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修行吧 关注:13,113贴子:990
  • 3回复贴,共1

公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公案原文升座次,有道士出众从东过西,一僧从西过东。师曰:“适来道士却有见处,师僧未在。”士出作体曰:“谢师接引。”师便打。僧出作礼曰:“乞师指示。”师亦打。复谓众曰:“此两件公案作么生断?还有人断得么?”如是三问,众无对。师曰:“既无人断得,老僧为断去。”乃掷下拄杖,归方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29 18:52回复
    公案解析
    升座次,有道士出众从东过西,一僧从西过东。———不知道是谁“升座”后,一位道士出众从东门走到西面,一位僧人从西面走到东面。
    师曰:“适来道士却有见处,师僧未在。”———师说:刚刚道士有所见处,而僧人没有。(这里“师”字应该有误,应该是“是僧未在”更合适)
    士出作体曰:“谢师接引。”师便打。———道士出众作礼说:“多谢师父请指教”。师便打他。(“体”字应该有误,“士出作礼”更合适)
    僧出作礼曰:“乞师指示。”师亦打。———僧人出众作礼说:“请师指点”,师同样打他。
    复谓众曰:“此两件公案作么生断?还有人断得么?”———师又对众人说:“这两件公案你们如何断?还有人能说说吗?”
    如是三问,众无对。师曰:“既无人断得,老僧为断去。”乃掷下拄杖,归方丈。———师问了三次,众人无法回答。师说:”既然没有人能够断得,那么我来断。”于是就扔了拐杖回去了。
    这最后师的行为才是解答问题的答案。其实无论是道士还是僧人,无论是从东面走到西面,还是从西面走到东面,都不重要,师口中的“有见处”或者“没有见处”也不重要,你在意了这些“见处”就是师手中的“拄杖”,说明你还有这些“依仗”,还没有“放下”,而师的“断”就是让你扔了“拄杖”。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29 18:53
    回复
      随喜赞叹师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7 10:4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04 0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