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吧 关注:6,984贴子:89,974
  • 12回复贴,共1

看克氏的小小感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己看的并不多最多也就心烦或睡不着的时候听一听,看克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内心乱七八糟的想停也停不下来整天胡思乱想,虽然现在也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克,当时看克自己也没有听懂克或者自己也不在意,克说了什么自己只想让自己停下来不在乱想好像看完克的某个片段自己就变的不在乱想了可以和过去一样正常,自己从来没思考过胡思乱想是因为啥,导致自己后来错误的思维把克氏的话当成了某种咒语仿佛多听几遍多念几遍一切都可以变好,自己搞的自己整天克言克语精神状况更加的糟糕了,当自己开始思考🤔克的话时侯也还是一头雾水有时感觉克像一个谜语人,可能是跟自己没有系统的看克氏有关系,还有可能自己理解能力太差了,例如: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有点像 既然无我那么谁在参禅悟见?的回答,可能自己的理解也是错的这两句话感觉有点矛盾好像又没矛盾 感觉自己不理解不了,自己是这样探究的一开是心中去想然发现有时越想越乱,感觉说出来能好点,写出来又比说出来能更好点,但是到头来还自己还是在分析自己和自己所经历的事,和克氏说的观察也可能不同,可能自己不懂啥是观察,更不懂如何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感觉有时看或听多了克就,从探索自己就变成了探索克氏说的话和克氏本身了又回到最初,自己满头问号感觉看了又没看到头来还是不了解自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2 22:02回复
    感觉脑子比较乱写的不好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2 22:35
    回复
      “自我是分心的产物,全神贯注的状态不存在自我”,“自我存在,爱就不在,自我不在,真爱现身”。像老克这种话真的是有所体验后才能会心一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2 22:46
      回复
        看不来,可以放放。相信自己,哪怕是madao也有自己的节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2 23:09
        收起回复
          全神贯注真的好难,自己告诉自己全神贯注时反而无法专注又容易乱想,心中就像在打仗一样,也可能自己方法不对,或者说如何全神贯注全神贯注有啥好方法不虽然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可以例如克说的自己面前有一条蛇,但自己在日常生活其它时间都在乱想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2 23:23
          回复
            我倒是一直不理解观者即被观之物,虽然我也看过一些克的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3 08:05
            收起回复
              如果遇到了挑战就去看克的视频,这就如同心烦了,就来逛贴吧,都是一种逃避方式。
              我们逃到这里,却大谈什么是观察,这不是很可笑吗?
              只有转头,转念,去面对挑战,面对我们当前的处境,才有可能出现观察。


              IP属地:四川7楼2024-05-23 14:21
              收起回复
                你看,这里边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人的意识它发明概念的时候,或者说显现它所知的事情时,不会将它自身的活动完全显现出来。
                很多事情你并不是立即的了解了它的过往、本质及一切,包括所谓的“你自己”。所谓的自我,很多是经历了许多年的外显之境,所建立的越来越牢固的“有一个恒定的自我于背后把持”的执着念头。这个念头的集合就是第六识境界所建立之“自我”。
                因为一个人对周围现象的认知越发深刻,就越发弄明白使一切事理成果达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什么。一个人于这一切事物背后分拣比较之心磨砺的越发灵透,这种对万事因果关联的认知,能使事情成就,而生控制把持之念。这个把持之念的“迅速集起”就是自我的体现。
                克对这个事情的描述与之同理,他说所谓的自我,就是迅速的从记忆库中集起一个反应,来充当当下刺激之应对。你知道你经历的是“恐惧”,是因为你的理性能从它的记忆库中加以识别相似物,并用名字叫出这个相似物。你的记忆库就是对周围现象内在关系的抽象理解。
                其他的情况下,如果这种恐惧超过理性的范围,你可能就直接呆在那里,或者下意识的疯狂逃命……
                所以我们管这个理性的部分叫“意识”,管意识的其他部分叫“潜意识或无意识”。
                …………………………
                上面已经说了,我们的自我是“分析”出来的。
                这些分析结论最后又收到一个集合中,和那些纯粹的感官印象、感受存在在一起,这些结论是认知过程的浓缩。
                我们所说的“自我了解”,依赖于对我们所记忆连起之象,换言之要是记不起,就谈不上对特定对象之了解,从这些对象关系中找出自我就更不可能。
                然而上面谈到的意识更多是某种活动的产物,而非这种活动本身,就是所谓的第六识本身之作用……
                第六识最为隐藏之特征,是它只显示它所关注之物的活动轨迹,换言之它并不显示它自身,所以人们往往把意识所显现的产物当成其本身,所以他们永远也显现不了意识本身的作用。
                细化谈及克的文字,字里行间,克最伟大的启示,就是对所谓的第六识的隐藏特征做了描述。
                意识显现任何事物之前(或时),背后都有一种推力,这种推力造成了事物的显现之后,自己就消失了。当事后你回忆的时候,也会自动忽略这种活动的存在,而记得其余的事情按次序排列成相。
                唯识的四相分很好的提示了这个问题。意识出自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之间的作用。
                没有目的地,旅途的概念就不存在。事情的显现是相对的,被认识的和认识本身是相对存在的。
                推动见分和相分(即事相,包括对象和自己的感受)成对显现的是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之间的作用,你既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又知道这种“知道”。既然你有一个觉能知道其他事情是怎么样的,那么这个觉也知道自己这个觉是怎样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没有正觉的情况下,意识是一种推却和矫饰的混合物,即所谓的“无明”。证自证分把自证分显示出来,就造成意识内部的冲突。
                某人做的比我好,我心里感到嫉妒因而诅咒了他,我的意识既知道这一点,同时我的意识还知道“我知道我嫉妒了”本身。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源泉。


                IP属地:河北9楼2024-05-23 17: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