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华夏吧 关注:29,005贴子:403,101
  • 11回复贴,共1

良史之才—陈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开始:本帖的资料来源仅限于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如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19 22:15回复
    一政策:良史
    “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这是当时的人对陈寿的评价,也是无悔华夏中陈寿一政策和三政策名称的由来。政策效果是随机武将三选一,我个人的理解是,陈寿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身份就是三国志的作者,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纪传体史书,每一篇列传就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而无悔华夏中的武将系统刚好是汉末三国上线的新系统,所以政策效果是随机武将三选一。
    (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19 22:16
    回复
      二政策:明得失
      明得失是范頵等人对陈寿所作三国志的评价。范頵等人认为三国志多有劝诫之辞,明于得失,有益于风化,虽然文采不如司马相如,但质直超过了他。政策效果是有势力灭亡时,降低腐化和获得史料,这对应了李世民对魏征说的很有名的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而一个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往往又是因为内部腐败导致的落后。而至多触发三次,这应该是对应了曹孙刘三家。
      (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19 22:16
      回复
        三政策:叙事
        政策名称的在介绍一政策时已经提到,不再重复。政策效果中加民心和降威望对应范頵等人对三国志的评价“有益风化”“质直过之”,获得史料则对应了陈寿修史的事迹。
        (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 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19 22:17
        回复
          上述是无悔华夏中的陈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位生活在三国西晋之交的良史之才-陈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19 22:17
          回复
            华爱其才
            陈寿从小好学,师从谯周,任蜀汉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作威,陈寿不肯屈从,因此遭到贬谪。蜀汉灭亡后,多年不得升迁,西晋司空张华欣赏陈寿的才能,举荐陈寿为孝廉,授佐著作郎。
            (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及蜀平,坐是沈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 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19 22:18
            回复
              良史之才
              陈寿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撰有《蜀相诸葛亮集》《三国志》,张华十分看重,想要把编写《晋书》的事务交付给陈寿,夏侯湛更是在看到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后,把自己写的魏书丢弃了。
              (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
              (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
              (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19 22:18
              收起回复
                屡遭贬黜
                张华、杜预都曾举荐过陈寿,但因荀勖忌恨和陈寿母亲去世,最终离职。陈寿遵从母亲遗愿,将母亲葬在洛阳,被责备没有让母亲葬在家乡,遭到贬黜。几年后,起用为太子中庶子,没有就任。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 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
                (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19 22:18
                回复
                  文传于世
                  陈寿死后,范頵等人上表,希望能够采录陈寿的三国志,将其传于后世。陈寿还攥有《古国志》《益都耆旧传》。
                  (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 臣等案: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 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19 22:19
                  回复
                    写在最后:在晋书陈寿传中,还有两则关于陈寿修史名声不好的记载。其一是陈寿不给丁仪丁廙列传是因为索要贿赂无果,其二是因陈寿之父被诸葛亮处刑,陈寿又被诸葛瞻轻视而诋毁诸葛亮父子。我个人认为,这两则记载可信度不高。从陈寿个人履历来看,一生多次遭到贬黜,可见陈寿并非受贿修史之人,而且丁仪丁廙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写了丁氏男丁一同被杀,何来向丁氏子索贿之说呢。至于对诸葛亮父子的诋毁,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有锐评,认为是不可靠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 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王贬植为安乡侯,诛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弟黄门侍郎并其男口,皆植之党也。)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19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