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lus吧 关注:117贴子:2,258
  • 12回复贴,共1

想象的菲勒斯的缺失、象征的菲勒斯的无意义,以及意义生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占坑。下班后写写关于想象的菲勒斯、象征的菲勒斯以及能指机器的意义生产机制。


IP属地:江苏1楼2024-04-23 16:52回复
    等一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3 22:22
    回复
      这个题目取得比较大,所以内容比较多。我计划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写作:
      首先,梳理清拉康的能指的含义,即为什么拉康会说主体是一个能指向另一个能指表征的东西;
      然后是按照拉康的思路,进一步梳理清楚俄狄浦斯情结为什么是必要的,以及它根本上在描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接着去讨论想象的菲勒斯为什么必然是一种缺失,以及贪食之母的隐喻;
      再去讨论主体在俄狄浦斯三期在象征秩序中注册自身之后,作为一种 「优先能指」的象征的菲勒斯是如何催生了意义的生产机制;
      最后是说明象征的菲勒斯为什么不存在。
      感觉挖了个大坑。


      IP属地:江苏3楼2024-04-24 20:04
      收起回复
        慢慢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5 16:16
        回复
          1 能指的逻辑
          1.1 能指链
          一般读者会将拉康所使用的「能指」和索绪尔的符号学联系起来,但在理解拉康理论时这种预设前提会引发一种僵局,即我们难以说清索绪尔的能指/所指和拉康的 S/s 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以及更难以在索绪尔的理论坐标上去理解拉康的能指链的逻辑。
          事实上,拉康式符号学并非来自索绪尔的符号学,而是来自雅各布森的理论,准确地说,是来自雅各布森对失语症的研究。雅各布森在 1956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语言的两个面向于两种失语症障碍类型》,在论文中定位了 19 世纪医疗体系所定义的「感觉失语症」和「运动失语症」,前者是指患者能说但听不懂话语,后者是指患者能听懂但无法说出话语,拉康据此抽象出了能指的「隐喻和转喻」机制,即感觉失语症的病症在于无法提出同义字,也就是后设语言的能力(对语言本身进行解释的语言),而运动失语症则是丧尸了构句、文法以及词汇的能力——前者就是拉康所说的「隐喻」,即用语言去解释语言;后者就是拉康所谓的「转喻」,即能指临近性。
          拉康认为,雅各布森的研究所表明的转喻/隐喻的机制可以脱离其一进行独立运作,就意味着语言的运作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或者说能指并不指向「所指」,而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机制去指向另一个「能指」。同时,既然存在说与听的解离,就意味着语言并不直接朝向对方,而必须经由一个中介以反转的形式返回自身。在此他举了一个幻听的病例:
          某个女子有次在门廊与以为和邻居悠然的有妇之夫错身而过时,听到这个男人骂他脏话。她一开始很抗拒,不愿说出这个脏话是什么。在后来的谈话中,才吐露她听到的是:「母猪」,并表示在听见这句话当下,耳边仿佛有人说着「我从肉铺来」。后面这句话显然也影射着「猪」,甚至「猪肉」。女病患本人认为如此,其他人也都这样认为。但拉康认为,我们应当进一步去追问为何她希望别人如此认为,以及这句话为什么不是明说,而是以影射的方式表达。
          反过来说,语言本身倘若要是具备主体去指涉自己的功能,就必须预设一个听话的对象(大他者),而对于这位幻听病患来说,由于在她的话语结构中不存在作为话语反转中介的大他者,导致她的话语(我从肉铺来)以一种倒转的方式从小他者那边发出(母猪,要注意母猪和肉铺之间的隐喻关系),由于被倒转的话语不存在主体的象征场域,进而导致主体自己说的话(我从肉铺来)被主体自己当做成一种他者在说的话,即幻听。
          拉康认为患者之所以存在大他者位置的欠缺(这里要注意,没有大他者位置和大他者位置上有着一个欠缺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不同的,没有大他者位置是指话语结构是可变的,而大他者为是上有欠缺是指话语结构是不变的),是因为这位来访吐露了更多「话语」——这位病患还有一个女儿,且母女二人是以一种几乎「共生」的方式存在于她们的双人妄想中,且与外在世界隔绝,导致即使女儿后来结婚,母女二人也因为双方的丈夫都有家庭暴力行为而更加紧密结合,无法分开,因此在她们的话语结构中的大他者位置都是一种欠缺,即时时聆听她们话语的绝对他者的位置的欠缺,因此她的话语和她的幻听可以结合着理解为:
          「我,母猪,我从肉铺来。我已经被肢解、破碎的、妄想的身体,我的世界也四分五裂,就像我一样。」
          因此,拉康认为说话的主体对小他者的言说是一种虚言,而实际上是他者对主体的自我的言说,也就是主体对他者的误认,拉康将这种误认称为想象的移情,并且这种误认阻隔了大他者对主体的言说,因此大他者的话语必然以一种倒转的方式传递到主体所在之处,这就是 L 图。


          IP属地:江苏6楼2024-04-26 13:41
          收起回复
            在这则来访案例中,我们能发现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拉康经由精神病理学去考察主体问题,是想通过对疯癫的厘清而重新定位「正常」,即正常的主体从何而来。这位来访病患她实际上并未体现出一般意义上临床精神病理学所定位的那种疯狂的症状,但在拉康看来,这种掩埋在正常之下的疯狂才能真正体现体现出主体的话语结构,因此出于精神病理学对「正常」的论述必然会导致所有主体都被放在一个「疯狂」的范畴中考察;
            其次,在 L 图中的主体 S 与自我 a‘,由于在话语结构中存在「说的主体」和「话的主体」的位置,导致形成了一种分裂,即言说主体与自我的分裂。要注意,拉康理论中无论是言说主体、能指主体、欲望主体还是性化主体本质上都是无意识主体,因此这里的 S 与自我 a’,的分裂,实际上正是无意识主体和被说出来的主体的分裂,这里的无意识主体 S 仍然处在一个无限回退的消失点上;
            再者,L 图所体现的话语结构根本上指明了一个事实,拉康所使用的主体并非索绪尔所谓的「声响形象」,而是以一种从精神病理学出发,因症状而使主体面对自我的结构,如果我们将术语「能指」定位为上述来访案例中的语言材料,那便意味着能指是主体印证着自我的东西,因此拉康所使用的能指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学或者语言学中的那个概念,而是使主体去印证着自我的分裂的材料。


            IP属地:江苏7楼2024-04-26 13:50
            收起回复
              有了上述前提,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考察拉康所谓的「能指」,即被主体使用(召唤)出来用以印证自我分裂的语言材料到底是什么含义。
              以下内容我将梳理能指的同义词,即「表象——代表」在弗洛伊德那里的含义,以及它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最终我将认为,拉康使用的「能指」其实和海德格尔的「在手状态」是相近的。


              IP属地:江苏8楼2024-04-26 14:07
              回复
                写得真好,学习了;等大神下文...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5-31 09: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