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
019在这里分享一些可以用于进一步了解姜昆先生的视频、文章,以后再有分享也会在这里更新,不另开新帖。 分享是以链接的形式,链接无效的话可以给我留言。4高英培、姜昆两位相声演员,一位是天津的,一位是北京的,形象也不怎么相近,但是个人觉得他们在舞台表演及相声作品的风格上却有一定相近之处。想象一下,这两位的相声节目如果换着演,似乎大概率不那么违和。 实际上两人也确实演过对方的作品。《打针》现在网上都是姜昆的版本,高英培的版本难觅踪影,不过这原本是高英培的节目;《如此照相》被少数人(包括相声圈内人士)认为是姜昆从高英培偷的,但《如此照相》的灵感来源、创15姜昆李文华合说的相声《男子汉宣言》里,姜昆唱了一首在婚前向爱人提要求的日文歌及其中文版、改编版,并提到一位演唱这首歌的演员在舞台上“啦、啦、啦、啦”唱得带劲儿。 这首日文歌是《関白宣言》。 这位歌手,是佐田雅志,即さだ まさし(Sada Masashi).12俗话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散文集《金蔷薇》中,苏联作家曾将生活中的细节比作含有金粉的尘埃,而文学工作者,收集这些生活中不计其数的、别人可能毫不在意的尘埃,将尘埃里的金粉一点点积累,终于熔铸成自己的金蔷薇,熔铸成自己的作品。 浏览有关姜昆老师的节目和文章,发现他的一些作品“金粉”具体来源何处,也是有迹可循。139135“一味继承传统相声,哪怕是经典,也不能推动这门艺术前进;只有不断说新段子新相声,才能引领相声不断发展。” 相声作为一个行当,一般会追溯到清末的1870年前后。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也由此成为相声的开山人物。在相声艺术的长河中,1917年出生的侯宝林堪称其中代表。他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便以“文明相声”受到欢迎,新中国成立后所引领的相声改进工作,更让相声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在侯宝林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专访北京曲协副268大唐瓦当搜集整理 老一些的相声女艺人以相声世家、门里人居多。 第一位说相声的女艺人应该是来小如, 来小如生于1907年,世家出身,14岁撂地。其父来德如,师承恩绪。最早搭档是父亲和弟弟来少如,后来与谭伯儒合作。 辈份最大的可能是德淑珍吧。 德淑珍,1919年生人,师父是怒怼肃亲王善耆的冯昆志(沈春和徒弟),结果被朝廷禁演相声。德淑珍是冯昆志之子冯振声的小姨子,是冯家班成员,辈分很高,德字辈,活了91岁,2010年才故去。德淑84挺喜欢那时候的民歌和通俗歌,但是有的还是通过姜昆的相声才知道的,转而喜欢他学的歌曲,《诗歌与爱情》应该很多,其他的也不少,有谁专门统计过吗?258刚才北野老给我发了一段文字,全文如下:昨天刨坑蹶折了灰太狼的金刚腿,我赔给你一个文字游戏吧。以前爬山时为了解闷儿想的,二十不管二十不辖。要求:合辙合理,禁止谐音,管上管不上的不作要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凫的——草棵儿里蹦的——地底下埋的——墙上挂的——屋里有的——桌上摆的——电视里放的——床上躺的——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手里攥的——脚下踩的——嘴里嚼的——出门坐的——跟人借的——排队29姜昆作为相声演员,确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笑声,成绩无可否认。现在虽然远不如过去,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本文主要回顾的是他早期和李文华先生合作时的作品以及特点,希望通过它能够对姜昆过去的相声之路作一个回顾,也希望能给对姜昆过去的相声不够熟悉的朋友带来一定的帮助。当然本人才疏学浅,听龄有限,难免有失于妥当和挂一漏万之处,还请广大相声听众批评指点。 我20私人恩怨,有啥可看的。 倒不如聊聊当下的相声作品还有没有值得开发的。。。“姜昆相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还有没有精彩之处?3从相声胡同找到的,好像还挺全的,就是音质不算太好 百度网盘链接: http://pan.baidu.com/s/1w2sQI 密码: 54ol51本帖主要收集一些有意思的相声,游客及吧友游览时可以观看,与其大肆损骂,不如缓和一下气氛,换个心情,本帖大家都可以传视频,小吧,吧友…… 只要85关于姜昆虎年春晚相声的讨论请集中在此221L送百度6姜昆先生的《虎口脱险》就是这位大师所写。 以此能看出这位大师的功底与喜剧方面的天才。 可惜已经英年早逝 梁左大师曾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