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吧 关注:419贴子:76,342
  • 4回复贴,共1

聊聊“三伏”天的体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目前已进入伏天,气温最高已经达到38度,南边的邻居印度,部分地区温度超过50度,热死人正在经常发生。那么,高温是如何摧残人体的?分析一下。
33度,身体感到热,汗腺这个身体自带空调系统开启工作状态,通过出汗来散热。
35度,看似人蓄无害,实际已经相当危险。气象学有关说明,单日气温达到35度以上被称为高温天气,靠扇子扇风已经无法达到降温目标。身体不得已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不足造成血量减少,血量减少造成脑供氧不足,身体反应变得迟钝,情绪暴躁,3—4小时后就可能中暑。
37度,在这个温度,身体一天要排出5升汗液,流失15克钠以及其它矿物质,血液逐渐变得粘稠,心脏不得不面对巨大压力,胸口好像被压了千斤重担,闷得喘不上气,到了此时,就算在室内,也有中暑可能。
38度,出汗已经没作用了,各器官都进入紧急状态,心脏跳动和呼吸频率加快,帮助排热,心衰发病率增加一倍,心脏病死亡率增加1.5倍。
40度,汗腺基本垮掉,身体其它器官也都濒临衰竭,感到恍惚发晕,热出人命案例,都是在这个温度发生的。
42度,身体到达极限温度,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放在开水里煮,衰竭也只是时间问题,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无法逆转,所以七月以后,接下来的高温天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家都清楚,老年人多数患基础病,血管内有斑块
,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到了冬季,天气变冷,血管收缩,管腔更细,于是供血更差,为了促进循环,血压被迫升高,后果是心梗、脑梗、脑出血频发。其实,在炽热夏季与严寒冬季一样,也是老年人难关,夏季最大问题是出汗多,血管虽然舒张,体内极度缺水,于是血液变粘稠,心跳明显加快。大量血液被迫推向体表向汗腺提供充足水分。血液的重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营养物向全身输送,粘稠血液运行缓慢,器官明显缺血缺氧,于是发生了与冬季同样的危险,心梗、脑梗频发。
克服的办法是:
1,减少户外活动,不是非常必要,在高温天气不出门。
2,开启室内空调,但温度不宜控制太低,尤其老年人肾虚,患有关节病,关节怕凉,温度控制在26度比较适宜。
3,多饮水,老年人神经系统表现迟钝,即使缺水,也不感觉口渴,这是最危险的!保持定时、足量喝水,同时适当饮用淡盐水,防止矿物质流失。
4,每天定时测血压,有基础病患者按时服药。
5,保持愉悦心情,不急躁,不着急,不过度劳累。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24 08:57回复


    IP属地:河北2楼2024-07-24 14:35
    回复
      一年四季,可能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夏季了。三伏盛夏,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高温之下,由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很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事件发生。


      IP属地:河北3楼2024-07-24 14: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