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吧 关注:20,776贴子:369,026
  • 1回复贴,共1

被同类排斥、群殴,这只大熊猫在回家的路上丢了性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20年间野化放归了12只圈养大熊猫。它们过得怎么样?我们学到了什么?| 摄影:AMI VITALE,国家地理图片集2007年,全球媒体都在追踪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它的尸体被发现在沟壑之中。专家推测,祥祥死前受到了严重的外伤并伴随多器官受伤,在极度惊恐中离世。祥祥为何受伤?它的死为何被如此重视?
被同类排挤、群殴致死大熊猫“祥祥”是全球首只野化放归的圈养大熊猫。2006年4月,5岁的大熊猫“祥祥”在卧龙保护区“五一棚”区域正式放归,这意味着它脱离了人类的庇护独自闯荡世界。起初,研究人员通过定位系统发现一切正常,祥祥在固定区域内活动。2006年12月13日,监测发现祥祥好像在进行着长途跋涉,远超过去的活动范围。12月22日,研究人员找到了祥祥,它的背部、后肢掌部等多处受伤。专家推测,这是祥祥在与野生大熊猫争夺地盘时所造成的。
2岁左右的祥祥在雪地中玩耍。| 百度百科
随后研究人员将祥祥带回救治,12月30日伤口八成恢复的它再次被放回五一棚的白崖。之后,它开始了更长距离的“远征”,它似乎想躲开强蛮的“地头蛇”,同时也拒绝“人类的援助”。2007年1月7日上午,祥祥信号中断,研究人员遍寻未果。直到2月19日下午,人们终于在转经沟找到了祥祥的尸体,这里已经超出五一棚36平方千米的范围。发现祥祥时,它佩戴的颈圈(GPS定位系统)已经损坏。专家推测,祥祥从高处摔落,侧胸腹肋部撞击在钝性物体上,造成各个组织器官不同程度受伤,特别是胰腺严重损伤。祥祥终因严重内外伤痛、惊恐、衰弱,导致休克、死亡。
被发现时祥祥已经死亡。| 新华社
无法想象为了拥有自己的一片领地,祥祥究竟花了多少时间才来到这里?
野放实验放归祥祥并不是一时兴起,这场实验准备了三年。所谓野化放归,是对人工饲养、繁育的动物进行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后,将其放回大自然,使其彻底适应野外生活的过程。祥祥在被放归前进行了三年的培训,其间历经多次专家评审,包含放归地评估等,目的是帮助大熊猫重建野外种群。2011-2014年,原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增长了16.8%。但远未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数量。其中最主要威胁是种群隔离与栖息地碎片化。调查显示,大熊猫栖息地内有大小水电站319处,高压线路268.7公里,矿山479处,这些都会造成永久性干扰。如果靠野生大熊猫自然种群繁殖,恢复到一个比较稳定或者可以壮大的种群数量,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迫切需要引入圈养大熊猫,增加遗传多样性。
大熊猫祥祥首次被放归时场景。| 新华社
于是,祥祥从上百只圈养大熊猫中脱颖而出,它是唯一一只在整个圈养阶段从未生过病的大熊猫。虽然经过三年培训,但在五一棚的35平方千米的领域里,至少居住着十几只野生大熊猫。祥祥没能找到自己的领地,反而在争食时死亡,有关大熊猫野放计划也一度暂停。除恢复野生种群需求之外,一直被圈养不好吗?
野外比圈养要好?和人类一样,大熊猫也有适应环境的昼夜节律。日光和温度都是强烈的环境信号,影响着新陈代谢、繁殖以及活动水平,扰乱这种内部生物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心理学博士生克里斯汀·甘迪亚(Kristine Gandia)举例说,上夜班的人违背了他们的自然昼夜节律,长此以往会导致代谢和健康问题。她主导的研究小组观察显示,大熊猫的行为表现因季节而异。在春天,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告诉野生大熊猫,是时候迁徙到其他地方去获取新的竹笋和交配了。“熊猫最有趣的性行为之一就是倒立。”她说。“雄性会倒立并小便,这是一种与其他雄性竞争的方式。”而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在纬度不匹配的地方——特别是北纬26至42度——有一种异常行为,比如在围栏周围踱步,这也与性活动有关。该研究选取的动物园样本,有三个超出了正常纬度,两个则与中国本土大熊猫纬度相近,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科学家们同意让这些动物园匿名参与该项研究。“这可能会对大熊猫健康产生短期或长期的不利影响,影响肌肉强度、骨密度、心血管健康和能量消耗”,研究合著者汉娜·布坎南-史密斯(Hannah Buchanan-Smith)认为。

为了让圈养大熊猫生活更健康,动物园必须模拟野外环境,保证较高的树木、灌木和树桩密度。|unsplash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05 15:27回复
    Great_man正、chb1144980028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随着熊猫日益增多,无论是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还是繁育研究基地,都面临空间限制的问题。“即使资金充裕,也越来越难找到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地方另建圈养设施。”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环境研究中心教授李彬彬说。野化是圈养大熊猫的出路之一,圈养的熊猫如果能加入濒危的小种群,补充基因的多样性,可能增加小种群的生存希望。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在采访中表示,圈养大熊猫只是明哲保身,而野放放归“是必须要走的路,不然就是我们的失职了。”自大熊猫祥祥野放失败后,科学家进行了复盘和反思,20余年时间又有12只圈养大熊猫获准放归山林。在野外放归的道路上,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走在了最前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05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