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邢(四四)努力伤,身痛无力。归桂枝汤去姜,加五加皮。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治努力伤案》 刘某,男,18岁。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冷麻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为此,其妻暂住娘家,患者在家静心疗养,用人参、鹿茸培补无效。慕刘老之名前来诊治。刻见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
-
1桂枝15,白芍15,甘草10,生龙骨30,生牡蛎30,生姜5片,大枣5枚。 本方的功效是温补心阳,安神定惊,作用是治疗心阳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等。服用一剂二日,共四次,没有温补心阳的作用,反而立见其害,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尖端第一指节处起疱疹,剧烈瘙痒, 这是什么问题呀?请各位大大指教,谢谢啦
-
9请教一下,谢谢
-
1网页链接 我是参考了文君然的帖子,不知道对不对
-
1如题,出汗没好
-
1
-
3自汗易汗,怕寒怕风,平时身上发冷。向明白人求方!谢谢
-
2孙某,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 脉继而略浮,舌苔薄白。 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此证脉浮而缓,为虚风在经,荣卫不调,左右气血不和,以致阴阳乖戾而为病。 治法:解肌发汗,调和阴阳,调谐气血。 处方:桂枝汤。 服后啜粥取微汗,从此其病获复。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
1五十一岁男性,十几天前患急性关节炎,投予甘草附子汤七日量,服药治愈,但是昨天晚上开始出现重度恶寒,发热,体温达39.0℃,要求我往诊。 患者像是感冒,但是详细诊察时,发现前额部稍微红肿,触摸局部有灼热感,轻微疼痛,诊为丹毒。脉浮弱,自诉头痛。 遂以脉浮弱、头痛、发热、恶寒为指征,投予桂枝汤治疗。 服药后恶寒减轻,汗出,翌日体温降至37.5~37.6℃,服药八天痊愈。 关于丹毒,曾用过白虎加桂枝汤、十味败毒汤,这次知道
-
2各位,喝了桂枝附子汤,拉肚子。如何化解?想喝桂附汤,又不拉肚子,加点什么中药?理中丸还是附子理中丸?謝謝指教!
-
0
-
6
-
0于某,女,15岁。1976年6月20日初诊。 前月患“感冒”,发烧38.5℃,经用解热镇痛药及抗生素类药物,体温降低,但低热不除,每天体温37.5℃左右,已20多天。 血、尿常规,胸透,抗“0”测定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某医投以清热解毒中药,服2剂无效。 现症时有头痛,微恶风,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面色萎黄,精神颓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 此乃外感······邪恋肌腠,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 治宜解肌退
-
0我们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这一天从外地来了这么一个病人,患者近一月来频繁出现胸前区憋闷不适,每天发作十余次,每次持续1-2分钟,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类的药物就能缓解,无明显胸痛及放射痛。来住院的目的,就是奔着冠脉造影检查,然后做支架治疗的。 患者是一个偏瘦的中老年男性,面色偏暗,舌淡,少苔,脉象弦滑,饮食二便没有异常。我们很快的给安排了造影检查,当时心想这么典型的心绞痛
-
0马某,男,77岁,2013年5月10日一诊。 几年来鼻腔干燥,唯于吃饭时流清涕且无法控制。 近两个月来体重有所减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有前列腺炎病史,夜尿4~5次,无汗出,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分析辨证为营卫不和所致津液失调, 方用桂枝汤加味 用药: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15g, 玄参15g,生地12g,麦冬12g,4剂。 2013年5月14日二诊。病人欣喜复诊,诉流鼻涕症状已缓解七成,鼻干燥已不明显,大便正常偏干,舌淡苔薄黄,脉
-
0一男性患者,60岁。 患荨麻疹,瘙痒钻心难耐,数月不复。 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之证,视其舌苔则白润。 辨证证属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之“风疹”为患。 治法:祛风,调和荣卫。 处方:桂枝汤。 药后啜粥取汗,则痒止疹消,脱皮屑盈掬。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
0谢先生,三伏之天,盛暑迫人,平人汗流浃背,频频呼热,今先生重棉叠衾,尚觉凛然形寒,不吐而下利,日十数度行,腹痛而后重,小便短赤,独其脉不沉而浮。大论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证似之。 桂枝钱半、白芍钱半、炙草钱半、生姜2片、红枣4枚、 神曲3钱、谷麦芽各3钱、赤茯苓3钱。 按:谢君先是应友人宴,享西餐,冰淋汽水,畅饮鼓腹,及归,夜即病下利,三日不解,反增剧,曾投轻剂乏效,愚则依证治之,虽三伏之天不避桂枝,服后果表解利稀,调理而瘥。 --
-
0鞠通自医,丁己六月十三日,时年四十岁。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剂而愈。 --《吴鞠通医案·卷一·暑温篇·治大汗如雨案》 沛按:桂枝汤为群方之魁,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列为第一方。吴氏自医,桂枝竟用八两,服半剂而愈,亦有四两。见现今时医,每以温病派自称,终身未用过桂枝,必是一个“燥”字横在胸中,临床虽有桂枝汤证,亦视而不见。何以鞠
-
0沈(二四)精气内损,是皆脏病。萸、地甘酸,未未背谬。缘清阳先伤于上,阴柔支药,反碍阳气之旋运,食减中痞,显然明白。病人食姜稍舒,得辛以助阳之用也。至于黄芪、麦冬、枣仁更蒙上焦,斯为背谬极。议辛甘理阳可效。 桂枝汤去芍,加茯苓。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痞·治中阳不运案》
-
0李某,女,53岁。 每天都有两、三次发热汗出之证阵阵发作。 病程一年,饮食、二便尚可。曾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 切其脉缓软,视其舌淡苔白,遂辨为营卫不和之证。 夫营卫者,阴与阳也。营卫谐和,则营阴来济卫阳,而热则不发,卫阳来护营阴而汗则不出。今营卫不和,各行其是,两者不相将,故时发热而自汗出。 治当调和营卫,和其阴阳,使营卫相依则病复。 为疏桂枝汤方,服后取微汗而瘳。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骆x,男
-
01.桂枝汤+杏: 某(三九)劳伤阳气,形寒咳嗽。 桂枝汤加杏仁。 ---《临证指南医案·卷二·咳嗽·治形寒咳嗽案》 2.桂枝汤 - 芍 + 杏 某(四四)寒热咳嗽,当以辛温治之。 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某(五十)形寒咳嗽,头痛口渴。 桂枝汤去芍,加杏仁、花粉。 王(三一)脉沉细,形寒,咳。 桂枝一钱 杏仁三钱 苡仁三钱 炙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二钱 大顺散在医方集解中属清暑剂,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 大顺散=桂枝甘草汤+杏仁,干姜。药味和麻黄
-
0某(五二)复受寒邪,背寒,头痛,鼻塞。桂枝汤加杏仁。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寒·治风寒伤卫案》 沈虚人得感微恶寒。参归桂枝汤加广皮。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风·治体虚感风案》 鲁峰治一邻人杨公,冬令伤风。初伊外感风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服防风通圣丸,未愈,请予诊视。见其发热而有汗,脉浮而缓,知是伤风之症,遂用此汤,服一剂二热退,头痛、清涕俱止,二剂而愈。 桂枝汤治冬春之令,太阳中风,发热有汗,脉浮而缓
-
0一人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掩口,谤甚力,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矣。遂违众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变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有汗不可用麻黄
-
0一人冒雪进凉食,病内外伤,恶寒头疼,腹心痛而呕(两感)。诊之,脉沉且时伏而不见(死脉)。曰:在法,下利清谷,当急救里,清便自调,当急救表。今所患内伤冷饮食,外受寒冷,清便自调,急救表里。以桂枝汤力微,遂为变法,与四逆汤服之,降时服附子一两,明日则脉在肌肉,唯紧自若。外证已去,内伤独存,乃以丸药下去宿食。(诸紧为寒,紧自若,寒未去也,乌得用丸药下法?以理中丸下方受),后调中气,数日即安。 ---《名医类案·卷第一·
-
0袁州天庆观主首王自正,病伤寒旬馀,四肢乍冷乍热,头重气塞,唇寒面青,累日不能食,势甚危。 袁唯一医徐生,能治此疾,诊之曰:“脉极虚,是为阴证,必服桂枝汤乃可。” 徐留药而归,未及煮,若有语之曰:“当服竹叶石膏汤。”王回顾不见,寮中但一老道士,适入市,只小童在,呼问之曰:“恰何人至此?”曰:“无人。” 自正惑之,急遣邀徐医还视,曰:“或教我服此,如何?”徐曰:“寒燠如冰炭,君之疾状已危,果饵前药(桂枝汤
-
0丹溪治一人,腊月因斋素中饥而胃寒,作劳,遂发热头疼。与小柴胡汤,自汗神昏,视听不能,脉大如指(江瓘按:脉大为虚),似有力,热不退(江瓘按:冬月而发热头痛自汗,乃太阳中风,宜桂枝汤,不可用小柴胡。脉大如指,视听不能,内伤重而外感轻。求其脉大如指、不能视听之故,恐为小柴胡凉剂激之而然)。 与参、术、黄芪、熟附、炙甘草,作大剂服之,一日汗少,二日热减,能视听。 初用药至四日,前药中加苍术,与二贴,再得汗热
-
0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一个方,就是张仲景的一个方是桂枝汤。 这个方是《伤寒杂病论》中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方,在临床中常常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桂枝汤方的组成,同学们已经知道它有几味药,是五味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所组成。当然我们学习张仲景的方,为了把方学好用活,一定要重视用量。桂枝汤这个方在用法方面,它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与麻黄汤相比,桂枝汤煎煮的时间应该是偏短一些。 桂枝汤这个方的功用,通常情
-
0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用法】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荥荥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
-
0桂枝汤 作者/门纯德 【组成】桂枝9g,生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覆被取微汗。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义体会】 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冠太阳病众方之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的方剂就有三十多则,可见此方在治疗内伤、外感的许多病证中,有着重要作用。 仲景设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
-
0桂枝汤的构成及应用 作者/娄绍昆 从药物的角度解构桂枝汤 桂枝汤一共五味药,仔细研究,在仲景方中可以拆解成三个方剂,并有着不同的适应症。 1.桂枝甘草剂 作用:心悸、有汗、头痛。 2.芍药甘草剂 作用:腹痛、脚痛、头痛。 3.生姜大枣剂 作用:可与任何药物配合使用。 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拥有心悸、汗出、头痛、腹痛,那就是同时存在两个方剂的适应症,就给予桂枝、芍药、甘草治疗,再加上生姜、大枣顾护胃气,治疗后效果良好。经过反
-
1我左边两排牙痛,微肿,肩痛,左头侧边痛,正上下门牙有时有小痛,无口苦,无汗出,微怕风,大便湿热,小便痛,怎么治疗
-
7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
-
0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
0《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
0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甘草(炙)3g,杏仁(去皮尖)6g,白术12g。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