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之前都是姥姥和妈妈带孩子,有天哭的厉害,爷爷奶奶过来看是怎么回事,发现孩子谁抱都不行,只能妈妈抱。我们还以为孩子认人了。三天以后奶奶来了发现能抱了,爸爸也能哄睡了,姥爷也能抱一会儿,但就是不让姥姥抱,怎么回事?
-
3
-
8
-
24
-
2正月十六的民俗:骡马也歇鞍 民俗中有“打一千骂一万,正月十六吃顿饭”的说法。说的是——农历正月
-
24
-
1文明上网七条底线 根据我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国信办鲁炜主任提出了网络空间的“七条底线”,我们每位网民在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同时,也要遵守“七条底线”,文明上网,争做文明网民。 七条底线1.法律法规底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时候,无论是网上网下,都将始终做到违法必究; 2.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地制度保障,我们要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制度; 3.国家利益
-
6吃得饱,求品位,载民俗风物,蕴大国涵养!
-
28
-
12
-
3
-
3我们老祖宗留下二十四节气歌用来指导农事活动,但是因为地域不同在同一个节气物候、农事活动也不同,下面说一下我的家乡吉林中部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农事活动以及物候。 春季: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本地把立春叫做打春,这个节气都是在春节前后出现,虽然节气歌说“打春阳气转”,但是还是冰天雪地看不到任何春天的意思,不要忘记那句古语:春打六九头,这个节气总是在六九的
-
4
-
7坐火车拿大鞭——老赶。意思是外行 卖炕席不打捆卷着不错——意思是自我感觉良好。买炕席都要把炕席打开看一看质量,比方说席篾宽窄是否均匀、刮的是否干净,席篾相互靠的是不是紧密、四边直不直、四角方不方等等多项才能看出炕席质量好坏。 馋人好拨灯,懒人好哼哼——过去点豆油、麻籽油灯,拨动灯捻打去灯捻顶部碳化部分灯会亮有香气 散发好闻,懒人哼哼是装病为了不干活。过去家庭妇女在油灯下做针线活小孩子总爱拨灯捻闻香味,
-
59老家是安徽阜阳界首和河南周口沈丘交界处。
-
10请紫姑这个习俗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各地的形式又都不同,下边就是我们东北中部当年请紫姑的形式。 正月十三、十四请姑姑(请紫姑),早晨吃过早饭姑娘们(那个时候十五六岁姑娘就是大姑娘了,不像现在三十来岁还叫女孩儿)在老太太的指导下做姑姑,把家里的锅叉(东北人原来使用的锅叉都是自家用柳树叉去皮做的,像圆规形状两脚间距六七寸宽,横在锅里支撑秫秸撺的帘子。)顶端与木勺子把绑扎在一起左右各绑上一根筷子就
-
6在东北中部有这样一个习俗叫——挂线。 从新生儿过完满月就可以有母亲带着到亲戚、朋友家去串门,在款待过后母子要走的时候家中的女主人都要拿出一逛完整的新缝纫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还要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系上一定数量的钱,女主人在挂线的同时口里还要叨念着:“头上挂、脚上抹(读妈字音)、活到88.”。 回到自己家以后母亲要把线从肩膀向下撸过全身,边撸母亲嘴里也要重复叨念:“头上挂、脚上抹、活到88.。”抹下来的线要挂在
-
7
-
3
-
8
-
7
-
7
-
4猪腿藏玄机,哭嫁显贤德....这种婚俗你听说过没?
-
5
-
4
-
2
-
3
-
4
-
11
-
13
-
8炸弹掉茅坑-----激起民愤(粪) 豁牙子靠墙跟-----卑鄙无耻(背壁无齿) 豁牙子啃西瓜------尽道(主义多) 老母猪吧嗒嘴-----要糟(情况不妙) 给老