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吧
关注: 2,796 贴子: 36,870

中华书局

  • 目录:
  • 社会机构
  • 1
    疑问一:中华书局 南齐书,如图,太祖追至黯黮而还。黯黮加专名号,地名。问题是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黯黮是个地名。网上仅有的一个例子还是源自南史的齐书 高帝本纪,是同一件事情。 黯黮叠韵连绵字,本义:昏暗不明。这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太祖追敌人追到天色昏暗,不得不退兵。所以,专名号标错了。 疑问二: 黮,查中华书局 王力古汉语字典,读tan 3声。网上的资料,还有输入法,是dan 3声。是字典标错了,还是多音字。都可以读呢?
    Fisher 11-19
  • 48
    欢迎大家来签到
  • 3
    不久前读完的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所附的《通鉴考异》里有多处引用《大唐创业起居注》。从《通鉴》所引情况看,说明史料价值之高。我通读一遍。书内有仇鹿鸣先生的笺证,十分详细,引《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各地新发现隋唐墓志铭等各种资料相互校勘,大大丰富了原书的史料,适合研究唐代开国的读者使用。本书著者温大雅是跟随唐高祖起兵的人物,亲见事实,笔之于书,多为实录。可纠后代正史之偏颇。书内唐高
  • 2
    我看书一般选择:电子版、廉价二手、借阅,所以买实体书对我就是一个目的:收藏。 大概在今年九、十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头脑发热,想拿下一整套二十四史——主要目标就是那套浅绿色的精装大字本。 然而,终究理智占据了高地。直到最近,自己(用作私人仓库)的房子也装修好了,又开始谋划二十四史的事情。我主要关注这三套: 1、精装普通版:即草绿色布面烫金封皮,32开本,241本/套。这套书,中华书局已经脱印了,市面上还有一定量的
  • 19
    诸位博学,可有关于案道侯封地案道(按道)的相关信息。手上资料有限,目前查史记,汉书,行政区划通史,古今地名大辞典等无有收获。百度词条言或属齐郡,又或谁知此条说法的出处,不胜感激。
  • 6
    小绿皮本作“奸”,百衲本、武英殿本都作“干”,此处也没有校勘记,为何会如此?
  • 31
    等老了,在我死之前能收齐吗
    月上西洲 10-26
  • 4
    此处是否应该添加逗号进行断句
  • 2
    《呻吟语》此次翻译明显有错误
  • 241
    旧五代史已经收到了,后面几天,魏书,南齐书,新五代史,辽史也会相继送到。 看了下旧五代史,书本做工确实相当精美。书脊、封面和背面局部,甚至书盒的顶部和底部,都用了布料,档次立马感觉高出很多。书内页纸张,摸起来也是很有手感,光滑细腻,字迹清晰,这是以前的版本所不能匹及的。 撇开这次书局对二十四史的修订内容(没看过也无法议论),单看这做工就感觉实在是值得收藏,难怪这次版本都会配藏书票,估计是连书局方面都
  • 25
    可能有书友已经发现书局出的小绿皮版《宋史》同一套书中欧阳修的名字竟然两种写法。 本传中为“欧阳脩” 其它人传,如王曙传中为“欧阳修” 小绿皮用的是旧体字,这样一个宋代大名人,编辑在排字的时候,如果都是“修”或者都是“脩”,还能接受, 现在同一套书两种写法,是故意的吗? 可能性最大的是负责点校本传的是一个人,点校其他人传的时候是另外一个人。
  • 60
    也难怪《清史稿》不被学界承认为第二十六史,除了撰写人是遗老,避讳粉饰,书也确如其名为草稿。战乱年代,急就而出。随便一翻,连在清历史中有重要地位的康熙帝谥号,慈安太后的徽号都是错的。
  • 8
    如图,“紫宫”并没有专名号,而《魏书》却有专名号。此外,第一句的断句也不一样。
  • 18
    今晚临睡前翻阅《古诗十九首集释》,发现一处错误,不吐不快。 如图片所示,在对十九首诗逐一点评时,有两首诗名称一样,都为:明月皎夜光,根据内容来看,实际54页的正确,59页的明月皎夜光应为“明月何皎皎”之误。 希望中华书局再版时加以修正。
  • 4
    此处应该是多了一个顿号,看其他人物传记并无此例
  • 9
    赵生群主持修订的《史记》已于2013年出版,相比于宋云彬点校的《史记》(也即绿皮本),不说收藏,只说内容本身,哪个版本更善呢?希望吧友们给点建议,谢谢!
    panpzz 4-23
  • 2
    第11册,梁纪二十一,第5212页,盱眙的盱应该是小字,这里估计是漏了
  • 6
    感觉修订版将这个句号去掉后读起来怪怪的,有大佬解释一下吗
    威武张飞 12-16
  • 36
    中华书局《周书》点校本修订版正式面世
    飞熊OP 11-28
  • 32
    图中圆圈中人名“颖胄”,横线只打了一个字,我这本梁书是一版一印的。
  • 1
    明天晚上千里共忆苏东坡就要拉开序幕了,我们相聚腾讯会议会议主题:中华书局之友书友会共读活动 会议时间:2023/09/29 18:30-20:00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 北京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网页链接 #腾讯会议:933-826-147 请各位书友准时参加
  • 5
  • 15
    吧友们,春节快乐!
  • 21
    原文(P2453): 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译文:陈平为人高大英俊。有人对陈平说:”这么穷你是吃什么长这么肥?“陈平的嫂子嫉妒陈平不顾家,说:”也是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陈平的哥哥陈伯听到这番话,把这个老婆赶走休了。) 校勘记(P2506): 长大美色 “大”字原无。王念孙《杂志.史记第三》:当从
  • 15
    P1409:礼,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鱼。 按:”道“后应以逗号断开。 P1412: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按:”天子如此,则礼行矣“。”天子“二字因上文”天子不怒“而衍
  • 6
    ○读《史》札记——校读中的对与错 文、图/万叶堂主 《史记》三家注中的很多注文都是转引自其他书中的原文,这些引文大都可以通过翻检原文来进行核对,从而发现《史记》中的一些错误,但有时错误是出在被征引的书上,而不是出在《史记》,这个道理其实很好懂,既然《史记》是有错误的,那其他书也同样如此。 《太史公书校读记》是李人鉴先生的一部力作,李先生校读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旁书进行对校,成果可谓显著。但是同时也因
  • 15
    在红色框标注处,“从慕容德南渡河”明显指慕容德南渡黄河,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一带)建立南燕一事,此处“河”字无专名号(根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当时的黄河水道流经今滑县北,故此处“南渡河”的“河”理应为黄河) 但在蓝色框标注处,很明显“黄河”是有专名号的 而在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整个系列中,“河”单指黄河时加专名号的情况相当普遍 那么是否“从慕容德南渡河”的“河”字无专名号是否为疏漏?
  • 16
    中华书局庄子注疏胠箧篇
  • 11
    图文/万叶堂主 《乐书》是《史记》的一篇亡篇,在《史记》成书后即散佚。现存的《乐书》大部分篇幅是后人摘抄《礼记》中的《乐记》部分进行补续的,但是《乐书》中的序言部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系司马迁所作,这一观点我基本赞同,但从序言中透露出的一些道家观点来看,我觉得更有可能是出自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手笔。司马迁著《史记》只是一个俗称,司马迁最初所定的书名是《太史公书》,名为《史记》是东汉桓帝时期的事了。太史公
  • 6
    汉语史稿这里应该是错了。2015年第二次印刷。舌应该改为喉,也字古音是歌部,不当有。遮车奢前应该加上齿字。邪且上的齿字不当有,应该是本来在前面而印到后面去了。
  • 24
    文图/万叶堂主 提到《史记》的作者,人们都知道是司马迁,中华书局版《史记》作者署司马迁撰实际只是一个通行的提法,书名和作者署名都是后人所为。司马迁最初为此书的定名是《太史公书》,而且并未题撰者姓名,汉末之前的古书作者不题撰名这是当时的通例。《史记》的文字其实是由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司马迁和后续作者共同完成的。 《史记》一书在司马迁死后就有所亡佚,《礼书》就是后人补写的一篇文字,内容相当一部分是抄自《荀子
  • 11
    金陵形胜,凭长江天堑,帝王之州,成十朝都会,今帝陵犹在者,唯南唐二帝及明之太祖也。明太祖陵曰孝陵,蛰伏钟山凡逾六百哉,余于国庆登钟山之崇椒,极目而下,松柏翳翳,江水粼粼,颓圮城旁,大厦耸立,奥草生处,人头攒动。 夫观陵游客,接踵比肩,载歌载笑,非贡非庭,祭祀之所,凭哀之地,已成续费之观,仪仗不存,肆贩夹野,人无万岁,终成土灰。惜哉,帝初创业维艰,德绥威服,开休明之治。或登余之足迹,览山河之雄盛,亦
  • 27
    诸位博学,有谁知晓这位以试律见长的刘西沤相关资料。不用详细,但有只言片语,不胜感激。
  • 15
    程妮娜(澎湃新闻 刘筝 绘)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出版了修订本《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魏书》《南齐书》《宋书》与《隋书》。《金史》修订版也终于今年与读者见面。 修订本《金史》的主持人为吉林大学文学院程妮娜教授。程教授是辽金史、东北史、北方民族史、中国边疆史领域的专家,著有《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
  • 52
    《史记》三家注里对文字的注音一般用反切或者列举同音字。列举同音字应该是列举音同字不同的字,为何这里对【疆】的注音所列举的同音字还是【疆】本身?这是不是一处错误?
  • 6
    【尝谓伯阳曰:“我高我曾重光累徽,我祖我考父父子子,汝为我对,正值恶抵。”伯阳曰:“伯阳之不肖,诚如尊教,尊亦正值软抵耳。”謏惭无言。时人传之,以为嗤笑。】 其中“汝为我对,正值恶抵”、“正值软抵”作何解? 敬请指教。
  • 10
    最近在播《大秦赋》,我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就翻了一下书补充知识,关于秦莊襄王的名字,我在书局《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套书中发现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史记》的,王名子楚 下面是《资治通鉴》的,王名楚 这里划线为“子楚立”,也算读的通, 《资治通鉴》下面这段文字写的也是楚, 如果前一段文字划线错误,那后一段文字可证前面划线无错。 要不就是通鉴底本本来就是错的,划线就跟着一起错。 请大家来辨一下吧
  • 17
    中华书局的印刷是不是一直有毛病? 图一按理来讲是“父”字,但错印刷为“交” 还还有 我的绿皮汉书中的西域传上卷,有一段直接没了(美图 我现在都有点不敢买中华书局的书了woc
  • 18
    19年8印的《国榷》光宗的谥号写为契天崇道,是印刷错误还是谈氏记载错误,或是传抄错了。毕竟是遭禁几百年未见天日的,也没人修订校注。另二图是《明史》、《明通鉴》所载。
  • 1
    诗经,魏风陟岵中有一句“犹来无止”,看到手中的《诗三家义集疏》把标点弄错了,犹可也,不能连读,应该是:“犹,可也。”根据《助字辨略》和《词诠》“可”字是有应当的意思的,而要确定“犹”字也有“当”义,需要更多的证据。 首先看异文,“犹来无止”,安大简作“允来毋止”,整理者说“二字音近可通”,但是我觉得虽然属于双声,但韵部实在相差太远,能不能通假是不确定的。但是根据《易·升》:“允升,大吉”王弼注:“允
  • 14
    重新温习后汉书,读窦融传,碰到这句随手查一下煨字。 发现王力古汉语字典,正好这里也引用了后汉书做例句,但是差了一个字。 手头没有其他资料可查,也没看出来王力古汉语字典引用二十四史是什么版本,就猜了一下,我猜应该以后汉书点校本为准。字典拍印错了。 1,王力古汉语字典八十年代编的,例句引用的典籍,其中二十四史用比较通行的点校本还是很方便的。 2, 就本身这句来说,怀婉琰以就煨塵,平仄仄对仄平平。读起来比较上口。
  • 2
    今天新到的书局中华国学文库《李太白全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挑剔,随手一翻就发现一个错误,引述古诗十九首,应该是客行虽云(非行也)乐,不如早旋归吗?
  • 20
    刚发现一个问题,关于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也就是五册绿皮本)的一个问题。书局的三国志(五册绿皮本)卷十七徐晃传最后裴注部分,关于朱灵的一个小问题,书局的三国志写作“谥曰威侯。”而其他出版社写作“谥曰威侯,子术嗣。”区别在于“子术嗣”这三个字,我原先看的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的“青少年快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系”三国志节选本,因为这个出版社名声不是很好,我又担心是盗版,或者虽然是正版但错别字多,所以看的时候就对照
    WYSNT 1-2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会员

目录: 社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