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到隋唐的名门望族河东裴氏的59个宰相(包含追封)
“无裴不成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裴氏家庭走出的59位宰相中,有多达34位出自唐朝,包含追封按照百度说法严格来说是17个,除了追封的还有担任相当于宰相职位的 裴 羲 (汉)尚书令 裴 茂 (汉)侍郎尚书令 裴 潜 (魏)右丞相 裴 绾 (汉)尚书令 裴 秀 (晋)尚书令 裴 楷 (晋)中书令 裴 頠(晋)侍中 裴 邈 (晋) 太傅左司马 裴 宪 (晋)司徒 裴道护 ( 晋)尚书令 裴 昶 (晋)赠司空 裴延俊 (北魏)中书令 裴 粲 (北魏)中书令 裴叔
贴吧:南北朝作者:月醉清风 2024-01-12 16:01
加字幕音频:越剧《则天皇帝》(1960年)
剧情简介: 唐太宗逝世,才人武媚娘被禁安业寺为尼。高宗继位,召武媚娘入宫为妃。王皇后生妒,用蛊惑妖法算计媚娘,为内侍刘承德揭穿,高宗怒欲废后,元老上官仪、徐敬业等劝阻,并诬媚娘。媚娘进行反诘,徐遭贬为柳州司马。媚娘晋封皇后,助帝革新政事。上官仪连结太子李贤,谏帝废武后。武后察知,废李贤而立李哲。高宗死,武后因李哲庸懦,废为庐陵王,自临朝称则天皇帝。徐敬业、敬猷兄弟起反,并使骆宾王草檄讨武后。武后平
贴吧:越剧作者:nnaammee00 2018-04-30 11:46
【转载】吕宏伟《被忽视的李夫人——北魏高道悦夫人墓志考》
  高道悦及其夫人李氏墓志于1969年出土于德州。考古学界对高道悦墓志进行了大量的考据,而李氏墓志在面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却很少有人问津。经过考证,李氏墓志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录文   魏故伏波将军司空中兵参军高辉之太夫人墓志铭并序。亡考常侍使君以太和」中薨,虽先有铭记而陈事不尽,今以荼蓼重被,沉扃再阐,旧山停水,改卜漳东。因此动」际,追立志序,即镌之于上盖,取父天母地之议,
贴吧:魏晋南北朝作者:◎吴宪明 2021-08-06 23:52
山西闻喜裴氏名门望族-----历史上59位大将军,59位宰相;当代将军
山西闻喜裴氏名门望族-----历史上59位大将军,59位宰相;当代将军11人 (2012-02-05 09:44:29)转载▼ 标签: 裴潜 平定 裴氏家族 宋体 唐代 分类: 情感抒怀 山西晋南闻喜县裴柏村是裴氏家族的发源地, 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兴起,历六朝荣盛,在隋唐红盛至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一直延续到了宋代。在上下千余年间,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名卿贤相,相继辉耀,彪炳史册,茂郁林立。书中记载,在中国历史上,裴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当代将
贴吧:灵丘作者:外乡灵丘人 2021-05-06 17:50
魏思温劝徐敬业直指河洛
《旧唐书》:则天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将兵三十万讨之,追削敬业祖、父官爵,剖坟斫棺,复本姓徐氏。初,敬业兵集,图其所向,薛璋曰:“金陵王气犹在,大江设险,可以自固。且取常、润等州,以为霸基,然后治兵北渡。”魏思温曰:“兵贵神速,但宜早渡淮而北,招合山东豪杰,乘其未集,直取东都,据关决战,此上策也。”敬业不从。十月,率众渡江,攻拔润州,杀刺史李思文。 《新唐书》:武后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兵三十万往
贴吧:魏延作者:風定軒窗飛豹腳 2018-01-22 10:22
[翊坤宫|偏苑]--一等见习女官(纳兰穆慈)住处
【女官·报名格式】 ID/姓名:纳兰穆慈 旗籍:满洲正白旗 家世:正五品翰林院侍读纳兰敬猷胞妹 宫外品
贴吧:梦回沉浮作者:绰克秦善嫆 2016-05-25 23:32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九十五章 你们会看到精彩好戏的
  这时,小二将酒菜送来了,几人也停住了话。      丰盛的酒菜摆了一桌,李敬猷很殷勤地替贺兰敏之倒了满酒,再为自己的刘冕也倒满,举杯敬道:
贴吧:武唐第一风流纨绔作者:sit_007 2012-08-28 16:44
李袭志--隋末唐初官员、将领
李袭志的先祖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他的五世祖李景因避难而迁居金州安康(今陕西石泉),于是成为金州安康人;祖父李迁哲是北周信州总管,封爵安康郡公;父亲李敬猷是隋朝台州刺史,封爵安康郡公。
贴吧:极品万岁爷作者:明朝风云-素素 2019-01-10 14:27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九十四章 人比人,气死人
  贺兰敏之在和李绩了半天关于高丽的事,在李绩笑眯眯中,最后告辞而去。      因为和李绩交谈时候太过于兴奋,贺兰敏之想问询李绩为何不支持苏
贴吧:武唐第一风流纨绔作者:sit_007 2012-08-28 16:42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第九十章 拜访李绩
  入宫当值已经好些天了,虽然当值并没太多的事要做,但贺兰敏之却没觉得有多少空闲时间,这些日子都在屁颠颠地忙事,忙的事好像都摆不上桌面来讲,
贴吧:武唐第一风流纨绔作者:sit_007 2012-08-28 16:28

大家都在搜

  • 敬猷啥意思
  • 徐敬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