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17贴子:39,552
  • 9回复贴,共1
求助

关于“惕隐忽烈”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辽史》的时候整理了一下辽国前期惕隐列表,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忽烈”的惕隐,在整个《辽史》中仅在太祖本纪一中记载过一次。除了他之外其他所有惕隐都是辽国重臣,有列传。按理来说这个“忽烈”可能也是某个大人物的别名,请问有大神知道他是谁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2 16:17回复
    这个词应为“惕稳”,所对应的是祥稳。惕稳是武官,而祥稳是文官。
    惕稳是因警惕而使社会祥和稳定。
    祥稳是因祥和教化而使民众安稳的生活。
    这都是契丹语,由契丹大字再翻译成汉字。隐字是转抄时的误写。


    IP属地:广东2楼2024-05-12 17:44
    收起回复
      建国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12 20:00
      回复
        到了金代,辽朝的“惕稳”和“祥稳”就演变成了“猛安”和“谋克”,猛安对应的是惕稳,因为作战猛烈勇敢而安稳。
        谋克对应的是“祥稳”,意思是因谋善断而取得克敌制胜。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参谋干事。参谋是军事干部,干事是政工干部。


        IP属地:广东5楼2024-05-13 07:15
        回复
          我们接着往下讨论,大家都知道现行本的《辽史》是元朝人所修,时间大体在惠帝至正3年至4年春。问题又涉及后两个字“忽”和“烈”,元世祖叫“忽必烈”啊,这个没有争议吧?如果在元惠帝期间行文,谁敢写“忽烈”两个字,长了八个脑袋都会给他搬家。所以从这两个字来分析,至正以前的这两个字,修史者都会用其他别的文字代替,这是“讳”文化的绝对概念。从这两个字来分析,这明显是元朝北徙以后有人所为。你赞同吗?


          IP属地:广东6楼2024-05-13 17:12
          回复
            那末,问题又提出来了,是谁篡改了这个内容?我们可以提到两国政治问题上来进一步讨论。惕稳改成“惕隐”这里不是笔误的问题,这是政治上的故意。把警惕的军事干部隐藏起来了。


            IP属地:广东7楼2024-05-13 17:21
            回复
              所以《辽史》在元代末成书后,又被人恶意篡改过。


              IP属地:广东8楼2024-05-13 17:25
              回复
                为了进一步说清这个问题,我们把历史的视野再放的远一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军队历来都有文职和军职之分,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就是典型的文职干部,协助刘备完成了许多大业。还有曹操手下的郭嘉,这都是文官,征乌桓他提出了“进则并力,缓则相图”。枢密院一词应为枢秘院,这是文武结合的一个军事指挥机构。


                IP属地:广东9楼2024-05-13 1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