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吧 关注:8,103贴子:146,935

十四年前,我总结的《隋唐演义》中的三十六位好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读此书,是在小学《隋唐英雄传》热播之际,当时并不知道有《说唐》一书,只道是按照《隋唐演义》而演,故买了此书欲读。这第一次,并未读完,一者是此书“英雄较武”元素过少,曾力寻李元霸等人而不得;二来是幼时懵懂,不解书中吟赏烟霞的风情。所以只勉强读至“秦琼焚捕批”便止。
再读此书,那是在初中一、二年级左右。这一回倒是努力读完了,却亦不曾觉得如何好。而《说唐》正是于此时认识的,也已知道《隋唐英雄传》实乃根据《说唐》。诚然,《说唐》这一阵阵生龙活虎的战场气息,远比《隋唐演义》那一段段风花雪月的宫廷艳史吸引人。于是,《隋唐演义》便如此被我搁置一旁了。
直到上了高中,听说有《长影版隋唐英雄》与《永乐版隋唐演义》这两部剧正拍,又欲于无聊之时温习一下《隋唐演义》。却不知读完这第三次,方知鲁迅那厮之言不虚,叙述多有来历,殆不亚于《三国演义》。回前言论,有人批为封建说教,然而思之考之,却又不无道理,有的直至今日亦应借鉴。忽然欣赏起了这个历史账本,且不言《隋唐演义》之文人才女,只论英雄豪杰,亦不亚于《说唐》。
不知不觉,高一将结,高二将至,不知以后再读,又是什么看法?
昨日且休提,明朝应莫望。
还来看今时,立贴为记号。
今将此书些许英杰,稍作拙评。一时游戏,以三十六位天罡星之名为号。


IP属地:辽宁1楼2024-06-27 22:14回复
    《隋唐演义》中的李密,形象远比《说唐》、《兴唐》中的光辉,对得起这个“魁”字。
    首次出场,乃是“造谶语张衡危李渊”之时,凭借与杨素的关系,逃过一劫,无需多说。
    再出场时,却是秦琼落魄潞州府,“入酒肆蓦逢旧识人”,遇见了李玄邃与王伯当。作者赞其二人以诗:“肥马轻裘意气扬,匣中长剑叶寒芒。有才不向污时屈,聊寄雄心侠少肠。”
    《说唐》却将李玄邃改做了谢映登。
    三番登台,正解了众豪杰之急。秦琼焚毁捕批之后,《说唐》是众人一齐歃血,合伙揭竿,三挡靠山王、九战赛关公,精彩得紧,令读者连连叫好;而《隋唐》则曲折得多(不曾集体盟誓,但其义气,远赛《说唐》,此一点待言至单二哥时细表),要使拜寿之会尽兴,必须先结程咬金劫饷此事,群雄无措,唯有李玄邃言出一计,众人方才放心。
    后助杨玄感起事,败而遭擒,幸为王伯当以计救之,此一段极似《水浒》中“朱贵朱富赚李云”之事。于逃难至极,竟得王雪儿这一美女的青睐倾心,岂不是可见李密必有过人的人格魅力,非只“面相”之优。
    李玄邃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杀翟让李密负友”。但是细观原著,翟让死后,众人动作远无李密死后激烈,单二哥见说,也只“吃了一惊,一只杯子落在地上”而且从其中一言“就是他性子暴戾,也该宽恕他”可见,【单二哥并未觉得翟让冤枉,只是说李密有些过分而已。】徐懋功更是说道道:“目前举事之人,那个认自己是雌的?只可惜……”李如珪道:“可惜那个?”懋功道:【“不可惜翟兄,只可惜李大哥。”】
    站在李密一方想一想,正是不得已之行,倒也端的可以理解。
    “真命主南牢身陷”,李密被魏征所惑,不曾杀之。
    我一直将此回比作鸿门之宴,项王、魏公虽未成功,然已成仁。
    话言至末,玄遂与伯当同逝于乱箭之下,
    而作者并未冷落此二人,先写魏玄成千里寻尸,后有徐懋功抱竿大哭,那唐童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来哭吊一番,之末于第五十六回开篇道:“怎如李密才干,结识得几十个豪杰,死后犹替他好好收拾。”难道众英雄都只是愚忠而已?正可见其深得人心!
    借粮王世充,仁也。
    关节全知己,义也。
    不辱李世民,礼也。
    寿宴出奇计,智也。
    穷途定佳偶,信也。
    单二哥临刑前,便曾掀髯大笑道:“明日要寻玄邃、伯当兄吃酒了!”
    虽死之久矣,而众人并未忘却!


    IP属地:辽宁2楼2024-06-27 22:27
    回复
      说起夏王窦建德,首先想起的,是他的那些豪言壮语,端的激荡人心,真可万古流传!
      今略作整理。
      第二十六回,出场不久,其女线娘“易服走他乡”,故而击案叹恨道:“国家这些赃狗,少不得一个个在我们弟兄手里杀尽!”真个是条好汉!
      第三十七回,被孙安祖说服,出世欲创一番事业,先道:“准千人亦有限,只是做得来便好;尚然弄得王不成王,寇不成寇,反不如不出去的高了。”
      第三十八回,“杨义臣出师破贼”,建德有一计:须得一人,多带金珠,速往京中,贿嘱权奸,要他调去义臣,隋将除了义臣,其他复何惧哉!孙安祖道:“恁般说,弟速去走道;倘一时间不能调去奈何?”建德道:“非也。主上信任奸邪,未有佞臣在内,而忠臣能立功于外者。”智勇双全。
      夏军是攻破宇文化及政权的主力部队,破贼之前收了范愿这名将领,范愿欲献宝以为进见之礼,夏主却道:“卿肯来附孤,尽力王事,便是国家之宝了,孤安用此无益之宝?卿还收去,后日颁赐将士。”
      第五十八回,相助王世充,一鼓而败,“谷口被擒”,何其速也!应了民间“豆入牛口,势不能久”之谣,见李世民道:“今不自来,恐烦远取。”何等豁达!
      不久,王世充即败,囚车之中,寥寥几语,夏主与郑主之优劣立见。厌憎起来,大声叹道:“咳!我那里晓得你们这一班脓包坯子。若早得知,我也不来救援了。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能流芳百世,即当遗臭万年,何苦学那些妇人女子之行径,毫无丈夫气概!”对旁边的小校道:“你把我的车儿,扯到那边去些,省得你们饶舌,有污我耳。”
      令他庆幸的是,在牢中不曾与王世充等宵小会面,而是与单雄信“犴牢聚首”,作者称其为“狠英雄”,再妙不过!
      大夏既亡,徐懋功领命前往安抚,欲给领官粮,赈济穷黎。却有五六个耆老,伏地而泣道:“夏国治国,节用爱人,保护赤子,时沐恩泽。今彼一旦失国,我济小民,如丧考妣,又安忍分散其储蓄?今蒙将军到郡安抚黎民,秋毫无犯,实出望外。愿留此积蓄,以充军饷,则乐寿虽不沾其惠,亦感将军之德矣。”
      更有凌敬、曹后与众宫人,集体死节!较之隋廷,更有浩然正气!


      IP属地:辽宁3楼2024-06-27 22:28
      回复
        比起《说唐》中早早出场并领导众豪杰造反的“徐茂公”,《隋唐演义》这个“徐懋功”直至第三十七回方出,至第七十一回逝世,总共出现章节不到全书三分之一。但是,在人物性格方面,“徐懋功”比“徐茂公”高大的多。
        先观其出场那一回,前面数十回一直在描绘隋廷艳史,至此忽的又表英雄义举。前一半“孙安祖走说窦建德”,后一半“徐懋功初交秦叔宝”。此二事有同有异:孙安祖是劝窦建德出门立业,徐懋功则替单雄信捎书,顺便与秦琼畅谈天下、举荐罗士信。
        外貌、衣着描写,亦只“生得容貌魁伟,意气轩昂,牵着一匹马,戴着一顶遮阳笠”,并非《说唐》、《兴唐》之道者。反而是秦琼,“进里边,着了道袍,出来相见”
        第五十八回,罗士信计破千金堡了,城内军民,不分老弱,杀个一空,懋功深为叹息。可见其仁。
        再观其义,对李玄邃虽有过“昔日魏公待人,还有情义,近日所为,一味矜骄,恃才自用”的牢骚,但事到最后,抱杆痛苦,又以理感动李渊,李密、王勇方得大葬。而《说唐》此哭,真有“逢场作戏”之感。
        单二哥临行前日,与秦叔宝、程咬金一同叩头哀求。
        夏王被擒,徐懋功奉命前去乐寿安抚,“约法严明,抚慰黎庶,井井有条”。此非礼也?
        后亦多有智计、见识过人之处,略举一二:
        第四十一回末,王伯当将白酒村陈家店设计之事说出,李密去说单二哥入伙,又转入潞州去了。徐懋功便拍案道:“不好了!玄邃兄又要着人手了!”
        第四十三回,瓦岗寨已有不少好汉,席间商议座次,意见不一、各自谦让,徐懋功一番安排,众人皆服,可见其果有治世之才。
        李密亡,众人欲归唐,又是懋功言:“除秦王外无人。只是要去得好,不要如穷鸟投林,摇尾乞怜,使唐之君臣看魏之臣子,俱是庸庸碌碌之辈,如草芥一般。”
        在寻访到“西贝生”后,得欲佳人袁紫烟,寥寥数语,竟“心醉神飞”,立即私求“西贝生”促成婚姻。颇有小儿女腼腆之态,竟让我稍稍忘了他此时已是堂堂军师。
        《隋唐演义》中徐懋功并非深通“厚黑学”的道士,而是一位才俊青年,配以与众不同的袁紫烟,正是佳偶天成啊!
        之所以使用此版徐懋功制图,是因为只有此版的长相能让我联想到“爱情”方面。


        IP属地:辽宁4楼2024-06-27 22:37
        回复
          众看官莫惊,正是贾闰甫。
          在《说唐》、《兴唐》与众评书中,贾润甫是个无话可谈的人物。比如,在《说唐》里,我对他的唯一印象便是他曾经与柳周臣并力齐奔裴元庆,“元庆不慌不忙,自由自在,把一柄锤轻轻的往上一架,贾、柳二人的刀一齐都震断了,二人虎口也震开,只得叫声:‘啊唷,好厉害的家伙!’回马便走”,造成“元庆逞勇取金堤”而已的一员龙套。
          但是在《隋唐演义》里,大放异彩!连徐懋功都说:“兄的才识经济,弟素所佩服。”
          未入瓦岗前,是在齐州开鞭仗行。叔宝买黄骠马,“贩子要一百两,叔宝还了七十两,贾润甫主张是八十两,贩子不肯,【润甫把自己用钱贴去】,方买得成,立了契”。当然了,些许银钱,不足挂齿。
          与《水浒》相似,瓦岗英雄中,亦是既有“官逼民反”者,又多“赚来入伙”者。连明奉命去取王伯当家眷,顺路遇到贾闰甫。此时贾闰甫“因世情慌乱,也不开张行业了”。“贼不走空”,连明略施小计,贾柳即投大寨。在这里,已经表现出贾闰甫的见识了,且听他叹道:“前日秦大哥写书来,要我去帮他立功,图一个出身。弟想四方共有二三十处起义,那里剿灭得尽,就是立得功来,主上昏暗,臣下权奸,将私蔽公,未必就能荣到他身上;只看杨老将军,便是后人的榜样了。”
          在第五十二回,与连明一同前去索取王世充前年所借之粮,半路被李靖截获。连巨真“只得趴在船舷上,听他们发落”,见“众军校吆喝一声,把贾润甫拥绑出来。唬得魂飞魄散”;而贾闰甫,则是镇定自若,与李靖侃侃而谈。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王世充计败魏公,李玄邃执意归唐。后又欲反之。唯有贾润甫道:“此事不妥。主上待明公甚厚。况国家姓名著在图谶,天下终当一统。明公既已委质,复生异图,盛彦师、史万宝等雄守关外,此事朝发,彼必夕至。虽或出关,兵岂暇集?一称叛逆,谁复能容?为明公计,不若安守,徐思其便,可以万全。”密怒道:“卿乃吾心腹,何言如是!不同心者,当斩而后行。”润甫泣道:“自翟司徒被戮之后,人皆为明公弃恩忘本,上下离心。今纵奔亡,谁肯复以所有之兵,拱手委公乎?柳系荷恩殊厚,故敢深言不讳,愿明公熟思之。若明公有所措身,贾柳亦何辞就戮。”密大怒,拔剑欲击之。王伯当等力劝乃止。
          李密死后,贾柳心灰。得袁紫烟传与异术,打出广告“术动王侯,卜惊神鬼,贫者来占,分文不取”,化名“西贝生”。徐懋功听齐善行之荐,前去访求,劝他归唐时,润甫却道:“闲话且莫讲,请问军师,王世充破在旦夕,单二哥如何收煞?”
          将官爵视作“闲话”,而十分关心每一位兄弟的安危!岂不极似《荡寇志》中的公孙胜?虽则归隐,但心系兄弟!而在这里,懋功的表现则让人伤心了,皱眉叹道:“若题起单二哥,恐有些费手。”似乎不曾细心想过如何收煞单二哥,他可是真正与单二哥磕头拜了把子的兄弟啊!而贾闰甫却不曾与单二哥有过深的交情。
          约定次日商量授予官职,贾闰甫却连夜“门户钳封,人影俱无”。
          从此由“菜园子”变成了“入云龙”。
          单二哥归天,丧车发出长安后,贾闰甫重出江湖,组织昔日受其恩惠之人,拦路哭丧!
          与此同时,“王世充忘恩复叛”,多亏贾闰甫妙计,关大刀等人方得王世充、邴元真之首。功成之后,又飘然而去,真是潇洒自在,称其为 天闲星 ,不亦宜乎?


          IP属地:辽宁5楼2024-06-27 22:38
          回复
            《隋唐演义》中罗艺最大的特点,成人之美。
            秦琼发配至此,被他护佑,不必细说。
            直到窦建德起兵之时,派子罗成兵与战。前半场本来是一场血战,“直杀到天明,只见末后一队女兵,排住阵脚,中间一员女将”,正是窦建德之女、罗成后来之妻————线娘。
            后来之事且不在此满表。总之,没有这一场仗,罗成与窦线娘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甚至使我怀疑这就是双方家长为了撮合二人而故意引发的战争。
            后来窦公主写信辞姻,罗成心伤。罗公【笑】道:“痴儿,此事何难?目下正要差人去进朝廷的贺表,待你为父的,将你定婚始末,再附一道表章,皇后既认为侄女,决不肯令其许配庸人。天子见此表章必然欢喜,赐你为婚,【那怕此女不肯,何必预为愁泣?】”公子见父母如此说,心上方才喜欢。呵呵……他的“嫌疑”更大了…………


            IP属地:辽宁6楼2024-06-27 22:38
            回复
              其人出场于第三十七回,秦琼收服罗士信后,来护儿欲聘其为前部先锋,却请之不动,被他以“老母患病,不能赴任”为由推却。来总管立刻想到了齐州张郡丞。
              其人未出,作者先赞,“这郡丞姓张名须陀,是一个义胆忠肝文武全备,又且爱民礼下的一个豪杰”。果然,张须陀得知是秦琼,“我须自去走遭,便叫备马,一径来到庄前”。
              “叔宝因是本郡郡丞,不好见得,只推不在。张郡丞叫请老夫人相见”,言无数句,话不一席,秦琼母亲方面已经说通,那么秦琼去报到自是早晚之事。
              秦琼征讨高丽,立下大功。却被宇文述得知他就是自己的杀子仇人,设计欲害之。幸有来护儿于关键时刻赶到,秦琼方得脱陷荣归。但是宇文述并不罢休,投递机密文书与张须陀。
              张须陀“回到帐中,灯下草成一书稿,替秦琼辩明,并非李密一党,不可谬听奸顽,陷害忠良云云”,努力为其周旋。叔宝自是义气,道:“若秦琼不去,这题目就到大人了。”
              须陀道:“都尉不必如此,如今山东、河北,全靠你我两人;若无你,我也不能独定。且【丈夫不死则已,死也须为国事】,烈烈轰轰,名垂青史。怎拘小节,任狱吏屠毒,快谗人之口?”这般言论,此等见解,正可见其智勇俱全!
              只度过了两回文字,秦琼忽然投入瓦岗入伙。(说到秦琼时细叙。)
              于是,张须陀与其战友关系亦陡然而变作敌对关系。终被李密用计败之,死于乱箭之下!“可怜一个忠贞勇敢为国为民的张通守,却死在战场之中!”壮哉张公!
              两口棺木停于大海寺,“中间供着一个纸牌位,上写“隋故荥阳通守张公之位”,侧首上写“隋死节偏将齐郡樊虎之柩”,秦叔宝与罗士信见了,不胜伤感,连雄信亦觉惨然。”
              三人正在嗟叹之时,忽见处边许多白袍白帽,四五十兵卫拥将进来祭奠。单雄信亦备招子吊拜。正在忙乱之时,外边走进唐万仞,秦琼把手向他一举道:“唐兄来得正好。”岂知唐万仞只做不见,也不听得,昂然走到灵前大恸,敲着灵桌痛哭。
              “连雄信手下兵卒,无不掩泪偷泣。”万仞把桌一击道:“主公,你神而有灵,我前日不能阵前同死,今日来相从地下!”说罢,只见佩刀一亮,响落在地,全身往后便倒。众兵卫望见,如飞上前来救,一腔热血,喷满在地,
              这是最后,又从秦叔宝、单雄信、罗士信、唐万仞及众军士这多方层面,深化了张须陀的英雄形象。
              全文对张须陀用墨不多,每次出现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但是他的形象并不模糊!给人一种雄伟壮烈、忠肝义胆之感,故唤其为“天雄星”!


              IP属地:辽宁7楼2024-06-27 22:39
              回复
                《隋唐演义》中尉迟恭的出身,与其他版本一样,都是平平无奇的铁匠。但是在此版中的出场却别有一阵凛凛威风。且看:
                “树底下一张桌子,摆着一盘牛肉,一盘炙鹅,一盘馍馍。面南板凳上,坐着一大汉,身长九尺,膀阔二停,满部胡须,面如铁色,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气宇昂昂】。左右坐着两个人,一人执着壶,一人捧着碗,满满的斟上,奉与大汉。那大汉也不推辞,大咀大嚼,旁若无人。一连吃了十来碗酒,忽掀髯大笑……”
                虽是身处铁铺,气度卓然不凡。杜如晦慧眼识珠,尉迟恭日后方显。
                第二回出场,便是十回之后,与秦叔宝三锏换两鞭,精彩得紧:
                瞥眼见侧边两块大蛮石在傍,约有一二千斤重,因对叔宝道:“两块石头,可是一样的。我与你赌:大家用兵器打,如多打一下碎的,就算他输。”叔宝道:“你的兵器多少重?”敬德道:“我的鞭一百二十余斤。”叔宝道:“我的锏一根有六十四斤,两条算来,却也重不多几斤。”敬德道:“我把你的双锏打,你把我的单鞭打,大家交换用力,若是你打输了,你归降我定阳。我若打输了,降顺你唐朝。只打三下,看谁强谁弱。”叔宝道:“就是这般。”两人齐下马来,敬德先把战袍拽起,把鞭递与叔宝。叔宝也把双锏与他。敬德怒目狰狞,用力打去,石上并无孔隙,又尽力一下,石上只陷得二三余寸深。敬德心上有些慌了,第三下用尽平生之力,打将去,只见扑通一声,此石裂开,化为两半。敬德笑道:“何如?今该你打。”叔宝也把袍袖扎起,看着蛮石对天默祷道:“苍天在上,我秦琼与胡奴在此比试,全仗唐天子洪福。秦王得以一统天下,我秦琼该在此建功,不消三下,此石即为分开。”把双手举鞭,尽力打去,石已露痕,又用力一下,石已透底分开。叔宝笑道:“何如?石尚如此,若是人此刻已为肉泥矣!你三下,我只两鞭,还算你输。”敬德道: “我的兵器狠,你的锏轻。”两人正在那里争论,只见四五个小卒捧着一坛酒、一盘牛肉,跪在面前说道:“殿下恐二位将军用力太过,献此一樽聊接神力。”敬德见了,说道:“谁要吃你家的东西,要厮杀再杀罢了!”两人换转兵器,再上马时,只听见唐阵里金声一响,叔宝只得拨转马头回寨去了。敬德亦自归营。此是秦叔宝与尉迟恭【三锏换两鞭】之事,实【效三国时刘先主与吴大帝试剑砍石之法】。
                作者言“后世作者欲骇人耳目,言叔宝受三鞭,敬德换两锏,不亦谬乎!”自是说那《隋唐志传》了。然而,不知他是否能知道,《说唐》里又改回了“三鞭换两锏”……
                《隋唐演义》尉迟恭的降唐,远无《说唐》曲折。三锏换两鞭没过多久,读者还不曾翻页,曷娑那可汗一时之怒,杀了刘武周与宋金刚,于是李世民如愿以偿,收服了尉迟恭。
                李世民贪观奇鸟而引来单雄信之追杀,幸有唐三藏支护,但尉迟恭更是功不可没。“秦王笑道:‘若无敬德奋力向前,几为此贼所困。’遂以金银一箧赐敬德。自是秦王倍加信爱,敬德宠遇日隆。王世充见唐将利害,亦不敢出来对垒。” 这只是他首次立功。
                二次立功,乃是【阵前夺马】:
                “代王戴了束发金冠,锦袍金甲,骑了隋炀帝向来坐骑大宛国进贡的青鬃马,在旗门后影来影去。秦王道:‘这小将骑的好一匹良马!’尉迟敬德在侧说道:‘殿下说此马好,待小将取来。’秦王道:‘不可,不可!’敬德道:‘不妨。’两只腿把马一夹,直奔进夏阵中去。旁边两个将官高甑生、梁建方,怕敬德有失,也拍马随来。代王琬按着缰,在那里看战,只听得耳朵里,喝一声:‘那里走!’似题小鸡一般,被敬德题过马去,这马正要走,被敬德靴尖钩住缰绳,高甑生已到,带了马一齐归阵。夏阵中见唐将在阵背后,拿了代王琬去,吃了一惊,无心恋战,慌忙退回。”此一段却有些评书之感。
                动作干净利落,毫未拖泥带水!马上又斩得刘黑闼首级,又记下一大件功!
                那么后来“玄武门兄弟相残”之时,“纵马说道:‘不须主公动手。’便带十来骑杀向前去,与这班敢死之士,大斗起来。那些死士,怎斗得这些虎将过,被敬德先搠翻了三四个,就都败将下去”,方使李世民一骑马赶上建成。则更是莫大之功。
                自古“美女配英雄”,英雄大业有成,自有艳福可享。
                得李渊以【抽签】形式把隋炀帝原十六院夫人之一的迎晖院罗佩声送与了他,连作者都笑称此乃“乱点鸳鸯谱”,唐帝却偏是美其名曰“天缘自定”……
                又想起了《水浒》秦明与花小妹的天缘;《薛刚反唐》薛强与孟九环的自定……


                IP属地:辽宁8楼2024-06-27 22:40
                回复
                  对于杨义臣,最主要的回目便是“借寇兵义臣灭叛臣”。
                  “叛臣”自是指宇文化及,“义臣”二字,既是其名,又可作为对他的评价。
                  他是以“出师破贼”的身份出场的,奉命去剿灭窦建德义军。首战告捷,并势如破竹,只怕如此下去,建德立亡!然而正同建德所道:“主上信任奸邪,未有佞臣在内,而忠臣能立功于外者。”此论固是精辟,闻之莫名痛心。果然,杨义臣于胜利在望之时,被朝廷召回,“对左右叹道:‘隋室合体,吾未知死于何人之手!’即将所有金银,犒赏三军,涕泣起行”。颇有岳鹏举被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措置班师”之感。不过,杨义臣“退居濮州雷夏泽中,变姓埋名,农樵为乐”,正显其明智。(貌似历史上被召回不久,即卒。)
                  杨义臣端的是位义臣,虽已隐居,但是窦建德派人劝他讨伐宇文化及之事,他最终应允出山。回目“舟中歌词句敌国暂许君臣”,作者笔触清晰,点明了他们曾经是“敌国”,但是为了讨杀逆贼,“暂许君臣”,如此窦建德、杨义臣的形象俱皆上升。
                  听他舟中歌词句: “叹釜底鱼龙真混,笑圈中豕鹿空奔。区区泛月烟波趁,谩持竿,下钓纶。试问溪凤山雨何时定,只落得醉读离骚吊楚魂。”慨然叹时,实姜公之感。
                  观其所约三事:“一不称臣于夏、二不愿显我姓、三则擒获化及,报了二帝之仇,即当放我归还田里。”义正辞严,又有关公之风。
                  杨义臣智勇兼绝,李药师神机妙算,宇文化及焉能不败?此役大获全胜、大快人心!
                  战前,借窦建德之眼,“见义臣浓眉白发,鹤氅星冠,是扶宇宙的班头,安邦国的领袖”,相由心生之说毕竟不无稽之谈。
                  “杨义臣挺枪来刺化及,两个战了三四合。勇安公主恐怕义臣有失,忙向锦囊内,取出弹丸来,拽满弓看准弹去,正中化及面门。三四个蛮婆,手持团牌砍刀,直滚到马前,把化及的马乱砍。杨义臣加上一枪,化及直撞下马来。”使人想起“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杨义臣又“分开众兵,将化及囚车推出军前,向许兵大声说道:‘汝等俱是隋国军民,为逆贼所逼。汝之家属,尽在关中。今逆贼已擒,汝等若欲西归关中,愿归夏者,录官升赏,如若不降,吾尽坑之’。”正所谓“杀降不祥”。
                  大功告成,留书一封。夏主拆开一看,说贼臣化及已擒,臣志已完,惟望大王所允前言,仁慈放归田里。后有绝句一首:
                  挂冠玄武早归休,志乐林泉莫幸求。独泛扁舟无限景,波涛西接洞庭秋。
                  化及刚刚篡位后,正在隐居的杨义臣欲劝宇文士及归唐,
                  却以哑谜“枣枣龟糖”告知,平添意趣。可想他并非只能领兵打仗。
                  后来作者叙其寿终,不肯直言。只以罗成所写之信告与读者。数隋朝义臣,还看义臣。


                  IP属地:辽宁9楼2024-06-27 22:40
                  回复
                    列王伯当为天英星,想必众位俱已猜出。因为他与小李广花荣实在是太像了:同样射术入神(不过《隋唐演义》并不曾表现,应该是从《说唐》开始的),同样誓死效忠天魁星。
                    他是与李密一同出场的,秦琼“入酒肆蓦逢旧识人”,见他两个:
                    “肥马轻裘意气扬,匣中长剑叶寒芒。有才不向污时屈,聊寄雄心侠少肠。”
                    伯当见了叔宝,“慌忙起身离坐,急解身上紫衣下东厢房,将叔宝虎躯裹定,拉上厅来,抱头而哭。”与《说唐》、《兴唐》及众版评书相比,此段在《隋唐演义》中秦琼是最落魄的。秦琼越是落魄,越显单雄信、王伯当等人义气之盛,亦可反衬秦叔宝名望之高。
                    《说唐》称其为“色中饿鬼”,《兴唐》更让我感到莫名的“伪君子”形象。
                    《隋唐演义》中的他,真正如同花荣一般,唯一“英”字可表。第四十一回,王雪儿吸引了李密,玄邃惊讶,而王伯当道:“【天下佳人尽有,非吾辈此时所宜。】”
                    与《说唐》中的一闻新夫人挑战,“连忙披挂上马,冲出营来”简直判若两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伯当施计全交”,智救李密,建议一读。
                    至于其忠义,不必多言矣。有人说他愚忠,但在伯当心里,“忠义”与什么“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的借口无关!认准一个主公,从一而终,只此而已!
                    “践死誓王伯当为友捐躯”,他倒下了,失败了。
                    但他只败了一小部分,成败永远不是定义英雄的标准!
                    在精神领域中,他依然挺立!忠义参天!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6-27 22:41
                    回复
                      我对杨广的夺权行为的看法如下——
                      杀杨坚,不算错,因为杨坚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饼,身为周臣,鸩酒弑君,与王莽、朱温之流无二。杨广杀了杨坚,也算是大义灭亲。
                      但是杨勇是无辜的,无论如何杨广也不该害死杨勇。据说杨勇之前还劝过杨坚不要造大周的反,反而杨坚的次子杨广十分看好并响应父亲的逆举。
                      无独有偶,后来李渊要造大隋的反,也是长子李建成秉持忠义,苦劝父亲不要叛君,也是次子李世民寡廉鲜耻地鼓励父亲造反。有人说,历史有时真的像个圆环,岂不信哉?
                      后来两宋交际之时的洞庭湖起义军首领大圣天王杨幺,据说就是杨勇的子孙后代,要借助洞庭湖的势力恢复大隋,可惜被岳飞那厮迫害而死,可谓惜哉。不过,杨勇有后,而且如此英雄,这也是很令我欣慰的。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6-27 22:41
                      回复
                        历代单二哥形象,差别非常大,直到明清方才略定,标志大概便是这本《隋唐演义》了。首先在相貌上,《隋唐演义》的单二哥是最齐整的。且略举此两处:
                        出场时,用秦琼的视角观其“身高一丈,貌若灵官,戴万字顶皂荚包金,穿寒罗细褶,粉底皂鞋”。后世评书为单二哥起了个绰号“赤发灵官”,而且都黑了他的长相,故此让人联想起《水浒》中的赤发鬼刘唐,实则《隋唐演义》的这句“貌若灵官”完全是褒义。
                        第四十二回,又借王当仁之目,“见雄信身躯伟岸,天神般一个好汉,不胜惊诧”。
                        再看文采。待到《说唐》中,单二哥完全沦为“底层群众代表”,自呼“罗子”、“老子”,兼且出口成脏。有不少读者、听众,言单二哥是“强制性助人”。我想这一说法主要是因为,从《说唐》开始,单二哥的“文雅”这一性格被删除了,不善言辞表达,方才给人“强制”之感。
                        然而在《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豪杰庆千秋冰霜寿母”,雄信曾为首先唱一词曰:“秋光将老,霜月何清。皎态傲寒惟香草,花周虽暮景,和气如春晓,恍疑似西池阿母来蓬岛。  杯浮玉女浆,盘列安期枣,绮筵上,风光好。昂昂丈夫子,四海英名早。捧霞觞,愿期颐,长共花前笑。”文武俱赏,端是好词!
                        三论人品,更是出众!
                        “罗士信黑夜报仇”后,遗失了周郡丞、计书办的两颗首级,被翟让等人发现。翟让打算:“差人送还他才是。”单雄信道:“这个不必。那两个人,也是为了我们兄弟的事,只道奉公守法,何知财命两尽;若再把他首级践踏,于心太觉残忍。孩子们取盛豆料的木桶,把两个首级,放在里头,挖一大坑埋下,掩上泥土。”
                        本回结尾的两句诗,“处心各有见,残忍总非宜”,想来应是夸雄信的。真仁者也!
                        “割袍襟单雄信断义”的演变,单二哥越发不淡定,《兴唐》竟挥槊欲打徐茂功!
                        回头来看初始的《隋唐演义》,郑将燕伊殒命,雄信看了大怒道:“不杀此贼,以报燕伊,不为好汉。”因策马绕谷寻来,忽闻后边一骑马飞奔前来,高声叫道:“单二哥勿伤吾主,徐懋功在此。”忙赶向前,扯住雄信衣襟道:“单二哥别来无恙,前在魏公处,朝夕相依,多蒙教诲,深感厚谊。今日一见,弟正有要言欲商,幸勿窘迫吾主。”
                        单二哥竟能忍住怒火道:“昔日与君相聚一处,即为兄弟。如今已各事其主,即为仇敌。誓必诛灭世民,以报先兄之灵,以尽臣子之道。”懋功道:“兄不记昔日焚香设誓乎,我主即你主也,兄何不情之甚?”雄信道:“此乃国家之事,非雄信所敢私。此刻【弟】不忍加刃于兄者,尽弟一点有契之情耳,【兄】何必再为饶舌?”随拔佩刀割断衣襟,加鞭复去找寻。手上割袍,心未断义,仍以兄弟相称!确实,此版徐懋功并不可恨,但是单二哥可以忍住盛怒,多言数句,此非其礼也?使用此版制图,便因此版面相最是和善。
                        书中亦多次描述他的管家单全,尤其是“贪赏银詹气先丧命”这一回,面对突发之急,毫不畏惧、有条不紊,最终又得王伯当、齐国远之助,斩杀詹气先与庞三夹,其胆识不可谓不惊人。正如作者所论:“非雄信英豪,安得有此快仆?”
                        义之方面,小说及评书都大加赞扬,我不必表,只看“出囹圄英雄惨戮”时侧面描写。
                        不表雄信视死如归,众人对他的态度,与众版本相比,高下强弱,一目了然。先看《说唐》此节,唯有程咬金说了几句三分真、七分假的送行语,众人(幸好秦琼不在场)竟说:“这等肉麻的话,我们说不出的。”就算《说唐》单二哥口上无德,但观此一生,也是坦诚待人,也是无愧于心,竟换不来他们几句“肉麻的话”!这些个“兄弟”当真该骂!该打!该杀!改剐!二哥您走好!来世变作奇男子,拿住他们一个一个把刀开!
                        用《隋唐》缓解一下激愤心情。且看之前:程咬金执意去除二哥身上锁链;李如珪不胜忿怒,话窘屈突通;秦叔宝涕泣如雨,愿以身代死;程知节愿将三家家口保他;徐懋功亦叩头哀求,愿还官诰。只可恨那唐童“心中不说出,终久为宣武陵之事,不快在心”,雄信一命难救。细读毕此段,心中无悲、无怒者,禽兽也!
                        雄信临刑,“百姓军校,无不坠泪”。连秦琼之母也“意欲到他跟前去拜一拜”,“来到雄信跟前,垂泪说道:‘单员外,你是个有恩有义的人,惟望你早早升天。’说了,即同张氏夫人,跪将下去”!尸首棺椁“抬至城外,寺中停泊,只见魏玄成、尤俊达、连巨真、罗士信同李玄邃的儿子启心,都来送殡。王伯当的妻子也差人来送纸。大家却又是一番伤感,然后簇拥丧车,齐到城外寺中安顿好了。”最后于此处赋诗一首:“秦王虽说得中原,曾不推恩救命根。四海英雄谁作主?十行血泪位孤魂。”端的字字带血!方才转去说“走天涯淑女传书”之事。《说唐》此段,怨气难平;《隋唐》此段,哭喊震天!
                        徐懋功曾经评价单二哥“四海多情”,此“情”当然是用在了兄弟之上。
                        为了兄弟,他两肋插刀;为了兄弟,他四处周旋。
                        如今他一灵归天,众家兄弟哭得昏天黑地,作者写得荡气回肠。
                        读者难免动容!听者几乎落泪!当真是“兄弟投缘四海清,兄弟生离两行泪”啊!
                        比之李密死后魏征千里寻尸,贾柳组织昔日受单二哥恩惠之人哭丧,“齐到柩前趴在地下,扫地呼天的大哭起来”,其声势仍然不小!
                        其时“王世充在定州,纠合了邴元真复叛,罗士信被他用计杀害”。
                        单雄信便托梦与单全,告知道:“我回去了,【可恨王世充】,杀我好友义弟,又是我同起手的心交,我知此贼命数已绝,你去叫姑爷灭了他,干了这场功。”可见“愚忠”之说不成立!事成之后,英魂出于黑暗之中,与众人引路。正如关大刀之语,众好汉皆仗单二哥阴灵,方得以万全。
                        单二哥可赞之处、可扬之言,绝非只有此许,
                        然俗语云“弱水三千,至多满饮一瓢”,只得至此为止。
                        忽的想起那首《天时地利人和》,
                        单二哥就是正如此歌所唱,轻生死、重大义。


                        IP属地:辽宁12楼2024-06-27 22:42
                        回复
                          英雄传奇是《隋唐演义》的次线而非主线。而这根次线的主要人物,正是秦琼秦叔宝。同样的,《隋唐演义》中的秦琼与其他版本相比,亦是大有不同。首先,在《隋唐演义》里,他到了第四回方肯出场,这边说明了此乃次线。虽是次线,仍是光彩非常,不弱于其他版本。“这秦琼长大,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颔虎头;最【懒】读书,只好轮枪弄棍,厮打使拳”,《说唐》却改作“最【喜】读书”。然而,却似乎是“最【懒】读书”的秦琼更有文采,端的有趣。
                          秦琼遭受“炎凉世态”之折磨,面对王小二的“转面起炎凉”,也只无可奈何。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两个与王小二形成鲜明对比的先后扶助秦琼的女性人物——柳氏与高氏。“秦琼卖马”的故事妇孺皆知,同它的原型“杨志卖刀”一样,都是落难英雄的典型写照,颇有“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感。但是,秦琼对于王小二的“逼命一般”的讨债,一忍再忍,又忍耐酒店的走堂、酒保。王伯当问起:“那王小二第一炎凉,江湖上有名的王老虎,在兄分上可有不到之处?”叔宝感柳氏之贤,不好在两个劣性朋友面前说王小二的过失处。道:“二位贤弟,那王小二虽是炎凉,到还有些眼力,他夫妇二人在我面上,甚是周到。”其度量之大,非常人所能及也。作者名之曰:小人行短终须短,君子情长到底长。
                          好不容易交还店钱,偏又病倒在东岳庙,虽有魏征照料,毕竟祸不单行、苦楚难当,向粉壁上题下一首《满江红》:
                          兕虎驱驰,甚来由,天涯循辙?白云里,凝眸盼望,征衣滴血。沟洫岂容鱼泳跃,鼠狐安识鹏程翼?问天心何事阻归期,情呜咽。
                          七尺躯,空生杰,三尺剑,光生筐。说甚擎天捧日名留册,霜毫点染老青山,满腔热血何时泻?恐等闲白了少年头,谁知得?
                          然而此病并非闲笔,由此单雄信方才又遇秦叔宝,方得“秦琼发配”之事,叹其情节之曲折、人世之变迁,如斯难测。
                          眼见史大奈摆下擂台,开始并不欲打,无意逞能。见童环输了,“急得火星爆散,喝道:‘待我上去!’”,既不图名又不为利,正显英雄本色!
                          秦琼虽是一路坎坷,但他得到了单雄信、张公谨等人的合力帮衬。作者在描写秦叔宝的赫赫声名时,绝少正面描写,多以曲笔绘之,使读者切实感受到秦大哥在江湖上的美名远播。
                          在罗艺的幽州,他的雄心被激活了,奋起舞锏,三军俱服。虽则此版中的射术展示险些受窘,幸亏罗成暗助一箭,比不得《说唐》中的“神箭射双雕”。但表现的活灵活现,读来亦是趣味十足。连用“没奈何”、“着忙”等语,清晰地表现了秦琼的尴尬境地。秦琼归心似箭,墙壁题诗:
                          一日离家一日深,独如孤鸟宿寒林。
                          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
                          终于得以“归家侍母”。到家之时母亲已然睡下,秦琼不敢打扰,只在床前“絮絮叨叨”。秦琼颇为豪放,但观其做事,端的细致谨慎,尤其是对待母亲。
                          秦琼虽谨记李靖之言,也亲口告诫王伯当等人:“凡事不要与人争竞,以忍耐为先。必要忍到不能忍处,才为好汉。”但是面对“王婉儿观灯起衅”,“把李药师之言,丢在爪哇国里去了”,义无反顾,打抱不平,正是见其侠肝义胆之处。后来程咬金劫下饷银,秦叔宝义焚捕批,不必去提,自是凛凛高义。只看他之前屈受官刑,“经得打,浑身是虬筋板助,把腿伸一伸,竹片震裂,行刑的虎口皆裂。叔宝不肯难为这些人,倒把气平将下来,让他打”,试问如此通情之人,古往今来更有几位?
                          秦叔宝助村民擒获张耍子、陶京儿这两个替麻叔谋盗婴之贼,为民请命,正直豪爽。麻叔谋吩咐不必解进,竟释放去,把叔宝一团高兴,丢在冰窖里去了。秦琼因此退隐山林,樊建威、贾润甫,都道:“可惜这个英雄,只为连遭折挫,就便意气消磨,放情山水。”不知他已看得破,识得定,晓得日后少他不得,不肯把这英风锐气,轻易用去,故尔如此。是的,秦琼这是在养精蓄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其所想:“功名爵禄,只争迟早,何必着急;况家有老母,正宜菽水承欢,何苦恋这微名,亏了子职?”可以说这是他最高明之处。
                          秦琼受此打击,退居山林,“心虽恬淡,志却难泯”,收服罗士信,一同参军。秦琼征伐高丽有功,却险遭宇文家的父子陷害,幸有来护儿、张须陀努力为其周旋。秦琼气急,欲赴此难,有人说此乃“尚气之勇”,然而正如叔宝道:“若秦琼不去,这题目就到大人了。”如何不是舍己为人?
                          秦琼虽为奸佞屡屡陷害,但从来不曾想过要与朝廷对抗。然事与愿违,罗士信被逼无奈只得落草,叔宝道:“这叫我怎处?我本待留此身报国,以报知己,不料变出事来。但我此心,惟天可表。”虽则问心无愧,只是天意弄人。正如单全开导他的言语。单全道:“爷说甚此心可表?爷若既有仇家在朝,便一百个张通守,也替爷解不开;况又黑夜杀官杀吏,焉知非罗爷所为的?倘再迟延,事有着实,连张通守也要出脱自己,爷这性命料不能保了,说甚感恩知己,趁事尚未发觉,莫若悄地把爷管的一军与山寨合了,凭着爷一身武艺,又有众位相扶,大则成王,小则成霸,不可徒街小恩,坐待杀戮。”此番造反,迫不得已,然而走得光明磊落,秦琼入伙瓦岗,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他加速了尤俊达的加盟瓦岗、李玄邃的火并翟让。
                          李渊与李世民都欲将秦琼拉拢过来,于是徐义扶献策,令“李世民感恩劫友母”,李世民美其名曰:“报恩”,褚某却读之甚怒,这分明是软禁人质!但秦琼的侍母至孝被更加着重地从侧面突出了。直至“三锏换两鞭”,“效三国时刘先主与吴大帝试剑砍石之法”,再次出彩。看着蛮石对天默祷道:“苍天在上,我秦琼与胡奴在此比试,全仗唐天子洪福。秦王得以一统天下,我秦琼该在此建功,不消三下,此石即为分开。”把双手举鞭,尽力打去,石已露痕,又用力一下,石已透底分开。叔宝笑道:“何如?石尚如此,若是人此刻已为肉泥矣!你三下,我只两鞭,还算你输。”这一赌赛到底谁输谁赢,不必深究,反正这已经表现了秦大哥的忠勇。
                          单二哥临刑之前,《隋唐演义》中的他“涕泣如雨,愿以身代死”,自很无法挽回,于是又几乎寸步不离单二哥左右。而《说唐》叔宝“在红桃山闻得擒了雄信,飞风来救,走到面前,头已落地。”
                          让人怅然若失,以至于有人说他是故意离开。其实这是《说唐》作者的不得已之策,众位且稍想一想,若秦琼在场,必然求情,那么作者便难以保全唐童的“仁义”形象了。
                          而在这一点上,《隋唐演义》勇敢得多,毫不曲笔,清清楚楚地写道:“那秦王心中不说出,终久为宣武陵之事,不快在心。”
                          其后四海升平,秦琼实至名归。
                          观其一生,极似《水浒》中的朱仝:一样的义释兄弟、一样的力护孩童。
                          最后均得善报,真可谓完满之人。
                          那么,英雄是怎样炼成的呢?生活大部分时候是平淡的,偶尔见到社会上的不平之事,有几个人会挺身而出,伸手相助?大多数人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遇到挫折之人感到冷漠而绝望!于是,我们需要英雄、渴望英雄、歌颂英雄,秦叔宝正是有这种变成英雄的勇气,他的英雄形象方能屹立不倒。


                          IP属地:辽宁13楼2024-06-27 22:43
                          回复
                            关大刀所占篇幅不多,数来【只有半回戏份】,但是他的形象并不模糊。
                            生的【方面大耳、一部虬髯】,江湖上一个有名的好汉姓关名大刀,辽东人,昔年曾贩私盐,做强盗,无所不为的。他天性鄙薄仕宦,不肯依傍人寻讨出身。近见李密、单雄信等俱遭惨戮,他便收心,在这里开一个大饭店。遇着了贪官污吏,他便不肯放过,必要罄囊倒橐,方才住手。好处不肯杀人,不肯做官,他道:“我祖上关公,是个正直天神,我岂可妄杀人?”又道:“关公当日不肯降曹,我今亦不去投唐。”因此四方的豪杰人多敬服他。
                            听从贾闰甫之计,智杀王世充。事后不曾冒功,将单二哥带路之事从实说来:
                            “我们这场功皆仗单二哥的阴灵,得以万全,为什么呢?弟前夜与赵兄弟两个,乘王世充、邴元真酒醉熟睡时,潜踪入幕,盗了两人的首级。众兄弟齐上马出来,惊动了帐房内,只道是劫营的,齐起身来追赶。时天尚昏黑,众弟兄因记不出路径,只见黑暗中隐隐一人骑着马领路。【众弟兄认作是我】,又不好高声相问,只得随着他走了三四里。天将发白,那前头骑马的倏然不见了,岂不是【单二哥阴灵护信我们】?如今把这些衣饰银钱,分做两堆,一堆赠与姑爷为殡葬之资。一堆散与二贤庄左右邻居小民,念他们往日看守房屋,今又远来迎柩营葬,少酬其劳。”贾润甫与众好汉齐声道:“关大哥说得是。”
                            事毕,众好汉(当然包括关大刀)道:“我们如此而来,自当如此而去。”
                            尽皆岸然不顾而行,看的人无不啧啧称羡。
                            不过三、四页文字,一个豪爽刚直、粗中有细的江湖豪客形象跃然纸上。


                            IP属地:辽宁14楼2024-06-27 22:43
                            回复
                              “唐万仞”这个名词对于唐朝来说非常吉利,想来正是因此,《说唐后传》众人俱被单二哥转世的盖苏文飞刀斩杀,唯独唐万仞被徐茂公埋在了山前。(用处不明)
                              但是在《隋唐演义》里,很可惜,他没有活到众人投唐便归天了。
                              “大海寺唐万仞徇义”,可以说是全书中最震撼的死节。
                              不必多言,请赏原文:
                              正在忙乱之时,只见外边走进一人,头裹麻巾,身穿孝服,腰下悬一口宝剑,满眼垂泪,跟着两三个伴当,望着灵帏前走来。那些带孝的兵卫,站在旁边,说道:“唐爷来了!”叔宝仔细一认,见是唐万仞,把手向他一举道:“唐兄来得正好。”岂知唐万仞只做不见,也不听得,【昂然】走到灵前大恸,【敲着】灵桌哭道:“公生前正直,死自神明。我唐万仞本系一个小人,承公拔识于行伍之中,置之宾僚之上,数年已来,分懊嘘寒,解衣推食。公之恩可谓厚矣至矣。虽公之爱重者尚有人,而我二人之鉴拔者则惟公。蒙公能安我于生地,而自死于阵前,我亦安敢昧心,而偷生于公死后!” 叔宝站在一旁,听他一头说,一头哭,说到后边句句讥讽到他身上来,此身如负芒刺,又不好上前来劝他;连雄信手下兵卒,无不掩泪偷泣。雄信看见叔宝颜色惨淡,便要去劝仁唐万似。只见万似把桌一击道:“主公,你神而有灵,我前日不能阵前同死,今日来相从地下!”说罢,只见佩刀一亮,响落在地,全身往后便倒。众兵卫望见,如飞上前来救,一腔热血,喷满在地,叔宝见了,忙捧着尸首大声叫道:“万仞兄,你真个死了,你真个相从恩公于地下了,我秦琼亦与你一答儿去罢!”忙在地上拾起剑来要刎,背后罗士信一把抱住喊道:“哥哥,你忘了母亲了!”夺剑付与手下取去。叔宝犹自哽咽哭泣,吩咐手下快备棺木殡殓,就停在张通守右边。


                              IP属地:辽宁15楼2024-06-27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