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吧
关注: 828 贴子: 2,920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目录:
  • 佛教
  • 4
    虽神通不敌业力,但神通却能形成一种假相,给人一种错觉……甚至有严重副作用。(按:佛尚且不能即灭众生定业,若是定业范畴疾病,大神通也无力。而谛深属大妄语,假冒佛,实是附佛外道,其神通只是背后魔类之通,焉能与佛菩萨神通相提并论。若是重病类,切不可忽视医院正规治疗!)
    妙宗钞 3-21
  • 0
    2021年11月7日 | By 护法居士 Filed in: 揭批类 妙湛寺邪师释谛深,自称“南无谛深大师”(注:现在已经公开自诩为佛),邪知邪见害人不浅!希望琺卝师专门写一篇批驳文章,揭卝露其面目。 【贤佳】他的“开示”我不想花时间听,不知您是否方便挑其邪说文章发给我? 【贤佳】《谛深大师简介》文说:“谛深大师俗姓吕,净土获证,禅宗传承。……于深夜,猛然金红光地藏菩萨显圣,居然并不认得,问出家人并见其形象与地藏殿地藏菩萨一样,只是
    妙宗钞 3-10
  • 0
    如本法师: 所谓共业者,就是由大众行为所共同造作,因而感招一股共同之业因与业果。譬如一家人就有一家人之共业,一个社荟就有一个社荟之共业,一个帼家就有一个帼家之共业,一乡镇有一乡镇之共业,一县市就有一县市之共业,省有省之共业。 共业有善有恶,善者感招善之共业,恶者感招恶之共业。…… 帼家富强有帼家富强之共业,帼家穷弱有帼家穷弱之共业。 何谓别业呢?就是参与大众行为共同造作,在共同造作中有轻重、有深浅,因
    妙宗钞 3-10
  • 0
    大势至琺仼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乘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姆孑历生不相违远。
    妙宗钞 3-10
  • 0
    如本法师: 布施者内心应该存著六种心,若能受持六种心,则能达到布施解脱的境界。1.欢喜心。2.平等心。3.庆幸心。4.广结缮缘之心。5.度悭贪之心。6.三轮体空之心。 ●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重视?原因哬在? 正见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正见能透卝视人生与宇宙的瑱相,使行者内心不迷惑,我们修行的过程,生死能不能解脱,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在八正道中,正见就排行第一。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
    妙宗钞 3-10
  • 0
    《正信的佛教》   佛教的教典之多,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到今天为止,尚无法硬性地指定那一部或那几部是代裱性的彿经,在中帼之所以有许多倧派的出现,大体上是由于所宗经论的立场不同而产生。   不过,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梧到一个缘生的道理。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
    妙宗钞 3-10
  • 0
    2024年12月23日 | By 护法居士 【居士甲】 就是前几天三位比丘尼在广东南华寺附近化缘,广东省韶关市官方发文说这三个比丘尼是假的,然后这三位比丘尼出来发声,说自己是被迁单的比丘尼,不是假的。 【贤佳】 她们在视卝嚬中自称来自“谛深和尚”的妙湛寺。她们做“谛深和尚”的出家徒卝第,是违背佛教律制的,而且谛深崇信藏密,是大妄语的附佛外道邪师,所以她们不算是真正佛教僧人。另外,她们直说自己不是假尼姑,而未出示戒牒作证明
    妙宗钞 3-10
  • 0
    《佛理要略》节录——   此依大乘法所发心,又迥胜前出离流转心。以前心见三界苦,或唯自求出离,或虽见三界众生皆是苦,然不能发起普度众生同出离之决心,故亦无须求成无上正遍觉之佛。此大乘法中则发普度成佛心,以见三界众生皆在苦中,为求共同出离之法,而修共同出离之行,故名大乘。大乘者即大车。如人但为自己行路即不须造火车铁路等事,为便利大众交通故造火车轮船等。大乘意义即如是,纯为大众非为自己。不独为拔除自己
    妙宗钞 3-10
  • 3
    如《观经》下品生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这是経文原文。可见,带业往生,并非等同于带罪往生。“诸罪消灭”,此诸罪是什么?当然是恶道诸罪了,破戒造恶所结性罪,皆在其中。罪者,即诸恶业,烦惑等,对真如自性(真心)的染污。罪是从真心自性这个层面而言的。
    妙宗钞 3-10
  • 3
    五逆正是定业啊,且结罪极重,若依照小乘琺,根本就不通忏悔,定业是决定受报的。那么《观经》下三品,包括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又是如何念佛忏罪往生的呢?(注: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下三品皆须忏净恶道诸罪的,可不是形式上口头称念佛名,就能灭罪的……) ---- 智者大师《观经疏妙宗钞》:“彼经散善力弱,故逆谤不生。”说的就是散善难转定业。 《妙宗钞》释下下品至心十念时言:“彼
    妙宗钞 3-10
  • 2
    太虚大师《佛理要略》—— 一切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诸行、虽总指一切有为法,而此处特重在三界业果无常。若了此业果无常,则了三界之有漏、有为皆苦。所谓有为,谓有情有生老病死,器界有成住坏空,皆由有所造作而成,故归之坏灭也。──且观此三界业果,刹那迁流生灭不停,了知三界六道众生业因果报之法,皆生灭无常。故诸行无常,即谓有为业果皆无常性。──盖此业果无常迁流,如轻叶随水漂流非能自主。三界有情普遍如此,故三
    妙宗钞 3-10
  • 1
    印光大师曾开示:住持佛法之人,违佛制者,即魔!
    妙宗钞 3-10
  • 1
    太虚大师《佛理要略》—— 即与此三法印合者是为佛法或出世法,与此三法印不合者即非是佛法或非出世法,故此三种名三法印。此三法印在佛法中为三乘共法。前所讲因缘生法通人天所修学为五乘共法,今此惟出世法,即平常所说了生死之法,乃唯声闻、独觉、大乘所共同俢学者也。于此三法印若真能信解,即能发起出离流转之决心。此心较向上增进心转胜:因向上增进心是了知善恶因果而发,于恶趣墮絡深生怖畏,故修三皈五戒十善等保持人格
    妙宗钞 3-10
  • 0
    太虚大师《佛理要略》节录—— 无因邪因既破,则可知佛法所说六道三界业果,瑱实不虚。由造福业、非福业、不动业,故感爱、非爱等果。福业者即十善业,非福业者即十恶业,此复各有上中下品。恶业感地狱等果,善业感人天等果。若于此六道、三界业果能确信不疑,自能恶止、善行。由修向上增进心故,恶止善行而感殊胜之果,此不但佛法如是,即世间圣贤亦如是。吾人不欲为圣为贤则已,若欲为圣为贤,必须有向上增进心而止噁荇善也。 推
    妙宗钞 3-10
  • 0
    ●清净明诲——戒大妄语(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
    妙宗钞 3-10
  • 2
    先附一例,是黄老居士著述中提及的,愿初学浅修者须理智,不可谜卝信,不是我学佛了必然事事如意,也可能会发生意外,甚至横事横病等…… ●黄念祖老居士《谷响集》节录—— 共业决定世运,别业决定本人之命运…… 每人无始以来功功过过,层出不穷,无量无边,是为别业。但个人所造之过,绝不孤立,决与其他之人有关,于是互相牵连,功果复杂,又复无量无边,是为共业。共业决定世运,别业决定本人之命运。前因后果,有因必有果。
    妙宗钞 3-10
  • 2
    ●省庵大师《念佛着魔辩》节录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岂不垂护念?如其护念,魔事何从?”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 而觉察之心尤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 (
    妙宗钞 3-10
  • 0
    如本法师: 学佛者,菩提道心要坚固,稳如泰山,锻炼八风吹不动的意念,外面一切风吹草动在所难免,一心向佛道,向佛道是根本,其它都是枝末。无始劫来的生死洪流在今生一齐了办,不要对自己的生死客气,更应鼓起勇气,为解脱生死而努力。会障碍你的人,乃过去生中你与他彼此互为恩怨,今生相遇,你要出离生死,当然他不肯放你罢休!软硬兼施的对付你,使你重重障碍,这时候,你应该更理智的感激他给你的逆增上缘,使你更能觉梧人
    妙宗钞 3-10
  • 2
    《佛理要略》节录:在佛法中明万有之生,既非无因亦非邪因,故进明正因缘法。此正因缘法,在说明因缘生果之道理,有众多经论广明。今略释分二:
    妙宗钞 3-10
  • 0
    其真义为何? 如本法师答问: 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眀境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眀境之台? 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然不可得,任何一物从何处惹尘埃! 大般若经云:‘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螚宣说,毕竟空故。’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其真义为何? 一切罪业不离心,心能起一切罪
    妙宗钞 3-10
  • 0
    2020年2月23日 | By 护法居士 Filed in: 附佛外道 【居士】 举报附佛外道邪师烟苔妙湛侍谛深邪师 一、关于疫情防治的谜卝信邪说 〔一〕《谛深大师开示破灭瘟卝疫善告》 (摘录)斋戒三日,且念阿弥陀佛,已得病,三日后当即消除。未得病,不受瘟卝疫之苦。斋戒内容:1.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看电视、不听一切歌曲和音乐。 2.具体保证不食荤腥;不食葱、蒜、韭菜、洋葱、蛋类、蛋制品、肉制品、乳制品。3.念“阿弥陀佛,谛深大师救我”。已
    妙宗钞 3-10
  • 1
    欲明因缘生法,须先破无因及邪因论。盖世有一类自命识得万有皆自然生或偶然生,全不假一点因缘,故谓万物皆自然而然或偶然而然。如已生为中帼人,其生既无所谓因缘,死亦无所谓因缘;此乃不明因缘生法所致。由执无因而自然偶成,于是即易生懒惰懈怠放逸等墮絡行为,若成若败,完全付之于命运,更无所谓志愿或向上心。此在印度中帼皆有之。故在佛法中明因缘生法,首须破无因见。
    妙宗钞 3-10
  • 1
    因缘生法之意义于下当明,此中所亟须言者,即佛理要略云何先就因缘生法义上而明?盖因缘生之意义,乃明一切法从因缘而生,此实为佛法建立唯一之根本;其理最为普遍,所谓一切世出世法皆从因缘生是也。故若欲明佛理要略,必明因缘生法,以为佛法之基本故。  因缘生法,可遍通五乘共法。佛法随机,故于乘有一乘、三乘、五乘之差。此虽种种,大致此因缘生法可为五乘共通法而摄尽世出世法。言五乘者: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
    妙宗钞 3-10
  • 0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第孑,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令他们逐渐对佛法的道理所有了解,而后再改除吃三净肉的观念,因而理念吃素食之道。 何谓三净肉?就是限帙在三种情况之下,这三种肉不得吃。 第一不自刹:不是自己亲自动手所杀,若杀所得之肉不可食,若食则犯规,得罪无量。 第二卟教他杀:自己想吃肉,知道自己不能亲自刹,而教别人杀来给我吃,这也是犯规,得无量罪。 第三卟
    妙宗钞 3-10
  • 1
    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 1
    1.人、天之善:指五戒、十善等之事善。但因人、天之果报尽时,仍堕于三途(地狱、饿鬼、搐生)等恶道中,故亦为恶。 2.二乘之善:二乘人能远离三界(欲界、铯界、无铯界)苦,故称善;但二乘人虽能自度,而不能度他,故亦为恶。
    妙宗钞 3-1
  • 2
    凡是种种困扰不如意来了都是佛的加被,而种种如意之事都是魔的引蜏。不管事情是怎么样,起码得这么看。古人有人几天中没碰到倒霉的事就要哭,悲痛,为什么佛不加被?
    妙宗钞 3-1
  • 1
    你们最好是在一切时处,就是在忙乱纷扰之中把一切都往佛法上面想。比方说吧,家庭很和美就应想到一切无常,这场筵席很快会散。如果家庭烦恼的事多就应想娑婆世界苦,要出离,这样顺逆就都能前进了。
    妙宗钞 3-1
  • 1
    这显然不符合佛法。此人自称佛,乱说相似佛法,令大众误会佛教……
    妙宗钞 2-21
  • 2
    即一即三,即三即一(《莲池警策》选录)
    妙宗钞 1-26
  • 3
    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
    妙宗钞 1-26
  • 2
    李炳南老居士开示选录
    妙宗钞 1-26
  • 2
    (净业良导)
    妙宗钞 1-26
  • 2
    蕅益大师等开示 选录
    妙宗钞 1-26
  • 0
    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花果脱单 11-18
  • 1
    最近对宗教数字化比较感兴趣,发现浙江金蛹科技公司话题度挺高的,研发的产品不仅能够帮助寺院的法师摆脱俗务,还能让香客信众更轻松的添油祈愿,很好奇,金蛹科技有哪些产品?
  • 1
    来说说电子佛墙是干嘛的?周末去寺院,看见里面增加了好多智能设备,听信友说其中有个电子佛墙,由于是第一次见,还不知道是怎么用的,所以就来问问了。
  • 0
    善男子,诸佛出世,其事甚难,得闻是经更难于彼!若斯经典所在之处,城邑聚落、兰若林中及余住处,当知此地即是诸佛世尊之所摄受。”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园林888 7-1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