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关注: 2,124 贴子: 75,082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 目录:
  • 明星
  • 1
    吴同宾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的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梨园居士 04:10
  • 2
    甦叟  梨园伶人凡艺有特长可以号召,靡不思另行组班,独挑大梁,争强逞能,决不愿屈居人下,故名伶辈均各有一班也。至于同台合演,除堂会及义务戏尚勉一为之外,在营业戏中可称绝无。  迥忆十余年前,有堂会戏两场,当时名角网罗殆尽,兹分志于下。
  • 1
     唐大郎  “四只陌生面孔”在天蟾打泡之夜,我去坐了一个多钟头,从《翠屏山》“吵家”看起,至“偷鸡”终场为止。那四只面孔,从陌生而变为“熟”的了。  
  • 1
    潘伯鹰  吾友张君伯驹,以贵公子为名下士,掉鞅词坛,回翔艺苑者,且四十年。生平真赏有在,取径绝高,即之温然,吉人辞寡。近岁尤罕交游,豹雾自隐,长居故都,间一南下,亦惟知交数人与相过从而已。日者,伯驹忽复与谢稚柳居士相过寒斋,偕饮市楼。因观其行笈宋人书画。
  • 2
    高唐  上月,我写过一篇《想念盖叫天,可惜李少春》的文字,周信芳先生看了非常感动,他还补充我的意思说:“论材料少春固然不是最好的一块,但是老生自老生,武生自武生,扮上去全像,绝不溷为一事者,这多少年以来,就出了李少春这么一个人。李少春之值得珍视,是在这种地方。”以信芳的地位,说这些话,李少春听了,应该要发奋图强的。
  • 1
    高唐  “中国”这一局戏,本来邀的是盖叫天。因为盖叫天老不肯唱倒第二戏码,戏馆方面,怕戏码难排,不敢请教,适巧李少春来上海,便同少春敲定了。李少春也是头牌角儿,在现在“中国”的阵容中,他照理是第一块牌子,谁也抢不了他,但是可怜,登台以来,他时常在唱倒第二,筱翠花、叶盛兰他们都抢在他头里。那天看报上,有一出好像是铜网阵,不但码子是倒第二,连同场的袁世海、叶盛章都不肯让李少春三个字,安稳地排在中间,也
  • 1
    古振威 咚咚锵   京剧中有不少剧目中有鬼神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神”似乎是沾了孙悟空的光,还在一些戏里保留了下来。而“鬼”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为了“破除迷信”,不少鬼魂被赶下舞台。就拿前天播出的《洪羊洞》来说吧,以前是要上令公魂子的。这在1949年以前还可以在戏中见到,后来,就只在六郎的唱词中交代成梦境了。令公魂子上后,父子都有些唱,那脍炙人口的“哪有个人死后又能复逢”唱腔早已消逝多年。后头“病房”一场
  • 1
    原创 秋舍书屋主人 秋舍书屋 陈公大濩甫,古历庚戌年(1910)生,世家子,祖籍福建闽侯。上海交通大学肄业,丰姿清俊,博览经史,工乎翰墨,谈吐间颇俱书卷气。少即嗜剧,一度师从陈福奎于武林,习″余派″诸剧。雄鸡破晓,辄赴西湖畔练功,雨雪不辍。赴沪后,供职于银行界,公余之暇,醉心皮黄如故,师事名宿许良臣、程君谋、陈道安,兰室熏馨,剧艺骎骎乎与日俱进,擅安工、衰派,兼及靠把。引吭氍毹,俊逸潇洒,气宇脱俗。刻画人物,
  • 1
    杭子和 咚咚锵   在我六十年的司鼓生活中,与之合作时间最长的要数余叔岩先生了。自他嗓音恢复、重新登台,直到他最后辍演,我为他打了三十多年的鼓,时间不算不长了。为什么我们能合作这么长时间呢?原因很简单,余叔岩是学谭鑫培,虽然以后经过创新,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流派,称为余派,但余派总还是在谭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呢,在艺术上的成长,主要也是受了谭鑫培的鼓师李五、刘顺诸位先生的影响和指教,向他们学的也都
  • 1
    卢文勤  有不少有关京剧呼吸法的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倒底是用嘴吸气好还是用鼻吸气好。
  • 0
    侠公   杨小楼毕业小荣椿科班后,在寓召集姚宝森、茹锡久、于蕙等逐日用武功,名三十六友,初出台宝胜和,地点为西珠市口天寿堂,以次赴津入东天仙献技,同台有三麻子、尚和玉、李吉瑞、薛凤池,戏价售三吊六百。杨演《长坂坡》《汉津口》,鸿寿(三麻子名王鸿寿)曾饰后场关公,隶该园年余,声誉与日俱进,仗诸人联合力弗尠。小楼第一次赴上海,入天蟾舞台,系在壮年,随同演武二花者为赵寿臣,是次联合沪上名角演义务戏,杨《
  • 1
    吴祖光  我是个京戏迷,对京戏有特殊的感情。回首七十多年所走的路,我不仅如痴如迷地看过戏,而且居然学过戏,票过戏,后来又导过戏,写过戏,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以此为业。如此说来,自诩与京剧结有不解之缘,该不算是夸大之辞吧。  我小时候在北京迷上京剧,开始只是看新鲜,图热闹。她的魅力使我着了魔,竟然在读高中时,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每天下午逃课,溜到北京前门大街肉市的古老剧场广和楼,去看富连成科班演出的京剧
  • 2
    李崇林 京剧功法“做”的表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离不开程式与定式。 堪称:演员真身、艺身、化身三位一体神奇的艺术表演形式——“假亦真来真亦假”。
  • 1
    卢文勤  有不少有关京剧呼吸法的问题需要探讨,比如:倒底是用嘴吸气好还是用鼻吸气好。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孤立地讲,那当然是用鼻子吸好。从唱戏的角度看,可以吸得深、吸得多、易于保持,从卫生的角度来看,通过鼻毛等可以过滤出空气中很多不干净的东西。但世界上许多事情往往并不是那样单一死板,需要按照其体的情况而定,呼吸也是如此。  你说用鼻吸好,可是当一个人跑步的时候,他就不能够只用鼻吸气了,因为那是绝对来不
  • 2
    寻找李少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1
    曹聚仁  上海英租界先前定下了一条怪例,是不许华人男女同台演戏的。(法租界就不同了,所以有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好在京戏、昆剧都是男人扮演旦角,没有什么困难。话剧就有点不自然,所以文明戏还是男人扮演女角。男女合演直到民初,才算打破了禁例。  同治初年,有一位在金桂轩演小丑的李毛儿,他灵机一动,招一些十岁以上的贫家女孩子,授以生旦净丑的戏剧,朝夕训练,一年后,便组成一个女子童伶戏班,自称为“毛儿班”
  • 2
    王振麟 毋庸讳言,作为国粹的京剧,如今并不景气。设想您作为一个京剧爱好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要听听京剧,到哪里去找?剧场?——现在连一般大城市都不是常有演出,不一定能碰得上。京剧团?——可能找不到人,排练厅都锁着门。可是,如果您打听一下京剧票房,不仅是城市,甚至在乡镇,不仅是国内,甚至到国外如洛杉矶、温哥华,也许就能让您听到你所熟悉的京剧! 所以,本文的标题(冷清的剧场,热闹的票房)所表达的恰是目
  • 8
    聊京剧 据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是必然的。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有那么一些专家学者就研究京剧的死亡了,准备给它进入博物馆(就是灵堂)。既然这是“真理”,那么为什么不把它放之四海呢?比如人家生了孩子,就上门“忠告”:“这孩子迟早要死的,或者在童年夭折,也可能过了中青年,不管怎么样到老年总是要死的,现在就要有思想准备;比方别人家孩子考上大学,那上门去说,考上大学固然好,但是折腾到最后也难免一死,
  • 1
    求幸福斋主   麒麟童之艺,在十年前为知音者所不齿,报上操平章之权者,且一致以“海派”二字毁之。自蓓开、高亭唱片发行,顾曲界之口碑,忽大转风向,即报上批评文字,亦完全反调,向之冷讽热嘲者,今则一变而为热烈捧场矣。“三生有幸”之曲,几乎无人不学,且亦无人不会,沙喉咙于是乃充斥街市,上海滩竟成为整个麒腔之世界矣。
  • 3
    杨少春 1958年7月,我的父亲杨盛春正值盛年突然病故,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坍塌了,他所在的老北京京剧团也一下子没有了当家武生。当时团里的“四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先生力主,通过“艺委会”做出决定,让我加盟剧团来接父亲的班,而那时我还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尚未毕业。按照父执前辈眷念旧情抚恤遗族的意愿,我来剧团后的一切工资待遇,承袭父亲生前照数不变,但却有个体制问题作梗。因为那时的北京京剧团属于民
  • 1
    新早安京剧 “武场”乐器包括有:单皮鼓(班鼓)、堂鼓、盆鼓,檀板、广东板,大锣、小锣,钹、小镲钹,大铙、碰钟、汤锣;齐钹、云锣(由“文场”兼奏)。鼓板、大锣、小锣、钹是主奏乐器,其中鼓板又是领奏乐器。锣鼓绝大部分都是固定音高的单音乐器,没有音高变化,但是由地制作形制上的不同(诸如乐器的大小、厚薄以及选用的材料优劣等),在测听比较之下,其音质、音高就有明显的差异。京剧锣鼓乐器的编配是非常讲究的,常常
  • 3
    精品再现 对于“八大样板戏”之一的京剧电影《红灯记》,中老年朋友们都十分熟悉。大家还记得吗?地下党员、伪警察局巡长,最后成为可耻叛徒的王连举是由谁扮演的?
    何田田 2-5
  • 1
    莫喜忠    演戏最重要的是深厚,千万不能浅薄。什么叫浅薄?表演表演,表面化去演就叫浅薄。    每个人都有个性,世上很难找到没有个性的人,也找不到完全个性相同的人。浅薄的表演,往往是演员拿自己的个性去代替剧中人的个性,弄得千人一面,换汤不换药。好演员上台,让自己的个性“死掉”,用不同的动作、语调、神情,把戏里的人演活。  
  • 1
    文鹤荪 红净戏冠称菊坛将重游故地 与李洪春在汉对峙成为佳话   沪上名伶林树森有来京之讯,京市戏迷闻之,颇为兴奋。按树森久离故都二十余年,者番北上,不啻衣锦还乡也,兹特志其梗概,聊作介绍耳。
  • 6
    刘嵩昆  “优戏”育我成“戏痴”    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太多了。别的不讲,只谈京剧。它虽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剧种,但它发源于北京,流传国内外,是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超群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剧种,是我国三百多个剧种的老大哥,是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代表剧种,被国际戏剧界推崇为“最难得的一种写意派艺术”。京剧,不知迷醉了几代人,不知倾倒了多少国内外观
  • 3
    老舍  《将相和》的成功是两方面的:改编的成功,和营业的成功。改编成功,因为它尽到了将古比今的教育责任——爱国必要团结。营业成功,因为它有叫座的能力——谭富英和李少春领导的两个剧团,无论在北京、天津、上海,还是沈阳,每一贴出此剧,必卖满儿;而且能在一地连演十场,二十场,上座不懈。   有这两方面的成功,才是真成功。只顾教育性,而不能卖座,艺人们的生活便受影响;反之,只顾营业,而缺乏教育性,又何必多此
    何田田 2-2
  • 2
    翁偶虹   高派须生创始人高庆奎,以高亢清冽的歌喉,雄骋于剧坛。但终因旧社会腐朽制度造成的种种原因,逃不脱嗓音“塌中”的厄运。他的嗓音突变,枯涩暗哑,至一字不出。当时,爱护高派的内外行朋友,在千方百计为他延医疗治而终无效后,仍想凭他的做表、武功,以枯嗓开辟别径。他最后演出的一场戏,就是尝试性地探索此路。那天,特约了于连泉(小翠花)和侯喜瑞,前场他与连泉合演《游龙戏凤》,大轴合演《战宛城》,他饰张绣
    何田田 2-1
  • 1
    禅翁  我拈此题,中心不免有些惴惴,因先我而作者,或涉讼、或判刑,可见得闲话越多,危险亦愈甚!虽然,我对于现代的票友,有不能已于言者,所以抱着勇气,作成此篇,知我罪我,其在票友乎!
  • 1
    伊平   余叔岩(1890—1943)是京剧老生行中继谭鑫培以来“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谭派艺术唱做并重、文武兼备的艺术特点,根据个人的艺术条件,苦心钻研,创立了影响广泛的“余派”艺术。《搜孤救孤》一剧是余叔岩的代表剧目之一。
  • 1
    吕铭康 改革开放后,我才有机会经常来北京出差。与风雷京剧团交往,也就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年。那是因为我自幼酷爱裘派花脸,又与裘盛戎的大弟子、青岛市京剧团的花脸钳韵宏非常熟悉。我还为他写过名人专访刊登在《青岛日报》,经他引荐,我那时来京总是要忙里偷闲到西河沿215号的裘盛戎故居,拜访裘夫人李玉英,并从中了解一些裘盛戎生前的情况。那是1983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又为所在工厂的引进项目来到北京,向有关部委办请示汇报,
  • 1
    题剑影客 杨小楼传(即小杨猴)  武伶杨小楼,现年三十二岁,北京著名武生俞菊生之高足弟子也。其父曰杨月楼,以唱文武老生、武小生著名,与菊生配《水帘洞》、《金钱豹》,出孙行者推为一时绝伎,故人以“杨猴子”呼之。
  • 1
    姚民哀  清光绪末叶有歌场八杰之称,八杰者,谭鑫培、郭宝臣、侯俊山、杨小楼、王瑶卿、金秀山、黄润甫、俞菊笙是也。自民国纪元以来,伶界人才日形寥落,小达子辈可以立足,盛极必衰,良可慨也。  皮黄词句,多鄙俚不堪,「为何因」三字几乎无戏无之,较之昆曲之隽雅,直判若云泥。独《监酒令》之「开倦眼望中原河山无恙,只伤心不见我创业高皇」颇有深意,作者非徒咏叹汉事而已。  
  • 1
    孤云  清光绪初年(1880年左右)天津的繁荣中心是城内。在西门脸的土路上有一座颓旧的大车客店,店后地势空旷,连接着一座破庙,白天商贩云集,早晚可以就宿或练功,因此成为一些江湖艺人的聚居之处。后来田际云(艺名响九霄)筹资兴办了一个简陋的戏班子,名叫隆庆和班。
  • 2
    夏志清  我少年时看京戏都是父亲带我去的,谈不上欣赏。真正自动看戏,已是大学毕业两年之后了。我原是影迷,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上海美国新片来源告绝,到后来连旧片也不准上映了,一个人总不能一天到晚念书,既无电影可看(那时上海摄制的电影是不能看的,日本电影我抱定宗旨不看——到美国后,才看了《罗生门》之类的名片),话剧也不对我胃口,只好去看平剧。
  • 1
    刘乃崇  在《中国京剧》今年第二期上,有一篇题为《从一张照片说起》的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介绍余叔岩、金少山两位著名京剧艺术家,是因为他“藏有一张余叔岩和金少山的合影”,这张照片就附在文中,我看到这张照片,不禁哑然失笑,旁边的同志向我笑什么,我说:“这张照片不是真的。”
  • 1
    张聊公  民国初年,票友人才不少,铜锤花脸,当推张小山为第一,张系提督衙门师爷,人呼之曰张四爷,嗓音高亮处,非常受听,学老何九,(何桂山)得其精髓,所演诸剧,如御果园,白良关之类,皆何九常年所常演者,去年(民国六年),曾听其御果园于药王庙,精力弥满,音调纯朴,的是铜锤正宗。  
  • 1
    孙毓敏  经常演出总化妆,但最恼人的事,有时会掉眉毛,因为京剧不管什么角色,一律要把眉毛吊起来。  有的人不会吊,吊在眼的直角处,把眼睛拉细拉长了,成了小眼睛。我的小经验是必须吊在眉毛的终端往上勒,把眼睛拉开,掰大,才起到提神的作用
  • 1
    朱家溍  位于龙头井的恭王府,是乾隆时权臣和珅建造的宅第,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入官,赐庆亲王永璘传至第三代,奕劻照例降袭贝勒,另赐府第,此府赐恭亲王奕,从此称恭王府。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缮。花园内的戏台于1987年修葺一新,台上的绣花门帘台帐、挂灯等已制作齐备,最近举办了落成纪念演出。  恭王府花园内戏台是建造在一座船坞式的大厅内,观众席中没有柱子。戏台范围(包括后台
  • 1
    翁偶虹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大众节日,集饮食游乐之大成。旧社会的北京,一般劳动人民平日迫于生计,奔走衣食,很少涉足剧场,看一看他们喜欢的京剧。盼到春节,思餍夙望,剧场营业,自然兴旺异常。
  • 2
    甦叟  梨园伶人凡艺有特长可以号召,靡不思另行组班,独挑大梁,争强逞能,决不愿屈居人下,故名伶辈均各有一班也。至于同台合演,除堂会及义务戏尚勉一为之外,在营业戏中可称绝无。  迥忆十余年前,有堂会戏两场,当时名角网罗殆尽,兹分志于下。
  • 1
    翁偶虹  戏曲是演给人看、唱给人听的。戏曲语言是否有“病”,必须在是否文顺理通的标准下,结合表演来看,不能孤立地在文字上打圈圈。  温文同志肯定了“戏剧语言,公之于众,要精而且简,虚里藏实”,“唱、念、做、打,都要从词句中来”。这是从表演角度看戏曲语言的起码观点。但是,他列举的某些“戏曲语病”,却又推翻了自己的这一观点,是否为“病”,尚待研究。  比如“你我挽手而行”,依温文同志看来,这话并非文不
  • 1
    汪正华 咚咚锵   1996年,我有幸参加了音配像工作,为杨宝森先生的录音配像,有《失 · 空 · 斩》《洪羊洞》《伍子胥》《杨家将》等剧目。我在配像时,已经年近七旬了,有些动作在表演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过去给皇娘下跪的动作,不算什么,但是在年龄较高时,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不长的时间内,连续几次跪拜,再加上演唱,就更有难度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从没有叫累,因为我知道现在我从事的音配像工作非常重要,是
  • 1
    筛 某  有些什么也不懂的人,圣人也似的像煞有介事在哪儿批评皮黄剧,说:“一条马鞭便代表了一匹马,一张椅子便代替了一座窑,两块布便代替了一辆车子,两脚跨便算骑了马,两手动动便算开了门,太近儿戏,太不写实了。”  此话甚是,但我想演戏终于演戏,不必肉麻地为皮黄剧辩护,说是可以登艺术之宫,而入象牙之塔,可也不必用看艺术的眼光去看它。
  • 3
    少若   今以李少春之拿手戏而论,《洗浮山》当推第一。
  • 0
    声的表现  往者某杂志曾一度以“老夫子”(陈德霖)“王大爷”(瑶卿)之“唱声”与“唱情”,为讨论文字,实则二君自有其艺术上之地位,亦非本文之所欲言。唯此处所谓“唱情”者,即乐剧中“声的表现”一部也。  “唱声”者,是就一定之“程式”发出几波几折之腔调,虽能以己意伸缩抑扬已成为一“派别”,然充其量亦不过引起聆者之爱美的观念,崇拜之而已;至于“唱情”,则须于波折音节内,能将剧中人之“环境”与“情境”表
  • 2
    正仁  李少春之可贵处,即在于文武全才。初来北京以《击鼓骂曹》、《两将军》作为见面礼,文武俱备,由此显姓扬名。据余所知,少春在外时于一场演文武双出,不仅《骂曹》、《马超》而已,如《夜奔》加《碰碑》、《武文华》加《捉放曹》、《奇冤报》加《白水滩》等,武在前,文在后。在一番起打之后,而又卖唱,此点过难。  练武者难得好嗓,既娴于武,嗓必发横,尤以方下时为最甚。独少春如此,确是得天独厚。少春武戏如《恶虎村
    何田田 1-13
  • 1
    吕铭康 京剧艺术必须得后继有人,并且薪火更旺。这都是人们所期望的。可是,2013年6月21日突然传来噩耗,年仅37岁的京剧文武老生李阳鸣因癌症不幸离世,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 3
    吴小如  看了7月11日夜场中国京剧团在大众剧场演出的《柳荫记》,有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意见。所谈到的方面可能很零散、琐碎,但,权供演出者和观众们参考;有不正确处,还希望指教。  首先谈的是看过这出戏以后的直觉印象。这是一出经过相当洗伐锤炼的戏,通体结构非常紧凑谨严,甚至于到了精致凝练的程度。这是一出从全国解放以来,极少见到的、艺术性如此完整的戏。它之所以成功,一则当然要归功于执行导演马彦祥同志,二则和它
  • 1
    朱家溍  这是1928年冬天的一场戏,余叔岩演《空城计》,杨小楼演《状元印》,这一天是个星期四。在星期三的一场戏是余演《打棍出箱》,杨演《长坂坡》,因钱金福请假,本来应演张郃的许德义,升格演张飞。这个班本来没有范宝亭,临时特约范宝亭演张郃。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春迷

目录: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