漠际时昌,右界祁连左乐浪。边将憑林徵土贲,野人依涧结山梁。
                    蟠根入爨cuan深犹取,大夏抡材老更良,斩伐已过三百里,可堪风雨苦寒乡。
                    对这首诗,我更看重的是第一句“苍苍松漠际时昌”,有关“松漠”古地址的问题,这首诗的第一句直截了当地就说明白了,松林是唐时的“松漠都护”府,基本没有疑义,洪皓的《松漠纪闻》就是在平地松林的小松林写成的。下面我们看看掲傒斯的《松林夜雨》说了一些什么内容?
                    苍翠碧绿的麻坨,在松林枢密院,於当代之际,尤其显得昌茂,所管辖的范围,从国家右边的祁连山到左边的朝鲜。驻守在边疆的将士们凭借枢密院松林的正确指挥,征伐惩戒那些地方上的武装力量,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远处的野蛮势力依靠山岗水涧或河梁闹分裂,枢密院像一颗大松树一样,根须深深地扎在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里,就像是国家政权建筑的管理大厦,掘取成材古老的树木就更优良。这里驰道路边的老松树,被斩伐的已经超过了三百里,今天这场夜雨苦寒,仍然无法根本动摇帝王的家乡。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4-11 09: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