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471贴子:1,135,329
  • 4回复贴,共1
词语,是被人们所创造以用以代指某物的。故而,一个词的本身是有其词义的范围和侧重点的,也就是说它是有限的。
即便已了解词语是充满限制的,那么这一点有什么重要的吗?
答案是:当然有。尤其是当我们将所用词语等同于事物本身时。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06-15 12:34回复
    再多的词语无法囊括一个”活物”。用”哈士奇”这个词,无法代指眼前这只哈士奇,或者用”二哈”,用”西伯利亚雪橇犬”也都不能描述。
    同样都是那条狗,不一样的称呼略有不同。“二哈”侧重其长相性格方面,“哈士奇”侧重日常品种区分,而”西伯利亚雪橇犬”侧重其原产地及从事的工作。
    因而,不同的命名,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描述的。故,词语涵盖的内容也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同时,名字的使用,也无形中塑造了人们对其的认知。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4-06-15 12:36
    回复
      “二哈”塑造了滑稽感,搞笑感,假如舍弃这一命名,用”西伯利亚雪橇犬”这个名,就感觉很正式,并塑造了人们对其产地及其工作犬的认知。
      所以,带着名字去认识事物时,就仿佛带着一个滤镜去看事物。而这片滤镜是有范围、边界的。我们可以观察某个命名的,从而了解其范围;也可以不带名字来观察实际事物。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4-06-15 12:36
      回复
        困难的是,我们并没意识到滤镜的存在,也并不认为自己将词语看做等同于事物本身的存在。
        有名到无名,就像是从后天的智慧,返回先天的智慧。后天的智慧是知识,是一堆名词概念为基础的,是积累。先天的智慧,是观察的本身,是倾听的本身,它不凭借积累来运作。相反,积累阻碍了先天的智慧。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4-06-15 12:42
        回复
          如我们所见,通过言语之教让人有根本的改变是极其困难的。通常的情况是,人们陷入了那些言语中,一直徘徊,把言语的内容当做了真理。而真理是活生生的东西,时刻鲜活一眼可见的,而言语是"死的",言语的描述不是那个真理本身。
          一个人越是研究那些文字,就越离文字的真意越远。研究"幸福"的思想家,哲学家,可能越是不幸福的人;越是研究道德的,便离道德越远。言语无法揭示真理,但却让人不知不觉中逃避生活,而生活本身就在无言的述说着一切,它需要的是一颗认真倾听的心。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4-06-15 2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