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183,321贴子:1,426,907

话说范阳应该是很接近北京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河北地区参加安史之乱到底获得了什么呢?范阳人家现在倒是成首都了,河北反而成了护城河被吸血。就那个内卷程度看着都麻,我大学在河北的同学几乎就没回乡工作的。这算不算是历史的大玩笑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3 17:45回复
    范阳郡就是北京,但范阳县不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23 21:12
    收起回复
      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是支持唐朝,反对安史叛军的。只是平民百姓打不过叛军主力。等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立即占据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叛军,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28 10:38
      回复
        古代募兵制导致军队脱离百姓。安史是私化了范阳军、联合某大门阀发动安史之乱,反唐,反平民。安史叛军并不代表河北百姓利益。安史叛军屠的最狠的就是河北平民百姓。
        安史之乱时,安史叛军狠屠河北平民百姓,
        “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8 10:38
        收起回复
          安史之乱前,唐朝河北的人均负担轻于关中的。史载安史之乱前,“今河北殷实,百姓富饶,衣冠礼乐”。河北的税率不重于关中,河北承担的兵役还轻于关中。人均综合负担方面,河北轻于关中。只是因为当时河北人口很多并且经济发达给人造成交税多的错觉。其实人均综合负担方面河北轻于关中。而且,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是忠于唐朝的。 安史叛军离开河北,河北平民百姓就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其实,自从唐初平定河北之后,唐朝前期河北都很忠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是范阳军队反,而不是大部分河北平民百姓反。其实在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时,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忠于唐朝。在安史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时,河北平民百姓立即攻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8 10:40
          回复
            安史之乱后,河北只有一个安史的庙、而且这个庙还是投降的安史叛军余部造的,少量安史叛军余部把安史称为二圣四圣。河北大部分百姓并不怀念安史。后来,唐朝把安史的庙拆了,也没人因此造反。。。何况,立庙纪念并不能说明什么,南北朝时拓跋焘屠了很多江淮百姓,但后世的江淮人却纪念拓跋焘(佛狸祠)。。
            其实,自从唐初平定河北之后,唐朝前期河北都很忠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是范阳军队反,而不是大部分河北平民百姓反。其实在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时,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忠于唐朝。在安史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时,河北平民百姓立即攻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28 10:41
            回复
              安史之乱完全就是古代募兵制加玄宗导致的。古代募兵制容易导致军队私有化。而玄宗破坏了唐朝定期把节度使调离的制度、并且过度宠信安禄山、给了安禄山过多权力,导致安禄山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收买了范阳军跟着造反。。。
              其实大部分河北平民百姓忠于唐朝,只是打不过安史叛军主力。在安史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时,河北平民百姓立即攻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其实真正跟着安史造反的只有范阳军和半个平卢军。河东军留在当地没跟着反,后来河东军跟着李光弼大破安史叛军。平卢军一半跟着安史反,另一边则反安史。另外,契丹大部分加入唐军阵营,反对安史叛军。
              古代募兵制导致军队脱离百姓,
              查史料发现,安史叛军屠的最狠的就是河北百姓。从安史之乱刚开始时,安史叛军就在狠屠河北平民百姓。安史叛军并不代表河北百姓利益。
              “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
              安史是私化了范阳军、联合某大门阀发动安史之乱,反唐,反平民。而河北平民百姓大部分支持唐。安史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时,河北平民百姓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反对安史。
              要不是玄宗肃宗的错误指挥,那么唐军在一年内就能全歼安史叛军,平定安史之乱。
              仔细查各次胜败,唐军败给叛军的那些作战都是因为玄宗肃宗的错误指挥、派个很差的将领、或让将领之间矛盾(例如让副将干扰郭子仪李光弼)导致战败。 而在唐军、叛军双方都不被各自高层干扰的战役里,都是唐军多次大胜叛军。最关键的昭觉寺大战(比香积寺之战关键的多),完全是依靠唐军自己的军队大胜叛军,全歼叛军范围里最精锐的十万叛军精锐,平定安史之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28 10:45
              回复
                李世民的奇迹般的功劳和战功震慑了门阀。所以李世民能压制了门阀。贞观年间门阀不敢欺负平民百姓,贞观年间,“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皆遣执奏,随其所犯,寘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而玄宗没有顶级战功,玄宗中间却下令把门阀的土地拿出一部分给穷人,某些门阀就不服了。河北某门阀就联合安史收买范阳军队,发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时,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是支持唐朝,反对安史的。 安史叛军主力离开河北,河北平民百姓就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叛军,“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8 10:47
                回复
                  李世民的顶级战功震慑了门阀,使得李世民能压制了门阀。李世民刚当皇帝不久就废除了门阀官员的大部分官位。李世民编修氏族志,精简官吏,敕括天下浮逃户。
                  一、氏族志就是直接针对门阀的地位下手二、精简官吏也是直接针对门阀豪强。三、李世民是查了户口的。
                  而且,李世民压制了门阀,使得平民百姓生活好,贞观年间门阀不敢欺负平民百姓,贞观年间,“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皆遣执奏,随其所犯,寘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28 10:48
                  回复
                    安史之乱时,回纥可汗改为认唐皇帝为兄。回纥想劫掠长安,被广平王李俶阻止了。回纥劫掠的是洛阳的财物,不是劫掠女人。约定是“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鹘”,这个士庶已经包括了百姓男女,包括下层百姓,是归唐的(唐朝大部分人口数平民百姓,不是奴仆),没有允许回纥劫掠百姓人口。 “金帛子女”在唐朝可能专指财物(李渊当年给秦琼金帛子女,就是给的财物,没有把百姓男女给秦琼)。 而且,回纥总共只来了三千人、这三千人还在战争里死了一些。 第一次劫洛阳时,回鹘劫掠财物三天,唐朝给回纥一万匹丝绸,回纥就停止了劫掠,史料也记载回纥劫掠洛阳是劫掠的财物。。。 第二次劫掠洛阳,之前唐朝已经提前把洛阳的人都撤走了,洛阳已经没人了,然后又经过战争,百姓还没回洛阳,洛阳基本没人了,然后回纥到洛阳,回纥劫掠洛阳仍然主要是劫掠财物,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移牒留守及河南尹并留司官、坊市居人,出城避寇,空其城”,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一 :“遂移牒留守韦陟使帅东京官属西入关,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
                    可见,唐朝早就把洛阳的人都撤走了,洛阳已经没人了,然后又经历战乱、百姓还没回洛阳,回纥到洛阳时,洛阳只有财物,基本没人。即使有人也是叛军人员。而那个回纥在洛阳烧白马寺导致死伤万人的记载是喜欢抹黑唐的宋人在改旧唐书和写新唐书 资治通鉴时伪造加上的。
                    其他时期,太宗高宗时期,唐朝实际统治回纥(回鹘)。玄宗时期,回鹘臣服于唐朝。代宗时期,回鹘可汗认唐朝皇帝为兄,按辈分是雍王的叔叔,要雍王行侄子见叔叔的礼,雍王始终没有行礼,争执起来,回鹘可汗打死雍王两个随从,唐军将士们要灭回鹘,回鹘可汗的母亲亲自出来赔罪道歉才作罢。 后来,784年李晟唐军击败回鹘军和作乱的朱泚。 787年回鹘再次开始长期称臣于唐。 840至845年,张仲武刘沔石雄指挥唐军多次大破回鹘,杀获回鹘可汗与绝大部分回鹘贵族以及部分回鹘民众。。。回鹘九个宰相被唐军杀获八个(剩下的一个西迁),十二个特勒被唐军杀获十一个(剩下一个西迁),回鹘公主、将军、尚书等等都被唐军俘获或杀了……
                    唐朝太宗时期高宗时期实际统治回纥,在回纥征兵、收税、任免处置官员等等。唐玄宗时回纥臣服于唐朝。
                    郭子仪提出多借回纥兵、主要是为了把回纥绑在唐朝一边,避免回纥帮叛军,说回纥兵精只是借口。 不久后的回纥鼎盛时期,李抱真用少量唐军骑兵大破大量回纥骑兵,打的回纥再次长期臣服于唐朝。回纥军战斗力不如唐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8 10:49
                    回复
                      (这个显示了吗?)唐朝太宗时期高宗时期实际统治回纥,在回纥征兵、收税、任免处置官员等等。唐玄宗时回纥臣服于唐朝。。。安史之乱时,回纥可汗改为认唐皇帝为兄。回纥想劫掠长安,被广平王李俶阻止了。(广平王只拜不跪,而回纥太子叶护又拜又跪,跪着捧着广平王的足。)回纥劫掠的是洛阳的财物,不是劫掠女人。约定是“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鹘”,这个士庶已经包括了百姓男女,包括下层百姓,是归唐的(唐朝大部分人口数平民百姓,不是奴仆),没有允许回纥劫掠百姓人口。 “金帛子女”在唐朝可能专指财物(李渊当年给秦琼金帛子女,就是给的财物,没有把百姓男女给秦琼)。 而且,回纥总共只来了三千人、这三千人还在战争里死了一些。 第一次劫洛阳时,回鹘劫掠财物三天,唐朝给回纥一万匹丝绸,回纥就停止了劫掠,史料也记载回纥劫掠洛阳是劫掠的财物。。。 第二次劫掠洛阳,之前唐朝已经提前把洛阳的人都撤走了,洛阳已经没人了,然后又经过战争,百姓还没回洛阳,洛阳基本没人了,然后回纥到洛阳,回纥劫掠洛阳仍然主要是劫掠财物,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移牒留守及河南尹并留司官、坊市居人,出城避寇,空其城”,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一 :“遂移牒留守韦陟使帅东京官属西入关,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
                      可见,唐朝早就把洛阳的人都撤走了,洛阳已经没人了,然后又经历战乱、百姓还没回洛阳,回纥到洛阳时,洛阳只有财物,基本没人。即使有人也是叛军人员。而那个回纥在洛阳烧白马寺导致死伤万人的记载是喜欢抹黑唐的宋人在改旧唐书和写新唐书 资治通鉴时伪造加上的。
                      其他时期,太宗高宗时期,唐朝实际统治回纥(回鹘)。玄宗时期,回鹘臣服于唐朝。代宗时期,回鹘可汗认唐朝皇帝为兄,按辈分是雍王的叔叔,要雍王行侄子见叔叔的礼,雍王始终没有行礼,争执起来,回鹘可汗打死雍王两个随从,唐军将士们要灭回鹘,回鹘可汗的母亲亲自出来赔罪道歉才作罢。 后来,784年李晟唐军击败回鹘军和作乱的朱泚。 787年回鹘再次开始长期称臣于唐。 840至845年,张仲武刘沔石雄指挥唐军多次大破回鹘,杀获回鹘可汗与绝大部分回鹘贵族以及部分回鹘民众。。。回鹘九个宰相被唐军杀获八个(剩下的一个西迁),十二个特勒被唐军杀获十一个(剩下一个西迁),回鹘公主、将军、尚书等等都被唐军俘获或杀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8 10:49
                      回复
                        (这个回复显示了吗?)事实是,香积寺之战不存在双方一排排对砍阵亡。香积寺之战事实是,李嗣业带着前军和三千回纥就打的叛军崩溃了。首先,叛军冲击唐军,李嗣业带前军如墙而进,打退叛军;然后,李嗣业率前军直冲叛军大阵,叛军一支骑兵从侧翼出动、但被回纥骑兵打败了,唐军的后军、中军、以及后军中军的骑兵还没参战,李嗣业率唐军的前军直接正面打穿了叛军大阵;最后,李嗣业率领唐军前军和回纥骑兵夹击叛军,叛军就溃败了。然后中军和后军打扫战场杀死战场上溃败的叛军。这就是整个香积寺之战的全过程。
                        香积寺之战消灭的六万叛军里至多只有一万是精锐。其余都是叛军拉的二线队伍。十五万叛军精锐没有参与香积寺之战。
                        叛军范围内最精锐的十五万叛军精锐,其中十万精锐是在昭觉寺大战被唐军歼灭的。其他叛军精锐是在其他多次交战被唐军歼灭的。
                        香积寺之战后,李俶只是当天不让仆固怀恩去长安。因为当天作战大家都累了。第二天就允许仆固怀恩去长安。可见并不能说明唐军在此战损失大。其实此战唐军损失极小。唐书、资治通鉴都被喜欢贬低唐朝的宋人改过,多有夸大唐朝损失。如果此战唐军损失大那么一定会被宋人加在唐书、资治通鉴里。但是却没有这种记载。说明此战唐军损失极小。
                        香积寺之战事实是唐军损失极小,微不足道,而叛军至多损失一万精锐,其余损失的五万是叛军拉的二线队伍。 现在某些地摊谣言伪造此战唐军损失七万到十万,纯粹是伪造的谣言,没有任何证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28 10:49
                        回复
                          之前叛军占洛阳时完全没必要逼哥舒翰出通潼关。因为即使没有洛阳,还可以通过 襄汉商于 把足够多的粮食运到关中,足够百姓和唐军吃的。看记载,
                          《新唐书》:租庸盐铁溯汉江而上……江淮粟帛,繇襄汉越商于以输京师。
                          《旧唐书》:是时淮、河阻兵,飞挽路绝,盐铁租赋,皆溯汉而上……自此岁运米数千万石。
                          只要不让哥舒翰出潼关,就能得到足够多通过 襄汉商于 运来的南方粮食,足够百姓和唐军吃的。 而叛军反而即将没食物吃了,
                          之前叛军全力南下失败、没能打进南方。然后北线叛军失败,史思明率领精锐去救,北线郭子仪李光弼唐军多次大胜叛军,还打败了史思明率领的叛军精锐。河北大部分平民百姓忠于唐朝,占河北大部分地区、归于唐朝,反对安史叛军。。 安史叛军与老巢范阳城的联系被断。 (原本运到洛阳的粮食既给关中吃也给河南吃。当时没化肥农药,河南的庞大人口超过了河南粮食承载能力,也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叛军占洛阳后,南方不给洛阳运粮了。叛军面临河南巨大粮食缺口。而北线又被郭子仪李光弼断绝。)可见,只要不逼哥舒翰出潼关,那么接下来一年就是,要么是郭子仪李光弼打下整个河北,南下合围全歼叛军,要么是叛军因为缺粮而崩溃灭亡。都能一年左右彻底平定安史之乱。
                          当时连安禄山丢后悔造反了。可惜玄宗中计,做出错误判断,逼哥舒翰出潼关中了埋伏,导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28 10:50
                          回复
                            如果说安史叛军怕回纥军,那么同理更可以说安史叛军怕唐军。《新唐书》卷225 记载,见到唐军(唐朝官军,不是回纥军),安史军有惧色:“师次洛阳,驰兵下怀州,王师部伍静严,贼有惧色。” 何况,邺城之战时回纥骑兵在也失败了。邺城之战最后,唐军各部还返回各自驻地,而回纥骑兵被叛军打的全军覆没了。
                            没有回纥骑兵时,唐军多次大胜叛军,例如常山大战、沙河之战、九门大战、嘉山大战、太原大战、河阳大战…… 然后唐廷多次内讧干扰前线唐军才导致唐军数次败给叛军。唐廷和叛军高层双方都不干扰前方军队时,都是唐军打败叛军。
                            最后最关键的昭觉寺大战(比香积寺之战关键的多)、石榴园老君庙之战 也是唐军依靠自己大破叛军,歼灭叛军精锐,平定安史之乱。(而在的昭觉寺大战、石榴园老君庙之战里回纥军没有任何表现。)
                            郭子仪提出多借回纥兵、主要是为了把回纥绑在唐朝一边,避免回纥帮叛军,说回纥兵精只是借口。 不久后的回纥鼎盛时期,李抱真用少量唐军骑兵大破大量回纥骑兵,打的回纥再次长期臣服于唐朝。回纥军战斗力不如唐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28 10:50
                            回复
                              击败叛军,平定安史之乱,所有军队里,唐朝自己的军队发挥的作用最大。回纥军加速了平定安史之乱,但并不是最重要。(即使没有回纥,唐朝也可以用自己的骑兵击败叛军骑兵。只是这需要更多时间,需要推迟出兵时间、香积寺之战的时间,那会让安史之乱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更大,比借回纥兵的破坏更大。)
                              唐朝官军郭子仪大破安史叛军高秀岩;九门之战,唐军击败史思明; 嘉山之战,史思明还调来了同罗、曳落河,但是唐军郭子仪李光弼等仍然打的史思明几乎全军覆没,河北百姓占大部分河北、归于唐朝、反对安史叛军。形势已经有利于唐朝,哥舒翰坚守潼关,郭子仪、李光弼接下来就能打进安史叛军的后方,平定叛乱。而且当时虽然叛军占洛阳,但是唐朝改用襄汉商于运输线,不走洛阳,仍然把足够多的南方粮食运到关中,足够百姓和唐军吃的,
                              《新唐书》:租庸盐铁溯汉江而上……江淮粟帛,繇襄汉越商于以输京师。
                              《旧唐书》:是时淮、河阻兵,飞挽路绝,盐铁租赋,皆溯汉而上……自此岁运米数千万石。
                              反而是安史叛军快要断粮了。之前安史叛军全力南下失败、没能拿下南方。而叛军占洛阳后,南方粮食不运到洛阳,改成走襄汉商于运到关中。 洛阳大量人口即将缺粮,而北线的郭子仪李光弼打进河北,河北百姓还纷纷占大部分河北、归于唐朝、反对安史叛军,不给安史叛军运粮。只要哥舒翰不出潼关,那么唐军就有足够多的南方粮食,都能把安史叛军饿死。
                              但唐玄宗与杨国忠瞎指挥,逼哥舒翰出潼关,结果中伏被崔乾佑击败,潼关失守, 唐玄宗与杨国忠瞎指挥才导致哥舒翰惨败,失去潼关、长安。但是太原之战唐军再次重创叛军;另一面张巡睢阳之战也极大的消耗了叛军; 回纥参与了香積寺之战,但是香積寺之战里是唐军正面硬抗叛军,李嗣业等“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而回纥是与唐朝仆固怀恩打了阵东边的叛军骑兵,然后又与唐朝李嗣业到叛军阵后,与唐朝大军一起夹击叛军。唐军仍然是起了关键作用、根本作用。
                              张巡睢阳之战也极大的消耗了叛军。回纥参与了香積寺之战,但是香積寺之战里是唐军正面硬抗叛军,李嗣业等“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而回纥是与唐朝仆固怀恩打了阵东边的叛军骑兵,然后又与唐朝李嗣业到叛军阵后,与唐朝大军一起夹击叛军。唐军仍然是起了关键作用、根本作用。 (即使没有回纥,唐朝也可以用自己的骑兵击败叛军骑兵。只是这需要更多时间,需要推迟出兵时间、香积寺之战的时间,那会让安史之乱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更大,比借回纥兵的破坏更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8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