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学吧 关注:46贴子:5,770
  • 6回复贴,共1

郑无极:再说宝钗在家世、容貌、品格、才华、思想、境界等方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无极:再说宝钗在家世、容貌、品格、才华、思想、境界等方面碾压林黛玉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18 17:36回复
    郑无极
    再说宝钗在家世、容貌、品格、才华、思想、境界等方面碾压林黛玉
    ——再说宝钗在家世、容貌、品格、才华、思想、境界等方面碾压林黛玉(批驳拥林派“萧清”)
    笑死了!这话完全应该由我对你们拥林派来说:去看看原著吧。真的,去看看原著吧!
    笑死了!脂评本《红楼梦》原文写的清清楚楚,宝钗在家世、容貌、品格、学识、才华、思想、境界等各领域均全方位碾压黛玉。你们拥林派却总以为造谣胡喷出一堆颠倒黑白的捧林诬钗谬论,就能把《红楼梦》尊钗抑黛的基本立场给抹杀掉。这不是滑稽透顶又是什么?
    1.容貌。
    第5回原文清清楚楚写明:“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的品格和美貌,公认是碾压林黛玉的。
    第49回宝玉对袭人、晴雯、麝月等人说:“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在宝琴到来之前,宝钗的美貌也被怡红院诸婢公认是大观园第一,当时只有宝钗才算“绝色的人物”,林黛玉算不上。
    就连第21回宝玉作《仿南华经》,宝玉也明说他对“宝钗之仙姿”有“恋爱之心”,对“黛玉之灵窍”是才思之情。林黛玉单独拿出来虽然也是美貌,但跟“宝钗之仙姿”相比,就不算什么了,就只有“黛玉之灵窍”可以拿出来并论。这里宝玉对林黛玉的容貌,就是典型的敷衍话术——如果女人美貌不足,就不如改口夸她聪明。
    很明显,曹雪芹不仅盛赞宝钗是他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而且再三直接点明宝钗的美貌压倒林黛玉。在贾府众人眼中是如此,在袭人、晴雯、麝月等怡红院诸婢眼中也是如此,在贾宝玉自己眼中还是如此!所以,书中根本就不是什么“各有千秋”,而是钗胜过黛!
    至于说迪丽热巴、董洁、陈红、蒋勤勤等人,有人认为她们的美貌不可比,有人则认为她们的美貌可以比较,而且还可以按名次分个高下。如果宝钗、黛玉像迪丽热巴等人那样是现实中存在的女性,不依赖《红楼梦》文本存在。到底是谁更美,或者她们的美是否可以比较,自然不妨见仁见智。但宝钗、黛玉并不是现实中存在过的女子,读者谁都没有在书外见过宝钗、黛玉,她们只存在于《红楼梦》文本描述当中。到底是谁更美,或者她们的美是否可以比较,当然只能是由《红楼梦》作者说了算。而曹雪芹很显然认为宝钗与黛玉的美貌是可以比较、可以分高下的,并不因为具体的类型不同,就不能对颜值进行打分。固然,宝钗是“鲜艳妩媚”,林黛玉是“风流袅娜”,宝钗是浓颜系,黛玉是淡颜系。尽管美的类型不同,但作者就认为宝钗是“艳冠群芳”,除开宝琴,就只有宝钗才称得上“绝色的人物”。林黛玉算不上“艳冠群芳”,也算不上“绝色的人物”,跟宝钗相比,只能算在第二档。
    笑死了!这拥林派想故意偷换概念,宣称林黛玉瘦就不能用“丰美”的指标去比。但书中人物“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难道是只有“丰美”的女子才有可能成为“绝色的人物”吗?当然不是。“绝色”这个概念很明显就涵盖了艳丽与淡雅、丰满与纤瘦等所有不同的赛道,所有不同类别的美都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只要真能达到艳压群芳的程度,都可以称得上“绝色”。只不过,书中比较的结果是宝钗完全碾压林黛玉。拥林派接受不了作者给出的明确结论,就干脆选择性失明,一口咬定林黛玉不能拿去跟宝钗比了。因为拥林派内心也十分清楚,林黛玉根本比不上宝钗!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18 17:37
    回复
      郑无极
      2.品格。
      曹雪芹盛赞宝钗是他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脂砚斋亦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红楼梦》很明显就是以宝钗为品格第一的。就像第5回原文已经明说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一样,宝钗的“只以品行为先”,自然也高出黛玉百倍!
      笑死了!什么叫“有野心”、“女版贾雨村”、“女版曹操”?书中有野心,算得上贾雨村的得意弟子的,不就是林黛玉吗?林黛玉念念不忘的就是“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之类的世俗荣耀。为了嫁宝玉,当上宝二奶奶,林黛玉在贾母、元春等家长面前竭力献媚邀宠。反过来,宝钗对于写应制诗歌功颂德之类的事情则是不屑一顾,“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宝钗还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和疏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以至于被贾母觉得是“忌讳”、“不象”、“很离了格儿”,被王夫人批评说“休为没要紧的小事反疏远了亲戚”。不仅如此,宝钗还愤世嫉俗,作《螃蟹咏》“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猛烈抨击当时的官场黑暗,认为如果做不了能够“辅国治民”的好官,就不如索性不做官,“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宝钗追求的是实现社会正义,所以她勇于“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林黛玉在乎的是婚姻名位,所以她热衷于“邀恩宠”、“独立名”。怎么看都是林黛玉颇有野心,不愧为贾雨村的高足,而宝钗则愤世嫉俗、淡泊出世,完全是贾雨村之类赃官的精神死敌!怎么这拥林派总是喜欢把林黛玉的所作所为,栽赃胡喷到宝钗身上?
      笑死了!什么叫“嫁祸”?书中写明宝钗滴翠亭“金蝉脱壳”,乃是主观上消弭冲突、客观上造福林黛玉的高尚善良之举。脂砚斋对此完全是赞不绝口:“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哪里有这拥林派造谣诋毁宝钗的所谓“嫁祸”谬论?倒是第29回林黛玉冷笑进谗、贼喊捉贼地攻击宝钗:“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才是真正意图构陷嫁祸宝钗的恶性劣迹!怎么这拥林派却对书中真正存在的林黛玉嫁祸于宝钗的丑行,反倒一概选择性失明?
      笑死了!什么叫“自传金玉”?金玉之事,在前八十回中除了薛姨妈对王夫人闲聊时提过一嘴以外,薛家从未对贾府中其他任何人提过。整个前八十回中,贾府内部知道金玉良姻的,也只有王夫人、贾宝玉、林黛玉三人,贾母以下其他人听都没听说过。也就是因为林黛玉嫉妒宝钗,在金玉良姻面前极端自卑,动辄拿金玉之事来敲打宝玉。要说宣传金玉,书中宣传金玉最力的就是林黛玉。宝钗啥时候主动对贾府任何一个人提过金玉?第28回原文倒是写明宝钗对元春的特别恩赏,都是“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反倒是以宝玉被林黛玉缠住,并不理论此事为“幸”!宝钗啥时候就莫名其妙地“自传金玉”了?
      笑死了!什么叫“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书中干这事的,不就是林黛玉吗?书中写明是林黛玉跟宝玉之间有绯闻,还没结婚就“一床睡”、“摸膀子”了。所以林黛玉对袭人也是竭力拉拢,称袭人为“嫂”的。宝钗跟袭人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没有任何利益交换。袭人在亲眼目睹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绯闻之后,想劝说王夫人将二玉分开,都不肯直截了当地供出林黛玉,甚至拿宝钗的清誉给林黛玉背书。再者,前面说了,宝钗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或疏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宝钗连家长都敢得罪,就算是“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又哪里有一分钱的用处?宝玉的婚姻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听家长安排的,又不是下人中间民主投票能决定的。如果宝钗真要像林黛玉那样谋求婚姻名位,不也应该学着像林黛玉那样拼命在家长权贵面前“邀恩宠”、“独立名”吗?怎么宝钗总是以耿直个性得罪或疏远这些家长?
      笑死了!什么叫“道德绑架改人改革方案”?书中写明探春的改革方案很不完善,是宝钗帮探春完善了改革方案。探春只想着要承包项目的仆妇年终“归账”,但她却完全没有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经验,结果只能是被仆妇报假账欺骗。宝钗提议不予“归账”,直接把大观园的各项开销分成定额,要承包项目的仆妇承担。这是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哪里来的所谓“道德绑架”?探春只想着承包项目的仆妇可以获利,但她却完全没意识到未承包项目的仆妇同样辛苦、却无进益导致的怨气,结果只能是激化仆妇之间的矛盾,造成严重内耗。宝钗要种花种竹、承包项目的这些仆妇,让利给抬轿子、拉冰船的这些未承包项目的仆妇,提前消除了大观园内部的严重利益冲突。这也是极大地降低了管理风险,又哪里来的所谓“道德绑架”?
      综上所述,作者本意是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这拥林派由于极端仇恨宝钗的高尚善良,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造谣诋毁宝钗,不惜恶意捏造出书中完全子虚乌有的所谓“女版贾雨村”谬论、“嫁祸”谬论、“自传金玉”谬论、“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谬论、“道德绑架改人改革方案”谬论。拿脂评本《红楼梦》原文进行对照,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18 17:37
      回复
        郑无极
        2.品格。
        曹雪芹盛赞宝钗是他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脂砚斋亦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红楼梦》很明显就是以宝钗为品格第一的。就像第5回原文已经明说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一样,宝钗的“只以品行为先”,自然也高出黛玉百倍!
        笑死了!什么叫“有野心”、“女版贾雨村”、“女版曹操”?书中有野心,算得上贾雨村的得意弟子的,不就是林黛玉吗?林黛玉念念不忘的就是“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之类的世俗荣耀。为了嫁宝玉,当上宝二奶奶,林黛玉在贾母、元春等家长面前竭力献媚邀宠。反过来,宝钗对于写应制诗歌功颂德之类的事情则是不屑一顾,“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宝钗还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和疏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以至于被贾母觉得是“忌讳”、“不象”、“很离了格儿”,被王夫人批评说“休为没要紧的小事反疏远了亲戚”。不仅如此,宝钗还愤世嫉俗,作《螃蟹咏》“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猛烈抨击当时的官场黑暗,认为如果做不了能够“辅国治民”的好官,就不如索性不做官,“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宝钗追求的是实现社会正义,所以她勇于“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林黛玉在乎的是婚姻名位,所以她热衷于“邀恩宠”、“独立名”。怎么看都是林黛玉颇有野心,不愧为贾雨村的高足,而宝钗则愤世嫉俗、淡泊出世,完全是贾雨村之类赃官的精神死敌!怎么这拥林派总是喜欢把林黛玉的所作所为,栽赃胡喷到宝钗身上?
        笑死了!什么叫“嫁祸”?书中写明宝钗滴翠亭“金蝉脱壳”,乃是主观上消弭冲突、客观上造福林黛玉的高尚善良之举。脂砚斋对此完全是赞不绝口:“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哪里有这拥林派造谣诋毁宝钗的所谓“嫁祸”谬论?倒是第29回林黛玉冷笑进谗、贼喊捉贼地攻击宝钗:“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才是真正意图构陷嫁祸宝钗的恶性劣迹!怎么这拥林派却对书中真正存在的林黛玉嫁祸于宝钗的丑行,反倒一概选择性失明?
        笑死了!什么叫“自传金玉”?金玉之事,在前八十回中除了薛姨妈对王夫人闲聊时提过一嘴以外,薛家从未对贾府中其他任何人提过。整个前八十回中,贾府内部知道金玉良姻的,也只有王夫人、贾宝玉、林黛玉三人,贾母以下其他人听都没听说过。也就是因为林黛玉嫉妒宝钗,在金玉良姻面前极端自卑,动辄拿金玉之事来敲打宝玉。要说宣传金玉,书中宣传金玉最力的就是林黛玉。宝钗啥时候主动对贾府任何一个人提过金玉?第28回原文倒是写明宝钗对元春的特别恩赏,都是“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反倒是以宝玉被林黛玉缠住,并不理论此事为“幸”!宝钗啥时候就莫名其妙地“自传金玉”了?
        笑死了!什么叫“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书中干这事的,不就是林黛玉吗?书中写明是林黛玉跟宝玉之间有绯闻,还没结婚就“一床睡”、“摸膀子”了。所以林黛玉对袭人也是竭力拉拢,称袭人为“嫂”的。宝钗跟袭人不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没有任何利益交换。袭人在亲眼目睹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绯闻之后,想劝说王夫人将二玉分开,都不肯直截了当地供出林黛玉,甚至拿宝钗的清誉给林黛玉背书。再者,前面说了,宝钗再三以耿直个性得罪或疏远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宝钗连家长都敢得罪,就算是“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又哪里有一分钱的用处?宝玉的婚姻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听家长安排的,又不是下人中间民主投票能决定的。如果宝钗真要像林黛玉那样谋求婚姻名位,不也应该学着像林黛玉那样拼命在家长权贵面前“邀恩宠”、“独立名”吗?怎么宝钗总是以耿直个性得罪或疏远这些家长?
        笑死了!什么叫“道德绑架改人改革方案”?书中写明探春的改革方案很不完善,是宝钗帮探春完善了改革方案。探春只想着要承包项目的仆妇年终“归账”,但她却完全没有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经验,结果只能是被仆妇报假账欺骗。宝钗提议不予“归账”,直接把大观园的各项开销分成定额,要承包项目的仆妇承担。这是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哪里来的所谓“道德绑架”?探春只想着承包项目的仆妇可以获利,但她却完全没意识到未承包项目的仆妇同样辛苦、却无进益导致的怨气,结果只能是激化仆妇之间的矛盾,造成严重内耗。宝钗要种花种竹、承包项目的这些仆妇,让利给抬轿子、拉冰船的这些未承包项目的仆妇,提前消除了大观园内部的严重利益冲突。这也是极大地降低了管理风险,又哪里来的所谓“道德绑架”?
        综上所述,作者本意是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这拥林派由于极端仇恨宝钗的高尚善良,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造谣诋毁宝钗,不惜恶意捏造出书中完全子虚乌有的所谓“女版贾雨村”谬论、“嫁祸”谬论、“自传金玉”谬论、“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谬论、“道德绑架改人改革方案”谬论。拿脂评本《红楼梦》原文进行对照,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18 17:38
        回复
          综上所述,作者本意是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这拥林派由于极端仇恨宝钗的高尚善良,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造谣诋毁宝钗,不惜恶意捏造出书中完全子虚乌有的所谓“女版贾雨村”谬论、“嫁祸”谬论、“自传金玉”谬论、“搞定绯闻对象身边的丫鬟小厮”谬论、“道德绑架改人改革方案”谬论。拿脂评本《红楼梦》原文进行对照,这些诬钗谬论几乎每句话都错的极端离谱,几乎每个论调都跟《红楼梦》推崇盛赞宝钗的本意截然相反、水火不相容,而且几乎每一处都是很刻意地把书中林黛玉的各种阴暗面,栽赃胡喷到宝钗身上。如果不是宝钗的品格高尚,足以全方位地碾压林黛玉。拥林派又何至于做贼心虚,捏造出这么多虚假离谱的反原著诬钗谬论来造谣抹黑宝钗呢?很显然,如果不造谣扯谎,大家就都知道宝钗的“品格端方”、“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这是林黛玉远远赶不上的了。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18 17:39
          回复
            郑无极
            3、学识才华。
            书中多次明说宝钗的学识才华亦是全方位碾压林黛玉的:“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出语录。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
            第42回宝钗论画,体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准,而黛玉的插话则纯属外行:
            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你那里知道。那粗色碟子保不住不上火烤,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了,一经了火是要炸的。”众人听说,都道:“原来如此。”
            第76回,湘云亦围绕一个“棔”字而盛赞宝钗的无所不知:
            湘云……因联道:“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黛玉听了,不禁也起身叫妙,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这会子才说‘棔’字,亏你想得出。”湘云道:“幸而昨日看历朝文选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看来宝姐姐知道的竟多。”
            这拥林派也知道宝钗的学识才华,完全是碾压林黛玉。所以这拥林派不敢正面反驳,只是拿年龄问题来狡辩,先是造谣宝钗年龄比黛玉大很多,然后宣称“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对着高中的,俩人同考一套试卷,高中的拿第一不是很正常”。这就是典型的闹低级笑话了。因为第5回原文清清楚楚写着:“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比黛玉明明是“年岁虽大不多”,哪里是“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对着高中的”这种年龄差距?
            实际上,拥林派造谣胡扯所谓“宝钗比黛玉大八岁”,就是刻意偷换概念、移花接木,拼凑出来的一种谎言谬论。按,《红楼梦》中其实是有着早稿、今稿两套时间体系。早稿中林黛玉进贾府是六岁,但宝钗进贾府却比黛玉晚五六年。因此,到宝钗进贾府时,宝钗十四岁、宝玉十二三岁、黛玉十一二岁,宝钗只比黛玉大两三岁。今稿改成钗、黛在同一年中紧接着进贾府,宝钗进贾府的时间固然被提前了五六年,但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却被延后了五六岁。因此,在钗、黛相继进贾府时,宝钗十四岁、宝玉十二三岁、黛玉十一二岁,宝钗还是只比黛玉大两三岁。不论是早稿,还是今稿,曹雪芹设定宝钗都只是比黛玉大两三岁,所以作者说是“年岁虽大不多”。但拥林派用了早稿中林黛玉六岁进贾府的设定,却无意无视早稿中宝钗进贾府却比黛玉晚五六年的情况,直接跟今稿中钗、黛在同一年中紧接着进贾府的情节强行嫁接,这样才强行制造出“宝钗十四岁、黛玉六岁、宝钗比黛玉大八岁”这种不伦不类的假象。这拥林派所谓的“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对着高中的”就是这种谎言谬论的直接体现。但拥林派只顾着造谣抹黑宝钗,却忘了第5回、第6回写了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梦中跟仙女成亲,以至于发生梦遗,醒来又跟袭人“初试云雨情”的故事情节。如果按拥林派所谓的“宝钗比黛玉大八岁”谬论,这一年宝钗十四岁、宝玉七岁、黛玉六岁。宝玉作为一个七岁男童,如何会发生梦遗?如何能够跟女孩子“初试云雨情”?实际上,按曹雪芹今稿,作者写的是这一年宝钗十四岁、宝玉十二三岁、黛玉十一二岁。宝玉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年,出现人生中第一次梦遗,然后跟女孩子“初试云雨情”,这不是顺理成章吗?所以,《红楼梦》写的明明是宝钗比黛玉只大一两岁、宝钗比黛玉只大两三岁。书中宝钗与黛玉都是中学生年纪,最多不过是初三与高二、高三的年纪差距,哪里有所谓的“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对着高中的”这种滑稽谬论?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18 17:40
            回复
              郑无极
              4、思想境界。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段,明明写的是林黛玉对宝玉参禅悟道如临大敌,巴不得立刻断了宝玉的禅悟之想,而宝钗则循循善诱,虽然因为形格势禁,不得不暂时阻止宝玉参禅,内心里却巴望着宝玉能在禅悟上更加精进。宝钗的思想境界,不知道要比黛玉高出多少层: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林黛玉是逞口舌之快,仗着自己比宝玉机灵,续两句俏皮话,要宝玉赶紧彻底打消参禅悟道的念头:“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这是哪门子的“直击心灵”?林黛玉明明是要堵塞宝玉的心窍!
              宝钗才是真正内心里期望宝玉走上解悟之路的,所以讲了一大段六祖慧能的语录,款款诱导宝玉明白禅宗的机锋。只是因为当时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家长尚在,一家子都盼着宝玉走经济仕途,继承家业。宝钗自然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就直接将宝玉引导向空门遁世,所以形式上宝钗也不能不跟黛玉一起劝阻宝玉参禅。但宝钗的内心深处则是根本不希望宝玉丢开佛法禅宗的,所以宝钗又特意留下一个思考题,要宝玉下来再接再厉:“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宝钗留下的思考题才真是直击心灵。所以林黛玉马上过来掐断说“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
              至于这拥林派叫嚷的“一个高中生给小学生思想作注解”,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前面说了,宝钗不过比黛玉大两三岁而已。何来“高中生”与“小学生”的年龄差距?而且,宝钗也根本不是给黛玉作注解。宝钗的内心用意都是跟黛玉完全相反的。宝钗是留下一个思考题,要宝玉下来再接再厉:“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倒是真的害怕宝玉从此悟道,不打算娶她了,连忙过来掐断宝钗对宝玉的启迪:“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宝钗的思考题能让林黛玉如此畏惧,这才真是思想境界上的全面压制!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18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