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佑六年,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平州盐城关。
残阳如血,照出万里红霞。站在城关上向西望去,看到的是一幅极美的景象。若在平时,平州副将刘雁郎也许会晃着脑袋假充斯文地欣赏一番,如果再把肚子里面搜刮一下,可能会作首“日头大又圆,躲在山后边”之类的打油诗。身边的亲兵们会拍着巴掌叫好,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若在平时,平州录事参军韩延徽也许会吟诵先人诗句,也许会即兴作出一首诗,引起这些目不识丁的兵头们的叫好和称道,虽然他们根本分不出副将和参军谁的诗好。若在平时,众人也许已经各回各家,各找各的婆娘了。不过此刻众人的完全没有这个心思,全部都望向东面,也就是关外的方向。
此时的城关东方也是血红一片。如果说边关的西面是日映万里白云红,这边可就是货真价实的血染千步绿草黑了。一天的激战刚刚结束,没有得手的契丹人正在列队准备撤走。
呜……呜……呜……
草原独有的号角在关外的旷野上回荡,仍然散落在附近的契丹人循着号角声返回本阵,再跟着大队人马缓缓离去。
随着契丹人离去,关上也忙碌了起来。关门打开了一条小缝,几十名斥候骑着马奔向不同的方向,去打探契丹人今晚的动向。关内的青壮则开始收敛关上关下的尸骸,属于平州军士的统一抬回安置,而城下那些契丹人没有带走的尸骸则就近找个地方掩埋,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民夫需要连夜修整城墙,将城外檑木滚石箭矢等物尽可能收集起来,再设置上一些简易的陷阱和障碍。虽然有的箭矢已经不能再用,但这些人仍然尽职尽责地搜刮一切还能利用的物资,谁知道这仗要打多长时间呢?
关墙上的众人正在出神的时候,一名亲兵突然“噔噔噔”得冲上城头,到刘雁郎身前拜道:“启禀将军,小将军已经醒了。”
“哦,快去看看”,刘雁郎神色一轻,和韩延徽等人快步下了城墙,往设在关内的中军而去。
感受到身上传来的阵阵疼痛,刘端祯的意识从无边的黑暗中回到现实。我这是还活着,刘端祯慢慢睁开了眼睛,他只需扫过一眼,就知道是躺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打被刘雁郎收为义子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已经有五年时间了。
刘端祯闭上眼睛歇了歇,然后深吸一口气,想把自己撑起来,结果身上又传来一阵疼痛,让他跌倒在床上,忍不住发出一声呻吟。
“小将军醒了”,守在门外的人听到里面的声音立刻低呼一声,门被打开,走进来许多人,有把脉的郎中,有伺候的丫鬟,还有亲兵进来张望了一下,又迅速出了门,看样子是去报信了。
刘端祯被扶起倚靠在床边,一边让郎中把脉,一边回忆着自己昏迷前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不过看这个样子,盐城关应该是保住了,刘端祯暗暗想到。
十五年前,晋王李克用攻下了幽州,表刘仁恭为卢龙留后,后来又称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命二儿子刘守文和自己的义父刘雁郎率五百人赶赴平州。当时契丹人尚不知幽州已经换了主人,仍然和往年一样入关劫掠。刘守文和刘雁郎先假意讲和,安排城中富户在城外犒劳契丹大军,而后率五百死士突袭,将契丹万余骑军杀得大败,生俘契丹舍利王子阿巴,并押送至幽州报捷。这一战,是义父的得意之作,也让当时默默无闻的二公子刘守文名声鹊起,获得了诸多称赞。
后来,契丹人与刘仁恭达成盟约,称之为“牛酒之会”,双方约为兄弟,互不侵犯。不过乱世中哪有什么信义可言,此后虽然没有大军入境,但是百数上下的契丹骑兵也经常过境劫掠,而作为报复,卢龙军每年也在秋天派人到契丹牧场纵火,让战马没有牧草可吃。不过十几年来,契丹人像这次一样引大军入侵的情况还从没有出现过。要不是斥候发现得早,盐城关早有准备,说不定会被契丹人突袭得手。而盐城关是平州的门户,一旦失守,契丹大军就可直抵平州城下。即便攻不下平州,以契丹人的骑兵,数日之间就可以在平州、蓟州、檀州、幽州之间肆意掠夺,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
就在刘端祯思索的时候,刘雁郎和韩延徽已经来到了房间内。郎中刚刚把完了脉,向刘雁郎拱手道:“将军,小将军的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大碍,继续服用调理身体的药,多休息几日即可。”
“劳先生费心了,”刘雁郎问听义子没事,不禁大喜,赶紧向郎中道谢。他又看着刘端祯在望着自己,知道他有话想和自己说,于是挥挥手让下人们都出去,房间内就剩下了父子二人和韩延徽了。
“你做得很好,”刘雁郎的话语里面有遮掩不住的赞赏。契丹人的攻势异常猛烈,一日之内多次攻上城头。刘端祯率领三百死士在城头奋战,哪里有危情就冲到哪里,最后更是和一名契丹千户对拼了几招。在击退敌军最后一次攻势后,竟是两眼一黑,昏了过去。刘雁郎连忙让手下人将刘端祯抬下城头并让郎中医治,还好没有什么严重的外伤。
刘雁郎不由得想到五年前,正是他在关外巡逻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少年。那时他脸色苍白,身材瘦弱,浑身是血,昏迷不醒。当时很多汉人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或举族迁往南方,或全家北上关外。只不过关外的胡人见王朝
残阳如血,照出万里红霞。站在城关上向西望去,看到的是一幅极美的景象。若在平时,平州副将刘雁郎也许会晃着脑袋假充斯文地欣赏一番,如果再把肚子里面搜刮一下,可能会作首“日头大又圆,躲在山后边”之类的打油诗。身边的亲兵们会拍着巴掌叫好,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若在平时,平州录事参军韩延徽也许会吟诵先人诗句,也许会即兴作出一首诗,引起这些目不识丁的兵头们的叫好和称道,虽然他们根本分不出副将和参军谁的诗好。若在平时,众人也许已经各回各家,各找各的婆娘了。不过此刻众人的完全没有这个心思,全部都望向东面,也就是关外的方向。
此时的城关东方也是血红一片。如果说边关的西面是日映万里白云红,这边可就是货真价实的血染千步绿草黑了。一天的激战刚刚结束,没有得手的契丹人正在列队准备撤走。
呜……呜……呜……
草原独有的号角在关外的旷野上回荡,仍然散落在附近的契丹人循着号角声返回本阵,再跟着大队人马缓缓离去。
随着契丹人离去,关上也忙碌了起来。关门打开了一条小缝,几十名斥候骑着马奔向不同的方向,去打探契丹人今晚的动向。关内的青壮则开始收敛关上关下的尸骸,属于平州军士的统一抬回安置,而城下那些契丹人没有带走的尸骸则就近找个地方掩埋,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民夫需要连夜修整城墙,将城外檑木滚石箭矢等物尽可能收集起来,再设置上一些简易的陷阱和障碍。虽然有的箭矢已经不能再用,但这些人仍然尽职尽责地搜刮一切还能利用的物资,谁知道这仗要打多长时间呢?
关墙上的众人正在出神的时候,一名亲兵突然“噔噔噔”得冲上城头,到刘雁郎身前拜道:“启禀将军,小将军已经醒了。”
“哦,快去看看”,刘雁郎神色一轻,和韩延徽等人快步下了城墙,往设在关内的中军而去。
感受到身上传来的阵阵疼痛,刘端祯的意识从无边的黑暗中回到现实。我这是还活着,刘端祯慢慢睁开了眼睛,他只需扫过一眼,就知道是躺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打被刘雁郎收为义子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已经有五年时间了。
刘端祯闭上眼睛歇了歇,然后深吸一口气,想把自己撑起来,结果身上又传来一阵疼痛,让他跌倒在床上,忍不住发出一声呻吟。
“小将军醒了”,守在门外的人听到里面的声音立刻低呼一声,门被打开,走进来许多人,有把脉的郎中,有伺候的丫鬟,还有亲兵进来张望了一下,又迅速出了门,看样子是去报信了。
刘端祯被扶起倚靠在床边,一边让郎中把脉,一边回忆着自己昏迷前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不过看这个样子,盐城关应该是保住了,刘端祯暗暗想到。
十五年前,晋王李克用攻下了幽州,表刘仁恭为卢龙留后,后来又称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命二儿子刘守文和自己的义父刘雁郎率五百人赶赴平州。当时契丹人尚不知幽州已经换了主人,仍然和往年一样入关劫掠。刘守文和刘雁郎先假意讲和,安排城中富户在城外犒劳契丹大军,而后率五百死士突袭,将契丹万余骑军杀得大败,生俘契丹舍利王子阿巴,并押送至幽州报捷。这一战,是义父的得意之作,也让当时默默无闻的二公子刘守文名声鹊起,获得了诸多称赞。
后来,契丹人与刘仁恭达成盟约,称之为“牛酒之会”,双方约为兄弟,互不侵犯。不过乱世中哪有什么信义可言,此后虽然没有大军入境,但是百数上下的契丹骑兵也经常过境劫掠,而作为报复,卢龙军每年也在秋天派人到契丹牧场纵火,让战马没有牧草可吃。不过十几年来,契丹人像这次一样引大军入侵的情况还从没有出现过。要不是斥候发现得早,盐城关早有准备,说不定会被契丹人突袭得手。而盐城关是平州的门户,一旦失守,契丹大军就可直抵平州城下。即便攻不下平州,以契丹人的骑兵,数日之间就可以在平州、蓟州、檀州、幽州之间肆意掠夺,到时候就损失惨重了。
就在刘端祯思索的时候,刘雁郎和韩延徽已经来到了房间内。郎中刚刚把完了脉,向刘雁郎拱手道:“将军,小将军的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大碍,继续服用调理身体的药,多休息几日即可。”
“劳先生费心了,”刘雁郎问听义子没事,不禁大喜,赶紧向郎中道谢。他又看着刘端祯在望着自己,知道他有话想和自己说,于是挥挥手让下人们都出去,房间内就剩下了父子二人和韩延徽了。
“你做得很好,”刘雁郎的话语里面有遮掩不住的赞赏。契丹人的攻势异常猛烈,一日之内多次攻上城头。刘端祯率领三百死士在城头奋战,哪里有危情就冲到哪里,最后更是和一名契丹千户对拼了几招。在击退敌军最后一次攻势后,竟是两眼一黑,昏了过去。刘雁郎连忙让手下人将刘端祯抬下城头并让郎中医治,还好没有什么严重的外伤。
刘雁郎不由得想到五年前,正是他在关外巡逻的时候,遇到了这个少年。那时他脸色苍白,身材瘦弱,浑身是血,昏迷不醒。当时很多汉人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或举族迁往南方,或全家北上关外。只不过关外的胡人见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