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吧 关注:45,686贴子:734,702
  • 5回复贴,共1

幽回的哀夢(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張愛玲有言: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依張氏看來,紅樓未完乃人生之恨。然依我之見,未完之處,恰為紅樓最妙。正因未完,其解讀頗多,其續書亦頗多,研究紅樓,續書紅樓者浩浩如煙海,使其從一本普通的文人小說躍升為包羅萬象的紅樓世界。四大名著之首,依我看來,毫不過譽。
一,主旨 紅樓夢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有才子佳人說,揭露封建黑暗說,哀家亡說,悼明說等。 先來探討紅樓夢中的愛情,無論從哪種說法來看,其表層結構依舊以寶黛釵三人的感情為基礎。與普通的才子佳人小說不同,紅樓夢並沒有採取一見鍾情的“快餐式”戀愛的模式,而是以日久生情的模式代替。可能會有人說,寶黛之間不是一見鍾情嗎?畢竟寶玉在第一次見黛玉時便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但依原文,當時黛玉不過五歲,尚是幼女,寶玉不過比黛玉大一歲,又何來情之說。所謂愛情,不過是在日常共同生活中培養出的知己之情,再逐步升華為愛情。正如賈母所道,像才子佳人模式的戲劇小說,多是一個套子出來,且作者多沒有在大戶人家生活的經驗,單憑想像寫出,藉以滿足窮書生的精神需求。若忘禮便非佳人,亦非才子,不過賊人罷了。賈母的話可謂一針見血,洞穿了才子佳人模式中所謂“一見鍾情”的本質—慾望。一見鍾情多是因雙方外貌而產生慾望,而非真正的愛情,情與慾需分辨清楚。再觀寶黛,初見不過是覺得神仙般的妹妹與他人有些不同罷了,而隨時間流逝,二人在相處中不斷摩擦,又不斷修復關係,最後發現對方是與自己靈魂同頻的知己,才表白相互心意。相比於一見鍾情的熱戀,寶黛之間的愛情基礎更加堅實,也更加持久。
不同於一般認為寶黛戀愛是自由戀愛,是對封建禮教的反叛,原文中寶黛之間一直在禮法的範圍內活動,毫無踰矩之舉。二十八回中,寶玉在表白心意時也只說: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第四個就是妹妹了。可見,寶玉這等情種,也把親情置於愛情之上。始亂者,終棄也。若張生崔鶯鶯者,最初以慾相合,最後亦以棄結局。由此看來,在某種程度上說,禮教甚至起到了保護愛情的作用。 揭露封建黑暗說多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屬近代方興之學。 哀家亡說則為今之顯學,由胡適為代表的考據派主導:他們認為紅樓夢是暗示曹家的興亡。
悼明說則出自蔡元培的索引派,其影響力雖不及考據派,但從紅樓夢問世以來便誕生,至今未絕。依我之見,紅樓夢之厚重感不可能由單單一家之興亡托起,況且書中隱喻頗多,行文也幽回深索,哀國亡作為其深層結構,也更有說服力,若只是說一家一姓之事,便多如巴金的家,張恨水的啼笑姻緣等落一層次。
二,結構 紅樓夢採取了復調的網狀結構,眾多的人物關係交織使其具有一定的閱讀門檻,初次讀來頗有難度。然正因其複雜的網狀結構,讓紅樓夢從單一的文學作品成為紅學成為可能。紅樓夢的深層結構也頗值得玩味,書中體現的風俗可謂貫穿明清二代,既有明代的生活習俗,也有清代的生活風向,此處極為微妙。
草蛇灰線亦是紅樓夢之妙處,此法素來為古典小說所運用,至紅樓夢而登極。此外,除了傳統的敘述方式,順序,倒敘,插敘以外,紅樓夢還採取了預敘的敘述方式。此等敘述方式在此前已有較廣泛的運用,如水滸傳中作者時不時進入場景,以詩詞的方式預告人物的命運與故事情節的走向,這種敘述手法在紅樓夢處運用至巔峰。在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他看到了金陵十二釵的判詞,這些詩詞在後來的故事發展中多有體現,這也使得全書給人帶來一種在命運面前,人人無法逃避改變的無力感。由於紅樓夢只寫到了八十回,故事尚未完結。對於結局探討便成了許多文人學者樂此不疲之事,他們在研究追尋原本結局,續書時多以人物的判詞為重要參考,以期達到藝術上的完整。
三,情節 不同於傳統的章回小說,情節發展明晰,有較為明顯的情節發展線索,紅樓夢採取了幽回的暗線發展,情節在賈府中看似毫無波瀾的生活中逐漸暗流湧動,逐漸潛滋暗長。這種寫作模式帶來了較高的閱讀門檻。同時,其藝術層級也比追求情感上,情節上大開大合的傳統章回體小說更加高級,韻味也更加深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7 20:52回复
    有才,这么长的好文我可写不出来。不过那个鲥鱼多刺,海棠无香这两大恨是张看到别人这样说便觉的第三就应当是红楼未完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7 21: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